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正文

貴州省2008年引進水稻、玉米、馬鈴薯品種目錄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12-25  作者:中國種業商務網  瀏覽次數:1318
 

品 種

引種編號

引種單位

科優 21

黔引稻2008001號

貴州省遵義縣種子公司、貴州富邦種業有限公司

川香優425

黔引稻2008002號

貴州友禾種業有限公司

川江優527

黔引稻2008003號

貴州國豪農業有限公司

T優855

黔引稻2008004號

湖南隆平高科農平種業有限公司

全優527

黔引稻2008005號

貴州金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健優8號

黔引稻2008006號

安順新金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金健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B優811

黔引稻2008007號

四川西科種業有限公司

蜀香958

黔引稻2008008號

四川華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渝香203

黔引稻2008009號

貴州藍天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D香707

黔引稻2008010號

四川嘉禾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杰優8號

黔引稻2008011號

貴州富邦種業有限公司

Ⅱ優航2號

黔引稻2008012號

中種集團福建農嘉股份有限公司

云光17

黔引稻2008013號

貴州筑農科種業有限公司

滇雜31

黔引稻2008014號

貴州金鳳凰農業科技研發有限責任公司

宜香99E-4

黔引稻2004009號

貴州穗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福優325

黔引稻2006016號

湖北清江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確良玉128

黔引玉2008001號

貴州日月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天池2號

黔引玉2008002號

湖北清江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華試3號

黔引玉2008003號

四川華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豫玉32

黔引玉2008004號

河南農科院種業有限公司

露新23

黔引玉2008005號

貴州油研種業有限公司

舟玉6號

黔引玉2008006號

重慶中一種業有限公司

眾望玉18

黔引玉2008007號

金沙縣鑫農種業有限公司

筑白1號

黔引玉2008008號

貴州筑農科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樂玉一號

黔引玉2008009號

遵義益農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靖豐8號

黔引玉2008010號

貴州省納雍縣種子管理站

金華13號

黔引玉2008011號

廣州市種子進出口公司

遼單121

黔引玉2007001號

貴州友禾種業有限公司

正紅311

黔引玉2006008號

貴州穗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

貴州貴大神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貴州國豪農業有限公司

中單808

黔引玉2006011號

北京金色農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

正大619

黔引玉2004006號

襄樊正大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薯引1號

黔引薯2008001號

黔東南州農科所

 

貴州省2008年引進水稻、玉米、馬鈴薯新品種簡介

 

品種名稱:科優21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8001號

品種來源:湖南科裕農種業有限公司用不育系湘菲A與恢復系T529組配而成。2007年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湘審稻2007030。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遵義市11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9增2減,平均畝產550.9公斤,較對照增產7.4%;黔東南州11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9增2減,平均畝產581.34公斤,較對照增產4.89%;黔南州12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9增3減,平均畝產595.4公斤,較對照增產3.2%。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遲熟雜交水稻。株型較松散,分蘗力中等,株型較松散,劍葉寬大、下披,穗型大。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57.3天(遵義市166.6天、黔南州154.8天、黔東南州150.5天),比對照Ⅱ優838長1天。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感稻瘟病,耐冷性中等;株高116厘米,穗粒數197.7粒,實粒數161.7粒,結實率81.7%,千粒重27.6克,籽粒長型,稃尖無色,有少數短頂芒。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0.7%,精米率71.9%,整精米率54.8%,粒長7.3毫米,長寬比3.5,堊白粒率31%,堊白度5.3%,透明度1級,堿消值4.7級,膠稠度8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9%,蛋白質含量8.3%。

栽培技術要點:作中稻栽培,4月上旬播種,培育多蘗壯秧,秧齡40天左右,畝栽1.2萬穴左右,施足基肥,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早施追肥,及時曬田控制分蘗,后期濕潤灌溉。注意防御秋風。因感稻瘟病,應重點及時防治稻瘟病。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遵義市、黔南州、黔東南州的中秈遲熟稻區,稻瘟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川香優425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8002號

品種來源: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用不育系川香28A與恢復系成恢425組配而成,2007年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川審稻2007012。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貴陽市7個試點與對照金優桂99相比全部增產,平均畝產608.6公斤,較對照增產6.1%。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中熟雜交水稻。株型較緊湊,分蘗力較強,劍葉半卷、直立,穗型較大。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58.1天,比對照金優桂99短2.1天。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中感稻瘟病,耐冷性較強;株高91.7厘米,穗長25厘米,穗總粒數154粒,結實率74.3%,千粒重29.4克,籽粒長型,稃尖紫色,無芒。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4.6%,長寬比3.1,堊白粒率24%,堊白度5.7%,膠稠度7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6%。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以栽小苗為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一般畝栽1.3萬穴,施肥:一般畝施純氮10公斤,磷肥30公斤,鉀肥20公斤,忌后期脫水過早而影響品質和產量。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貴陽市稻瘟病輕發區的中秈中熟稻區。

 

品種名稱:川江優527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8003號

品種來源:四川省江油市川江水稻所用不育系江育F32A與恢復系蜀恢527組配而成,2006年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國審稻2006078。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銅仁地區9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7增2減,平均畝產563.5公斤,較對照增產9.3%。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遲熟雜交水稻。株型較松散,劍葉較長、下披,穗型較大,分蘗力較強,劍葉挺直,成熟時轉色好。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47天,比對照Ⅱ優838短3.5天,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感稻瘟病,耐冷性中等;株高118厘米,畝有效穗15.7萬,穗長26.3厘米,穗實粒數173.8粒,結實率86.4%,千粒重28.4克,籽粒長型,稃尖紫色,無芒。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9.6%,長寬比3.1,堊白粒率28%,堊白度4.3%,膠稠度5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6%,達到國標3級優質稻谷。

