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國審稻2006019
品種名稱:T優6135(區試代號:T98A/61-3-5)
選育單位:湖南隆平高科農平種業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T98A×61-3-5
已往審定情況:2004年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5年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5.3天,比對照汕優63遲熟3.1天。株型緊湊,長勢繁茂,葉片挺直,葉色濃綠,每畝有效穗數16.1萬穗,株高111.8厘米,穗長24.8厘米,每穗總粒數185.0粒,結實率79.6%,千粒重25.3克。抗性:稻瘟病平均4.4級,最高5級,抗性頻率57.1%。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5.4%,長寬比3.0,堊白粒率21%,堊白度2.1%,膠稠度6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2%,達到國標優質2級。
產量表現:2004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9.21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0.34%(不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65.96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0.65%(不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2.58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0.49%。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1.69公斤,比對照汕優63增產4.08%。
栽培技術要點:1.育秧:根據各地中秈生產季節適時播種,一般可與Ⅱ優838同期播種,每畝秧田播種量15公斤,每畝大田用種量1.5公斤。2.移栽:密度以23.3厘米×26.7厘米為宜,插足基本苗。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水平栽培,氮、磷、鉀配合施用。后期不可脫水過早。4.注意及時防治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米質優,產量中等,中感稻瘟病。適宜在云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秈稻區(武陵山區除外)、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陜西南部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413號,該品種(審定編號:國審稻2004034)還適宜在廣西中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以及浙江南部稻瘟病、白葉枯病輕發區作雙季晚稻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