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今年種業這樣干!31省政府工作報告出爐


農財網種業寶典 2025年02月13日



       北京統籌推進農業中關村和種業之都建設,實施生物育種創新培育專項行動;安徽建設生物育種等省實驗室和產業創新研究院;福建支持三明市“中國稻種基地”建設;

      江蘇加快種業等領域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上海大力發展種源農業,積極培育行業領先的種業企業;河南爭創國家農業(育種)人工智能應用基地,開展中原農谷建設新一輪三年行動;

      海南依托崖州灣國家實驗室,啟動實施一批種業科技攻關項目;廣東推進種源關鍵技術攻關;四川啟動川種振興三年攻堅行動,堅持以“五良”融合為牽引,持續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

      湖南計劃推廣鎘低積累水稻品種300萬畝以上,建好“國家儲備糧源基地”;云南推進云南種子種業聯合實驗室建設,爭創國家高原南繁基地;甘肅加快建設全國現代種業發展高地,保持玉米瓜菜花卉制種面積和馬鈴薯原原種產量全國領先。

      目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已陸續發布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多個省份提出了在種業領域2025年的相關工作要點和發展目標,農財君進行了匯總(節選)。(香港、澳門、臺灣省資料略)


華北地區

      北京:統籌推進農業中關村和種業之都建設,實施生物育種創新培育專項行動

      在2024年,不斷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加快打造農業中關村,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啟動建設,自主研發的玉米基因編輯技術國際領先;建成高標準農田13.5萬畝,糧食單產提高14.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7%左右,增速比城鎮居民高2.4個百分點。

      在2025年,著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開展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試點,建設高標準農田15萬畝,持續提升糧食單產,蔬菜產量穩定在200萬噸左右,果園提質增效28萬畝。統籌推進農業中關村和種業之都建設,積極創建平谷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實施生物育種創新培育專項行動。支持現代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特色種養、林下經濟發展,培育農業生物制造能力,推進一二三產業有效融合。

      天津:聚焦穩產、優供、增效、賦能,加快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區建設

      在2024年,持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糧食生產“二十一連豐”,40萬畝增發國債高標準農田項目率先完工,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考核優秀,“津農精品”銷售額連續兩年突破百億元……

      在2025年,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聚焦穩產、優供、增效、賦能,加快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區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30萬畝以上,新建3個環京蔬菜生產基地,實施現代設施農業更新工程和海洋牧場項目。發揮天津智能農業研究院等帶動作用,務實抓好優質農產品培育推廣。

      河北:深入實施種業振興、糧食單產提升行動,抓好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

      在2024年,農業生產形勢喜人。糧食總產781.8億斤,創歷史最高水平。開展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建成高標準農田450萬畝。“河北凈菜”等主要菜籃子產品北京市場份額超過四成。

      在2025年,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堅決扛起糧食安全責任。嚴守耕地紅線,深入實施種業振興、糧食單產提升行動,抓好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糧食總產740億斤以上。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實施增強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行動,全產業鏈提升糧油、奶業等6大主導產業,打造衡滄高品質蔬菜產業示范區,建設全國中藥材集散中心。推進“凈菜進京”,培育鄉村旅游、休閑康養等新業態。

      山西:開展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推廣滴灌+水肥一體化+合理密植種植技術

      在2024年,農業托管面積3300萬畝,服務310萬農戶。有效開展防災減災,糧食生產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菜籃子”供給充裕。

      在2025年,開展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保障種糧農民收益,推廣滴灌+水肥一體化+合理密植種植技術,確保糧食產量達到297.1億斤、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落實耕地“三位一體”保護制度,綜合改造利用鹽堿地,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新增恢復水澆地60萬畝。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平,擴大有機旱作·晉品等品牌知名度。加快晉中國家農高區發展。實施節糧減損專項行動。