栽培技術要點:1.育秧:根據各地中秈生產季節適時播種,播種前曬種,強氯精浸種,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2.移栽:秧齡一般40天左右,每畝栽插1.2~1.5萬穴,每穴7~8苗。3.肥水管理: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科學管水,夠苗曬田,干濕壯籽。注意防御秋風。4、防治病蟲:因感稻瘟病,應重點及時防治稻瘟病。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銅仁地區的中秈遲熟稻區,稻瘟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T優855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8004號

品種來源: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用不育系T98A與恢復系R855組配而成。2005年廣西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桂審稻2005017號。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遵義市12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9增3減,平均畝產547.4公斤,較對照增產6.7%。黔東南州10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9增1減,平均畝產596.01公斤,較對照增產7.54%。黔西南州8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7增1減,平均畝產580.24公斤,較對照增產5.7%。黔南州12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10增2減,平均畝產600.3公斤,較對照增產4.1%。貴陽市7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全部增產,平均畝產643.3公斤,較對照增產6.1%。安順市6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全部增產,平均畝產574.93公斤,較對照增產8.95%。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遲熟雜交水稻。分蘗力較強,株型較松散,劍葉偏長,穗型大。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57.1天(遵義市162天、黔東南州147.8天、黔西南州153天、黔南州151.2天、貴陽市167.4天、安順市161.5天),比對照Ⅱ優838短2.6天,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感稻瘟病,耐冷性較弱;株高107厘米,畝有效穗16.2萬,穗粒數181.5粒,結實率79.9%,千粒重27.4克,籽粒長型,稃尖無色,有少數短頂芒。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4.8%,長寬比3.1,堊白粒率42%,堊白度6.5%,膠稠度50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1%。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秧齡40天左右,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一般畝栽1.1~1.4萬穴,合理施肥,以農家肥為主,重底早追,中后期嚴控氮肥,后期不宜斷水過早,注意防御秋風。綜合防治病蟲害,因感稻瘟病,應重點及時防治稻瘟病。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遵義市、黔東南州、黔西南州、黔南州、貴陽市、安順市的低熱中秈遲熟稻區,稻瘟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全優527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8005號

品種來源:福建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全豐A與恢復系蜀恢527組配而成,2007年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國審稻2007024。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遵義市12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11增1減,平均畝產547.8公斤,較對照增產6.8%。黔西南州8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7增1減,平均畝產578.1公斤,較對照增產6.2%。黔南州12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全部增產,平均畝產614.7公斤,較對照增產6.6%。黔東南州10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8增2減,平均畝產571.7公斤,較對照增產3.15%。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遲熟雜交水稻。株型松散適中,分蘗力較強,劍葉較短,直立,穗型較大。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56.3天(遵義市166.2天、黔西南州155.1天、黔南州154.6天、黔東南州149.3天),與對照Ⅱ優838長相當,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中感稻瘟病,耐冷性強;畝有效穗16萬左右,穗粒數168粒左右,實粒數148粒左右,結實率84%左右,千粒重28.3克,籽粒長型,稃尖紫色,無芒。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40.5%,長寬比2.9,堊白粒率58%,堊白度7.0%,膠稠度59.5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4%。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秧齡40天,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一般畝栽1.2萬穴,合理施肥,施足基肥,早施分蘗肥,幼穗分化期酌施促花肥,始穗期看苗補施保花肥.水分管理上采取淺水勤灌、后期干干濕濕。綜合防治病蟲害。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遵義市、黔西南州、黔南州、黔東南州稻瘟病輕發區的中秈遲熟稻區。

 

品種名稱:健優8號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8006號

品種來源:湖南省金健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和常德市農業科學研究所用不育系健優645A與恢復系常恢117組配而成。2007年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湘審稻2007051。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黔南州12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10增2減,平均畝產596.9公斤,較對照增產3.5%。安順市6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全部增產,平均畝產565.24公斤,較對照增產7.1%。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遲熟雜交水稻。株型松散適中,分蘗力較強,劍葉直立,穗型中等。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55.9天(黔南州150.2天、安順市161.5天),比對照Ⅱ優838短3.9天,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感稻瘟病,耐冷性強;株高103.7厘米,畝有效穗14.0萬,實粒數166.8粒,結實率84.3%,千粒重29.0克,籽粒長型,稃尖無色,有極少短頂芒。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3%,精米率75.1%,整精米率62.1%,長寬比3.5,堊白粒率21.0%,堊白度1.4%,膠稠度78毫米,蛋白質含量9.6%,直鏈淀粉含量21.1%。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適當密植,以畝栽1.2萬穴左右為宜,重底肥早追肥,磷鉀肥配合施用,后期控制氮肥施用,及時曬田控蘗,因感稻瘟病,應重點及時防治稻瘟病。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黔南州、安順市的中秈遲熟稻區,稻瘟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B優811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8007號

品種來源:西南科技大學水稻所、重慶市涪陵區農科所用不育系803A與恢復系涪恢311組配而成,2004年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國審稻2004016。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銅仁地區9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8增1減,平均畝產534.9公斤,較對照增產3.4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遲熟雜交水稻。株型較松散,分蘗力較強,劍葉較長、下披,穗型較大,籽粒長型,稃尖紫色,有少數短頂芒。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47.1天,比對照Ⅱ優838短3.3天。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感稻瘟病,耐冷性較弱;株高118.6厘米,畝有效穗15.3萬,穗實粒數147.9粒,結實84.4%,千粒重28克。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2.3%,長寬比3.1,堊白率23%,堊白度3.4%,膠稠度5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4.4%。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播種,培育多蘗壯秧,秧齡40天左右,栽足基本苗,畝植1.1~1.4萬穴,施肥量中等偏上,氮、磷、鉀、有機肥配合施用,科學管水。注意防御秋風。因感稻瘟病,應重點及時防治稻瘟病。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銅仁地區的低熱中秈遲熟稻區,稻瘟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蜀香958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8008號

