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審定編號:蒙審甜2008001號
品種名稱:BHK1號
申請單位:包頭華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甜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KWS26194為母本、BS95462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KWS26194來源于KWS公司;父本BS95462為包育302母本BS95429的姐妹系。
性狀描述:
葉:葉叢斜立,葉片犁鏵形,葉色綠色。
塊根:圓錐型,白色根皮,白色根肉。
品質:經測定,K離子含量4.11mmol/100克鮮重,Na離子含量1.97mmol/100克鮮重,a-N含量3.44mmol/100克鮮重。
綜合抗性: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三級叢根病試驗罹病率28%,病情指數0.13。
試驗情況:
2006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甜菜區域試驗,平均產量4476kg/畝,比對照甜研309增產24.6%;平均含糖率17.1%,比對照高0.59度;產糖量765kg/畝,比對照高29.4%。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甜菜區域試驗,平均產量4514kg/畝,比對照甜研309增產17.8%;平均含糖率15.0%,比對照低0.07度;產糖量677.1kg/畝,比對照高17.3%。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甜菜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659kg/畝,比對照甜研309增產24.3%;平均含糖率14.98%,比對照低0.04度。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5500株左右為宜。
注意事項:制定合理的輪作制度,確保輪作年限在4年以上,避免重、迎茬和過量使用氮肥,嚴格杜絕大水大肥。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巴彥淖爾市、赤峰市等地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蒙審甜2008002號
品種名稱:BHK2號
申請單位:包頭華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甜菜研究所
品種來源:以 KWS26597為母本、BR219C為父本選育而成。
性狀描述:
葉:葉叢斜立,葉片犁鏵形,葉色綠色。
塊根:圓錐型,根皮、根肉白色,根溝淺。
品質:經測定,K離子含量4.29mmol/100克鮮重,Na離子含量1.82mmol/100克鮮重,a-N含量3.57mmol/100克鮮重。
綜合抗性: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三級叢根病試驗罹病率55%,病情指數0.24。
試驗情況:
2006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甜菜區域試驗,平均產量4722kg/畝,比對照甜研309增產31.5%;平均含糖率16.4%,比對照低0.10度;產糖量774kg/畝,比對照高30.9%。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甜菜區域試驗,平均產量4325kg/畝,比對照甜研309增產12.9%;平均含糖率14.6%,比對照低0.43度;產糖量633.4kg/畝,比對照高9.7%。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甜菜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400kg/畝,比對照甜研309增產17.4%;平均含糖率15.6%,比對照高0.62度。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5000株左右為宜。
注意事項:制定合理的輪作制度,確保輪作年限在4年以上,避免重、迎茬和過量使用氮肥,嚴格杜絕大水大肥。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巴彥淖爾市、赤峰市等地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蒙審甜2008003號
品種名稱:BETA580
申請單位:中國種子集團公司
品種來源:以BTSM85787為母本、BTSP35278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BTSM85787 由MS87850與異型保持系0-955雜交獲得。
性狀描述:
葉:葉叢直立,葉片舌形,葉色綠色。
塊根:圓錐型,根皮、根肉白色,根溝淺。
品質:2007年內蒙古農科院甜菜研究所(呼和浩特)測定,K含量4.25mmol/100g鮮重,Na含量1.79mmol/100g鮮重,可溶性氮2.83mmol/100g鮮重。
綜合抗性: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三級叢根病試驗罹病率31%,病情指數0.15。
試驗情況:
2006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甜菜區域試驗,平均產量5030kg/畝,比對照甜研309增產40.2%;平均含糖率15.9%,比對照低0.55度;產糖量805kg/畝,比對照高36.2%。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甜菜區域試驗,平均產量4554kg/畝,比對照甜研309增產18.8%;平均含糖率14.7%,比對照低0.35度;產糖量670.5kg/畝,比對照高16.1%。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甜菜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916kg/畝,比對照甜研309增產31.2%;平均含糖率15.1%,比對照高0.06度。
栽培技術要點:
畝保苗必須在5000~5500株(行距45~50cm,株距20~25cm),最佳收獲株數應不低于5000株/畝。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巴彥淖爾市、赤峰市等地區種植。
品種審定編號:蒙審甜2008004號
品種名稱:KWS5436
申請單位:德國KWS公司北京代表處
品種來源:以KWSM9881為母本、KWSP3578為父本選育而成。母本KWSM9881由MS9382與異型保持系0-3761雜交獲得。
性狀描述:
葉:葉叢直立,葉片舌形,葉色綠色。
塊根:圓錐型,根皮、根肉白色,根溝淺。
品質:2007年內蒙古農科院甜菜研究所(呼和浩特)測定,K含量4.68mmol/100g鮮重,Na含量2.15mmol/100g鮮重,可溶性氮3.37mmol/100g鮮重。
綜合抗性:2006年內蒙古自治區三級叢根病試驗罹病率40%,病情指數0.25。
試驗情況:
2006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甜菜區域試驗,平均產量4925kg/畝,比對照甜研309增產37.2%;平均含糖率15.7%,比對照低0.79度;平均產糖量773kg/畝,比對照高30.8%。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甜菜區域試驗,平均產量4792kg/畝,比對照甜研309增產25.1%;平均含糖率14.6%,比對照低0.47度;平均產糖量699.7kg/畝,比對照高21.1%。
2007年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甜菜生產試驗,平均產量4846kg/畝,比對照甜研309增產29.3%;平均含糖率14.9%,比對照低0.04度。
栽培技術要點:
一般每畝保苗應在5500株左右(行距45~50cm,株距20~25cm),最佳收獲株數應不低于5000株/畝。
注意事項:一般應4年以上輪作。
適宜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巴彥淖爾市、赤峰市等地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