      內蒙古:打造主要作物單產提升示范區1000萬畝、“噸糧田”900萬畝

      在2024年,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方面,建設高標準農田940萬畝、“噸糧田”855萬畝,新增設施農業26萬畝、舍飼棚圈300萬平方米,78萬農牧戶發展庭院經濟,糧食畝均產量提高24.2斤,玉米、馬鈴薯平均單產再創新高,牛羊肉、牛奶產量穩居全國第1位,乳肉薯絨等7條重點產業鏈產值突破7000億元,全國人民餐桌上有了越來越多來自大草原的綠色食品。

      在2025年,大力實施單產提升行動。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新建高標準農田850萬畝、黑土地保護性耕作2500萬畝,新增設施農業25萬畝,打造主要作物單產提升示范區1000萬畝、“噸糧田”900萬畝,糧肉奶產量分別穩定在800億斤、60億斤、160億斤以上。

北京玉米育種全國領先


華東地區

      安徽:高水平建設江淮糧倉,生物育種實驗室啟動建設

      在2024年,糧食產量836.9億斤,再創歷史新高……加快江淮糧倉建設,全面實施“四良兩優”工程,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454.6萬畝,生物育種實驗室啟動建設。

      在2025年,建設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生物育種、安全人工智能、應用超導等省實驗室和產業創新研究院……高水平建設江淮糧倉。著力穩面積、提單產、增效益,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1億畝、產量825億斤以上。高質量推進耕地占補平衡。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抓好工程質量和資金監管。推進“百項農業重大科技攻關”,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統籌抓好肉蛋奶、水產品、蔬菜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山東: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28萬億元,持續位居全國首位

      在2024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28萬億元,持續位居全國首位。耕地面積連續四年凈增加,高標準農田達7759萬畝。糧食總產1142億斤,再創歷史新高。糧食烘干能力穩步提升。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取得實質進展。“魯中山區桃”入選國家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在2025年,更高水平建設“齊魯糧倉”。嚴守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改造提升老舊配套設施。強化“德聊噸半糧”“魯西南”等六大引領區示范帶動,健全糧食主產區獎補激勵制度,糧食總產穩定在1100億斤以上。實施農業良種工程,培育優良動植物新品種20個,建設省級良種繁育基地50個,加大力度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多環節托管模式,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以上。深挖設施農業、畜牧業、海洋漁業、鹽堿地綜合利用等潛力。開展30個縣高效特色設施農業提升行動。推廣東營、濱州鹽堿地綜合利用經驗。加快推動智慧農業發展。啟動省級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

      浙江:深入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實施“多田套合”工程

      在2024年,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和美鄉村覆蓋率達51.7%,糧食播種面積1570.5萬畝、總產130億斤;

      在2025年,深入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實施“多田套合”工程,嚴守耕地紅線,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78萬畝以上,確保糧食播種面積1520萬畝、總產125億斤。

      江西:統籌推進種業強農、機械強農、設施強農、智慧強農,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效能

      在2024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360萬畝,糧食總產439.2億斤、連續12年超430億斤;

      在2025年,守牢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扛牢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落實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推進高標準農田整區域建設,推廣“鄉村主建、農民主體”模式,基本解決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實施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確保糧食產量達436億斤。

      加快推進農業強省建設。做深做細“土特產”文章,推進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建設10個食品產業園,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00家以上。統籌推進種業強農、機械強農、設施強農、智慧強農,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效能。

      福建:持續推進種業振興,支持三明市“中國稻種基地”建設

      在2024年,保障糧食安全,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耕地面積連續兩年實現凈增加,糧食播種面積1266.6萬畝、產量514.4萬噸,均超額完成國家任務。雜交水稻制種面積占全國31.5%,4個省級糧庫新建成投用。

      在2025年,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牢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耕好“責任田”,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持續推進種業振興,支持三明市“中國稻種基地”建設,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7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55萬畝以上,糧食儲備規模達500萬噸……實施“三茶”統籌,推廣“以竹代塑”,發展蔬菜設施種植,促進畜禽智能養殖,拓展深遠海養殖,抓好水果加工增效,做大食用菌工廠化栽培,做好花卉苗木種苗繁育,推進鄉村文旅融合,加快鄉村物流延伸覆蓋。