品種來源:四川華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用不育系川香29A與恢復系FR021組配而成,2006年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渝審稻2006020。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遵義市12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11增1減,平均畝產553.6公斤,較對照增產7.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遲熟雜交水稻。株型松散適中,分蘗力較強,劍葉較寬、直立,穗型大。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67.1天,比對照長1.9天;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感稻瘟病,耐冷性較強;株高110.6厘米,穗長24.3厘米,穗實粒數147.5粒,結實率84.4%,千粒重29.9克。籽粒較大偏長型,稃尖紫色,無芒。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48.9%,長寬比2.7,堊白粒率50%,堊白度5.2%,膠稠度41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1.2%。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播種,培養多蘗壯秧,合理稀植,施足基肥,早施重施追肥,適施穗肥和保花肥, 因感稻瘟病,應重點及時防治稻瘟病。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遵義市的中秈遲熟稻區,稻瘟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渝香203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8009號

品種來源:重慶再生稻研究中心、重慶市作物研究所、四川宜賓農科所用不育系宜香1A與恢復系R2103組配而成,2006年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渝審稻2006001。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銅仁地區9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5增1平3減,平均畝產537.2公斤,較對照增產4.15%。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遲熟雜交水稻。株型較松散,劍葉較長、下披,穗型較大。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48.5天,比對照短1.7天;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感稻瘟病,耐冷性較強:株高117.6厘米,穗長26.3厘米,穗實粒數134.3粒,結實率81.5%,千粒重28.9克。籽粒長型,稃尖無色,無芒。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5%,精米率74.3%,整精米率40.3%,長寬比3.3,堊白粒率14%,堊白度2.7%,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6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0%,蛋白質7.9%,達二級優質米。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早播,培養多蘗壯秧,秧齡40~45天,栽足基本苗,合理稀植,畝植1.1~1.4萬穴,施肥量中等偏上,施足基肥,早施重施追肥,氮、磷、鉀、有機肥配合施用,科學管水。因感稻瘟病,應重點及時防治稻瘟病。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銅仁地區(思南縣除外)的中秈遲熟稻區,稻瘟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D香707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8010號

品種來源: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D香4A與恢復系蜀恢707組配而成,2007年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2007008。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貴陽市7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6增1減,平均畝產646.5公斤,較對照增產6.5%。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遲熟雜交水稻。株型較緊湊,分蘗力強,劍葉較直立,穗型較大。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71.7天,比對照長3.3天;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中抗稻瘟病,耐冷性中等:株高91.7厘米,有效穗15.5萬,穗實粒數158.5粒,結實率86.4%,千粒重28.3克。籽粒長型,稃尖紫色,無芒。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0%,精米率72.0%,整精米率49.8%,長寬比2.7,堊白粒率36.0%,堊白度7.0%,透明度2級,堿消值4.9級,膠稠度7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6%,蛋白質9.6%。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早播,培養多蘗壯秧,秧齡40~45天,栽足基本苗,合理稀植,畝植1.2~1.4萬穴,科學配方施肥,施足基肥,早施重施追肥,氮、磷、鉀、有機肥配合施用,科學管水,深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曬田。注意防御秋風。及時防治病蟲害。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貴陽市的中秈遲熟稻區。

 

品種名稱:杰優8號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8011號

品種來源:重慶金德種業有限公司用不育系J8A與恢復系J恢1號組配而成,2007年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渝審稻2007004。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貴陽市7個試點與對照金優桂99相比全部增產,平均畝產602.1公斤,較對照增產9.4%。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中熟雜交水稻。株型較松散,分蘗力較強,劍葉半直立,穗型較大。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61.7天,比對照長1.6天;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感稻瘟病,耐冷性中等:株高99.3厘米,有效穗15.6萬,穗實粒數138.5粒,結實率85.8%,千粒重27.6克。籽粒長型,稃尖無色,無芒。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1.0%,精米率73.5%,整精米率63.6%,長寬比3.0,堊白粒率24.0%,堊白度5.6%,透明度2級,堿消值5.6級,膠稠度76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3.1%,蛋白質11.3%。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早播,培養多蘗壯秧,秧齡40~45天,栽足基本苗,合理稀植,畝植1.2~1.4萬穴,施肥量中等偏上,施足基肥,早施重施追肥,氮、磷、鉀、有機肥配合施用,科學管水。注意防御秋風。因感稻瘟病,應重點及時防治稻瘟病。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貴陽市的中秈中熟稻區,稻瘟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Ⅱ優航2號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8012號

