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種業十大家族-登海系
智種網NOVOSEED 2024-03-16
編輯|智種網(智種網NOVOSEED)
來源|網絡綜合整理等
登海,是一個人名,也是一家企業
中國玉米育種至今走過百年,而“登海”經歷了五十個春秋的躍變與滄桑。
登海,是一個人名,也是一家企業。農民育種家李登海,種了一輩子玉米,被譽為“中國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并被評為“中國種業十大功勛人物”,一生只為“高產,高產,再高產”。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登海種業”)的前身是李登海創建的一家科研試驗站,以2萬元起家,是我國第一個民營玉米產業化種子企業,2005年于深交所成功上市,如今擁有6個分公司,4個全資子公司和20個控股子公司,還包含一家中外合資種業公司。

▲登海種業開創玉米高產道路50周年紀念暨玉米高產攻關研討會現場
從1972年至今50年,立志“開創中國玉米高產道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初心不變,2023年9月5日,74歲的李登海在開創玉米高產道路50周年紀念大會上坦言:“我們不僅要回顧過去的輝煌,更要展望未來的發展。”
登海緣起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也是用途最廣的農作物。在糧食安全戰略中,玉米處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由于我國不是玉米起源地,種質資源匱乏,玉米育種很大程度上依賴外來種質的引進與利用。
何謂“南袁”?“南袁”,袁隆平也——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何謂“北李”? “北李”便是我國著名農業科學家,被譽為“中國緊湊型玉米育種之父”的李登海。
登海的故事緣起1972
萊州市是聞名全國的科技之鄉,早在上世紀 50 年代,這里就開展了農村科學實驗活動,1958 年,全國第一次農村科技工作會議就是在三山島鎮王賈村召開的。濃厚的科研氛圍對李登海的影響很大。
1970 年,就讓他進了村農科隊。農科隊是全村農業新技術的推廣和試驗中心,這里集中了全村最優秀的青年人,從事小麥、玉米、花生、地瓜等農作物的品種引進、試驗示范、高產栽培、耕地制度改革等研究。李登海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少有的才干,很快成為農科隊的業務骨干,1972 年,村里讓他擔任了農科隊長。
伴隨著1972 年 2 月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在上海簽定《中美聯合公報》,國門才得以向外打開,中國的一些農業考察團才可能開始紛紛到美國考察,才可能帶回一些資料。1972年,他從煙臺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小麥育種專家方正老師那兒獲得一份《1970年我國農業專家赴美農業考察報告》,報告中介紹了美國農民華萊士創建雜交玉米產業的先鋒種子公司,并提到美國的玉米最高產量每畝達到1 250公斤。而當時我國的玉米產量每畝只有100?150公斤,兩國玉米產量的強烈反差,讓李登海震驚了。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開創中國玉米高產道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成了李登海人生的奮斗目標和理想追求。

