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審定編號:國審油2003009
品種名稱:中油雜9號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研究所
品種來源:98A×棚40
特征特性:中油雜9號屬半冬性甘藍型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種。全生育期223天,與對照中油821相當。越冬習性為半直立,葉片裂片為缺刻型,葉緣波狀,株高172厘米。該組合分枝數較多,分枝部位40厘米,株型較緊湊,一次有效分枝數9個,二次有效分枝8~10個。單株角果數350個,角果著生角度為斜生型,每角粒數19粒,角果長度4.5厘米,千粒重3.6克。花瓣顏色為淡黃色,種皮顏色為深褐色。含油量38.75%,硫甙含量為21.80μmol/g,芥酸含量為1.55%。抗菌核病、抗病毒病能力與中油821相當,抗倒性較好。
產量表現:2000~2001年度參加長江中游組油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59.3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9.34%;2001~2002年度續試,平均畝產119.7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11.17%;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39.5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10.11%。2002~2003年度參加長江中游組油菜品種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40.4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0.93%。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早播:長江中游地區育苗適宜播種期為9月上中旬,10月中、下旬移栽;直播在9月下旬到10月初播種。2、合理密植:在中等肥力水平下,育苗移栽合理密度1.0~1.2萬株/畝,肥力較高水平時,密度0.9~1.0萬株/畝。直播可適當密植。3、科學施肥:重施底肥,畝施復合肥50公斤;追施苗肥,于5~8片真葉時畝施尿素或復合肥15公斤;必施硼肥,于苔期噴施(濃度為0.2%)或底施硼砂每畝1公斤。4、防治病害:在重病區注意防治菌核病。于初花期后一周噴施菌核凈,用量為每畝100克菌核凈兌水50公斤。
國家品審會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油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長江中游地區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產區推廣種植。生產上必須嚴格控制制種條件,否則不育株率可能超出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