品種來源:福建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不育系Ⅱ-32A與恢復系航2號組配而成,2007年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國審稻2007020。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黔西南州8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6增2減,平均畝產573.9公斤,較對照增產5.5%。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遲熟雜交水稻。株型較緊湊,分蘗力較強,劍葉較寬大,大穗型。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55.3天,與對照長相當;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感稻瘟病,耐冷性強:株高100.4厘米,有效穗15.9萬,穗實粒數147.5粒,結實率87.6%,千粒重28.3克。籽粒長型,稃尖紫色,無芒。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70.3%,長寬比2.6,堊白粒率51%,堊白度6.8%,膠稠度59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3%。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早播,培養多蘗壯秧,秧齡40~45天,栽足基本苗,合理稀植,畝植1.2~1.4萬穴,每畝栽插10萬~12萬基本苗。肥水管理:一般中等肥力水平田每畝施用純氮10公斤,氮、磷、鉀比例以1:0.5:1為宜,以基肥為主,分蘗肥占總肥量的40~45%,穗肥以鉀肥為主。水分管理上,采取淺水勤灌、濕潤穩長的方式,苗數達到預定的80%后及時擱田,后期干濕壯籽,不宜早斷水。因感稻瘟病,應重點及時防治稻瘟病。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黔西南州的中秈遲熟稻區,稻瘟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云光17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8013號

品種來源:云南省農科院糧作所用不育系蜀光612S與恢復系云R58組配而成,2005年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滇審稻200530號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貴陽市7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全部增產,平均畝產615.7公斤,較對照增產7.4%。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兩系遲熟雜交水稻。株型較松散,分蘗力強,劍葉中等,穗型較大,后期轉色好。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62.3天,比對照Ⅱ優838長2.1天。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感稻瘟病,耐冷性強;株高99.7厘米,穗長24.1厘米,穗粒數164粒,結實率84%,千粒重26.8克。籽粒長型,稃尖紫色,少數短頂芒。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0.2%,整精米率54.8%,長寬比≥2.8,堊白率18%,堊白度≤2%,半透明度,膠稠度83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0%,米質達國標二級。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秧齡45天左右,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畝栽1.2萬穴左右,合理施肥,重施基肥,增施磷、鉀肥和有機肥,早施重施促蘗肥,促早發,施好穗肥,淺水栽插,深水護苗,薄水分蘗,濕潤灌漿,夠苗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因感稻瘟病,應重點及時防治稻瘟病。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貴陽市的中秈遲熟稻區,稻瘟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滇雜31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8014號

品種來源:云南農業大學用不育系榆密15A與恢復系南34組配而成,2002年云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DS004-2002。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黔南州5個試點與對照畢粳37相比全部增產,平均畝產442.2公斤,較對照增產43%。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三系雜交粳稻。株型較緊湊,分蘗力較強,劍葉半卷,直立,穗型較大。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73.8天,比對照長9.8天;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感稻瘟病,耐冷性較強:株高96.7厘米,有效穗16萬,穗粒數126粒,結實率83%,千粒重23.6克。籽粒團粒型,稃尖無色,無芒。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84.9%,精米率77.6%,整精米率76.6%,長寬比1.7,堊白粒率34.0%,堊白度2.7%,透明度1級,堿消值7級,膠稠度84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7.4%,蛋白質8.8%。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早播,培養多蘗壯秧,秧齡47天,栽足基本苗,合理密植,畝植1.8萬穴左右,施足基肥,早施重施追肥,氮、磷、鉀、有機肥配合施用,科學管水。因感稻瘟病,應重點及時防治稻瘟病。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黔南州海拔1000米以上粳稻適宜區,稻瘟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宜香99E-4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4009號

品種來源:眉山市裕豐種業公司和宜賓市農科所用不育系宜香1A與恢復系

99E-4組配而成,2004年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川審稻2004016。同年貴州省農業廳批準在我省部分地區引種種植。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黔南州6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全部增產,平均畝產619.4公斤,較對照增產7.4%;黔東南州10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8增2減,平均畝產580.7公斤,較對照增產4.78%。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遲熟雜交水稻。株型較松散,分蘗力較強,劍葉中長,穗型中等。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58.7天(黔南州167天、黔東南州150.3天),與對照長相當;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感稻瘟病,耐冷性較強:株高109.3厘米,有效穗16.6萬,結實率84.3%,千粒重27.0克。籽粒長型,稃尖無色,無芒。米質主要指標:糙米率79.2%,整精米率62.4%,長寬比3,堊白粒率21.0%,堊白度4.1%,透明度1級,膠稠度68毫米,直鏈淀粉含量16.3%。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播種,培養多蘗壯秧,秧齡40~45天,栽足基本苗,合理稀植,畝植1.2~1.4萬穴,施足基肥,早施重施追肥,氮、磷、鉀、有機肥配合施用,科學管水。因感稻瘟病,應重點及時防治稻瘟病。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黔南州、黔東南州的中秈遲熟稻區,稻瘟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福優325

引種編號:黔引稻2006016號

品種來源: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紅廟農科所用不育系福伊A與恢復系恩恢325組配而成,2003年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國審稻2003070。2006年貴州省農業廳批準在我省遵義市引種種植

產量表現:在2008年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黔南州12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10增2減,平均畝產596.8公斤,較對照增產3.5%;黔東南州10個試點與對照Ⅱ優838相比8增2減,平均畝產572.2公斤,較對照增產3.2%。2006年遵義市引種試驗,平均畝產570.8公斤。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遲熟雜交水稻。株型松散適中,分蘗力中等,劍葉較短,直立,穗型較大,籽粒偏長型,稃尖紫色,無芒。2008年貴州省引種試驗全生育期151天(黔南州154.3天、黔東南州147.6天、遵義市157.7天),比對照短1.7天;經貴州省統一組織的抗逆性鑒定試驗,感稻瘟病,耐冷性較強:株高110.3厘米,有效穗15.1萬,穗實粒數144粒,結實率86.5%,千粒重28.13克。籽粒偏長型,稃尖紫色,無芒。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7.2%,長寬比2.5,堊白米率66.0%,堊白度6.6%,膠稠度42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0.5%。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播種,培育帶蘗壯秧,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肥水管理:要施足底肥,早施分蘗肥,重施穗肥,酌情補施粒肥,特別注意磷、鉀肥的配合施用;水漿管理要求寸水活棵,淺水分蘗,夠苗曬田,后期進行濕潤管理,及時防治病蟲害。

