1、遼棉21號
審定編號:遼審棉[2008]24號
申請單位: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由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于1997年以遼205為母本,以SGK321為父本雜交經11 代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植株塔型,株高73 厘米左右,第一果枝著生部位6-7節,果枝著生高度22厘米左右,果枝Ⅱ型,掌狀葉,中等大小,葉色深綠,苞葉中等,扇形,花乳白色,花冠中等大小。單株平均結鈴11個左右,鈴重6.7克,衣分41.2%,鈴卵圓形,種子卵圓形,毛籽褐綠色,纖維主體長度29.1毫米。生育期125天左右。霜前花率94.5%,整齊度指數85.2%,比強度29.7cN•tex-1,馬克隆值4.7,爛鈴率2.3%。枯萎病指0.28,黃萎病指15.69,高抗枯萎病,抗黃萎病;蕾鈴受害減退率79.4%;抗旱、耐瘠薄。
產量表現:2005~2006年參加遼寧省棉花抗蟲組區域試驗,10點次均增產,兩年平均籽棉畝產216.1公斤,比對照遼19 增產 3.8%;霜前皮棉畝產74.5公斤,比對照增產10.7%;2007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籽棉畝產241.5公斤,比對照遼19增產10.0%,霜前皮棉畝產93.5公斤,比對照增產13.1%。
栽培技術要點:4月25-29日播種,遼寧棉區畝用種量3. 0 公斤(脫絨光籽)。適于在平地中等肥力種植,遼寧棉區畝保苗0.7-0.75萬株。7月10-15日打頂。6月下旬至8月上旬根據肥水、植株長勢化控3-5次。前期施足底肥,初花期重施花鈴肥。及時防治蚜蟲;二代棉鈴蟲可不用藥防治,及時防治三代棉鈴蟲。
適宜地區:適宜在遼寧北方特早熟棉區。
2、遼棉22號
審定編號:遼審棉[2008]25號
申請單位: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由遼寧省經濟作物研究所于2000年以遼2285為母本,以2425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株型塔形,株高80厘米左右,第一果枝節位4-5節,第一果枝高度22.3 厘米左右,果枝類型為1.5式,果枝與主莖夾角60-65度。葉片大小中等,葉色綠,寬苞葉,有油腺、蜜腺。花乳白色,花藥乳白,柱頭中等,花冠較大。單株結鈴平均9個左右,子指11.0克,鈴重6.5克。衣分41.56%,鈴卵圓形,纖維長度29.2毫米。生育期124天。霜前花率94.4%。整齊度指數83.2%,比強度29.4cN/tex,馬克隆值4.3。枯萎病指0.22,黃萎病指13.68,抗枯黃萎病,對苗期根病、鈴疫病也有較強抗性。蕾鈴受害減退率為75.25%。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兩年省棉花區域試驗結果:9點次均增產,兩年平均籽棉畝產245.0公斤,比對照增產8.0%;霜前皮棉畝產94.2公斤,比對照增產13.9%;2007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籽棉畝產為253.6公斤,比對照增產6.1%;霜前皮棉畝產95.9公斤,比對照增產16.0%。
栽培技術要點:特早熟棉區播期在4月20-25日,因地區氣候差異,最遲不能超過4月30日。遼寧棉區種植密度每公頃9.0-10.5萬株。前期要施足底肥,保障旺盛的營養生長。后期可根據不同地區的肥力適當追肥。尤其注意增施磷、鉀肥。初花期重施花鈴肥。要及時進行化控,6月下旬至7月上旬根據氣候和棉花長勢情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則進行化控。打頂后藥量適當增加,控1-2次,間隔7-10天控一次。苗期注意防治蚜蟲、紅蜘蛛,蚜蟲可采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防治紅蜘蛛可選用三氯殺螨醇1000-1500倍液或死螨凈2500-3000倍液噴霧,間隔7-10天控一次。棉鈴蟲發生嚴重時,可用35%硫丹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適宜地區:適宜在遼寧北方特早熟棉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