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01號
品種名稱:寧玉309
申請單位:南京春曦種子研究中心
審定情況:2007年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吉審玉2007051)
品種來源:以寧晨20為母本、寧晨07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寧晨20是用B73與478雜交組成的育種群體通過系譜法一年兩代育成;父本寧晨07用78599和H21雜交并與H21回交一次組成的群體通過系譜法一年兩代育成。
性狀描述:
幼苗: 葉片深綠色,葉鞘紫色,葉緣紫色,第一葉圓到匙形。
植株:緊湊型,株高280~320cm,穗位100~140cm,葉片數22~24片,穗上葉7~8片。
雄穗:一級分枝9~13個,護穎淺紫色,花藥紫色。
雌穗:花絲淺紫色。
果穗:柱型,紅軸,穗柄長13~18cm,穗長20.8cm,穗粗5.1cm,禿尖0.9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40~42粒,穗粒數630粒,單穗粒重216.4g,出籽率85.3%。
籽粒:馬齒型,橙黃色,百粒重35.9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44g/L,粗蛋白10.58%,粗脂肪3.47%,粗淀粉73.01%,賴氨酸0.31%。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感彎孢菌葉斑病(7S),中抗絲黑穗病(6.9MR),抗莖腐病(6.9R),中抗玉米螟(5.1M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90.3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5%。平均生育期136天,比對照晚3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500~4200株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2、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02號
品種名稱:久龍8號
申請單位:黑龍江省久龍種業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6年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黑審玉2006009)
品種來源:以金1066為母本、金119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金1066以Mo17×478為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經6代以上連續自交選育而成;父本金119以黃早4血緣組成的群體C144-C4為材料經6代以上自交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 葉片綠色,葉鞘淺紫色,第一葉尖到圓形。
植株:緊湊型,株高325cm,穗位148cm,葉片數21~23片,穗上葉7~8片。
雄穗:一級分枝7~10個,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粉色。
果穗:錐型,白軸,穗柄長9~15cm,穗長21.0cm,穗粗5.2cm,禿尖1.0cm,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39~41粒,穗粒數706粒,單穗粒重216.6g,出籽率83.6%。
籽粒:偏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6.4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54g/L,粗蛋白10.93%,粗脂肪3.75%,粗淀粉73.35%,賴氨酸0.31%。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感彎孢菌葉斑病(7S),抗絲黑穗病(2.9R),中抗莖腐病(10.3MR),中抗玉米螟(5.2M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70.9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9%。平均生育期135天,比對照晚2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800~4000株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3、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03號
品種名稱:遼單566
申請單位: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
審定情況:2003年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遼農審證字第781號)
品種來源:以遼106為母本、遼3162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遼106以中74-106變異株為材料經連續多代自交選育而成;父本遼3162來源于美國雜交種經連續多代自交及密植鑒定選擇壓力條件下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紫色,葉緣紫色。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60~265cm,穗位85~90cm,葉片數20~21片,穗上葉5~6片。
雄穗:一級分枝8~12個,分枝直立,與主軸夾角45~50°,護穎綠紫色,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紫色。
果穗:長柱型,紅軸,穗柄長8~10cm,穗長18~19cm,穗粗4.9~5.1cm,禿尖0~0.5cm,穗行數12~14行,行粒數35~39粒,穗粒數486粒,出籽率83.0%。
籽粒:偏馬齒型,黃色,百粒重42.5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70g/L,粗蛋白8.59%,粗脂肪5.43%,粗淀粉76.64%,賴氨酸0.25%。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中抗大斑病(5MR),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MR),中抗絲黑穗病(9.7MR),抗莖腐病(6.1R),抗玉米螟(3.4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13.9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9.4%。平均生育期123天,比對照晚3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800~4000株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赤峰市、興安盟≥10℃活動積溫2700℃以上地區種植。
4、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04號
品種名稱:吉品7號
申請單位:吉林省宏澤現代農業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4年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吉審玉2004007)
品種來源:以Q9563-1為母本、G9716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Q9563-1以444×B73的變異株為材料采用系譜法選育而成;父本G9716以掖478×丹9046為材料采用系譜法連續8代自交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紫色,葉緣紫色,第一葉橢圓形。
植株:平展型,株高280~290cm,穗位100~115cm,葉片數20~21片,穗上葉5~6片。
雄穗:一級分枝9~11個,分枝直立,與主軸夾角30~35°,護穎黃色,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綠色。
果穗:長柱型,白軸,穗柄長10~15cm,穗長20~21cm,穗粗4.7~5.0cm,禿尖0~0.5cm,穗行數12~14行,行粒數38~40粒,穗粒數479粒,單穗粒重206.3g,出籽率81.0%。
籽粒:馬齒型,黃色,百粒重42.9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24g/L,粗蛋白8.95%,粗脂肪3.63%,粗淀粉75.34%,賴氨酸0.27%。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抗彎孢菌葉斑病(3R),中抗絲黑穗病(6.1MR),中抗莖腐病(29.1MR),抗玉米螟(3.3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779.6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3.3%。平均生育期124天,比對照晚3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000株左右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赤峰市、興安盟≥10℃活動積溫2700℃以上地區種植。
5、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05號
品種名稱:吉單92
申請單位:吉林吉農高新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7年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吉審玉2007004)