適宜引種種植區域:遵義市、黔南州、黔東南州的中秈遲熟稻區,稻瘟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確良玉128

引種編號:黔引玉2008001號

品種來源: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確良種業有限責任公司于2001年用自選系成自4111與200B雜交組配而成。2007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川審玉2007009。

產量表現2008年在銅仁地區引種試驗,平均畝產590.1公斤,11個試點8增3減,較對照增產3.4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3天左右,與對照相當。株型半緊湊,株高252.4厘米左右,穗位高109厘米左右。果穗長筒形,穗長20.4厘米左右,穗粗5.85厘米,穗行數16.9行,行粒數40.8粒。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32克。品質分析:粗蛋白10.4%,粗脂肪5.2%,總淀粉77.1%,賴氨酸0.31%,容重743g/L。2008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中抗紋枯病、莖腐病,感大斑病、小斑病和絲黑穗病,感玉米蟲螟。

栽培技術要點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種,宜采用育苗移栽,畝植3000株左右。重施底肥,早施拔苗肥,猛施攻苞肥,適時中耕除草。注意防治絲黑穗病、大斑病、小斑病和玉米螟。

適宜種植區域:銅仁地區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在大斑病、小斑病和絲黑穗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天池2號

引種編號:黔引玉2008002號

品種來源:湖北恩施州農業科學院用N21為母本,N22為父本雜交組配選育而成。2005年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渝審玉2005005號。

產量表現2008年在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遵義市平均畝產583.6公斤,11個試點10增1減,比對照增產8.9%。銅仁地區平均畝產592.7公斤,11個試點10增1減,比對照增產3.55%。黔東南州平均畝產599.3公斤,10個試點8增2減,比對照增產3.2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1天左右(遵義市133天、銅仁地區134天、黔東南州127天),比對照長1天。幼苗葉鞘淡紫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52厘米,穗位高90厘米。穗長21厘米,穗粗5.4厘米,穗行17行,行粒數40粒。籽粒黃色,半馬齒,穗軸白色,百粒重33克。2008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大、小斑病、紋枯病,感絲黑穗病和莖腐病,中抗玉米螟。

栽培技術要點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種,畝植3000株左右。重施底肥,早施拔苗肥,猛施攻苞肥,適時中耕除草。注意防莖腐病和絲黑穗病。

適宜種植區域:遵義市、銅仁地區、黔東南州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在莖腐病和絲黑穗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華試3號

引種編號:黔引玉2008003號

品種來源:四川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四川華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用外引系沈141作母本,自選系成613作父本雜交組配選育而成。2006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川審玉2006014。

產量表現2008年在遵義市引種試驗,平均畝產577.7公斤,11個試點10增1減,比對照增產7.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對照短1天。株型半緊湊,株高266厘米左右,穗位高104厘米左右。果穗筒型,穗長20.6厘米,穗粗5.6厘米,穗行數15.9行,行粒數35.9數。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35克。品質分析:粗蛋白11.6%,粗脂肪4.6%,總淀粉70.5%,賴氨酸0.32%,容重763g/L。2008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小斑病、紋枯病和莖腐病,感大斑病、絲黑穗病,中抗玉米螟。

栽培技術要點播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宜選擇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直播或營養塊育苗移栽均可,畝植2800~3000株。底肥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公斤或用復合肥畝施25~30公斤,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25~30公斤,穗肥畝施尿素10~15公斤。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絲黑穗病。

適宜種植區域:遵義市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在大斑病和絲黑穗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豫玉32

引種編號:黔引玉2008004號

品種來源:河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所、四川裕豐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用自交系鄭H01作母本,鄭H02作父本雜交組配選育而成。2007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川審玉2007014。

產量表現2008年在安順市引種試驗,平均畝產599.3公斤,6個試點全部增產,比對照增產14.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3天左右,比對照短5天。株型平展,株高231厘米左右,穗位高78.2厘米左右。果穗筒形,穗長20.5厘米,穗行數17.2行。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2008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抗大斑病、莖腐病,中抗小斑病、紋枯病,感絲黑穗病,感玉米螟。

栽培技術要點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種,直播或營養塊育苗移栽均可,畝適宜種植3000株左右。底肥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公斤或用復合肥畝施25~30公斤,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25~30公斤,穗肥畝施尿素10~15公斤。注意防治絲黑穗病。

適宜種植區域:安順市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在絲黑穗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露新23

引種編號:黔引玉2008005號

品種來源:重慶三峽農業科學研究所用自交系XZ966-14 與XZ98C配組選育而成。2007年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渝審玉2007010。

產量表現2008年在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遵義市平均畝產578.9公斤,11個試點全部增產,比對照平均增產8%。銅仁地區平均畝產592.7公斤,11個試點10增1減,較對照增產3.5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3天左右,與對照相當。株型半緊湊,芽鞘淺紫色,株高250厘米左右,穗位高95厘米左右。果穗長筒形,穗長22厘米,穗粗5.4厘米,穗行數17.2行,行粒數41粒。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紅色,出籽率87.3%,百粒重33克。品質分析:粗蛋白10.02%,粗脂肪4.95%,粗淀粉69.04%,賴氨酸0.31%。2008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抗莖腐病,中抗小斑和紋枯病,感大斑病和絲黑穗病,感玉米螟。

