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國審油2004025
品種名稱:皖油19號
選育單位: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品種來源:9012A×9004
省級審定情況:2002年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為甘藍型半冬性核不育雜交種,全生育期平均234天。幼苗半直立,葉色深綠,2-3對缺刻,頂裂片半橢圓形,葉緣淺波狀,花瓣較大,覆瓦狀,鮮黃色,種皮黑褐色。平均株高15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個,單株有效角果數506個,每角粒數19.7粒,千粒重3.43克。菌核病發病率27.51%,病指13.16,病毒病發病率20.24%,病指9.95,低感菌核病和病毒病,抗倒性中等。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區試抽樣檢測,芥酸含量0.62%,硫苷含量30.32μmol/克,含油量42.92%。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度參加長江下游組油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31.25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12.06%;2003-2004年度續試,平均畝產173.14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10.18%;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52.2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11.12%。2003-2004年度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5.76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8.63%。
栽培技術要點:春前苗期生長緩慢,宜適期早播;注意增施硼肥。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油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長江下游地區的浙江、上海二省(市)及安徽、江蘇兩省的淮河以南地區的冬油菜主產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