品種來源:以吉A-287為母本、吉1037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吉A-287以444×255為材料自交選育而成;父本吉1037經(Mo17×suwan1)后與Mo17回交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紫色,葉緣綠色,第一葉尖形。
植株:平展型,株高260~265cm,穗位95~100cm,葉片數18~19片,穗上葉5~6片。
雄穗:一級分枝5~7個,分枝直立,與主軸夾角30~35°,護穎綠色,花藥淺紫色。
雌穗:花絲淺綠色。
果穗:長柱型,紅軸,穗柄長3~5cm,穗長20~23cm,穗粗4.3~4.5cm,禿尖0.3~0.5cm,穗行數12~14行,行粒數37~39粒,穗粒數491粒,出籽率85.6%。
籽粒:偏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8.4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30g/L,粗蛋白11.90%,粗脂肪4.11%,粗淀粉70.01%,賴氨酸0.31%。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感彎孢菌葉斑病(7S),高抗絲黑穗病(HR),中抗莖腐病(19.4MR),抗玉米螟(3.2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早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47.4kg/畝,比對照九玉一增產5.6%。平均生育期118天,與對照同期。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000株左右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10℃活動積溫2500℃以上地區種植。
6、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06號
品種名稱:聯創1號
申請單位:北京聯創種業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7年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遼農審證字第961號)
品種來源:以CT06為母本、CT202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CT06以(鄭58×CT01)/鄭58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父本CT202以京7黃×昌7-2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5代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紫色,葉緣綠色,第一葉匙形。
植株:緊湊型,株高310cm,穗位140cm,葉片數21~22片,穗上葉6~7片。
雄穗:一級分枝8~12個,護穎綠色,花藥淺紫色。
雌穗:花絲淺紫色。
果穗:柱型,紅軸,穗長19.8cm,穗粗5.2cm,禿尖0.3cm,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39~41粒,穗粒數675粒,單穗粒重227.6g,出籽率85.0%。
籽粒:偏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6.3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58g/L,粗蛋白9.60%,粗脂肪4.57%,粗淀粉74.11%,賴氨酸0.27%。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抗彎孢菌葉斑病(3R),抗絲黑穗病(3.6R),高抗莖腐病(3.7HR),中抗玉米螟(5.8M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908.5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9.2%。平均生育期134天,與對照同期。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500~4000株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7、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07號
品種名稱:聯創3號
申請單位:河南省中科華泰玉米研究所
審定情況:2006年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魯農審2006014號)
品種來源:以CT08為母本、CT609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CT08以國外雜交種×鄭58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5代育成;父本CT609以丹340×掖52106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5代育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淺紫色,葉緣綠色,第一葉匙形。
植株:緊湊型,株高299cm,穗位141cm,葉片數21~22片。
雄穗:一級分枝7~11個,護穎綠色,花藥淺紫色。
雌穗:花絲淺紫色。
果穗:柱型,紅軸,穗長20.0cm,穗粗5.2cm,禿尖0.5cm,穗行數16~17行,行粒數41~42粒,穗粒數677粒,單穗粒重223.0g,出籽率84.7%。
籽粒:偏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3.4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52g/L,粗蛋白8.04%,粗脂肪4.25%,粗淀粉76.12%,賴氨酸0.26%。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中抗大斑病(5MR),抗彎孢菌葉斑病(3R),中抗絲黑穗病(6.7MR),高抗莖腐病(HR),中抗玉米螟(5.3M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905.9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9.4%。平均生育期133天,比對照早1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500~4000株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8、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08號
品種名稱:中科11號
申請單位:河南科泰種業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6年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國審玉2006034)
品種來源:以CT03為母本、CT20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CT03以(鄭58×CT01)×鄭58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5代育成;父本CT201選自黃早4×黃168。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淺紫色,葉緣綠色,第一葉匙形。
植株:緊湊型,株高290cm,穗位135cm,葉片數21~22片,穗上葉5~6片。
雄穗:一級分枝8~10個,穎片綠色,花藥淺紫色。
雌穗:花絲淺紫色。
果穗:柱型,白軸,穗長18.7cm,穗粗5.1cm,禿尖0.6cm,穗行數15~17行,行粒數39~40粒,穗粒數646粒,單穗粒重222.8g,出籽率87.8%。
籽粒:偏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5.1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57g/L,粗蛋白8.88%,粗脂肪4.27%,粗淀粉74.23%,賴氨酸0.25%。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MR),中抗絲黑穗病(6.3MR),高抗莖腐病(3.4HR),抗玉米螟(3.4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92.1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7%。平均生育期133天,與對照同期。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800~4000株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9、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09號
品種名稱:益豐29號
申請單位:吉林省王義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審定情況:2007年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吉審玉2007052)
品種來源:以E003為母本、昌7-2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E003由掖478×丹9046 得到F1代,1995年冬海南加代由F1×美國堅稈群體95-1組配成的三交種,后經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的自交系D049,1998年利用D049×鄭58海南加代得到F1代,后又經7代連續自交育成;父本昌7-2為外引系。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濃綠色,葉鞘紫色,葉緣紫色,第一葉圓形。
