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高數字背后的名利誘惑丨關注農業測產亂象②
農財網種業寶典 2024-03-06 記者(zhe)丨南方農(nong)村報 鐘海芳 楊(yang)雪

一石激起(qi)千層浪。把(ba)追求“漂亮數據”作(zuo)為唯一目標,讓科學嚴謹的(de)(de)(de)(de)測產試驗,演變(bian)成了一場荒唐的(de)(de)(de)(de)“數字游戲”。是誰冒(mao)著隨時傾塌的(de)(de)(de)(de)風險“沙上筑塔”?究其背(bei)后,是典型的(de)(de)(de)(de)“浮(fu)夸(kua)風”,是背(bei)離科研誠(cheng)信的(de)(de)(de)(de)利益驅(qu)動,是扭曲跑偏的(de)(de)(de)(de)政績觀(guan),是流于形(xing)式的(de)(de)(de)(de)監管。
01
產量競賽背后的利益紛爭
測產是一種農業科研手段,水稻測產目的是獲取畝產數據,為后續研究和市場推廣作真實參考和依據。在一浪高過一浪的產量競賽浪潮中,本該客觀真實的數據卻逐漸失真。“浮夸的測產數據背后,是利益吸引和觀念跑偏。”受訪專家指出。
記者深(shen)入調查了(le)解到,測產數(shu)據(ju)失真的背(bei)后,是(shi)多方復雜的誘因(yin)。一有騙取(qu)科研經費、農戶信任(ren)惹的禍,二(er)有片(pian)面追求“數(shu)字(zi)政績(ji)”結的果。
在(zai)農業(ye)專項科(ke)研(yan)資金、農民選購(gou)支持(chi)銷售的利益(yi)驅使下(xia),一些企業(ye)和(he)科(ke)研(yan)機構開始走上造假之路。
企業宣傳品種測產,常常是為了增加種子或其它農資的銷量,因此數據往往虛高。“企業測產是重災區,測出的數據要打上大大的問號。”受訪專家指出。
記者(zhe)了解到(dao),有(you)的(de)企(qi)業每年在(zai)全國各地舉行的(de)測(ce)產多達幾(ji)十場(chang),重金邀請所謂的(de)專家(jia)現(xian)場(chang)測(ce)產,讓周邊(bian)地區(qu)的(de)農戶現(xian)場(chang)見證結果(guo),同時通(tong)過媒(mei)體造(zao)勢(shi)的(de)手(shou)段,在(zai)抖音、快手(shou)、微信等平臺(tai)大肆宣(xuan)傳,帶(dai)動銷(xiao)量。
部分受訪(fang)者認為(wei),這樣的宣傳(chuan)手段作(zuo)用顯著,農戶很容(rong)易輕信測產結果,購買相應的產品(pin)。“通過測產或命名為(wei)超級稻,那對這品(pin)種的市場推廣(guang)是(shi)無形的廣(guang)告。”業內人士透(tou)露。
知情(qing)人士表示(shi),科研(yan)攻關測(ce)產(chan)數據失真,則源于會(hui)用特殊的(de)栽(zai)培方式、有競爭力的(de)優良品種來(lai)進行(xing),小面(mian)積測(ce)產(chan)結果比(bi)尋常種植(zhi)產(chan)量高。
另一業內人士透露,產量達標的品種還可申請試種示范項目,項目經費達幾十萬元,“對評職稱、下一步申請科技項目也是很好的基礎。”
測產(chan)數據真實、可靠,才能有(you)效指(zhi)導生產(chan)實踐。“如(ru)果從(cong)指(zhi)導上(shang)就開始(shi)犯錯,生產(chan)上(shang)怎么(me)可能有(you)好結(jie)果,怎么(me)穩步發展呢?”一(yi)名(ming)業內科研專家(jia)說。

