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棉花生產來講,奪取棉花豐收應從一播全苗入手,而實現一播全苗必須在棉花播前搞好造墑保墑工作。山東鑫秋種業農藝師孟憲泉提醒,應抓住有利時機對棉田進行造墑。
棉田造墑一般在冬季或早春進行,此時正是農閑時節,勞動力、水源相對充足,造墑后的土壤經過冬春的凍融,容易形成疏松的表土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可有效改善土壤水、氣、熱狀況,保證播種時地溫的穩定回升,使棉花早發芽、早出土、出苗快。冬季造墑的棉田,特別是土壤黏重的棉田,最好在氣溫-5℃左右開始至氣溫降至-8℃時結束,此時造墑晝消夜凍,保水效果好,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凍融,結合早春頂凌耙耢,表土化凍一層及時耙耢一層,直到化透,就能起到很好的保墑作用。
春季造墑的棉田,若未冬耕,應及早春耕,并保證灌水充足。春季造墑要注意土壤類型、造墑時間及灌水量。一般黏土地應在播前15~20天完成造墑;壤土和沙壤土地應在播前10~15天完成造墑;沙土地應在播前7~10天完成造墑;鹽堿地棉田的造墑,應在播種前20天完成,不僅造了墑,還起到了壓堿作用,對一播全苗十分有利。造墑較早的棉田,一般每畝灌水60~80立方米;造墑較晚的棉田,一般每畝灌水40~60立方米,應澆足澆勻,防止形成“花墑”。
春季造墑的棉田必須抓好耙耢保墑工作,根據天氣情況、田間濕度狀況,選準耙耢時期,隨耙隨耢,耙耢結合,耙細耢平。耙耢保墑在時間上忌搶早或延后,以免影響保墑效果。(記者 李江武 通訊員楊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