植株:緊湊型,株高284cm,穗位131cm,葉片數22~23片,穗上葉6~7片。
雄穗:一級分枝12~14個,護穎綠色,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紫色。
果穗:柱型,白軸,穗長18.1cm,穗粗5.3cm,禿尖0.1cm,穗行數15~17行,行粒數36~38粒,穗粒數585粒,單穗粒重227.7g,出籽率85.5%。
籽粒: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7.6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40g/L,粗蛋白9.85%,粗脂肪4.07%,粗淀粉74.77%,賴氨酸0.28%。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MR),中抗絲黑穗病(9.8MR),高抗莖腐病(HR),中抗玉米螟(5.1M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91.8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2%。平均生育期135天,比對照晚1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500~4000株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10、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10號
品種名稱:益豐39號
申請單位:吉林省王義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審定情況:2007年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吉審玉2007045)
品種來源:以E005為母本、E004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E005由78599×齊319連續自交6代育成;父本E004由美國雜交種01×丹340得到F1代,后經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的自交系060,1998年冬利用060×349得到F1代,后又經過7代連續自交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濃綠色,葉鞘紫色,葉緣紫色,第一葉匙形。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359cm,穗位157cm,葉片數25~26片,穗上葉8片。
雄穗:一級分枝10~13個,護穎綠色,花藥淺粉色。
雌穗:花絲淺粉色。
果穗:柱型,粉軸,穗長21.2cm,穗粗5.5cm,禿尖0.9cm,穗行數18~20行,行粒數40~41粒,穗粒數765粒,單穗粒重230.1g,出籽率83.7%。
籽粒:偏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1.1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38g/L,粗蛋白9.17%,粗脂肪5.73%,粗淀粉71.34%,賴氨酸0.30%。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MR),抗絲黑穗病(3.6R),高抗莖腐病(3.6HR),抗玉米螟(3.1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82.7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1%。平均生育期135天,比對照晚2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000~3300株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11、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11號
品種名稱:浚單26
申請單位:河南正糧種業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5年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豫審玉2005006號)
品種來源:以kx99-25為母本、浚926-8為父本組配而成。母本kx99-25以國外雜交種kx4564為材料經多代連續自交選育而成;父本浚926-8來源于浚926變異株。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淺紫色,葉緣淺紫色,第一葉橢圓形。
植株:緊湊型,株高289cm,穗位135cm,葉片數20~22片,穗上葉5~6片。
雄穗:一級分枝10~15個,護穎綠色,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淺紫色。
果穗:柱型,白軸,穗長18.5cm,穗粗5.3cm,禿尖0.2cm,穗行數16~17行,行粒數40~42粒,穗粒數669粒,單穗粒重217.9g,出籽率86.1%。
籽粒:偏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1.4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29g/L,粗蛋白8.31%,粗脂肪4.26%,粗淀粉76.02%,賴氨酸0.27%。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感彎孢菌葉斑病(7S),抗絲黑穗病(3.6R),中抗莖腐病(14.3MR),抗玉米螟(4.9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67.0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7%。平均生育期132天,比對照早2天。
栽培技術要點:
一般地塊畝保苗4000株左右為宜,高水肥地塊畝保苗不超過4500株。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12、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12號
品種名稱:中單322
申請單位:吉林省郝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審定情況:2007年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吉審玉2007034)
品種來源:以吉1037為母本、中74-106B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吉1037來源于Mo17×蘇灣1號;父本中74-106B來源于也門矮玉米。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綠色,第一葉圓形。
植株:平展型,株高309cm,穗位132cm,葉片數20~22片,穗上葉5~6片。
雄穗:一級分枝10~15個,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由青色轉粉色。
果穗:柱型,粉軸,穗長20.3cm,穗粗4.6cm,禿尖0.3cm,穗行數12~14行,行粒數44~45粒,穗粒數556粒,單穗粒重207.5g,出籽率85.0%。
籽粒: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8.1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20g/L,粗蛋白8.88%,粗脂肪3.45%,粗淀粉74.96%,賴氨酸0.29%。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抗彎孢菌葉斑病(3R),高抗絲黑穗病(HR),中抗莖腐病(13.8MR),抗玉米螟(4.0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11.3kg/畝,比對照哲單20增產6.7%。平均生育期133天,比對照晚2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300株左右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13、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13號
品種名稱:巡天16
申請單位:宣化巡天種業新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審定情況:2004年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冀審玉2004027號)
品種來源:以X4為母本、X14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X4以478雜株×鄭58為材料與鄭58回交經5代自交選育而成;父本X14來源于K12雜株。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綠色,葉緣綠色,第一葉橢圓形。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60~270cm,穗位100~105cm,葉片數20~21片,穗上葉6~7片。
雄穗:一級分枝12~14個,護穎綠色,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紫色。
