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國審油2005001
品種名稱:秦優9號(區試代號:雙優9802)
選育單位:陜西省咸陽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品種來源:3026A×2034C
已往審定情況:2003年陜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3年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黃淮區),2004年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長江下游區)
特征特性:屬甘藍型半冬性細胞質雄性不育三系雜交種,全生育期黃淮區平均242天,長江下游區平均232天,長江中游區平均216天。幼苗半直立,葉色深綠,裂葉2對,有缺刻,葉緣有鋸齒,有臘粉,花瓣中大,側疊,花色淡黃,株高179厘米左右,勻生分枝,分枝部位58厘米左右,單株有效分枝數10個左右,單株有效角果數292個左右,每果粒數22粒左右,千粒重3.72克左右,籽粒黑色。田間抗性調查結果:菌核病平均發病率7.41%、病指4.83,病毒病平均發病率1.11%、病指0.55。抗倒伏能力中等。品質檢測結果:平均芥酸含量0.43%,平均硫甙含量19.49微摩爾/克(餅),平均含油量38.75%。
產量表現:2001-2002年度參加黃淮組油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80.97公斤,比對照秦油二號增產10.03%;2002-2003年度續試,平均畝產192.07公斤,比對照秦油二號增產10.86%;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86.52公斤,比對照秦油二號增產10.46%。2002-2003年度參加黃淮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73.6公斤,比對照秦油二號增產7.56%。2002-2003年度參加長江下游組油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40.23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19.72%,2003-2004年度續試,平均畝產173.56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10.44%;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56.89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14.4%。2003-2004年度參加長江下游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5.36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8.35%。2002-2003年度參加長江中游組油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125.73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2.94%;2003-2004年度續試,平均畝產173.32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7.66%;兩年區試平均畝產149.53公斤,比對照中油821增產5.62%。2004-2005年度參加長江中游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154.93公斤,比對照中油雜2號減產2.09%,減產不顯著。
栽培技術要點:注意施用硼肥。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油菜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河南、江蘇、安徽、湖北、浙江、上海、陜西關中和陜南地區、湖南和江西兩省北部冬油菜主產區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