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谷2008001號
品種名稱:蒙早谷9號
申請單位: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以朱砂谷為母本、83旱574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朱砂谷來源于地方優質品種資源;父本83旱574來源于昭谷一號×304。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綠色,葉緣綠色,第一葉針形。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105cm,莖節15~16個,葉片數17片,葉長25~40cm,葉寬3.2~3.5cm。
果穗:紡錘型,松緊適中,穗長16.1cm,穗粗2.4cm,單株穗重19.6g,單株粒重16.5g。
籽粒:黃谷,黃米,千粒重3.2g,出谷率84.2%。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定,粗蛋白13.91%,粗脂肪3.18%,直鏈淀粉20.81%,維生素B10.42mg/100g,磷2817mg/kg,鐵39.28mg/kg,鈣133.1mg/kg,硒76.51ug/kg,膠稠度82mm,糊化溫度5級。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自然條件下,未發現白發病、黑穗病、谷銹病、谷瘟病等谷子常見病害。
試驗情況:
2006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谷子區域試驗,平均產量379.5kg/畝,比對照赤谷6號增產6.6%。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谷子區域試驗,平均產量332.0kg/畝,比對照赤谷6號增產 11.2%。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谷子生產試驗,平均產量345.3kg/畝,比對照赤谷6號增產14.9%。
平均生育期107天。
栽培技術要點:
播期:5月上旬~5月下旬。
密度:畝保苗4萬株左右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2500℃以上地區種植。
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谷2008002號
品種名稱:蒙豐谷11號
申請單位: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以朱砂谷為母本、83旱574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朱砂谷來源于地方優質品種資源;父本83旱574來源于昭谷一號×304。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黃綠色,葉鞘綠色,葉緣黃綠色,第一葉針形。
植株:披散型,株高118cm,莖節16~17個,葉片數17片,葉長25~35cm,葉寬3.0~3.2cm。
果穗:紡錘型,松緊適中,穗長15.4cm,穗粗2.2cm,單株穗重22.5g,單株粒重19.0g。
籽粒:白谷,黃米,千粒重3.1g,出谷率84.4%。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定,粗蛋白13.64%,粗脂肪3.86%,直鏈淀粉20.83%,維生素B10.49mg/100g,磷2978mg/kg,鐵44.56mg/kg,鈣274.6mg/kg,硒64.15ug/kg。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自然條件下,未發現白發病、黑穗病、谷銹病、谷瘟病等谷子常見病害。
試驗情況:
2006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谷子區域試驗,平均產量368.2kg/畝,比對照赤谷8號增產4.8%。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谷子區域試驗,平均產量363.8kg/畝,比對照赤谷8號增產17.3%。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谷子生產試驗,平均產量356.4kg/畝,比對照赤谷8號增產11.1%。
平均生育期115天。
栽培技術要點:
播期:4月下旬~5月中旬。
密度:畝保苗4萬株左右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2500℃以上地區種植。
品種認定編號:蒙認谷2008003號
品種名稱:沁谷一號
申請單位:喀喇沁旗三泰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來源于赤谷五變異株。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淺紫色,第一葉倒卵形。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140cm,葉片數20片。
果穗:紡錘型,緊碼,穗長24.6cm,單株穗重19.4g,單株粒重16.3g。
籽粒:圓型,白谷,黃米,千粒重3.1g,出谷率83.1%。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定,粗蛋白14.95%,粗脂肪4.35%,直鏈淀粉24.29%,維生素B10.25mg/100g,賴氨酸0.30%,膠稠度154mm,糊化溫度3級。
田間病害發生情況:田間自然條件下,未發現白發病、谷銹病等谷子常見病害。
試驗情況:
2006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谷子區域試驗,平均產量361.3kg/畝,比對照赤谷6號增產1.4%。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谷子區域試驗,平均產量356.0kg/畝,比對照赤谷6號增產19.2%。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谷子生產試驗,平均產量347.0kg/畝,比對照赤谷6號增產15.4%。
平均生育期110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2.0~2.5萬株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2400℃以上地區種植。
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粱2008001號
品種名稱:鳳雜4號
申請單位:敖漢禾為貴種業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6年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吉審粱2006002)
品種來源:以3148A為母本、南133為父本組配而成。母本3148A以314B為母本,871300B為父本人工有性雜交,F2代與314A測交,經連續回交轉育而成;父本南133為外引恢復系。
性狀描述:
幼苗: 葉片綠色。
植株:株高160~170cm,葉片數18片。
果穗:圓筒型,穗長25cm,著殼率5%。
籽粒:橢圓型,紅殼,千粒重30.2~33g,角質率33.8%。
品質:2005年吉林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品質分析室(公主嶺)測定,粗蛋白9.99%,粗脂肪2.73%,粗淀粉74.61%,單寧0.04%。
抗性:2005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抗性鑒定,抗絲黑穗病(6.9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高粱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18.2kg/畝,比對照內雜5增產9.9%。
平均生育期128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7000~8000株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10℃活動積溫2900℃以上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