果穗:錐型,粉軸,穗長19~20cm,穗粗5.0~5.2cm,禿尖0.5~1.5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5~37粒,穗粒數514粒,單穗粒重206.9g,出籽率83.4%。
籽粒:馬齒型,黃色,百粒重41.3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46g/L,粗蛋白9.09%,粗脂肪3.48%,粗淀粉75.85%,賴氨酸0.26%。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感彎孢菌葉斑病(7S),抗絲黑穗病(3.3R),中抗莖腐病(15.2MR),抗玉米螟(3.2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31.9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10.2%。平均生育期123天,比對照晚2天。
栽培技術要點:
一般地塊畝保苗3000~3300株為宜,高肥水地塊畝保苗3500株左右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赤峰市、興安盟≥10℃活動積溫2700℃以上地區種植。
14、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14號
品種名稱:雙合1號
申請單位:周立中
審定情況:2006年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遼審玉[2006]283號)
品種來源:以D3001為母本、吉853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D3001以鐵9206/78599雜株為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連續自交8代育成;父本吉853引自吉林省農科院。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深紫色,葉緣紫色,第一葉圓形。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84cm,穗位109cm,葉片數22~24片,穗上葉7~8片。
雄穗:一級分枝11~14個,護穎綠色,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紫色。
果穗:柱型,紅軸,穗柄長13~18cm,穗長20.6cm,穗粗4.9cm,禿尖0.4cm,穗行數15~17行,行粒數43~45粒,穗粒數699粒,單穗粒重221.6g,出籽率85.2%。
籽粒:偏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1.8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61g/L,粗蛋白9.65%,粗脂肪4.90%,粗淀粉73.10%,賴氨酸0.29%。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感彎孢菌葉斑病(7S),高抗絲黑穗病(HR),感莖腐病(32.1S),中抗玉米螟(5.5M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77.3kg/畝,比對照哲單20增產15.4%。平均生育期133天,比對照晚2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800株左右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莖腐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15、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15號
品種名稱:龍單38
申請單位:黑龍江墾豐種業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7年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黑審玉2007001)
品種來源:以龍系95為母本、龍系284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龍系95是用合344、龍抗11、龍系39等多個自交系復合雜交后選擇優良單株再經多代自交選育而成;父本龍系284是用龍系2與黃早4雜交又經多代自交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紫色,葉緣紫紅色,第一葉圓匙形。
植株:緊湊型,株高255~265cm,穗位80~90cm,葉片數17~19片,穗上葉5~6片。
雄穗:一級分枝7~9個,護穎綠色,花藥淺紫色。
雌穗:花絲紫色。
果穗:長柱型,紅軸,穗長20~22cm,穗粗4.6~4.8cm,禿尖0.5~0.7cm,穗行數12~16行,行粒數35~37粒,穗粒數500粒,單穗粒重193.0g,出籽率81.7%。
籽粒:偏硬粒型,黃色,百粒重38.3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76g/L,粗蛋白10.80%,粗脂肪4.32%,粗淀粉72.22%,賴氨酸0.30%。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感彎孢菌葉斑病(7S),抗絲黑穗病(4.0R),中抗莖腐病(25.8MR),抗玉米螟(4.3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早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39.4kg/畝,比對照哲單37增產8.9%。平均生育期115天,比對照晚2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100~3300株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10℃活動積溫2400℃以上地區種植。
16、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16號
品種名稱:晉單52號
申請單位:山西金鼎生物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6年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晉審玉2006028)
品種來源:以金304-2為母本、金05-1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金304-2由齊319雜交H921再雜交178經6代自交育成;父本金05-1由武314雜交9801再雜交京7經6代自交育成。
性狀描述:
幼苗: 葉片深綠色,葉鞘紫色,葉緣綠色,第一葉梭形。
植株:緊湊型,株高267cm,穗位116cm,葉片數22~24片,穗上葉6~8片。
雄穗:一級分枝7~9個,護穎淺粉色,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粉紅色。
果穗:柱型,白軸,穗長18.4cm,穗粗5.1cm,禿尖0.5cm,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37~41粒,穗粒數706粒,單穗粒重226.6g,出籽率84.7%。
籽粒:半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2.8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45g/L,粗蛋白10.27%,粗脂肪4.31%,粗淀粉74.04%,賴氨酸0.29%。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高抗大斑病(1HR), 高感彎孢菌葉斑病(9HS),中抗絲黑穗病(7.1MR),中抗莖腐病(18.5MR),抗玉米螟(3.9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77.0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9%。平均生育期135天,比對照晚2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4000~4500株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17、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17號
品種名稱:利民5號
申請單位:吉林省松原市利民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審定情況:2007年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黑審玉2007021)
品種來源:以L201為母本、L218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L201以豎葉6-3×鐵7922為材料經自交11代育成;父本L218以丹340×丹9046為材料經6代自交育成。
性狀描述:
幼苗: 葉片綠色,葉鞘紫色,葉緣紫色。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60~270cm,穗位90~105cm,葉片數20片,穗上葉5~6片。
雄穗:一級分枝10~12個,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淡紫色。
果穗:長柱型,粉軸,穗柄長5~8cm,穗長19~21cm,穗粗5.0cm,禿尖0.5~2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9~41粒,穗粒數598粒,單穗粒重212.0g,出籽率85.3%。
