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蒜供需平衡形勢分析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 2024年9月2日
編者按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聚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大蒜是主產區農民增收的重要作物,是出口總額最高的農作物單品,也是百姓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調味品。近日,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氣象局等部門和大蒜產業鏈主體,就我國大蒜生產、加工、消費、進出口等市場形勢進行會商,形成了大蒜供需平衡表及系列專題報告,現摘編發布,供業界參考。
需要說明的是,有關發布內容及觀點由專家綜合各方面情況估計所得,不構成投資建議。
中國大蒜供需平衡形勢分析
農業農村部大蒜市場分析預警團隊首席分析師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孔繁濤


大蒜價格波動的歷史規律
大蒜市場分析預警團隊首席分析師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 張晶
價格長期波動上漲。長期看,大蒜產地價格年均漲幅在10%以內。受消費穩中有升拉動和人工成本、土地租金、農資成本等上漲推動,近20年大蒜價格總體呈波動上漲趨勢,且產地漲幅大于流通環節漲幅。產地年均價從2004年的每公斤1.50元波動上漲至2023年的6.87元,累計上漲358%,年均漲幅8.3%。同期批發年均價年均漲幅7.5%,低于生姜(年均漲幅9.3%),但高于蔬菜平均(年均漲幅4.8%)。
年際間呈現周期性變化。從年際變化看,產地年均價漲跌幅度在15%以內為小幅波動,漲跌30%以內,為基本正常波動區間;漲跌30%—50%為較大波動;漲跌50%—80%為大幅波動;漲跌超過80%,為劇烈波動。近20年間劇烈上漲出現過6次,沒有出現過劇烈下跌。近20年間波動變化大體呈6個周期,周期長度平均38個月左右。大蒜生產基本呈“小年、大年、大年”的3年周期,對應著價格“漲跌跌”的波動規律。2019年以來,漲跌波動極值范圍有所收斂,但大幅波動仍有出現。
月度間季節性波動明顯。大蒜季產年銷,市場價格呈現明顯季節性特征。年內最低點一般出現在5月份新蒜上市時,最高點大多出現在10月。從20年間的月度變化看,月度最大環比漲幅273%、跌幅65%,月均波動幅度變化為17%。產地月均價漲跌幅度在5%以內,為小幅波動;漲跌20%以內,為基本正常波動區間;漲跌20%—50%為大幅波動;漲跌超過50%,為劇烈波動。
中國大蒜貿易格局情況
大蒜市場分析預警團隊首席分析師 中國農業科學院 周向陽
中國是世界最主要的大蒜生產國。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2022年中國大蒜種植面積和產量分別占全球總種植面積和產量的49.4%和73.2%。中國是世界主要大蒜出口國,2022年中國大蒜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占全球總出口量和出口額的78.8%和65.9%。總的看,近年來中國大蒜出口呈波動上升趨勢,鮮大蒜是主要出口品種,出口目的地主要集中于東南亞和北美洲地區,出口省份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和江蘇3省,中國大蒜進口很少。
從出口趨勢看,2004—2023年中國大蒜出口呈波動上升趨勢。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大蒜出口量、額為223.77萬噸、29.61億美元,分別比2004年增加45.2%、3.15倍。大蒜是中國第一大蔬菜出口品種,2023年大蒜出口額占蔬菜出口額的16.0%。
從出口品種看,主要包括鮮大蒜、干大蒜、鹽水大蒜、醋腌大蒜等四大類,其中,鮮大蒜是中國大蒜主要出口品種,2023年出口量、額為201.01萬噸、23.26億美元,分別占大蒜出口總量、總額的89.8%、73.6%。
從出口目的地看,中國大蒜主要出口至東南亞和北美洲,2023年中國對東南亞和北美洲地區的大蒜出口額占大蒜出口總額的66.7%。其中,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是印度尼西亞,2023年出口額達6.02億美元,占大蒜出口總額的24.7%。
