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四川 » 正文

2008年四川審定小麥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3-03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212
 

1、川麥51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 174/183//99-1572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3天左右。幼苗半直立、淡綠色,分蘗力較強,葉寬中等,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100厘米左右,旗葉長度中等、角度中等,穗下節及葉鞘有蠟粉。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白色、卵圓形、粉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22個左右,穗粒數42粒左右,千粒重43克左右。2007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796克/升,粗蛋白含量13.15%,濕面筋含量25.0%,沉降值42.5毫升,穩定時間2.8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抗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75.8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2.6%(極顯著),10點中8點增產;2006-200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72.0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4.2%(極顯著),10點中9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73.9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3.4%,20點次中17點次增產。2007-2008年度在雙流、綿陽、鄰水、射洪、資陽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76.4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1.4%,5點全部增產。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24日至11月10日為宜。②基本苗:每畝12-14萬。③施肥:畝施純氮12-14公斤,配合施磷、鉀肥。④田間管理:注意排濕、除草,加強對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

 

2、西科麥5號

(1)選育單位:西南科技大學

(2)品種來源:貴農21/96Ⅱ-39

(3)特征特性:弱春性早中熟種,全生育期183天左右。幼苗半直立,葉鞘綠色,苗、葉綠色,葉較寬,長度適中,分蘗力中等。株型適中,莖稈較粗壯,株高86厘米左右,旗葉長寬中等。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卵圓形,紅皮,粉質-半角質,飽滿。穗粒數37粒左右,千粒重46克左右。2007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799克/升,粗蛋白含量13.09%,濕面筋含量25.9%,沉降值34.7毫升,穩定時間3.4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高抗白粉病,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65.3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9.4%(極顯著), 10點中9點增產、1點平產;2006-200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69.4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0.8%(極顯著),10點全部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67.3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0.1%,20點次中19點次增產。2007-2008年度在雙流、綿陽、內江、遂寧、達州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27.0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2.3%,5點中4點增產。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霜降-立冬為宜。②基本苗:每畝12-15萬。③施肥:中等地力田塊,畝施純氮10-12公斤。氮、磷、鉀肥配合使用比例為3:2:2,重底早追。④田間管理:注意排濕、除草,加強對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及低山地區。

 

3、川育23

(1)選育單位: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R59//鄭9023/H435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6天左右。幼苗半直立、綠色,分蘗力中等,葉寬中等,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90厘米左右,旗葉長度中等、角度中等。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白色、卵形、半角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21個左右,穗粒數41粒左右;千粒重48克左右。2007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809克/升,粗蛋白含量14.30%,濕面筋含量29.1%,沉降值54.1毫升,穩定時間5.4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87.8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1.9%(極顯著), 10點全部增產。2006-200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66.3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9.9%(極顯著), 10點中9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77.0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0.9%, 20點次中19點次增產。2007-2008年度在雙流、綿陽、內江、遂寧、達縣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60.5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2.6%,5點全部增產。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10月底至11月初為宜。②基本苗:每畝15-18萬。③施肥:畝施純氮(N)11公斤,配施磷(P2O5)7公斤,鉀(K2O)7公斤。④田間管理:注意排濕、除草,加強對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丘陵和低山地區。

 

4、蜀麥482

(1)選育單位: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

(2)品種來源:(綿陽93-7/92R141)F2/綿陽96-324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5天左右。幼苗直立、葉色深綠,分蘗力較強,葉寬中等,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82厘米左右,旗葉長度小、角度小。穗錐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紅色、卵形、半角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25個左右,穗粒數39粒左右,千粒重43克左右。2007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805克/升,粗蛋白含量15.36%,濕面筋含量30.8%,沉降值52.0毫升,穩定時間7.3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中抗條銹病,高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89.5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2.4%(極顯著),10點全部增產;2006-200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59.5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0.4%(極顯著),10點中9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74.5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1.4%,20點次中19點次增產。2007-2008年度在雙流、綿陽、資陽、射洪、鄰水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81.4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3.3%,5點全部增產。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霜降至立冬為宜。②基本苗:每畝12-15萬。③施肥:畝施純氮6-8公斤,氮、磷、鉀肥配合使用比例為8:7:7,重底早追。④田間管理:注意排濕、除草,加強對蚜蟲、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

 

