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2024年種企熱點丨年度盤點
農財網種業寶典 2025年01月04日
歲月如流
2025年的鐘聲敲響
種業振興行動加速推進
生物育種產業化落地
對品種、資源、技術、人才
的爭奪更加激烈
國投種業獲批控股豐樂種業
“國家隊”入局、金融資本進場
崖州灣生物育種產業聯盟等
多家生物育種聯盟相繼成立
河南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等
省級種業集團陸續掛牌
康農種業、正大種業、深圳豐德康等
多家種企沖刺上市掛牌
國投種業北京分公司、大北農數智公司、
霍邱縣蓼墾種業、淮北育良種業、
云南白藥種業科技等
多個種業公司成立
隆平高科、北大荒墾豐種業
中江種業等注銷子公司
“瘦身健體”優化資產質量
隆平高科轉讓隆平生物股權給央企基金
昌發展擬收購奧瑞金種業
綠亨科技擬購買湘妹子60%股權
大北農轉讓浙江惠嘉生物科技
多家種企持續開展資源整合
行業整合“強者愈強”
數讀種業企業發展
有哪些熱點數字
一起來看??
#1500億
中國種子市值逾1500億元 企業9841家
2024年11月,第二十一屆全國種子雙交會發布了我國農作物種業企業發展情況分析。從總體情況看,2023年我國有農作物種子持證企業9841家,其中正常生產經營企業8721家。
目前我國農作物種子市場規模首次突破1500億元,達到1563億元,其中,四大作物占比達到60%,包括玉米30%,水稻15%,小麥15%,大豆4%。
分地區看,華東地區是我國農作物種業最大的優勢區,是種業企業最集中的地區,在華東地區的農作物種業企業數量達1931家,占比超2成,企業總資產占比約1/4,種子銷售收入占比在1/3以上,科研投入占比近4成。
從企業規模看,總資產在3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78%,500萬元以下的企業占一半。
總資產超10億元的有40家,占比僅0.4%;
總資產在5億~10億元的有58家,占比0.7%;
總資產在1億~5億元的有489家,占比5.6%;
總資產在3000萬~1億元的有1328家,占比15.2%;
總資產在500萬~3000萬元的有2525家,占比29.0%;
總資產在500萬元以下的有4281家,占比49.1%,接近企業總數的一半。
從企業營收看:2023年全國種業企業共實現種子銷售收入1258億元,平均利潤率在8.23%;有3/4企業的銷售收入低于1000萬元;有1/4企業的銷售收入超過 1000萬元,這1/4企業貢獻了全國種業銷售收入的9成。



#443億
生物技術育種市場有望達443億美元
據IDTechEx Research,2031年植物生物技術育種市場整體有望達443億美元。下游應用的無限創新需求和種子經濟價值的增加將使市場持續強勢擴張。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9月26日在北京召開全國農業科技工作會議再次指出,要加快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推動擴面提速。截至目前,已有兩批共67個轉基因玉米品種通過國家審定。
當前,我國常年玉米播種面積在6億畝以上,玉米種子商品化率 100%,畝均用種量約2公斤,玉米種子終端零售價約30元/公斤。
以80%的轉基因滲透率計算,轉基因玉米種子終端市場總值為6*2*30*80%≈290億元,轉基因玉米種子較常規雜交種一般有50%的溢價,在生物育種產業化全面鋪開后,預計玉米種子市場將有150億元以上的增值。
關鍵詞:生物育種 玉米
#60億
國投集團打造生物制造創新研究院
國投集團全資打造生物制造創新研究院,注冊資本達60億元。
近日,國投生物制造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張雷,注冊資本60億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含:工業酶制劑研發;生物質液體燃料生產工藝研發;人工智能公共數據平臺;人工智能理論與算法軟件開發等。企查查股權穿透顯示,該公司由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
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投”)成立于1995年,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2022年6月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投注冊資本338億元,截至2023年末,集團資產總額8385億元,員工約5萬人。
此番國投斥資60億成立國投生物制造創新研究院,從其股權構成開看,公司注冊資本的雄厚,反映出國家對于這一新興領域的重視與支持;從經營范圍來看,國家在生物制造和人工智能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于相關領域而言,釋放了積極信號。
關鍵詞:科技研發 國投集團
#45億
先正達獲得45億美元貸款
據先正達集團日前發布的公司聲明,先正達集團簽署了一筆45億美元的與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這是2024年亞洲地區最大的一筆此類美元貸款,將大幅優化公司的財務狀況。
2024年10月21日,先正達集團曾就該公司正尋求30億美元可持續發展掛鉤銀團貸款的消息回應稱,這筆30億美元的可持續發展貸款將部分用于為明年到期的相關銀團貸款的再融資。