從出口省份看,中國大蒜出口省份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和江蘇3省。2023年,山東、河南和江蘇大蒜出口量、額之和分別占大蒜出口總量、總額的90.3%、92.5%。其中,山東是中國最大的出口省份,2023年山東大蒜出口量、額分別占出口總量、總額的66.1%、68.5%。
2024年大蒜產品庫存變化分析
大蒜市場分析預警團隊會商分析師 卓創資訊 崔曉娜
庫存量是大蒜市場供應量數據的重要監測指標,冷庫蒜交易過程中(9月份-次年5月份)庫存量是影響行情走勢的重要因素。9月初庫存總量代表長期趨勢下的供應水平,有效待售貨源供應量代表冷庫蒜交易過程中短期的供應水平。
2020-2023年國內冷庫大蒜庫存量呈現先增后減的趨勢,2024年9月初庫存量443萬噸,較近五年平均值452萬噸少1.99%。按照入庫年份來看,2022年庫存量達到近五年最高水平;庫存量最少的年份出現在2023年,庫存量最少年份較最多年份減少16.27%。
大蒜價格對庫存量增減影響比較明顯,產新期大蒜價格與9月初庫存總量呈現中度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53。大蒜市場價格受供應量數據驅動,產量直接影響庫存情況。
2020-2024年國內大蒜市場均處于供應充足的狀態,次年5月1日冷庫蒜剩余量均不低于90萬噸,5月1日平均剩余量占9月1日平均庫存量的25.56%。2024年入庫量略低于近五年平均水平,預計2025年冷庫蒜仍有剩余,按前四年均值計算,預計2025年5月1日老蒜剩余量104萬噸。
新發地市場:預計近期大蒜價格以穩為主
大蒜市場分析預警團隊首席分析師 新發地批發市場 劉通
新發地市場采集的樣本大蒜分兩類:一類是河南杞縣直徑在5-5.5cm的混級蒜,價格相對較低,銷量較大;一類是江蘇邳州6.5cm的一級蒜,品質最高,價格也相對較高。其他級別的大蒜質量、價格均在兩者之間。
今年3月上旬前,大蒜價格穩定在12元/公斤左右,3月上旬到4月上旬,價格一度沖高到13.50元/公斤,5月末至7月初跌至9.2-9.3元/公斤,8月初又回歸到12元/公斤,價格的中位線是12元/公斤。
8月份后大蒜價格基本穩定。目前,市場上邳州大蒜價格隨著直徑不同而不同,直徑差0.5cm價格差1元/公斤左右。直徑6.5cm的,價格7.2-7.5元/公斤;6cm的,價格6.3元/公斤;5.5cm的,5.3元/公斤。這個價格差距比去年同期略大一些,主要原因是今年大蒜的個頭偏小,大直徑的大蒜產量較少,小直徑大蒜在總產量中占比較大。
預計近期大蒜價格以穩為主。8月下旬,大蒜價格又有所上漲,主要原因是目前銷售的大蒜都是庫外蒜,庫外大蒜已經存量不多,預計近期大蒜價格基本平穩。
中國大蒜區域分布情況
大蒜市場分析預警團隊會商分析師 山東農業大學 柳平增 張洪奇
從全國來看,大蒜總種植規模相對穩定。我國大蒜產量、消費以及出口均在全球前列。2014-2023年間,我國大蒜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1000-1200萬畝之間,種植規模相對穩定。2023-2024年大蒜種植面積約1196萬畝,同比2022-2023年的1141萬畝增幅4.8%。
從各主產區來看,大蒜種植區域相對集中,主要分布在山東、河南、江蘇、河北,種植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50%以上。北方產區以山東金鄉、萊蕪、蘭陵,河南杞縣、中牟,江蘇邳州等地為代表。南方產區面積較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等。
從大蒜長勢來看,2023年10月份,大蒜覆膜期間,氣溫較高,產區大蒜出現不同程度的根腐情況。2023年冬季,大蒜春化階段,主產區冷暖起伏較大,主產區部分早熟大蒜根莖變軟,出現凍害。2024年1-2月,主產區大蒜受到兩次凍害,3月大蒜返青后,天氣轉暖,氣候適合,大蒜長勢有所緩解。
山東:大蒜種植面積和出口量居全國首位
大蒜市場分析預警團隊省級分析師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 孫家波 會商分析師 金鄉縣農業農村局 王乃建
山東省大蒜種植面積和出口量居全國首位。其中,濟寧、菏澤等11地市41個主產縣的常年種植面積約250萬畝,占全國136個主產縣的38%左右,占魯豫蘇冀皖98個主產縣的42%左右;山東省常年出口大蒜近140萬噸,約占全國出口量的70%。
山東省大蒜主產區涉及11個地級市41個主產縣。綜合考慮大蒜種植面積、種植歷史等因素,可分為6個主產區、1個苔蒜產區和1個小產區。其中,金鄉主產區,以金鄉縣為核心,輻射嘉祥縣、魚臺縣、巨野縣、成武縣、單縣等,面積約130萬畝,是全國最大的主產區。苔蒜產區主要分布在平度市、廣饒縣和惠民縣,面積約10萬畝。小產區主要包括微山縣兩城鎮、兗州市漕河鎮等,面積約5萬畝。
