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河北省辛集市農技中心
近期對棉田進行調查時發現,部分棉田立枯病發生嚴重,應引起注意并及時防治。棉花立枯病俗稱爛根病、黑根病,當拔起棉花病苗后,會發現莖基部以下的皮層遺留在土壤中,僅存尖紉的鼠尾狀木質部。子葉受害后,多在子葉中部產生黃褐色不規則形病斑,脫落穿孔,嚴重時可導致棉苗成片死亡,在病苗、死苗的莖基部及周圍、土面常見到白色稀疏菌絲體。
發病原因:棉花立枯病的初次侵染主要來自土壤,帶菌種子也可傳染。棉苗未出土前,立枯絲核菌可侵染幼根和幼芽,造成爛種和爛芽。棉苗子葉期最易感病,棉苗出土的1個月內如果土壤溫度持續在15℃左右甚至遇到寒流或低溫多雨,立枯病就會嚴重發生,造成大片死苗。若收花前低溫多雨,棉鈴受害,病菌還可侵入種子內部,成為下一年的初次侵染來源。播種過早,氣溫偏低,棉花萌發出苗慢,病菌侵染時間長,發病重。多年連作棉田發病重。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和土質粘重的棉田發病較重。棉花立枯病應采取綜合防治的方法進行防治。
防治措施:
1、合理輪作。以糧棉輪作2~3年最好,可減少土壤中病原菌積累,減輕發病,防病效果在50%以上。
2、種子處理。進行藥劑拌種或購買包衣種子,藥劑拌種可采用2.5%適樂時懸浮種衣劑30ml有效成分/100千克種子或60%敵磺納?五氯硝基苯0.80千克/100千克種子,防病效果可在80%以上。
3、適時播種。當5厘米地溫連續5天穩定通過 16℃ 時播種,一般年份在 4月25日 左右播種,可減輕發病。
4、加強田間管理:出苗后應早中耕,一般在出苗70%左右要進行中耕松土,以提高土溫,降低土濕,使土壤疏松,通氣良好,有利于棉苗根系發育,抑制根部發病。陰雨天多時,及時開溝排水防漬。加強治蟲,及時間苗、將病苗、死苗集中燒毀,以減少田問病菌傳染。
5.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用適樂時10毫升+5毫升愛多收對一桶水,順棉苗主莖噴霧,使藥液順主莖滴入土壤,連噴2-3次為宜,間隔10-15天。對于防止棉花苗起到立枯病有特效。也可以在發病初期用申嗪霉素15毫升+天達2116壯苗靈25毫升對一桶水灌根,連灌2-3次為宜,間隔5-7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