▲登海第16試驗場 來源:青島農業大學
1972 年,李登海排除阻力,果斷的淘汰了“二馬牙”、“小粒紅”等村里種植了幾十年的玉米種,第一次試種了自交系玉米雜交種“煙三10號”,創出夏播玉米畝產 520 公斤的高產紀錄,全縣為之震動。消息傳開后,縣里和鄉里的領導帶領各地的干部群眾前來參觀,外縣市的干部群眾聞訊后也紛紛前來學習取經。李登海立馬成為十里八鄉的“科技秀才”。
從那時起,李登海便立志搞玉米育種,提高玉米產量,讓大地奉獻出更多的玉米。1974年教育界試行“社來社去”的招生制度,村里認為他是棵能成材的科技苗子,便選派他到山東省萊陽農校(現青島農業大學)就讀。學習時間雖僅一年,但對他來說卻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成為他命運的一個轉折點。李登海猶如魚兒得水,秉燭達旦,廢寢忘食,如饑似渴地學習科學技術,寫下了 40 多萬字的讀書筆記。用他的話說:“真的玩命了”。
李登海所學的有土壤肥料學、遺傳學、作物栽培學、植物生理學等理論知識。他在教室前種了一塊玉米,每天悉心觀察它們的生長規律,分析性狀特點,取得了與實踐相結合的第一手資料,在這里,他首次將玉米育種的理論與高產栽培的實踐經驗聯系了起來;他知道了當今世界最發達的資本主義農業——美國的農業技術革命。
擔任李登海遺傳育種課的老師是劉恩訓教授(魯玉4 號、魯玉10 號的選育者)。他執教 20 余年,不僅是一個知名的育種專家,而且還是一位慧眼識馬的伯樂。在這批“社來社去”的學生中,他從這個鄉下小伙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一個晚上,他毫不吝嗇地把精心保留的美國玉米種XL80 自交一代的子代給了偏愛的學生20粒。李登海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把這 20 粒種質材料播進了試驗田進行加代分離。那是 1974 年夏天。
1976 年,有一次,李登海到原煙臺地區(煙臺市)參加玉米科技攻關會議。玉米育種家于伊(煙單14 的選育者)的講話深深地嵌進他的心。于伊指出:“玉米高產的出路在于既增加密度,又增加光合效能,要設法培育一種葉片上沖、適于密植的理想型玉米”。
李登海就把從XL80 分離出來的 2000 多個株系中株型最理想、配合力最高的“掖107”作為重點進行穩定。誰想“掖107”在 1977 年發現有雌雄花期不遇和生育期長的缺陷。有的權威人士把“掖107”判了死刑,他采用割雌穗苞葉的技術,讓花絲提前抽出,加上人工輔助授粉,解決了雌雄花期不遇的致命缺陷,使得“掖107”絕處逢生。緊接著,他又進行了錯期播種與早熟自交系測交試驗。為了加快“掖107”的穩定,他毅然決然棄家離鄉,來到了被育種家稱為“天然大溫室”的海南島,進行加代繁殖,測配,把它們和優良自交系525、330 測交,顯示出很高的配合力和雜交優勢。
1979 年春,李登海在海南測出“掖107×黃早4”的發芽率后,馬不停蹄趕回了后鄧村。為了探索該品種的增產潛力,他把 3.6 公斤種子連同他8年來的綠色追求和金色的夢一同播進了 3.58 畝玉米高產試驗田。蒼天不負有心人。“掖107×黃早4”創下了我國當時夏玉米畝產 776.6 公斤的最高紀錄。這就是后來種植大半個中國的優良玉米雜交種掖單2 號(1983 年經山東省審定命名為魯玉2號),行家們稱其為緊湊型玉米。從此,中國田野上刮起了又一場綠色旋風!3 億多畝玉米地掀起了新的綠色革命!

▲來源:膠東在線
1985年,李登海自籌資金2萬元,成立了中國第一個從事玉米育種與高產攻關研究的民營試驗站(掖縣后鄧農業實驗站),后改為玉米研究所(1999年發展成為萊州市農業科學院)。
從玉米研究所創建到登海種業上市以來,李登海帶領團隊先后經歷了6個高產攻關階段,育成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玉米品種260多個,玉米畝產從不到700公斤提升至1600公斤,助推我國雜交玉米高產能力提升了1倍以上。當前,我國已選育一批1000公斤/畝以上的玉米高產品種。但在李登海看來,我國玉米育種水平仍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玉米高產攻關關鍵在于抓好種質原始創新。”現年74歲的李海登還每天下地,挺進科研第一線。

▲李登海和孫子 來源:青島農業大學
登海種業大事記
起步
1985 年,李登海研究員率先在我國成立了第一個民營玉米產業化的種子企業。
1998 年 7 月 15 日成立萊州市登海種業有限公司。
1999年3月20成立萊州市登海種業(集團)有限公司。
2000 年 11 月 27 日成立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成長期
2002 年 12 月 4 日成立山東登海先鋒種業有限公司,登海持股比例為51%。
2005年4月1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上市交易。
2009年4月獲得全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先進集體。
2014年10月21日-“登海661”,面積10畝,畝產為1335.81公斤,刷新了全國十畝方夏玉米高產新紀錄。
成熟期
2019年12月4日登海種業公司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六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2020 年中國種子協會,評選出 20 個 “榮譽殿堂”玉米品種,登海種業自主選育的掖單 2 號、掖單 12 號、 掖單 13 號、掖單 19 號、登海 605 五個玉米品種入選,是入選品種 最多的單位。
2022年7月,國家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國家種業陣型企業遴選工作,加快構建“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企業陣型。登海種業入選補短板陣型玉米企業。