      江蘇:加快種業等領域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加強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在2024年,有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耕地總量連續3年凈增加,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298萬畝,糧食面積、總產、單產實現“兩增一穩”,總產762億斤,又交出一份沉甸甸的豐收答卷。

      在2025年,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快能源、礦產、種業等領域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推動國有企業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

      扛牢糧食生產責任。嚴守耕地紅線,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管理,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鹽堿地綜合利用提質增效,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8200萬畝以上。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大力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建設糧油高產優質片區,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加強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種業振興,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推廣應用新型智能綠色農機裝備,加大對智能監測、精準作業等關鍵環節支持力度,提升農業機械化、智慧化、設施化水平。

      上海:大力發展種源農業、智慧農業、綠色農業,積極培育行業領先的種業企業

      在2024年,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進一步強化,建成高標準農田8.8萬畝。加大農業投資促進力度,實到資金達到285.6億元、再創新高。

      在2025年,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抓好主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建設4萬畝高標準農田。細化落實“點狀供地”政策。大力發展種源農業、智慧農業、綠色農業,積極培育行業領先的種業企業,新建2.7萬畝糧食生產無人農場。高質量建設現代設施農業片區,推進橫沙新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實施域外農場發展規劃,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華南地區

      海南:依托崖州灣國家實驗室,啟動實施一批種業科技攻關項目

      在2024年,向種圖強,“南繁硅谷”已建成20個種業科研平臺,南繁種業產值增長47.75%,海南南繁種業集團、崖州灣生物育種產業聯盟組建成立,亞洲種子大會成功舉辦。

      在2025年,提升“五向圖強”產業能級。依托崖州灣國家實驗室,啟動實施一批種業科技攻關項目,發布可共享利用的農作物種質資源1000份以上,推動南繁育種科技服務中心、南繁博物館竣工。

      精準培育現代農業。扎實做好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工作。梯次創建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集群、產業強鎮,培育農業龍頭企業10家,力爭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突破1:1。推動“海南種子海南用”,加強本地當家品種選育和研發。推廣新奇特優品種18萬畝以上。建設標準化膠園30萬畝。推動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8%以上、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4%。

      ……引導農戶種植優質高產品種作物,發展4萬畝膠園林下經濟……

      廣東:推進種源關鍵技術攻關;支持陽江建設海水種業示范基地,打造“藍色糧倉”;支持云浮建設國家中藥種質資源庫

      在2024年,糧食生產克服重重困難,實現播種面積、單產、總產量“三增”,其中單產創歷史新高。……建成國家區域性畜禽基因庫,育成肉雞新品種占全國約40%、超級稻品種占全國超1/4,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73%。

      水產種苗產量居全國首位,藍圓鲹等經濟適養魚種人工繁育技術實現突破,潮州創建省級首個花鱸良種場,惠州建設黃唇魚種源保護與技術研究中心暨南海大黃魚種業創新基地。

      在2025年,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持續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開展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推廣科學種植模式,加強田間管理,緊抓機收減損,因地制宜推廣再生稻種植。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紫云英等綠肥種植。實施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培育行動,做好“土特產”文章,培育更多地理標志產品、“粵字號”農產品,推動預制菜等農產品加工業有序發展,壯大鄉村休閑產業等新業態。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加快研發推廣應用丘陵山區小型適用農機和智慧農機裝備,推進種源關鍵技術攻關。深入踐行大食物觀,抓好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加快漁港經濟區建設,布局更多現代化海洋牧場示范項目,建成揭陽重型網箱平臺等風漁融合試點項目,支持陽江建設海水種業示范基地,打造“藍色糧倉”。

      ……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建設,支持云浮建設國家中藥種質資源庫……

      廣西: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現代種業;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推進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

