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國(guo)審玉2006042
品種名稱:東單4243
選育單位: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si)
品種來源:母(mu)本(ben)A269,來(lai)源于(yu)(丹(dan)9046×墨黃9)×丹(dan)9046;父本(ben)LD61,來(lai)源于(yu)丹(dan)340的變異株。
特征特性:在西南地區出苗(miao)至成熟126天(tian)(tian),比對(dui)照農大108晚(wan)熟1~2天(tian)(tian)。幼苗(miao)葉(xie)(xie)(xie)鞘紫色(se),葉(xie)(xie)(xie)片深綠(lv)色(se),葉(xie)(xie)(xie)緣綠(lv)色(se),花藥綠(lv)色(se),穎殼綠(lv)色(se)。株(zhu)型半緊湊,株(zhu)高260厘米,穗位(wei)高105厘米,成株(zhu)葉(xie)(xie)(xie)片數21~22片。花絲綠(lv)色(se),果穗中(zhong)間型,穗長18.5厘米,穗行數18~20行,穗軸紅色(se),籽粒(li)黃色(se)、馬(ma)齒(chi)型,百粒(li)重30克。
經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zhi)物保護(hu)研究(jiu)所兩年接種鑒定,中抗(kang)大斑病、紋枯病、莖(jing)腐病和玉米螟,感小(xiao)斑病和絲黑穗病。經農業部(bu)谷物品(pin)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jing))測定,籽粒(li)容重696克/升,粗蛋(dan)白含量8.7%,粗脂肪含量4.63%,粗淀粉(fen)含量73.37%,賴氨(an)酸含量0.29%。
產量表現:2004~2005年參加西南玉米品種區域試驗,40點次增產,7點次減產,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605.3公斤,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4.1%。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48.8公斤,比對照增產11.7%。
栽培技術要點:每畝適宜密度3000~3200株,注意防治絲黑(hei)穗病(bing)。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jia)玉(yu)米(mi)品種審(shen)定標準,通過審(shen)定。適宜在四川、重慶、湖(hu)南(nan)、湖(hu)北、云南(nan)、廣西、貴州(zhou)的平壩丘陵和(he)低山(shan)區種植,注(zhu)意防(fang)治絲黑穗病(b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