籽粒: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5.8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38g/L,粗蛋白9.95%,粗脂肪4.11%,粗淀粉74.50%,賴氨酸0.26%。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感彎孢菌葉斑病(7S),感絲黑穗病(19.6S),中抗莖腐病(29.4MR),抗玉米螟(3.0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792.9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6.5%。平均生育期121天,比對照晚1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300~3700株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絲黑穗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興安盟≥10℃活動積溫2600℃以上地區種植。
18、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18號
品種名稱:利民622
申請單位:吉林省松原市利民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審定情況:2007年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吉審玉2007049)
品種來源:以L236為母本、L229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L236以8112×鐵7922為材料經6代自交育成;父本L229以丹340的變異株天然雜交后經5代自交育成。
性狀描述:
幼苗: 葉片綠色,葉鞘紫色,葉緣紫色。
植株:緊湊型,株高251cm,穗位95cm,葉片數21~22片,穗上葉7~8片。
雄穗:一級分枝10~12個,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紫色。
果穗:長柱型,粉軸,穗長21.7cm,穗粗5.1cm,禿尖0.5cm,穗行數16~17行,行粒數41~42粒,穗粒數629粒,單穗粒重213.6g,出籽率82.3%。
籽粒: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7.5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16g/L,粗蛋白8.29%,粗脂肪4.77%,粗淀粉75.13%,賴氨酸0.27%。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感彎孢菌葉斑病(7S),感絲黑穗病(20.0S),高抗莖腐病(3.8HR),抗玉米螟(4.2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29.4kg/畝,比對照哲單20增產9.1%。平均生育期132天,比對照晚1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4000~4300株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絲黑穗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2900℃以上地區種植。
19、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19號
品種名稱:鐵南2號
申請單位:鐵嶺市鐵南種子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5年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遼審玉[2005]249號)
品種來源:以4758為母本、吉853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4758以7947×鄭58為材料經8代連續自交育成;父本吉853引自吉林省農科院。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濃綠色,葉鞘淺紫色,葉緣淡紫色,第一葉長卵形。
植株:緊湊型,株高297cm,穗位126cm,葉片數20~22片,穗上葉5~6片。
雄穗:一級分枝11~15個,護穎綠帶紫暈色,花藥淺粉色。
雌穗:花絲粉紅色。
果穗:柱型,白軸,穗長19.8cm,穗粗5.1cm,禿尖0.4cm,穗行數14~16行,行粒數39~40粒,穗粒數586粒,單穗粒重219.8g,出籽率83.9%。
籽粒:偏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8.4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34g/L,粗蛋白9.84%,粗脂肪4.31%,粗淀粉74.07%,賴氨酸0.28%。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MR),感絲黑穗病(17.2S),高抗莖腐病(3.6HR),抗玉米螟(3.7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82.5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6.1%。平均生育期134天,比對照晚1天。
栽培技術要點:
一般地塊畝保苗3500~4000株為宜,高產地塊畝保苗4500株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絲黑穗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20、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20號
品種名稱:金豫6號
申請單位:河南省太行玉米種業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6年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豫審玉2006016)
品種來源:以金豫201為母本、金豫01為父本雜交育成。母本金豫201以X1132X為材料采用系譜法經6代以上連續自交育成;父本金豫01經昌七-2與832雜交后連續自交育成。
性狀描述:
幼苗: 葉片深綠色,葉鞘深紫色,第一葉卵圓形。
植株:緊湊型,株高295cm,穗位131cm,葉片數21~22片,穗上葉6片。
雄穗:一級分枝12~17個,護穎綠色,花藥紫色。
雌穗:花絲紫色。
果穗:筒型,白軸,穗長19.5cm,穗粗4.9cm,禿尖0.2cm,穗行數15~16行,行粒數41~43粒,穗粒數634粒,單穗粒重211.6g,出籽率89.0%。
籽粒:半馬齒型,橙黃色,百粒重35.5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
容重728g/L,粗蛋白9.28%,粗脂肪3.99%,粗淀粉75.77%,賴氨酸0.28%。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感彎孢菌葉斑病(7S),中抗絲黑穗病(10MR),高感莖腐病(40.7HS),抗玉米螟(3.2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68.2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9%。平均生育期133天,與對照同期。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800~4000株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莖腐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21、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21號
品種名稱:嫩單11
申請單位:黑龍江傲龍農業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5年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黑審玉2005007)
品種來源:以NX05為母本、Mo17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NX05經(自330×丹705)×丹705回交4代后自交6代育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淺紫色,葉緣淺紫色,第一葉圓形。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70cm,穗位95cm,葉片數18片,穗上葉5~6片。
雄穗:一級分枝11~13個,護穎綠色,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粉色。
果穗:筒型,粉軸,穗長23cm,穗粗4.7cm,禿尖0.5~2.0cm,穗行數12~14行,行粒數40~45粒,穗粒數500粒,單穗粒重187.2g,出籽率84.6%。
籽粒:馬齒型,橙紅色,百粒重37.5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06g/L,粗蛋白11.83%,粗脂肪3.58%,粗淀粉72.62%,賴氨酸0.32%。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感彎孢菌葉斑病(7S),高抗絲黑穗病(HR),中抗莖腐病(22.0MR),中抗玉米螟(5.2M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早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672.5kg/畝,比對照九玉一號增產9.3%。平均生育期120天,比對照晚2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300株左右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10℃活動積溫2500℃以上地區種植。
22、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22號