      在2024年,糧食生產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長”。加強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改善灌溉面積75.8萬畝。食糖產量連續33個榨季排全國第一,水果產量連續7年排全國第一,成為全國最大的秋冬菜生產基地和重要的“南菜北運”、“西菜東運”基地。林草產業總產值在全國率先突破萬億元大關。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扎實有效。種業技術創新和推廣取得新突破。

      在2025年,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強化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持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與管護攻堅。推廣糖料蔗良種種植和機收。保障生豬、蔬菜等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扎實抓好糧食和物資儲備。

      提升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智慧農業、現代種業。做好“土特產”文章。抓好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全鏈條推進優勢特色產業升級。科學合理建設田邊冷藏保鮮設施。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推進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


華中地區

      湖南:計劃在2025年推廣鎘低積累水稻品種300萬畝以上,建好“國家儲備糧源基地”

      在2024年,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居全國優秀,糧食總產達615.6億斤、創近5年新高。

      在2025年,強化創新平臺支撐。全力打造一流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國家實驗室體系實體化運行。支持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高水平建設湘江科學城,力爭“五類”研發企業(中心)達到200家以上。著力提升“4+4科創工程”平臺能級和承載能力,推動取得更多可視化成果和突破性進展,力爭在種源、醫療、計算、工業創新等方面突破關鍵技術125項以上,大飛機地面動力學試驗平臺、航空發動機冰風洞裝置等具備試驗驗證能力,并達到全球領先水平。推動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建強湖南先進技術研究院、湘江科技創新院,積極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在2025年,扛牢糧食安全重任。深入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140萬畝以上。構建汛旱并防與耕地置換協同推進機制,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300萬畝以上,推廣鎘低積累水稻品種300萬畝以上,建好“國家儲備糧源基地”,讓“中國人的飯碗”多裝優質“湖南糧”。

      湖北:支持55個產糧大縣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推進江漢平原高效優質農產品生產示范區建設,打造更高水平的“荊楚糧倉”

      在2024年,克服雨雪冰凍、暴雨洪澇等嚴重災害影響,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總產達到557億斤,連續12年穩定在500億斤以上。

      在2025年,守住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兩條底線”,筑牢鄉村產業、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根支柱”,用好農業科技創新、農村綜合改革“兩大動力”,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強耕地保護,建設高標準農田300萬畝,支持55個產糧大縣提升糧食生產能力,推進江漢平原高效優質農產品生產示范區建設,打造更高水平的“荊楚糧倉”。

      河南:爭創國家農業(育種)人工智能應用基地;開展中原農谷建設新一輪三年行動,支持中原農谷與崖州灣國家實驗室深度合作,支持嵩山、神農等實驗室成為國家實驗室基地

      在2024年,克服極端災害天氣影響,糧食總產量1344億斤,連續8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耕地面積連續4年凈增累計超過170萬畝。

      ……中原農谷集聚種業研發團隊53支,培育優良品種161個……

      在2025年,實施糧食產能提升工程。扛牢糧食安全重任,嚴守耕地紅線,深入推進主要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建設1500萬畝小麥、2000萬畝玉米高產示范區,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500萬畝。實施農村溝渠連通整治三年行動,加快建設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加強科技裝備支撐,提升農業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落實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推動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效,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加強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開展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

      實施農民持續增收工程。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做好“土特產”文章,大力發展鄉村富民產業,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發展設施農業,培育壯大糧油、畜牧、特色果蔬等產業集群,打造一批超百億、超千億產業鏈,做強“豫農優品”品牌。加快發展智慧農業,爭創國家農業(育種)人工智能應用基地……

      開展中原農谷建設新一輪三年行動,推動中原農谷與周口國家農高區協同發力。支持中原農谷與崖州灣國家實驗室深度合作,支持嵩山、神農等實驗室成為國家實驗室基地……


西南地區

      四川:啟動川種振興三年攻堅行動;堅持以“五良”融合為牽引,持續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