栽培技術要點播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宜選擇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直播或營養塊育苗移栽均可,畝適宜種植2800~3000株。底肥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公斤或用復合肥畝施25~30公斤,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25~30公斤,穗肥畝施尿素10~15公斤。注意防治大斑病和絲黑穗病和玉米螟。

適宜種植區域:遵義市、銅仁地區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在大斑病和絲黑穗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舟玉6號

引種編號:黔引玉2008006號

品種來源:重慶三峽農業科學研究所用自交系XZ966-14與自選系411組配選育而成。2006年通過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渝審玉2006010。

產量表現2008年在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黔東南州平均畝產651.2公斤,10個試點全部增產,比對照增產11.32%。在遵義市平均畝產580.9公斤, 11個試點全部增產,比對照增產9.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9天左右(黔東南州126天,遵義市132天),與對照相當。株型平展,株高225.7厘米,穗位高105.7厘米。葉色深綠,成株葉片數20片,花藥黃紅色,穎殼紫綠色,花絲紅色。果穗圓筒形,穗長21.7厘米,穗粗5.2厘米,穗行數16行,行粒數38粒。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白色,百粒重34克。品質分析:粗蛋白8.86%,粗脂肪5.22%,粗淀粉70.12%,賴氨酸0.36%,容重714g/L。2008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抗莖腐病,中抗大、小斑病、絲黑穗、紋枯病,感玉米螟。

栽培技術要點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種,直播或營養塊育苗移栽均可,畝適宜種植2800~3000株。底肥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公斤或用復合肥畝施25~30公斤,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25~30公斤,穗肥畝施尿素10~15公斤。注意防治病蟲害。

適宜種植區域:黔東南州、遵義市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

 

品種名稱:眾望玉18

引種編號:黔引玉2008007號

品種來源: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四川眾望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用自選系成自1123H與自選系成自108組配而成。2007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號:川審2007017。

產量表現在2008年遵義市引種試驗,平均產量601.3公斤,11個試點全部增產,比對照增產12.2%。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5天左右,比對照長4天。株型披散,株高260厘米左右,穗位高105厘米左右。果穗筒型,穗長22厘米,穗粗5.6厘米,穗行數16.4行,行粒數38粒。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34克。品質分析:粗蛋白10.3%,粗脂肪4.8%,粗淀粉75.7%,賴氨酸0.33%,容重709g/L。2008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抗莖腐病,中抗紋枯病,感大斑病、小斑病和絲黑穗病,中抗玉米螟。

栽培技術要點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種,宜選擇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直播或營養塊育苗移栽均可,畝適宜種植2800~3000株。底肥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公斤或用復合肥畝施25~30公斤,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25~30公斤,穗肥畝施尿素10~15公斤。注意防治大斑病、小斑病和絲黑穗病。

適宜種植區域:遵義市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在大斑病、小斑病和絲黑穗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筑白1號

引種編號:黔引玉2008008號

品種來源:貴陽市農業試驗中心用自育系畢13-2-6作母本,自育系黔4-6作父本組配選育而成。2008年通過云南省昭通地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產量表現2008年貴陽市引種試驗,平均畝產590.7公斤,7個試點全部增產,比對照增產6.2%。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46天左右,比對照長2天。株型披散型,株高267厘米,穗位高98厘米。穗長22. 4厘米,穗行數15.3行,行粒數40.5粒,穗粗5.6厘米。果穗筒型,籽粒白色,半馬齒型,穗軸白色,百粒重35.4克。2007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大、小斑病、紋枯病和莖腐病,感絲黑穗病,中抗玉米螟。

栽培技術要點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種,直播或營養塊育苗移栽均可,每畝適宜種植3000~3300株。底肥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公斤或用復合肥畝施25~30公斤,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15~20公斤,穗肥畝施尿素10~15公斤。注意防治絲黑穗病。

適宜種植區域:貴陽市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在絲黑穗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樂玉一號

引種編號:黔引玉2008009號

品種來源:四川建樂種苗科研開發有限公司用B095與9406A雜交組配而成。2001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川審玉91號。

產量表現該品種在2008年遵義市引種試驗,平均畝產588.9公斤,11個試點全部增產,比對照增產9.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1天左右,與對照相當。幼苗葉鞘紫色,株型披散,葉色深綠,總葉片18片,株高254.2厘米,穗位高93.2厘米。果穗筒型,穗長23.3厘米,穗粗5.8厘米,穗行數16.7行,行粒數36.7粒。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白色,百粒重35.1克。品質分析:粗蛋白10.0%,粗脂肪4.83%,賴氨酸0.33%。2008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莖腐病,感絲黑穗病,感玉米螟。

栽培技術要點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種,宜選擇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直播或營養塊育苗移栽均可,每畝適宜種植2800~3000株。底肥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公斤或用復合肥畝施25~30公斤,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25~30公斤,穗肥畝施尿素10~15公斤。注意防治絲黑穗病和玉米螟。

適宜種植區域:遵義市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在絲黑穗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靖豐8號

引種編號:黔引玉2008010號

品種來源:曲靖靖豐種業有限公司用贊SC122作母本,P97-18作父本組配而成。2008年通過云南省曲靖地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產量表現2008年在納雍縣引種試驗,平均畝產606.6公斤,比對照增產26.1%。2008年納雍縣農業局組織有關專家分別對6個村民組的高、中、低產田進行實測驗收,最高畝產739.7公斤,最低畝產389.4公斤。總平均畝產587.31公斤,比當地主推品種增產14.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45天左右,比對照長7天。株型平展,株高251厘米左右,穗位高110厘米左右。穗長23.1厘米,穗粗5.7厘米,穗行數14.5行,行粒數38.1粒。果穗筒型,籽粒黃白相間,半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37.6克。雄花紫色,花絲淡紅色,葉色濃綠,田間抗性表現較好。

