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國審油2005004
品種名稱:成油1號
選育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甘肅省成縣種子公司
品種來源:203A×1266C
省級審定情況:2004年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屬甘藍型半冬性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種,全生育期242天左右,比對照秦油2號早熟2天左右。幼苗半直立,葉色深綠,頂葉圓,葉柄短,裂葉深,裂葉2~3對,葉緣呈鋸齒狀,密被臘粉,無刺毛。返青后心葉淡綠色。花瓣大小適中,金黃色,重疊。株高158.3厘米左右,分枝部位35厘米左右,分枝數10個左右,單株有效角果數348個左右,每角粒數23粒左右,千粒重3.11克左右,種皮黑褐色。分枝類型勻生型。田間抗性調查結果:菌核病平均發病率18.70%、病指為12.28,受凍率83.20%、凍害指數38.47。2005年抗病鑒定結果:低抗菌核病,低感病毒病。抗倒性中等。品質檢測結果:平均芥酸含量0.31%,平均硫甙含量21.55微摩爾/克(餅),平均含油量38.94%。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度參加黃淮區油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75.33公斤,比對照秦油2號增產1.21%;2003-2004年度續試,平均畝產199.89公斤,比對照秦油2號增產4.08%;兩年平均畝產187.61公斤,比對照秦油2號增產2.71%。2004-2005年度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2.04公斤,比對照秦優7號減產1.79%,減產不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初花期和灌漿期注意用抗蚜威或撲虱蚜防治蚜蟲,及時防治菌核病、病毒病,注意抗寒防凍。生產上應加強種子質量監督管理。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油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陜西關中、河南南部、安徽淮河以北的適宜區域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