      在2024年,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在115個縣建設糧油千畝高產示范片1000個,全省糧食產量726.8億斤,再創歷史新高。生豬出欄6150萬頭,保持全國第1位。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425萬畝,耕地凈增加60萬畝以上。加快種業振興,國內首個省級種質資源中心庫全面投入運行。實施“天府良機”行動,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73%。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行動,新建國省級農業園區85個、產業集群3個、產業強鎮66個,新培育“天府糧倉”精品品牌100個。縣域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能力提升。啟動建設“天府森林四庫”,“林糧”產量超過1450萬噸。

      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省屬國有企業“1+8”重點領域改革全面啟動,實施川投集團和省能投集團戰略性重組,組建四川科創投資集團、省儲備糧集團、

      在2025年,堅持以“五良”融合為牽引,持續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嚴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分類有序推進耕地恢復,建立耕地種植用途監測體系,常態化整治“大棚房”等違法占地行為,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糧油千畝高產示范片1000個。新建畜牧業高質量發展重點縣30個,確保全省生豬出欄穩定在6000萬頭以上。啟動川種振興三年攻堅行動。深入實施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三年行動,著力補齊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農機、農村電商等短板,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新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新評定和升級一批星級園區。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高供銷社服務“三農”能力,更大力度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做好“土特產”提升附加值大文章,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培育畜牧萬億級產業鏈、糧油五千億級產業鏈和蔬菜、水果、茶葉等8個千億級產業鏈。

      重慶:打造新時代“巴渝糧倉”

      在2024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00萬畝,現代化灌區加快建設,糧食產量超過220億斤、創近16年新高,油菜產量實現“17連增”。

      在2025年,實施千萬畝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行動。統籌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改革,完成國家下達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和耕地保護紅線,打造新時代“巴渝糧倉”。實施千億級生態特色產業培育行動。促進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提質增效,發展智慧農業、生態循環農業和“農業工廠”等新形態,構建“土特產”品牌體系。

      云南:推進云南種子種業聯合實驗室建設,爭創國家高原南繁基地

      在2024年,糧食總產量1993.5萬噸、創歷史新高。

      在2025年,推動高原特色農業增值增效。堅持產量產能、生產生態、增產增收一起抓,做實“六項重點工作”,加快建設高原特色現代生態農業基地。推進云南種子種業聯合實驗室建設,爭創國家高原南繁基地。加強山地農機裝備研發推廣,建設智慧農業引領區,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

      保障糧食安全。嚴守耕地紅線,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補充耕地13.5萬畝。深入實施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扎實推進糧經輪作套種,保護種糧農民積極性。做好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工作。

      貴州:支持優質高粱發展。建好崖州灣國家實驗室貴陽糧油作物試驗基地

      在2024年,堅決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制,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新增耕地77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152.8萬畝。糧食播種面積4157萬畝、產量1146.1萬噸,均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糧食單產增長2.5%;糧油儲備規模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十四五”目標任務。大力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強化農民主體地位,遵循自然規律、市場規律,堅持“抓兩頭、帶中間”,促進農業優品種、提品質、強品牌。強化“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開展冬春果菜增量提質行動,建設應急保供生產基地80萬畝以上。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接受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為契機,科學制定整改方案,系統推進溶洞污染治理、水產種質資源保護、礦山開發生態破壞修復等。大力實施城鄉生態環保設施補短板、工業固廢綜合治理、重點河湖污染治理和秸桿綜合利用“四大攻堅突破”,

      在2025年,筑牢糧食安全根基。增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實施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法良機,力爭糧食單產提升2%左右,完成國家下達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優化糧油儲備布局和品種結構,進一步提高糧油儲備能力。支持優質高粱發展。建好崖州灣國家實驗室貴陽糧油作物試驗基地。加強產能監測和調控,穩定生豬等畜產品供給。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堅持以補定占,確保年度耕地總量動態平衡。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力爭新建和改造提升200萬畝以上。深入開展違法占用耕地問題整治。著力優化耕地林地布局,將25度以上陡坡旱地、河道湖泊內等不穩定利用耕地逐步調出,推進園地和林地上山、耕地下山,完成置換60萬畝。