栽培技術要點一般在4月上旬至中旬播種,每畝適宜種植3100株左右。重施底肥,早施拔苗肥,猛施攻苞肥。適時中耕除草,注意防治病蟲害。

適宜種植區域:納雍縣海拔1300~1700米區域種植。

 

品種名稱:金華13號

引種編號:黔引玉2008011號

品種來源:廣州市種子進出口公司用金5M作母本,華選9804作父本,于2005年組配而成。金5M是用國外引進的超甜玉米雜交種,經連續8代選育而成,華選9804由用國外引進的超甜玉米雜交種,經8代連續選育而成。2008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粵審玉2008010。

產量表現2008年在貴州省統一組織的引種試驗中,貴陽市平均畝產鮮果穗866公斤。遵義市平均畝產鮮果穗801.9公斤,11個點全部表現良好。安順地區種植平均畝產鮮果穗1165.8公斤。黔南州平均畝產鮮果穗944.7公斤,黔東南州平均畝產鮮玉米539.3公斤。

特征特性:從播種至采收106天左右(貴陽市118天,遵義市96天,安順市110天,黔南州99天,黔東南州105天)。株型較緊湊,株高190厘米左右,穗位65厘米左右。總葉片數17葉,葉色綠濃,雄穗發達,花粉量大,呈圓柱型,穗長21厘米,穗粗4.2厘米,穗行數14行,行粒數39粒。籽粒飽滿,淡黃色、色澤鮮、皮薄、清甜,風味好,抗大斑、小斑病。

栽培技術要點宜采用覆膜栽培,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播種,每畝種植3200株左右為宜。嚴格隔離(水平距離應在300米以上,錯期應在30天以上,還可利用房舍樹林隔離),防止串粉。重施底肥,早施拔苗肥,適施攻苞肥。適時中耕除草,注意防治病蟲害。

適宜種植區域: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市、黔南州、黔東南州的中上等肥力土壤作鮮食玉米種植。

 

品種名稱:遼單121

引種編號:黔引玉2007001號

品種來源:遼寧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于2000年用遼2361作母本與丹598作父本組配選育而成。2006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川審玉2006020。2007年貴州省農業廳已批準在我省部分地區引種種植。

產量表現2008年在貴陽市、安順市引種試驗。貴陽市平均畝產588.9,7個試點全部增產,比對照增產5.8%。安順市平均畝產566.2公斤,6個試點5增1減,較對照增產8.21%。2007年在黔東南州、黔南州、遵義市、銅仁地區引種試驗,黔東南州平均畝產554.3公斤,黔南州平均畝產610.9公斤,遵義市平均畝產549.8公斤,銅仁地區平均畝產530.1公斤。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0天(貴陽市141天、安順市124天、黔東南州124天、黔南州123天、遵義市140天、銅仁地區129天),比對照短3天。株高256.4厘米左右,穗位106.8厘米左右。穗長20厘米左右,穗行數16~20行,行粒數36.8粒。果穗筒型,籽粒黃色,馬齒型,穗軸白色,百粒重35.6克,出籽率86.7%左右。株型半緊湊,幼苗葉片深綠色,葉鞘紫色。全株總葉數21~22片,雄穗中度發達,護穎綠色,花藥黃色,雌穗花絲綠色。品質分析:粗蛋白10.18%,粗脂肪4.03%,總淀粉73.06%,賴氨酸0.32%,容重732.6g/L。2007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抗小斑病和莖腐病,中抗大斑病,感紋枯病和絲黑穗病。

栽培技術要點播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宜選擇中上等肥力地塊種植,直播或營養塊育苗移栽均可,畝適宜種植2800~3000株。底肥畝施優質農家肥1500公斤或用復合肥畝施25~30公斤,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畝施尿素25~30公斤,穗肥畝施尿素10~15公斤。注意防治紋枯病和絲黑穗病。

適宜種植區域:貴陽市、安順市、銅仁地區、黔東南州、黔南州、遵義市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在紋枯病和絲黑穗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正紅311

引種編號:黔引玉2006008號

品種來源:四川農大農學院用自育系K236作母本,四川農大玉米所選育的自交系21-ES作父本組配而成。2006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川審玉2006019號。2006年、2007年貴州省農業廳已批準在我省部分地區引種種植。

產量表現:2008年在黔南州、黔東南州、安順市、貴陽市引種試驗。黔南州平均畝產594.4公斤,12試點全部增產,比對照增產7.1%。黔東南州平均畝產634.3公斤,10試點8增2減,比對照增產8.41%。安順市平均畝產595公斤,6個試點全部增產,比對照增產13.6%。貴陽市平均畝產595.9公斤,7試點全部增產,比對照平均增產6.7%。2007年黔西南州引種試驗平均畝產523.5公斤。2006年遵義市、銅仁地區引種試驗,遵義市平均畝產537.2公斤,銅仁地區平均畝產572.7公斤。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0.9天(黔南州128天、黔東南州129天、安順市127天、貴陽市141天、黔西南州126天、遵義市131.5天、銅仁地區133.7天),比對照短1天。株型較緊湊,株高277.8厘米,穗位高126厘米。穗長21.6厘米,穗行數16.5行,行粒數37粒,出籽率85%左右。果穗長筒形,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白色,百粒重32.9克。全株葉片數19片左右,苗期長勢強,根系發達,莖稈堅韌,葉色濃綠,穎殼綠色有紫條,穎尖紫色,花藥紫色,花絲紫色,活稈成熟。經品質測定:粗蛋白含量10.8%,粗脂肪5.4%,粗淀粉含量75.1%,賴氨酸0.30%,容重763克/升。2007年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接種鑒定: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紋枯病,感莖腐病和絲黑穗病。