先正達發言人介紹,最新的貸款將幫助中化集團旗下的先正達改善其債務結構和到期日程,通過用長期融資替代短期資金來優化公司財務狀況。
此前,先正達取消了原定于上交所主板進行的90億美元首次公開募股(IPO)計劃。2024年3月,先正達集團在官網發布聲明稱,基于對自身發展戰略與全球行業環境的全面考量,經審慎研究,決定撤回主板首發上市申請。
先正達發言人表示,先正達近期沒有重新上市的計劃,因為公司在短期至中期內的流動性狀況″非常舒適″。他補充說,集團已通過在2023財年發行永續債務獲得了資金支持。
關鍵詞:融資貸款 IPO 先正達
#16億
拜耳被判退還16億美元轉基因專利費
近日,巴西法院要求拜耳公司暫停針對Intacta RR2 Pro技術的專利費收取,并退還過期專利費16億美元。
目前這一裁決為一審判決,拜耳表示將提起上訴。拜耳在聲明中強調,Intacta RR2 PRO®技術在巴西境內外仍受多項有效專利保護,公司現有商業模式包括檢測和收費系統將繼續維持。
據了解,本案源于馬托格羅索州大豆和玉米生產者協會(Aprosoja-MT)提起的集體訴訟。法院認定,涉案兩項專利的有效期分別為2020年12月12日和2018年3月3日。按照裁決要求,拜耳需退還專利到期日后收取的費用,并加計通貨膨脹調整和利息。
Aprosoja-MT估算,涉及退款總額約達100億巴西雷亞爾(約合16.18億美元)。今年3月,巴西聯邦最高法院已就農戶獲得退款的權利作出認可,并將案件發回馬托格羅索州審理。
Aprosoja-MT表示,此次判決不僅維護了農戶權益,尤其是中小規模經營者的利益,同時也彰顯了知識產權的社會功能,即專利過期技術應當讓全產業鏈受益。該協會近期還就相關收費行為向CADE(經濟防御管理委員會)提出質疑,認為特許權使用費征收限制了競爭并損害了大豆種植者的經濟利益。
關鍵詞:產權糾紛 拜耳 轉基因
#12億
中信集團擬12億元增資隆平高科
隆平高科8月發布公告,公司擬向中信集團下屬中信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農業”)發行A股股票,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2億元,助力公司優化資本結構,增強公司高質量研發投入、運營發展及產業整合的資金實力,進一步提升公司種業龍頭地位。
本次發行完成后,中信集團通過下屬中信農業等子公司合計持有隆平高科的股權比例將由17.36%提升至25.93%。
公告稱,本次發行擬募集資金總額120,000.00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有助于公司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改善財務狀況,增強公司高質量研發投入、運營發展及產業整合的資金實力,進一步提升公司種業龍頭地位。
關鍵詞:融資增資 中信集團
#10.94億
國投種業擬增資豐樂種業
11月13日,豐樂種業發布公告稱,擬向控股股東國投種業發行股票,募資總額不超過10.89億元,發行價格5.91元/股,對應發行股數1.84億股。
此次發行后,國投種業占豐樂種業股比從20%增至38.46%。豐樂種業公告稱,通過本次向國投種業發行股票,公司資金實力將進一步增強,資本結構進一步優化,抗風險能力進一步提升,對豐樂種業高質量發展和持續推動科技創新意義重大。
今年4月26日,國投種業出資10.94億元完成對豐樂種業控股權的收購,成為其控股股東。本次全額認購豐樂種業定增股份,足以證明其持續發展種業,致力于成為國內種業領導者的決心和信心。
國投種業是央企國投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于2023年9月在三亞注冊成立,據其官網報道,其成立的初衷是積極履行中央企業的使命和責任,堅持服務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大力推進生物育種等種源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升“研、育、繁、推”現代種業全產業鏈發展水平。
關鍵詞:融資增資 國投種業 豐樂種業
#7億
大北農募資近7億元
8月23日,大北農披露多個公告,已向特定對象發行新增股份2.11億余股,通過此次定增,已募集資金近7億元,并全部到位。
據大北農23日披露,公司已向特定對象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票2.11億余股(每股面值1元),公司總股本由41.12億余股增至43.23億余股,注冊資本由人民幣41.12億余元增至43.23億余元。募集資金總額近7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為6.93億元。
同年7月,荃銀高科公告,此前向特定發行對象發行股份,募集用于青貯玉米品種產業化及種養結合等項目的約5.37億元資金,新增一全資孫公司為實施主體,并新增資金專用賬戶。
早在2020年銀,荃銀高科啟動再融資計劃,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募集資金不超過5.5億元,用于投資項目研發創新體系建設項目、農作物種子海外育繁推一體化建設項目、青貯玉米品種產業化及種養結合項目。據公告,荃銀高科最近與全資子公司荃優種業、全資孫公司宿州糧順、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科技支行及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募集資金三方監管協議》。
關鍵詞:融資增資 大北農 荃銀高科
#1.6億