品種名稱:鄭單17號
申請單位:洛陽市綠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1年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豫審玉2001006號)
品種來源:以鄭30為母本、昌七-2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鄭30以鄭20×478為材料采用系譜法經6代以上連續自交育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深綠色,葉鞘深紫色,第一葉圓形。
植株:緊湊型,株高279cm,穗位121cm,莖粗2.5cm,葉片數21~23片,穗上葉6~7片。
雄穗:一級分枝16~23個,護穎綠色,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綠色。
果穗:短柱型,白軸,穗長18.5cm,穗粗5.0cm,禿尖0.3cm,穗行數16~17行,行粒數38~39粒,穗粒數626粒,單穗粒重222.5g,出籽率86.0%。
籽粒:馬齒型,橙黃色,百粒重37.8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69g/L,粗蛋白9.27%,粗脂肪4.65%,粗淀粉73.48%,賴氨酸0.27%。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MR),感絲黑穗病(20.0S),抗莖腐病(6.5R),抗玉米螟(3.6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908.4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0.9%。平均生育期133天,比對照晚1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800~4200株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絲黑穗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23、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23號
品種名稱:先玉335
申請單位:鐵嶺先鋒種子研究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6年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國審玉2006026)
品種來源:以PH6WC為母本、PH4CV為父本組配而成。PH6WC和PH4CV來自先鋒國際良種公司自己培育而成的自交系。
性狀描述:
幼苗: 葉片綠色,葉鞘紫色,葉緣綠色,第一葉圓到匙形。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320cm,穗位110cm,葉片數19片。
雄穗:護穎綠色,花藥粉紅色。
雌穗:花絲紫色。
果穗:筒型,紅軸,穗長20.3cm,穗行數14~16行,單穗粒重248.5g,出籽率83.9%。
籽粒:半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9.3g。
品質:2004年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定,容重776g/L,粗蛋白10.91%,粗脂肪4.01%,粗淀粉72.55%,賴氨酸0.33%。
抗性:2003年遼寧省丹東農業科學院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高抗大斑病(1HR),抗灰斑病(3R),抗彎孢菌葉斑病(3R),感絲黑穗病(10.7S),高抗紋枯病(1HR),抗玉米螟(3R)。
試驗情況:
2003年參加國家東北華北春玉米組區域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696.7kg/畝,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6.8%。
2004年參加國家東北華北春玉米組區域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749.9kg/畝,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9.3%。
2004年參加國家東北華北春玉米組生產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811.6kg/畝,比對照農大108增產33.6%。
平均生育期130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500~4500株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絲黑穗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2900℃以上地區種植。
24、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24號
品種名稱:吉農大302號
申請單位:吉林農大科茂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審定情況:2006年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國審玉2006008)
品種來源:以km11為母本、km12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km11以(遼6701×7884-7)×7884-7為材料經6代自交育成;父本km12以78599/Mo17群體為材料經9代選擇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 葉片深綠色,葉鞘紫色,葉緣紫色,第一葉三角形。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94cm,穗位116cm,葉片數18片。
雄穗:一級分枝13個,護穎紫色,花藥淺紫色。
雌穗:花絲淺紫色。
果穗:長筒型,紫軸,穗長24.0cm,穗粗5cm,穗行數14行,行粒數45粒,穗粒數630粒,出籽率78.8%。
籽粒:半馬齒型,橙紅色,百粒重43.0g。
品質:2005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68g/L,粗蛋白9.42%,粗脂肪4.47%,粗淀粉73.72%,賴氨酸0.29%。
抗性:2005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中抗大斑病(5MR),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MR),高抗絲黑穗病(HR),高抗黑粉病(HR),中抗莖腐病(11.9MR),中抗玉米螟(5.7MR)。
試驗情況:
2004年參加國家東北春玉米早熟組區域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695.8kg/畝,比對照本玉9增產5.4%。平均生育期126天,與對照同期。
2005年參加國家東北春玉米早熟組區域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694.4kg/畝,比對照本玉9增產17.5%。平均生育期124天,與對照同期。
2005年參加國家東北春玉米早熟組生產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656.9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6.9%。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300株左右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2700℃以上地區種植。
25、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25號
品種名稱:德單8號
申請單位:北京德農種業有限公司赤峰分公司
審定情況:2007年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國審玉2007009)
品種來源:以D657為母本、D658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D657以478×DN211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7代育成;父本D658以黃早四×自330為基礎材料連續自交7代育成。
性狀描述:
幼苗: 葉鞘紫色。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66cm,穗位112cm,葉片數17片。
雄穗:一級分枝9個,花藥紫色。
雌穗:花絲深紫色。
果穗:短錐型,白軸,穗長19cm,穗行數14~16行,單穗粒重228.2 g,出籽率81.2%。
籽粒:馬齒型,黃白色,百粒重42.9g。
品質:2005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52g/L,粗蛋白9.52%,粗脂肪4.12%,粗淀粉74.48%,賴氨酸0.30%。
抗性:2005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感大斑病(7S),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MR),感絲黑穗病(17.4S),高抗瘤黑粉病(HR),高抗莖腐病(HR),感玉米螟(7.5S)。
試驗情況:
2004年參加國家東北春玉米早熟組區域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833.1kg/畝,比對照本玉9增產20.5%。平均生育期124天,比對照早1天。