栽培技術要點春播和夏播均可,每畝種植3100株左右,重施底肥,增施有機肥,N、P、K肥配合,輕施苗肥與拔節肥,猛攻穗肥。注意防治莖腐病和絲黑穗病。

適宜種植區域:銅仁地區海拔1100米以下,遵義市,黔西南州(除興仁縣、貞豐縣、安龍縣外),黔南州,黔東南州,安順市,貴陽市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在莖腐病和絲黑穗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中單808

引種編號:黔引玉2006011號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用CL11作母本,與NG5作父本組配而成。2006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玉2006037號。2006年貴州省農業廳已批準在我省部分地區引種種植。

產量表現:2008年在畢節地區引種試驗,平均畝產705.9公斤,8個試點7增1減,比當地對照增產顯著。2006年在遵義市、黔東南州、銅仁地區、黔南州引種試驗,遵義市平均畝產為738.4公斤,黔東南州平均畝產為689.0公斤,銅仁地區平均畝產為599.3公斤,黔南州平均畝產580.3公斤。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3.4天(畢節地區149天、遵義市132天、黔東南州121天、銅仁地區136天、黔南州129天),比對照早1天。株高269.7厘米,穗位高108.7厘米。穗長20.3厘米,穗行數14.6行,行粒數40.3粒,千粒重338克左右。果穗筒形,穗軸紅色,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經農業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籽粒容重735克/升,粗蛋白含量10.02%,粗脂肪含量4.68%,粗淀粉含量74.02%,賴氨酸含量0.30%。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兩年接種鑒定:抗莖腐病,中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紋枯病,感絲黑穗病,中抗玉米螟。

栽培技術要點適時播種,畝植3000株左右,防止倒伏。注意防治絲黑穗病。

適宜種植區域:銅仁地區海拔1100米以下,遵義市,黔東南州,黔南州,畢節地區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在絲黑穗病常發區慎用。

 

品種名稱:正大619

引種編號:黔引玉2004006號

品種來源:襄樊正大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四川分公司用自選系F06與F19組配而成。2000年12月經廣西自治區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審定編號為:桂審玉200007號。2004年、2005年、2007年貴州省農業廳己批準在我省部分地區引種種植。

產量表現:2008年興義市引種試驗,平均畝產518.8公斤,比對照增產5.5%。2004年貞豐縣、羅甸縣、平塘縣引種試驗平均畝產分別為496.8公斤、426.6公斤、506公斤。2005年安龍縣引種試驗平均畝產為542.1公斤。2007年三都縣引種試驗平均畝產為469.7公斤。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28天左右(興義市129天、三都縣125天、其它縣130天左右)。株高259.2厘米,穗位104.5厘米,穗長21.8厘米,穗行數13.6行,行粒數42.4粒,百粒重31.0克,出籽率84.2%。果穗筒型,籽粒黃色,硬粒型。青桿黃熟,株型平展,雄穗紫紅色,分枝多而長,花粉量大,雌穗花絲紅色。

栽培技術要點:以月平均溫穩定在12℃以上播種為好,密度3000~3500株,單株留苗,重施底肥,輕施苗肥,猛攻穗肥。底肥以有機肥和磷肥為主,全生育期要求施尿素40公斤、磷肥20公斤、鉀肥10公斤。注意防治小地老虎和玉米螟。

適宜種植區域:安龍縣海拔1200米以下,貞豐縣2海拔800米以下,望漠縣,冊亨縣,興義市低熱河谷,羅甸縣,平塘縣,荔波縣,獨山縣,三都縣的適宜區種植。

馬鈴薯

品種名稱:薯引1號(魯引1號)

引種編號:黔引薯2008001號

品種來源: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引進選育的馬鈴薯新品種。1992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文號:(92)魯農審字第4號。

產量表現 2008年黔東南引種試驗,平均畝產2373.2公斤,比對照中薯3號增產顯著。

特征特性:中早熟,全生育期75天左右,比對照短5天。株高 42.0厘米,單株主莖數5.4個,株型半擴散,莖桿粗壯,分枝少,莖葉綠色,葉肥大;結薯集中,每株5~7塊,薯塊長橢圓,黃肉、黃皮、芽眼淺,大薯率70%左右,適宜秋冬季和春季種植。干物質19.68%,淀粉12.01%,蛋白質2.69%,維生素C為12.72 mg/100g。適宜性強,薯塊大整齊,高產穩產,口味較好。

栽培技術要點:可選擇秋冬季和春季種植,秋播為8月中下旬,冬播為12月下旬至次年1月上旬;春播為3月上旬至4月上旬。采用均行或寬窄行種植,密度為4500~5500穴/畝。嚴格挑選種薯,將種薯放在曬場上攤開曬種2~3天,每100公斤切塊種薯用10公斤草木灰均勻拌種,以促進傷口愈合。施足底肥,看苗追肥,基施施農家肥2000公斤/畝,過磷酸鈣50公斤/畝,硫酸鉀10公斤/畝,尿素10公斤/畝;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收獲,田間管理前期以促為主,培育壯苗;中期以控為主,防止徒長;后期及時防治病蟲害。當植株停止生長并開始枯萎時及時收獲。

適宜種植區域:黔東南州馬鈴薯適宜區。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