▲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9月5日,登海種業開創玉米高產道路50周年紀念大會在萊州隆重召開。
登海聯姻先鋒
1996年,美國先鋒種子公司表達了與李登海合作的愿望。當急于開拓中國種子市場的美國先鋒公司到中國考察合作伙伴時,第一眼就看中了在中國已經占有三分之一市場份額的登海種業。
據赴日考察的“中國種子貿易技術考察團”報告:“掖單13 號、12 號、6 號、7 號分列向日本提供的 81 個玉米雜交種的前茅。其中掖單 13 號的產量、抗倒性在三井公司的千葉圃試驗基地都被評為第一,同美國先鋒種子公司的P3352 相比,生物產量每畝高出 1135.95 公斤,鮮籽粒產量每畝高出237.5公斤。”爾后,掖單12 號、13 號連續 3 年向日本出口達 100 多噸。為此,美國先鋒種子公司的專家專門來中國訪問。當看了李登海的試驗地之后,曾為李登海的研究和他們非常相近而深感吃驚。美國先鋒種子公司副總裁杰克·華生說:“李登海開創了中國緊湊型玉米育種的新時代。
面對先鋒種子公司拋過來的合作“繡球”,李登海高興的接了下來。他說:“跨國種業公司在經營理念、科技創新、品牌意識、服務觀念和管理體制等各個方面,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對于登海種業來說,與先鋒種業的合作機會大于競爭。”他還分析到,“跨國種業公司在進入中國后的初期,主要依靠合作來熟悉中國種質生態、種業市場并確定育種方向。通過彼此合作,可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真正實現‘雙贏’。
登海種業在與先鋒合作之前,幾有覆船之危,其種子積存最多的年份,竟然高達6200萬公斤!與先鋒的合作,讓登海種業“起死回生”。業內關于“‘先玉335’挽救了登海”的說法,并非言過其實。
李登海在合資的談判中提出了3個條件:“一是中方必需控股,二是先鋒種業必須帶進先進的種質資源,三是先鋒種業必須帶進先進的管理技術”。
2002 年 11 月,李登海和先鋒海外公司副總裁汀·奧斯雷先生簽署了合資協議,宣告山東登海先鋒種業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金 408 萬美元,中方出資 208 萬美元,占 51%,外方出資 200 萬美元,占 49%。這是當時,乃至今天中外最大的玉米種子企業聯合。

李登海出任公司董事長。他說:“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將充分利用先鋒公司先進的生產技術、優良的種子胚胎和嶄新的營銷理念,使登海種業成為在研究、生產、示范、推廣、服務、品牌和公司管理等方面的優秀代表,進一步提高中國種子生產、加工與包裝、技術和服務以及農民種子施用的科技含量,為中國的農業進步和農民收入不斷的提高做出貢獻。”
登海種業7次刷新玉米高產紀錄
1979年,掖單2號、掖單3號畝產分別達到776.9公斤、774.9公斤;
1982 年,掖單2號春播玉米畝產達到824.9公斤。
1986年,掖單6號畝產達到962.1公斤,掖單7號畝產達到892.5公斤。
1988年,掖單13號畝產達到1008.88公斤,首次突破1000公斤;
1989 年,掖單12號畝產達到1070.8公斤,掖單13號畝產達到1096.3公斤。
2005年,“登海超試1號”(登海661)再次創造了世界夏玉米高產的紀錄,畝產達到了1402.86公斤,是全國當年平均產量的4倍。
2012年-2022年:利用抗倒伏、中矮桿、低穗位、中早熟緊湊型玉米雜交種登海618、登海1769類型進行高產攻關的階段,夏玉米區由于各類自然災害的惡劣影響,10 年間沒有實現新的高產突破。