5、綿麥185

(1)選育單位: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綿陽96-5/遼春10號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5天左右。幼苗直立、綠色,分蘗力較強,葉寬中等,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78厘米左右,旗葉長度中等、角度中等。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紅色、卵圓形、粉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20個左右,穗粒數44粒左右,千粒重45克左右。2007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734克/升,粗蛋白含量13.07%,濕面筋含量24.5%,沉降值38.9毫升,穩定時間3.4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中抗條銹病,中抗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83.5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8.9%(極顯著),10點中8點增產;2006-200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55.2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3.0%(極顯著),10點中9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69.4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0.9%,20點次中17點次增產。2007-2008年度在雙流、內江、綿陽、資陽、鄰水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68.4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9.4%,5點全部增產。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28日至11月8日為宜。②基本苗:每畝12-14萬。③施肥:畝施純氮12-15公斤,配合施磷、鉀肥。④田間管理:注意排濕、除草,并加強對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

 

6、川麥50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貴農21/3295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5天左右。幼苗半直立,分蘗力較強,葉寬中等,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旗葉及倒二、三葉初出直立,隨后彎折,葉片時有縱裂現象,旗葉斜上舉,株型較緊湊,株高88厘米左右。穗層整齊,穗錐形,長芒,白殼,穗較長,小穗排列較稀,籽粒白色、卵圓形、半角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20個左右,穗粒數44粒左右,千粒重46克左右。2007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810克/升,粗蛋白含量13.50%,濕面筋含量27.6%,沉降值34.3毫升,穩定時間5.1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84.0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0.8%(極顯著),10點中9點增產;2006-200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36.6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7.1%(極顯著),10點中9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60.3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9.1%,20點次中18點次增產。2007-2008年度在雙流、綿陽、內江、遂寧、達州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35.9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5.0%,5點中4點增產。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28日至11月10日為宜。②基本苗:每畝12-14萬。③施肥:畝施純氮8公斤左右,配合施磷、鉀肥。④田間管理:注意排濕、除草,并加強對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

 

7、西科麥6號

(1)選育單位:西南科技大學

(2)品種來源:綿陽95-325/92R-135

(3)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種,全生育期184天左右。幼苗半直立,葉鞘綠色,苗、葉綠色,葉片大小、長度適中,分蘗力較強。植株整齊,株型松緊適中,株高96厘米左右,莖稈較粗壯。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籽粒白粒,長卵圓形,半角質,飽滿。穗粒數44粒左右,千粒重46克左右。2007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775克/升,粗蛋白含量15.03%,濕面筋含量30.3%,沉降值50.0毫升,穩定時間5.0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中抗條銹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71.4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0.5%(極顯著),10點中8點增產;2006-200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45.7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8.8%(極顯著),10點中9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58.5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9.7%,20點次中17點次增產。2007-2008年度在雙流、綿陽、資陽、射洪、鄰水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69.1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9.6 %,5點全部增產。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23日至11月5日為宜。②基本苗:每畝12-15萬。③施肥:畝施純氮12-15公斤,施磷5-7公斤、鉀6-8公斤。④田間管理:注意排濕、除草,加強對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

 

8、榮麥757

(1)選育單位:成都興豐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

(2)品種來源: T274/283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3天左右。幼苗半直立、淡綠色,分蘗力較強,葉寬中等,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92厘米左右,旗葉長度中等、角度中等。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白色、卵圓形、粉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20個左右,穗粒數46粒左右,千粒重46克左右。2007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803克/升,粗蛋白含量13.52%,濕面筋含量25.7%,沉降值43.0毫升,穩定時間3.3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高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73.8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8.5%(極顯著),10點中8點增產;2006-200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28.0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8.2%(極顯著),10點中8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50.9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8.3%,20點次中16點次增產。2007-2008年度在雙流、綿陽、資陽、射洪、鄰水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77.3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1.7%,5點全部增產。

(5) 栽培要點:①播種期: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播種。②基本苗:每畝12-14萬。③施肥:畝施純氮12-14公斤,配合施磷、鉀肥。④田間管理:及時除草,加強對蚜蟲、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

 

9、川麥52

(1)選育單位: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2)品種來源:川麥36/SW1862

(3)特征特性:弱春性,全生育期189天左右。幼苗半直立、綠色,分蘗力較強,葉寬中等,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85厘米左右,旗葉長度中等、角度中等。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白色、卵圓形、粉質-半角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22個左右,穗粒數44粒左右,千粒重47克左右。2007年度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782克/升,粗蛋白含量14.47%,濕面筋含量29.4%,沉降值32.9毫升,穩定時間1.9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中抗條銹病,中抗白粉病,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76.7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8.7%(極顯著),10點中7點增產;2006-200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57.2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7.2%(極顯著),10點中7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67.0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8.0 %,20點次中14點次增產。2007-2008年度在雙流、綿陽、內江、遂寧、達縣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65.0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4.0%,5點全部增產。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10月底為宜。②基本苗:每畝12-14萬。③施肥:畝施純氮12-15公斤,配合施磷、鉀肥。④田間管理:注意排濕、除草,并加強對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