2005年參加國家東北春玉米早熟組區域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679.4kg/畝,比對照本玉9增產15.3%。平均生育期118天,比對照早1天。
2005年參加國家東北春玉米早熟組生產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773.5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27.1%。平均生育期118天,比對照晚2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4000~4500株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大斑病、絲黑穗病、玉米螟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2700℃以上地區種植。
26、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26號
品種名稱:中農大2號
申請單位:北京中農大康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4年北京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京審玉2004009)
品種來源:以M7為母本、D619為父本組配而成。母本M7來源于美國雜交種天然授粉材料;父本D619以黃早4×A619為材料用系譜法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 葉片深綠色,葉鞘紫色,第一葉圓形。
植株:平展型,株高280~290cm,穗位115~120cm,葉片數21片,穗上葉6~7片。
雄穗:一級分枝5~7個,護穎綠色,花藥紫色。
雌穗:花絲淺紫色。
果穗:錐型,紅軸,穗柄長7~10cm,穗長17~19cm,穗粗5.0cm,穗行數14~18行,行粒數38~40粒,穗粒數645粒,單穗粒重205.4g,出籽率84.2%。
籽粒:偏硬粒型,黃色,百粒重32.6g。
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定,容重772g/L,粗蛋白8.65%,粗脂肪4.17%,粗淀粉75.63%,賴氨酸0.30%。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中抗大斑病(5MR),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MR),中抗絲黑穗病(7.1MR),抗莖腐病(6.5R),中抗玉米螟(5.5M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785.7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4.1%。
平均生育期124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500株左右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赤峰市、興安盟≥10℃活動積溫2700℃以上地區種植。
27、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27號
品種名稱:鄭單518
申請單位:中國種子集團公司
審定情況:2003年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國審玉2003049)
品種來源:以選73為母本、昌7-2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選73以7922×5003為材料連續自交8代育成;父本昌7-2引自河南省安陽市農科所。
性狀描述:
幼苗: 葉片深綠色,葉鞘青紫色,葉緣綠色。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70~303cm,穗位129~169cm,葉片數21片。
雄穗:穎殼青黃色,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青紅色。
果穗:筒型,紅軸,穗長17.3~18.7cm,穗行數14~18行。
籽粒:半硬粒型,橙黃色,百粒重34.3~35.5g。
品質:2002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808g/L,粗蛋白10.28%,粗脂肪4.48%,粗淀粉72.70%,賴氨酸0.33%。
抗性:2006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中抗大斑病(5MR),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MR),中抗絲黑穗病(8.7MR),高抗莖腐病(2.8HR),中抗玉米螟(5.2MR)。
試驗情況:
2001年參加國家西北春玉米區域試驗,伊盟和巴盟點平均產量834.7kg/畝,比對照掖單13增產13.5%。
2002年參加國家西北春玉米區域試驗,伊盟和巴盟點平均產量837.7kg/畝,比對照掖單13增產20.2%。
2002年參加國家西北春玉米生產試驗,伊盟和巴盟點平均產量795.5kg/畝,比對照掖單13增產12.9%。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500~3800株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巴彥淖爾市≥10℃活動積溫2900℃以上地區種植。
28、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28號
品種名稱:吉東16號
申請單位:寧城縣田藝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審定情況:2007年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國審玉2007004)
品種來源:以四-287為母本、D22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四-287引自吉林省農科院;父本D22以478×7922為材料經6代自交育成。
性狀描述:
幼苗: 葉片綠色,葉鞘淺紫色。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70cm,穗位109cm,葉片數17片。
雄穗:一級分枝8個,花藥綠色。
雌穗:花絲綠色。
果穗:筒型,白軸,穗長20cm,穗粗5.8cm,穗行數14~16行,出籽率84.2%。
籽粒:馬齒型,淺黃色,百粒重40.0g。
品質:2006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
容重717g/L,粗蛋白9.14%,粗脂肪3.92%,粗淀粉74.47%,賴氨酸
0.26%。
抗性:2005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中抗大斑病(5MR),感彎孢菌葉斑病(7S),高抗絲黑穗病(HR),高抗莖腐病(HR),中抗玉米螟(5.5MR)。
試驗情況:
2005年參加國家東北玉米早熟組區域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678.3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16.5%。平均生育期117天,比對照晚1天。
2006年參加國家東北玉米早熟組區域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794.5kg/畝,比對照吉單261增產6.7%。
2006年參加國家東北玉米早熟組生產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773.5kg/畝,比對照吉單261增產5.2%。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700株左右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2800℃以上地區種植。
29、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29號
品種名稱:吉東28號
申請單位:寧城縣田藝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審定情況:2007年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國審玉2007005)
品種來源:以KX為母本、D22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KX以德國雜交種為材料導入熱帶早熟材料后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父本D22以478/7922/6314為材料連續自交6代育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深紫色。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70cm,穗位108cm,葉片數17片。
雄穗:一級分枝8~10個,花藥深紫色。
雌穗:花絲粉紅色。
果穗:筒型,紅軸,穗長21.0cm,穗粗5.0cm,穗行數14~16行,出籽率89.1%。
籽粒:硬粒型,黃色。
品質:2006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
容重720g/L,粗蛋白8.54%,粗脂肪4.22%,粗淀粉75.73%,賴氨酸
0.24%。
抗性:2005年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中抗大斑病(5MR),感彎孢菌葉斑病(7S),高抗絲黑穗病(HR),抗莖腐病(8.3R),感玉米螟(6.1S);2006年吉林省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中抗大斑病(5MR),中抗彎孢菌葉斑病(5MR),高抗絲黑穗病(HR),感莖腐病(31.7S),抗玉米螟(4.1R)。
試驗情況:
