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陽市種子質量監督檢驗站 張桂堂 王東彬
來(lai)源(yuan):種業市場
種子發芽率是指在規定的條件和時間內,長成的正常幼苗數占供檢種子數的百分率,是種子質量檢驗的重要指標。因此,在做種子發芽試驗時,充分考慮制約種子發芽率高低的內外因子,并最大限度地來加以控制,實現客觀、真實反映該批種子發芽率狀況的目的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1種子發芽率的制約因子
1.1內部因子
1.1.1種子成熟度:一般情況下,成熟度高的種子發芽率高。這是因為正常成熟的種子能夠為其萌發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而未正常成熟的種子則不能。
1.1.2種子休眠:大多數植物的種子成熟后即可萌發,如水稻、小麥等,但有些植物的種子在脫離母體后即使外界條件非常優越也不能萌發,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如苜蓿、銀杏等。
1.1.3種子含水量:在一定范圍內和相同的試驗條件下,種子本身含水量越高越有利于萌發。但在種子儲藏時,如果種子含水量過高,就會增強種子的呼吸作用,從而導致種溫升高,種子出汗、結露、甚至霉變,嚴重影響種子發芽率。在收獲晾曬過程中,如果在水泥地上長時間暴曬,會使種子含水量急劇下降,形成所謂的“鐵籽”,種子的發芽率也會大大降低。
1.2外部因子
種子發芽需要有水、溫、氣、光等條件,不同作物由于起源和進化的生態環境不同,其發芽所要求的條件也有所差異。
1.2.1 水分:水分是種子發芽的關鍵性因素,沒有水種子不能萌發,但是水分過多則會增加種子霉爛和病菌感染的幾率。
1.2.2 溫度: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種子發芽的溫度控制有恒溫和變溫兩種。具體采取哪種控溫模式,要根據不同作物種子對溫度的具體要求來定。
1.2.3 氧氣:一般來說,發芽床上水分多、氧氣少,則長芽;反之,水分少氧氣多則宜于長根。
1.2.4 光照 :作物種子發芽對光反應不同,一般分為需光型種子、需暗型種子和光不敏感型種子。實踐中多數大田作物和蔬菜種子對光不敏感,在光照或黑暗條件下均能良好發芽,但最好還是采用光照。
1.3 人為因子
1.3.1 清洗消毒不認真:發芽用品在每一次使用前都要進行清潔消毒處理,上述物品如果沒有進行清潔消毒或殺菌不徹底,都會增加種子感染病菌的機會,從而使發芽率下降。
1.3.2 加水不當:管理過程中,發芽床過干或過濕,以及各重復加水不一致,都會影響正常出芽和種苗生長,導致結果的不準確。
1.3.3 幼苗判定產生的誤差:幼苗判定的尺度把握因人而異,同一樣品的4次重復,不同的檢驗員來操作和判定最容易引起超差。
1.3.4 數據處理產生的誤差:由于計算失誤或沒有執行最大容許差距及數值修約規定,使相同的試驗數據往往得出不同的檢測結果。
2 提高種子發芽率的應對措施
2.1 科學選擇發芽床
規程GB/T3543.4-1995給每一種作物一般都提供2~3種適宜的發芽床供你選擇,實踐中我們選擇哪種發芽床來做試驗,應根據作物的不同要求來進行選擇。一般掌握的原則是:小粒種子選用紙床;大粒種子選用砂床或紙間;中粒種子則選用砂床、紙床均可。如用紙床吸足水分后應瀝去多余水分,砂床加水應掌握手握成團,一觸即散為原則。種子在發芽床上的分布要均勻,各重復之間加水要保持一致。
2.2 選擇精良的發芽設備
在選擇發芽設備時,一定要選擇控溫精確(波動范圍不能超過±2℃)、光照充足(光照強度為750~1250LX)、制冷制熱能力強、操作簡便的人工氣候室或光照發芽箱。在適溫范圍內,通常采取恒溫發芽,而對于休眠種子或陳種子,則宜采用低溫16h及高溫8h的變溫發芽或恒溫中的較低溫度發芽。發芽設施使用前都要進行殺菌消毒處理,最大限度減少病菌感染的幾率。
2.3 破除休眠:通過加工、分級,種子的成熟度會達到基本一致,對于休眠種子,可選擇預先冷凍、藥劑處理、加熱干燥、開水燙種、機械損傷等一項或幾項措施來打破休眠。
2.4 把好儲藏、晾曬關:在儲藏和晾曬過程中,既要避免水分過高種子霉變,又要防止水分驟降而形成“鐵籽”。
2.5 加強技術培訓,減少人為誤差
通過技術培訓,不斷提高檢驗員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專業技術水平,嚴格遵守種子檢驗技術規程,統一判定標準,提高對幼苗判定的準確性;在單位內部,經常性的開展人員、儀器比對試驗,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把人員、儀器引起的誤差降到最低限度;同一試驗的4次重復幼苗判定應由一名檢驗員獨立完成,原始記錄記載要及時。計算要準確無誤,要注意4次重復或2次試驗、異地試驗是否超過最大容許差距,并嚴格遵守數值修約的規定。
安陽市洹濱北路二巷11號 455000 張桂堂
聯系電話: 13837227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