 

10、綿麥46

(1)選育單位: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07242-3-1-1/貴農21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5天左右。幼苗直立、綠色,分蘗力較強,葉寬中等,葉耳綠色。植株整齊,株高85厘米左右,旗葉長度中等、角度中等。穗錐形,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籽粒白色、長卵形、粉質-半角質,腹溝淺、飽滿。小穗數20個左右,穗粒數48粒左右,千粒重42克左右。2007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平均容重798克/升,粗蛋白含量14.11%,濕面筋含量29.1%,沉降值43.6毫升,穩定時間3.0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感白粉病,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5-2006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區試,平均畝產370.9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5.4%(極顯著),10點中7點增產;2006-2007年度續試,平均畝產323.0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6.4%(極顯著),10點中7點增產。兩年區試平均畝產346.9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5.8%,20點次中14點次增產。2007-2008年度在雙流、內江、綿陽、遂寧、達縣五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48.4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8.8%,5點全部增產。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四川盆地于10月30日至11月8日為宜。②基本苗:每畝12-14萬。③施肥:畝施純氮11-13公斤,配合施磷、鉀肥。④田間管理:注意排濕、除草,并加強對蚜蟲和白粉病、赤霉病的防治。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平壩和丘陵地區。

 

11、昌麥28

(1)選育單位:涼山州西昌農科所

(2)品種來源: 選1712/選1761

(3)特征特性:春性,中熟,全生育期182天左右。幼苗半匍匐,芽鞘綠色,分蘗力較強,葉綠色,旗葉角度中等。株型中等,株高85厘米左右,植株上有少量蠟粉。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穎肩無肩,穎嘴鳥嘴形,無茸毛。籽粒白色、角質、卵型,無茸毛,腹溝淺。小穗數15個左右,穗粒數43粒左右,千粒重60克左右。2006年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測定,容重783克/升,粗蛋白含量10.15%,濕面筋含量19.8%,沉降值16.1毫升,面團穩定時間1.3分鐘,品質達到國家弱筋小麥品質指標。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高抗條銹病,中感白粉病,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5年參加涼山州小麥區試,平均畝產456.5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23.2%,增產點率100%;2006年續試,平均畝產422.5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1.8% ,增產點率60%。兩年平均畝產439.5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17.4%。2007年四點生產試驗,平均畝產 459.2公斤,比對照川麥107增產 18.2% ,4點全部增產。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②基本苗:每畝17~20萬苗。③畝用種量:條播17?18公斤,開廂撒播21-22公斤。④施肥要點:重施底肥,早施分蘗肥,看苗補施拔節肥。⑤田間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涼山州。

 

12、康麥8號

(1)選育單位:甘孜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2)品種來源:(S720/T808)F2/[墨克斯伯克/(7430/7404)F2]F4

(3)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40天左右。幼苗直立,芽鞘綠色,葉色深綠,分蘗力較強,葉寬中等,葉耳無色。植株整齊,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長方形,穗層整齊,長芒、紅殼,籽粒白色、橢圓形、角質-半角質,腹溝淺窄,飽滿。小穗數24個左右,穗粒數31粒左右,千粒重41克左右。2005年經國家糧食局成都糧油飼料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品質測定,平均容重750克/升,粗蛋白含量12.4%,濕面筋含量27.4%,沉降值10毫升,穩定時間1.5分鐘。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中抗條銹病,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

(4)產量表現:2004-2006年參加甘孜州春小麥區試。2004年平均畝產239.7公斤,比對照康麥7號增產29.1%(顯著),4點增產,1點減產;2005年平均畝產234.5公斤,比對照康麥7號增產26%(顯著),2點增產,1點減產;2006年平均畝產249.5公斤, 比對照康麥7號增產26.5%(顯著),4點增產,1點減產。在三年13點次試驗中,10點次增產,增產點次77%,平均畝產241.2公斤,比對照康麥7號增產27%。2007年在爐霍、新龍、得榮、道孚等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45.1公斤,比對照康麥7號增產22.9%。

(5)栽培要點:①播種期:甘孜州春麥區以4月中、下旬為宜,兩年三熟區冬播以10月下旬為宜。②基本苗:每畝18-20萬。③施肥:以有機肥為主,重施底肥,注意磷、鉀肥配合。④田間管理:精細整地,注意灌水,加強雜草防除,及時收割。

(6)適宜種植地區:四川省甘孜州一年一熟春麥區及周邊類似地區。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