      西藏:“飛地種糧”“飛地種草”穩步實施

      在2024年,打好農牧業提質增效攻堅戰,糧食產量突破110萬噸,“飛地種糧”“飛地種草”穩步實施,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

      在2025年,加快農牧業高質高效發展。堅持穩糧、興牧、強特色,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100萬噸以上。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20萬畝。推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提質增效,深化示范家庭農場創建,培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20家。 

位于四川邛崍的天府現代種業園是西南地區唯一國家級種業園區


西北地區

      甘肅:加快建設全國現代種業發展高地,保持玉米、瓜菜花卉制種面積和馬鈴薯原原種產量全國領先

      在2024年,現代農業擴量提質。糧食播種面積、單產、總產“三增長”,糧食產量259.2億斤。建成高標準農田284萬畝,績效考核排全國第3位。完成鹽堿耕地治理6.3萬畝,景泰被列為國家級鹽堿地綜合利用試點。“牛羊菜果薯藥”全產業鏈產值4928億元。獲批創建國家級甘味生豬、高原夏菜2個產業集群,鎮原、崆峒2個現代農業產業園,皋蘭什川等7個產業強鎮。“甘味”品牌獲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四連冠。

      在2025年,加快鄉村全面振興。圍繞打造全國現代寒旱特色農業示范基地,實施擴量、提質、延鏈、增效行動,培育一批產值超500億、1000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爭取獲批1—2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牛羊菜果薯藥糧種”8個產業集群全產業鏈產值突破6100億元。更大力度推動“甘味出隴”“甘味出海”。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穩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鹽堿地綜合利用和撂荒地整治。加快建設全國現代種業發展高地,保持玉米、瓜菜花卉制種面積和馬鈴薯原原種產量全國領先,加強花牛蘋果、平涼紅牛、蘭州百合等特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

      新疆:2024年糧食單產1050斤、首次躍居全國第一

      在2024年,鄉村全面振興扎實推進,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牧產品供給作出新貢獻。

      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安排“三農”資金1137.8億元,全疆糧食播種面積4440萬畝、新增202.9萬畝,糧食增產42.2億斤,總產466億斤、全國排名上升到第13位,糧食單產1050斤、首次躍居全國第一。棉花總產568.6萬噸、占全國92.2%。果蔬產業提質增效,果品產量達到1400萬噸,蔬菜產量2313萬噸。出臺穩定肉牛肉羊及奶產業發展九條政策措施,落實畜牧業發展各類資金50.3億元,畜牧業穩步發展,肉類產量211.76萬噸、牛奶產量198萬噸。水產品產量19.65萬噸,新疆海鮮成為全國人民餐桌上的“新寵”。建設高標準農田434萬畝,開展鹽堿地綜合治理,新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農業產業強鎮9個,現代農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統籌用好中央149.2億元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推動聯農帶農富民產業發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創建15個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新疆正從昔日戈壁荒漠變成“塞上糧倉”,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新疆貢獻!

      在2025年,加快“十大產業集群”建設,構建具有新疆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以糧食和食品加工、棉花和紡織服裝、綠色畜牧產品和優質果蔬等產業集群為牽引,加快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打造全國優質農牧產品重要供給基地。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鹽堿地綜合治理,優化糧食生產布局和生產結構,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4500萬畝左右,提升糧食和食品加工水平。棉花總產穩定在500萬噸以上,高標準建設國家優質棉紗基地,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加快發展葡萄酒、番茄加工、特色林果加工等產業,持續提升冬春蔬菜保供能力。實施畜牧業振興行動,推進畜牧業結構優化、提質增效。