2005年參加國家東北玉米早熟組區域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646.5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11.0%。平均生育期117天,比對照晚1天。
2006年參加國家東北玉米早熟組區域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780.8kg/畝,比對照吉單261增產4.8%。平均生育期126天,比對照早2天。
2006年參加國家東北玉米早熟組生產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803.3kg/畝,比對照吉單261增產3.4%。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300~3500株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莖腐病、玉米螟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2800℃以上地區種植。
30、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30號
品種名稱:長城淀12號
申請單位:北京禾佳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3年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國審玉2003021)
品種來源:以Me12為母本、XH3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Me12來自[(X11變異株×Mut5突變系)×PFGC2類似株]F2群體,選擇自交9代而成;父本XH3 來自[(XH×HZGC2類似株)×Mut2]F2群體,選擇自交8代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葉片綠色,葉鞘紫色,葉緣綠色。
植株:緊湊型,株高250cm,穗位100cm,葉片數20~21片。
果穗:筒型,白軸,穗長18cm,穗行數12~14行,出籽率85%。
籽粒:半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4g。
品質:2002年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測定,容重760g/L,粗蛋白9.81%,粗脂肪3.64%,粗淀粉75.45%。
抗性:2001年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抗小斑病(3R),中抗絲黑穗病(5MR)。
試驗情況:
2001年參加國家東北華北特種玉米區域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664.8kg/畝,比對照農大108增產9.8%。
2001年參加國家東北華北特種玉米生產試驗,通遼和赤峰點平均產量687.6kg/畝,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3.5%。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300株左右為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31、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31號
品種名稱:永玉3號
申請單位:赤峰特色作物良種研發中心
審定情況:2005年農業部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國審玉2005016)
品種來源:以永31257為母本、連1538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母本永31257經由獲唐黃2379、5003、017/02、冀815選育而成;父本連1538來源于丹340。
性狀描述:
幼苗:葉鞘紫色,第一葉頂端尖,第四葉葉緣綠色。
植株:緊湊型,株高290cm,穗位110cm,葉片數20~23片,穗上葉8片。
雄穗:一級分枝8~12個,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青色。
果穗:柱型,紅軸,穗長22.1cm,穗粗5.2cm,禿尖1.0cm,穗行數13~15行,行粒數41~44粒,穗粒數614粒,單穗粒重229.3g,出籽率83.1%。
籽粒: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9.1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
容重732g/L,粗蛋白10.86%,粗脂肪4.17%,粗淀粉72.86%,賴氨酸
0.28%。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感彎孢菌葉斑病(7S),中抗絲黑穗病(7.4MR),中抗莖腐病(10.3MR),抗玉米螟(3.4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909.9kg/畝,比對照鄭單958增產8.3%。平均生育期132天,比對照早1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500株左右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3000℃以上地區種植。
32、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32號
品種名稱:金玉208
申請單位:山西省臨汾市金玉種業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6年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晉審玉2006033)
品種來源:以514為母本、007為父本組配而成。母本514經(478×5003)×太411復交后對F4進行測交,2001年完成6代自交;父本007經(P6-3×沈137)×海9-21復交后對F4進行測交,2001年完成6代自交。
性狀描述:
幼苗: 葉片深綠色,葉鞘紫紅色,葉緣紫色、有曲波,第一葉長卵形。
植株:半緊湊型,株高286cm,穗位111cm,葉片數20~21片,穗上葉6~7片。
雄穗:一級分枝12~17個。
果穗:柱型,紅軸,穗長18.1cm,穗粗5.1cm,禿尖0.9cm,穗行數16~18行,行粒數37~40粒,穗粒數677粒,單穗粒重225.1g,出籽率86.6%。
籽粒:偏馬齒型,黃色,百粒重33.9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79g/L,粗蛋白9.85%,粗脂肪3.51%,粗淀粉74.84%,賴氨酸0.28%。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感彎孢菌葉斑病(7S),感絲黑穗病(19.4S),高感莖腐病(44.8HS),抗玉米螟(3.5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晚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82.4kg/畝,比對照哲單20增產12.1%。平均生育期131天,比對照晚1天。
栽培技術要點:
一般水肥條件下,畝保苗3500~3800株為宜;高水肥條件下畝保苗4000~4500株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絲黑穗病、莖腐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通遼市、赤峰市≥10℃活動積溫2900℃以上地區種植。
33、品種認定編號:蒙認玉2008033號
品種名稱:紀元1號
申請單位:河北新紀元種業有限公司
審定情況:2006年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冀審玉2006040號)
品種來源:以廊系-1為母本、k12-選為父本選育而成。父本k12-選經k12變異株連續多年自交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幼苗: 葉片綠色,葉鞘紅色,葉緣淺紫綠色,第一葉匙形。
植株:緊湊型,株高250~260cm,穗位高95~105cm,葉片數20~21片,穗上葉6~7片。
雄穗:一級分枝7~9個,護穎綠色,花藥黃色。
雌穗:花絲紅色。
果穗:長錐型,紅軸,穗長20~21cm,穗粗5.0~5.2cm,禿尖0.5~1.0cm,穗行數12~16行,行粒數35~40粒,穗粒數539粒,單穗粒重209.1g,出籽率82.8%。
籽粒:硬粒型,橙黃色,百粒重42.4g。
品質:2007年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容重767g/L,粗蛋白9.46%,粗脂肪3.94%,粗淀粉75.01%,賴氨酸0.25%。
抗性:2007年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植保所人工接種、接蟲抗性鑒定,抗大斑病(3R),感彎孢菌葉斑病(7S),感絲黑穗病(11.1S),高感莖腐病(43.3HS),抗玉米螟(3.4R)。
試驗情況: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玉米中熟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792.1kg/畝,比對照四單19增產4.95%。平均生育期123天,比對照晚3天。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3000~3500株為宜。
注意事項:玉米彎孢菌葉斑病、絲黑穗病、莖腐病重發區慎用。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赤峰市、興安盟≥10℃活動積溫2700℃以上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