▲登海種業開創玉米高產道路
2013年,登海618經中國農科院李少昆研究員玉米高產攻關團隊的努力,在新疆奇臺畝產達到1511.74公斤;刷新我國玉米單產最高紀錄。
2014年,李登海選育的緊湊型雜交玉米高產品種畝產實現重大突破:緊湊型高產早熟雜交玉米新品種“登海618”,在山東萊州畝產達1151.65公斤,創造了全國百畝方夏玉米高產新紀錄;“登海661”,在山東萊州畝產達1335.81公斤,刷新了全國十畝方夏玉米高產新紀錄;“登海618”,在新疆奇臺畝產達1224.00公斤,創造了全國千畝方春玉米高產新紀錄;“登海605”,在山東齊河畝產達876.60公斤,創造了全國萬畝方夏玉米高產新紀錄。
2020年,登海種業再次創造紀錄,“登海1769”創造了我國春玉米畝產新高,畝產達到1601公斤。
2009年,登海605畝產達到1041.8公斤。從農技中心數據顯示2017-2020年均位居第四,2021-2022年位居第五,每年推廣面積超千萬畝。
從1972年至今,登海種業育種創新團隊7次創造我國夏玉米單產最高紀錄,兩次創世界夏玉米單產最高紀錄,一次創我國春玉米高產紀錄。
登海種業發展史
1985 年,李登海研究員率先在我國成立了第一個民營玉米產業化的種子企業;1998 年 7 月 15 日成立萊州市登海種業有限公司;1999年3月20成立萊州市登海種業(集團)有限公司;2000 年 11 月 27 日成立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1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上市交易。其中1998年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種子分公司(萊州市西由種子公司)加入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9月25日成立山東登海魯豐種業有限公司 ;2002 年 12 月 4 日成立山東登海先鋒種業有限公司,登海持股比例為51%;2003 年 12 月成立丹東登海良玉種業有限公司(與良玉種業合作)。
2007年7月9成立昌吉州登海種業有限公司(2023年2月9日成立新疆登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2008年1月2成立棗莊登海德泰種業有限公司 ;2011年2月24日成立張掖市登海種業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9日成立泰安登海五岳泰山種業有限公司(與泰安市齊魯種子有限公司合作) ;2012年12月5日成立遼寧登海和泰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與沈陽世斌研究所合作) ;2013年2月21日成立山東登海道吉種業有限公司(2016年4月5日與楊凌秦豐,河南金苑等成立鄭州科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2013年7月19日成立青島登海種業有限公司;2013年8月6日成立山東登海華玉種業有限公司 ;2014年9月24日成立北京登海種業有限公司 ;2014年10月10日成立遼寧登海種業有限公司 ;2014年10月13日成立黑龍江登海種業有限公司(2017年與房德輝等人成立黑龍江登海德瑞種業有限公司);2014年10月16日成立吉林登海種業有限公司;2015年4月3日成立陜西登海種業有限公司(寶雞迪興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合作) ;2015年8月11日成立河南登海正糧種業有限公司 ;2016年2月3日成立河北登海華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與河北省寬城種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2016年3月4日成立黑龍江登海九科種業有限公司 ,后成立哈爾濱九科均達種業有限公司(2024年1月17日已注銷);2017年1月25日成立山東登海圣豐種業有限公司 (與山東圣豐合作);2017年4月11日成立河南登海中研種業有限公司 (與河南中研合作);2017年4月19日成立山東登海宇玉種業有限公司(與宇玉種業合作);2018年1月30日成立山東登海魯西種業有限公司 (與山東魯西合作);2018年2月8日成立山東登海潤農種業有限公司(與山東潤農種業合作,后2019年10月28日成立濟寧精谷現代智慧農業有限公司 ,2023年7月25日成立山東登海圣皓種業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10月9日成立伊犁登海種業有限公司;2023年10月27日成立伊犁登海種業有限公司(公司的經營范圍涉及轉基因農作物種子生產)。2024年2月擬成立察布查爾登海種業有限公司。
目前登海種業除了深耕黃淮海夏玉米,東北玉米,近來加快西北制種基地建設。2023年開啟轉基因產業化的元年,優勢品種(種質資源)+性狀。有望受益于頭部品種集中度提升帶來的發展紅 利,在轉基因商業化普及階段量價齊升,增厚業績。據山東登海種業股份有限公司2022-2023 業務年度經營情況報告玉米種子銷售額119604.30萬元,同比增加17.88%。公司堅定走育繁推一體化發展路線,生產模式穩定向前。
公司種子生產主要采取“公司+農戶”、委托代繁和“公司+基地”、“公司+承包戶” 相結合的模式。公司制種基地位于新疆、甘肅等西北地區,根據銷售計劃,公司制定當年種子生產計劃,并合理分配各區域制種基地。目前,公司已在新疆、甘肅、寧夏等地累計投資超 8 億,建立了穩定的種子生產加工基地,擁有 8 條現代化種子加工系統,不斷向市場提供高質量種子。尤其去年在新疆成立2家子公司,2024年3月13日下午,鞏留縣人民政府與伊犁登海種業有限公司舉行伊犁登海種業玉米制種產業園項目簽約儀式。

▲伊犁登海種業玉米制種產業園項目簽約儀式
管理層透露,到目前為止,新銷售季母公司發貨量同比2023年增長了兩位數,登海1717銷量超過100萬,登海710、登海533、登海1875、登海1959的種植面積都在幾十萬畝以上。
但行前路,無問西東。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所言,登海種業的發展歷程證明了農業現代化首先必須實現科技現代化,農業現代化要率先實現種業的現代化。登海種業的成長道路就是我國玉米種業現代化發展的縮影。
五十載砥礪深耕,半世紀矢志創新,無數光榮與夢想在登海種業生根發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登海種業將堅守初心,繼續努力,再攀雜交玉米高產紀錄的新高峰,持續引領我國雜交玉米高產品種選育和栽培,為玉米產業打造“中國芯”,振興民族種業!

▲登海種業開創玉米高產道路50周年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