      陜西:2024年新增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1家、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個,含油量66%的油菜品種培育成功

      在2024年,新建高標準農田252萬畝、改造提升43萬畝,糧食產量1352.3萬噸、再創歷史新高,蘋果、食用菌、中藥材產量分別增長5.4%、13.7%、10.3%,新增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1家、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個,含油量66%的油菜品種培育成功。

      在2025年,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凈增耕地20萬畝。實施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優先在25個糧食產能提升重點縣布局高標準農田項目,確保完成國家下達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

      寧夏:建成全國良種牛繁育中心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場,攻克了耐鹽堿春小麥新品種選育等關鍵技術

      在2024年,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高標準農田達1100萬畝,糧食總產量達77億斤、超額完成任務,實現播種面積、總產、單產“三個增長”。“寧夏大米”、“寧夏小麥”兩個品種,在農業農村部舉辦的全國博覽會上榮獲“雙第一”。累計創建國家級產業集群和現代農業產業園11個、農業產業強鎮19個。建成全國良種牛繁育中心和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場,“以漁治堿”養殖對蝦、大黃魚等實現突破,水產品種類和總量均居西北前列,“海魚陸養”經驗在全國交流。

      ……攻克了高性能鈮鎢抗氧化涂層、耐鹽堿春小麥新品種選育等關鍵技術……

      在2025年,大力實施糧食安全提升工程,著力保護種糧農民積極性,強化科技裝備支撐,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超額完成國家任務。強化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新建和改造高標準農田80萬畝,發展高效節水農業30萬畝,鹽堿地綜合利用15萬畝,力爭到2027年將符合條件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深入實施現代農業“十強行動”,大力發展智慧農業、設施農業、綠色農業,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持續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在抓好“六特”產業同時,積極支持發展馬鈴薯、食用菌、中藥材、水產品等鄉村產業。

      青海:深化高原特色種業振興行動,做強農牧業“芯片”

      在2024年,農牧業增產豐收,糧食、油料、蔬菜產量分別達118.3萬噸、33萬噸、165萬噸,均創十年新高。糧食和能源安全保障有力,建設高標準農田21.2萬畝,整治耕地“非糧化”24.4萬畝,政府儲備糧油規模穩定。

      在2025年,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糧食、油料作物種植面積分別保持在445萬畝、222萬畝以上。嚴守耕地紅線,嚴格耕地占補平衡管理,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化高原特色種業振興行動,做強農牧業“芯片”。

甘肅酒泉制種基地


東北地區


      
黑龍江:糧食總產突破1600億斤大關,連續15年居全國首位

      在2024年,糧食總產量再上新臺階,突破1600億斤大關,連續15年居全國首位,“中國飯碗”裝上更多優質“龍江糧”。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堅持把多種糧、種好糧作為頭等大事,深入實施千萬噸糧食增產計劃,推動“五良”融合,主攻大面積單產提升,糧食作物平均單產提高2.7%,刷新歷史紀錄。建設增發國債高標準農田1040萬畝,累計建成近1.2億畝,居全國首位。“四個農業”穩步推進,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70.8%,居全國前列。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全覆蓋,“龍民黑豬”新品種通過國家認定。大力推進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實現全覆蓋,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面積突破1億畝,居全國首位。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面積達4800萬畝。“黑土優品”“九珍十八品”品牌知名度持續提升。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加快打造,出臺畜牧業保險、貸款貼息等政策,促進畜牧業健康平穩發展,規模化養殖比重穩步提升,嬰幼兒配方奶粉產量居全國首位,水產品、林下產品產量較快增長。

      ……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糧食產能提升灌溉工程等項目列入國家“兩重”建設標志性重大水利工程……

      在2025年,加快發展現代化大農業。堅持把農業科技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當好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建好建強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為端穩端牢“中國飯碗”作出龍江新貢獻。