山東省大蒜產品以原料和初級加工品為主。傳統的初級加工品包括蒜片、蒜粉、蒜蓉、蒜油、蒜醬、糖蒜、臘八蒜、黑蒜等;深加工產品以提取利用大蒜中的功能物質為主,包括大蒜素膠囊、蒜氨酸口服液、大蒜黃酮膠囊、大蒜多糖等。未來大蒜加工將進一步向開發大蒜素提取、大蒜素濃縮、蒜制品速凍、大蒜巧克力、大蒜飲料、大蒜米醋、大蒜保健品等系列高附加值產品,以及大蒜功能食品、大蒜生物醫藥制品、飼料添加劑等精深加工制品發展。
金鄉縣是全球大蒜貿易流通和價格形成中心。金鄉產區擁有冷庫5800棟、庫容450萬噸的冷藏能力,常年冷藏大蒜280萬噸左右,占全國冷藏量的70%,出口量和內貿量均占全國的70%以上,蒜片的銷售量占全國90%以上。金鄉縣培育自主進出口權企業900余家,是全球最大的大蒜集散地,常年交易量500萬噸以上,出口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單項農產品出口創匯連年位居全國第一。
河南:大蒜面積穩定在200萬畝
大蒜市場分析預警團隊會商分析師 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技術研究所 李國強
河南省大蒜面積近200萬畝,主要分布在杞縣、中牟縣、通許縣和開封祥符區等主產區。2019-2022年,大蒜價格波動,農戶種植意愿降低,面積減少至不足180萬畝。隨著大蒜價格回升和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2023年大蒜種植面積回升至192萬畝,預計2024年河南大蒜種植播種面積可達到200萬畝。
據統計,2024年,河南四個大蒜主產縣總產量為176萬噸,比2023年增加7.26%。杞縣大蒜產量占全省55%。2024年初主產縣大蒜庫存84.5萬噸,新大蒜收獲后,庫存量增至155.2萬噸。全省主產縣大蒜消費總量約332萬噸,用于鮮食的消費量268萬噸,用于加工蒜片、蒜米、蒜粉等產品的干蒜量13萬噸,用于作蒜種的干蒜量12萬噸,因儲存、加工、運輸等環節損耗39萬噸。
江蘇:單產和價格居全國領先水平
大蒜市場分析預警團隊會商分析師 江蘇省徐州市農業科學院 楊峰
江蘇省常年種植大蒜面積120萬畝左右,年度間波動較小,是我國三大頭蒜主產區之一。大蒜年產量150萬噸以上,單產和價格居全國領先水平。主要在分布在徐州、鹽城和連云港,形成了以邳州市為核心頭蒜種植區,年種植面積65萬畝,以豐縣西北部為中心的頭蒜種植區,面積15萬畝,以豐縣東南部和沛縣南部的苔蒜、苗蒜種植區,年種植面積7.5萬畝,以鹽城射陽、大豐為中心的兼用型種植區,年種植面積22.5萬畝。
2024年,江蘇大蒜收獲面積123萬畝,較上年多5萬畝,增幅約5%,產量142萬噸,較上年多7萬噸,增幅約5.2%,單產為1155公斤,較上年增10公斤,基本持平。2024年秋播預計會增加,主產區面積波動不大,已沒有擴增空間,但由于今年大蒜效益整體較好,有向周邊擴展的趨勢,估計增幅在10%左右。
江蘇大蒜年出口25萬噸以上,創匯4.2億美元,是省內創匯額最高的單一農產品。江蘇邳州、太倉種植白蒜歷史悠久,具有“品相好、辣味適中、蒜油含量高、商品性佳”等特點。
2023年大蒜主產省種植期天氣基本情況及2024年播種期天氣預測
大蒜市場分析預警團隊會商分析師 國家氣象中心 李祎君 趙曉鳳
2023年播種以來,山東、江蘇、河南、河北大部光熱充足,降水偏多、大部時段土壤墑情適宜,晚霜凍和干旱等農業氣象災害影響總體偏輕。
秋播期主產省大部光溫充足,土壤墑情適宜,利于播種出苗。河北中南部和山東大部2023年10月降水異常偏少,農田表層出現缺墑,采取造墑播種后大蒜播種進度未受到明顯影響;河南中南部2023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出現連陰雨天氣,大蒜播種進度階段性延緩,截至10月底,播種進度接近常年。
秋播大蒜冬前大部形成壯苗,利于安全越冬。冬前氣溫波動下降,大蒜抗旱鍛煉充分,一定程度上還抑制冬前旺長,增強抗凍能力;越冬期降水量較常年偏多5成至4倍,利于蒜田保溫增墑和安全越冬,且為大蒜蒜薹伸長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條件。但12月13-16日遭受入冬以來最強寒潮,華北和黃淮寒潮低溫期間最低氣溫達-20℃~-10℃,部分產區大蒜遭受凍害;2024年1月31日至2月7日、2月18日至25日,中東部先后出現兩次大范圍低溫寒潮雨雪冰凍天氣過程,對河南東部、山東南部及江蘇北部大蒜越冬不利。
大蒜生長后期光溫水匹配適宜,土壤墑情為近10年來最好,利于大蒜鱗莖膨大。3月中旬至5月中旬,主產省大部氣溫起伏較大但無霜凍害發生,大部土壤墑情良好,利于大蒜抽薹、鱗莖膨大;雖然河北南部、山東和河南北部出現階段春旱,但灌溉及時,對產量影響較輕。5月中下旬多晴好天氣,利于成熟采收。
目前,北方大蒜主產區20厘米土壤蓄墑充足,預計今年秋季,山東、江蘇、河南、河北等省氣溫正常到偏高,河北大部降水偏多,其余產區大部降水接近常年,氣象條件總體利于大蒜苗期生長和形成壯苗。
本版稿件由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