恒基利馬格蘭訴河南金苑種業1.6億元
2023年10月12日,恒基利馬格蘭提起訴訟,告金苑種業未經許可擅自以“NP01154”為親本生產上述7個品種的玉米種子并對外銷售,侵權品種生產面積總計30000畝以上。請求金苑種業停止侵權行為,賠償經濟損失1.6億元。
2024年1月29日,河南金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苑種業”)發布重大訴訟進展的公告。公告顯示,恒基利馬格蘭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基利馬格蘭”)訴金苑種業植物新品種權糾紛一案中,恒基利馬格蘭不服本案一審判決上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4月26日,恒基利馬格蘭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馬格蘭”)訴河南金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苑種業”)侵害植物新品種權案,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開庭直播。
此案爭議主要存在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實體問題,另一個是程序問題。
利馬格蘭認為,金苑種業串通公司關聯育種家竊取“NP01154”品種,并實施持續的、大范圍的、惡意的侵權,應受到懲處并適用懲罰性賠償,賠償金主張為1.6億元。而對于金苑種業堅持要做的淀粉含量比對測試和鑒定,利馬格蘭認為沒有必要浪費司法資源進行重新鑒定。
金苑種業則認為,根據庭審調查,利馬格蘭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公司對“NP01154”新品種權構成侵權。目前,該案尚未判決。
關鍵詞:知識產權 訴訟維權 恒基利馬格蘭 金苑種業
#1500萬
一轉基因大豆新種質賣出高價
2023年10月,在第三十一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研究所(以下簡稱油料所)與武漢艾迪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迪晶公司)簽署成果轉化合同。艾迪晶公司以1500萬元的價格獲得了油料所南方大豆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創制的高油高產大豆轉化體WRI1ox-1的獨家許可權。
新種質WRI1ox-1在多年多點田間試驗中均表現良好,其比進口大豆平均水平高出1個百分點左右,含油量比對照提高6.83~16.2%,產量較對照提高6.9~10.7%,應用前景廣闊,為我國大豆高油育種產業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關鍵詞:品種轉讓 大豆 轉基因
#13
13家種企獲轉基因玉米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
2024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發布第842號公告,批準發放北京拓源種業有限公司等58家企業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
其中,北京華農偉業種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德裕豐種業有限公司、河北兆育種業集團有限公司、葫蘆島市農業新品種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撫順天農種業有限公司、丹東良玉種業有限公司、吉林省遠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豐大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湖北康農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盛衍種業有限公司等13家企業,獲批轉基因玉米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
這13家企業均可銷售對應轉基因玉米品種,總共21個品種。對應的性狀則分別來自6張安全證書(農安基證字(2023)第331、332、333號;(2021)第363、364號 和 (2020)第218號),其中(2023)第331(DBN9936)、333(DBN3601T)號和(2020)第218(DBN9936)號屬于大北農,均為抗蟲耐除草劑性狀。因為DBN3601T含有vip3Aa19基因,因此還額外抗草地貪夜蛾!(2023)第332號(瑞豐125)屬于杭州瑞豐的抗蟲耐除草劑玉米。(2021)第363、364號(ND207)均屬于中國林木和中國農大的抗蟲玉米。
關鍵詞:轉基因 生產經營許可證
#Top20
中國種企20強名單發布
2024年10月30日,第十六屆中國國際種業博覽會暨第二十一屆全國種子信息交流與產品交易會(簡稱“全國種子雙交會”)在福建福州開幕。大會期間舉行信息發布會,會上發布了2023年中國農作物種業企業商品種子銷售排名。












另有最新145家種企信用評價結果,以及58家破產重整、強制清算的種業企業、131家種業失信“黑名單”。詳見相關閱讀。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