      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堅持穩面積、提單產,突出“五良”協同,深入實施主糧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集中連片、系統推廣大壟密植、水肥一體化、側深施肥等綠色高產高效模式,夯實糧食穩產增產基礎。強化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嚴守耕地紅線,擴大黑土保護范圍,建成高標準農田1169萬畝,加大侵蝕溝治理、農田防護林更新修復力度。推廣保護性耕作2670萬畝,實施有機肥還田1000萬畝以上。

      加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推進奶業振興計劃和高端肉牛“百千工程”,落實養殖主體貸款貼息、糧改飼等補貼政策,擴大政策性畜禽保險規模,發展壯大鵝產業,肉蛋奶產量保持穩定。深入實施冷水漁業振興、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等行動,水產品總產量突破90萬噸,蔬菜(食用菌)產量達950萬噸。做強做大“寒地龍藥”產業,建成全國最大的刺五加生產、加工、銷售基地。

      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打造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00個以上,建成20個無人化智慧農場。建設全省統一智慧農業平臺,繪制全省耕地“一張圖”。加快建設大型大馬力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先導區,推進優機優補,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9%以上。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加強畜禽糞污和秸稈綜合利用,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面積穩定在1億畝以上。主要農產品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加快現代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深入實施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做強做大玉米等5大加工產業,做精做優食用菌等7個優勢特色產業,引進精深加工項目200個以上,新入規農產品加工企業200家以上。積極發展定制農業,滿足消費者高端化、個性化需求。推動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持續開展“黑土優品”“九珍十八品”一線城市行活動,大力提升龍江農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吉林:在2025年加快6個省級育種創新平臺建設

      在2024年,糧食生產再創新高。播種面積達到8780.7萬畝,單產連續3年居糧食主產省第1位,總產量達到853.2億斤,全國第4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全力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發揮農業特色優勢,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806萬畝,創歷史新高。保護性耕作推廣面積達到3800萬畝。農產品加工業新達產項目314個,新增產值365億元。肉牛屠宰量實現翻番,由全國第11位躍升至第5位。人參產業綜合產值突破800億元。梅花鹿產業規模保持全國第一。農林牧漁總產值達到3100億元,增速居全國前列。

      在2025年,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建設高標準農田1000萬畝,完善建設、驗收、管護機制,確保建一畝成一畝。保護性耕作面積新增200萬畝,“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新增100萬畝。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加快6個省級育種創新平臺建設。深化農機研發制造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示范,加大農機“優機優補”“有進有出”力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4.7%。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帶動小農戶規模達到160萬戶。

      發展壯大農產品精深加工集群。優化資源配置,創建省級現代化大農業示范園區,發展數字農業,提高全產業鏈增值收益。鞏固提高“吉牛中國牛”市場占有率,肉牛屠宰量達到80萬頭。推動人參全產業鏈產值達到千億級規模。出臺梅花鹿產業高質量發展五年規劃和行動方案,推動梅花鹿“茸角胎骨”入食申報。實施生態漁業倍增計劃,水產品產值實現翻番。高標準打造吉林大米、鮮食玉米、礦泉水等“吉字號”特色品牌。

      遼寧:2025年提升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創新能力

      在2024年,糧食產量500億斤左右。

      在2025年,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糧食播種面積達到5330萬畝。堅持產量產能、生產生態、增產增收一起抓,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476萬畝,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1000萬畝,推進大中型灌區新建改造和澇區治理。加大先進適用農機推廣應用,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提升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創新能力。樹立大食物觀、大農業觀,新建改造設施農業10萬畝、畜禽規模養殖場200個,支持海洋牧場、深遠海漁業設施建設。全面實施主要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穩定農民收入預期。

      推進鄉村產業提質升級。立足特色、打造品牌,擴大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規模,重點培育海參、人參、梅花鹿等十大特色農業產業。推動糧油、畜禽、水產等全產業鏈發展,新增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50家。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型業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記者丨張植宏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

 
分享到: 微信 復制網址 QQ好友 QQ空間
 
 
0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