受政績驅動,一些地(di)方政府為了(le)圓滿完成農(nong)業生產的考核(he)目標(biao),片面追求(qiu)“數字政績”。
業內人士指出,曾有一(yi)些地方政府(fu)為了追求“數字政績”,對測產過(guo)程中(zhong)的“小動(dong)作”視而不見,不顧(gu)生產現實(shi),過(guo)度(du)包裝和渲染水稻高產數據。
“有(you)些地(di)方(fang)政(zheng)(zheng)府在行政(zheng)(zheng)考核壓力下,急于(yu)展(zhan)現工作成(cheng)效,就去走歪路(lu)。”知情人士(shi)透露,一些地(di)方(fang)為了拿到更(geng)多經費,還會邀請有(you)關部門的官(guan)員來“把(ba)關”。
注水的(de)產量,讓(rang)部分群(qun)體得(de)到了高(gao)額項目經(jing)費、職務晉升,多方(fang)受益。
急功近利猶如朝露,短暫易逝。業內人士表示(shi),當我們在討論水稻或其他作物高產(chan)時,每一次紀錄的刷新,應(ying)當基于新品種(zhong)、新技(ji)術的實際應(ying)用,以及良好的田(tian)間管理實踐,“通過(guo)各種(zhong)不實手(shou)段獲(huo)取短期的榮譽或利益,都是‘泡沫’,難(nan)以長存。”
02
水稻測(ce)產有(you)標準操(cao)作規范
隨(sui)著農業科技的(de)進(jin)步和(he)現代化農業的(de)發(fa)展,水(shui)稻測產(chan)逐漸(jian)成為(wei)一(yi)種(zhong)科學的(de)方法,通(tong)過對水(shui)稻生(sheng)長狀(zhuang)態、產(chan)量(liang)指(zhi)標等進(jin)行測量(liang)和(he)計(ji)算,來確定(ding)水(shui)稻的(de)實(shi)際產(chan)量(liang)。
據(ju)(ju)了解(jie),水(shui)稻測產(chan)主要(yao)(yao)分(fen)為科研攻關、檢驗栽培方式及(ji)新技(ji)術(shu)應用效(xiao)果、企業宣傳品種三種類(lei)型。業內(nei)專(zhuan)家介紹,測產(chan)一(yi)般由農業行(xing)政部(bu)門(men)或科技(ji)部(bu)門(men)組織行(xing)業專(zhuan)家進行(xing)評(ping)估,但現在很多企業和個(ge)體(ti)經營者也會根據(ju)(ju)項目需要(yao)(yao)、宣傳需要(yao)(yao)組織測產(chan)。
業(ye)內人士(shi)表示,測產作為衡量一(yi)個(ge)品種或一(yi)項栽(zai)培技術或一(yi)種肥(fei)料(liao)的(de)優劣,這是有農業(ye)試驗以來最頻繁用到(dao)的(de)一(yi)種手(shou)段(duan),“測產是最重要也是最終的(de)衡量手(shou)段(duan)。”
上(shang)述業內人士(shi)介(jie)紹,一(yi)般(ban)測(ce)產由(you)試驗者(zhe)自己(ji)進(jin)行(xing)。也有一(yi)些特殊(shu)情況,比(bi)如“超級稻”的命名必(bi)須(xu)經(jing)過農業農村部(bu),且必(bi)須(xu)有測(ce)產結果作為(wei)唯一(yi)依據(ju),因此這樣的測(ce)產必(bi)須(xu)由(you)農業農村部(bu)組織專(zhuan)家(jia)來進(jin)行(xing)。此外,一(yi)些為(wei)了(le)項目驗收的測(ce)產也需要(yao)由(you)項目主管單位組織專(zhuan)家(jia)進(jin)行(xing)。

我國對農業生產(chan)和糧食安(an)全高度重視,構建了(le)一(yi)套科(ke)學嚴謹的水稻測產(chan)體系(xi)。
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jian)提(ti)出設立超級(ji)稻(dao)推廣項目,2008年農業農村部印發《超級(ji)稻(dao)品種(zhong)確(que)認辦法》。
《超(chao)級(ji)稻品(pin)種確認辦法(fa)》明確了(le)品(pin)種指(zhi)標(biao)、測產驗收(shou)方(fang)法(fa)、審核辦法(fa)、冠(guan)名(ming)推出制度等(deng)。根據農業(ye)農村部(bu)的規定,只有在產量、品(pin)質、抗性等(deng)各項指(zhi)標(biao)都(dou)達(da)到要(yao)求(qiu),才能被確認為“超(chao)級(ji)稻”品(pin)種。
其中(zhong),產(chan)量方面,生育期在158天(tian)之內(nei),且規(gui)模為百畝(mu)連片,平均畝(mu)產(chan)達到(dao)780公斤(jin)以上;如果生育期超過158天(tian),則平均畝(mu)產(chan)要求達到(dao)850公斤(jin)以上。必須抗主要病蟲(chong)害,品(pin)質指標(biao)達到(dao)優質標(biao)準。值(zhi)得注(zhu)意的是(shi),品(pin)種(zhong)在生產(chan)上暴露出(chu)重大缺陷,或因(yin)品(pin)種(zhong)問題(ti)給農業生產(chan)造成重大經濟(ji)損失的,不再冠(guan)名“超級稻”。
在“超(chao)級(ji)稻計劃(hua)”之前,農業農村部還印發了(le)《全(quan)國(guo)糧食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試行(xing))》。
此外,農(nong)業(ye)農(nong)村部以(yi)及各(ge)省農(nong)業(ye)農(nong)村廳(ting)都有發(fa)布《水稻產量(liang)測定操作規范》。國家統計局官網也有“糧食產量(liang)實(shi)割實(shi)測是如何做的”相關內容,詳細介(jie)紹了實(shi)割實(shi)測的方法。
近年來,我國提出(chu)“藏糧(liang)于地、藏糧(liang)于技”戰略(lve),強調通過科技創新和(he)(he)農業現(xian)代(dai)化建(jian)設來提高(gao)糧(liang)食生產(chan)效益和(he)(he)保(bao)障國家糧(liang)食安全。在這一(yi)背景下,水稻測產(chan)作為評估水稻生產(chan)效益的重要(yao)手段,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ying)用和(he)(he)推廣。
03
實操(cao)中(zhong)測產程序常(chang)被簡化
業內(nei)專家(jia)介紹,我國(guo)水稻測產(chan)標準(zhun)分類明確(que),涵(han)蓋(gai)超級(ji)稻、高產(chan)創(chuang)建及示范縣等(deng)多(duo)維度評估。“每個省(sheng)都(dou)有一(yi)套(tao)辦法(fa)(操作規范)。”受訪(fang)者說。
記者查閱《浙江(jiang)省水(shui)稻產量(liang)測(ce)定(ding)操作規范》(以下簡稱“規范”)發現,其(qi)中規定(ding)了水(shui)稻產量(liang)測(ce)定(ding)的方法、程(cheng)序(xu)、產量(liang)計算、測(ce)定(ding)報告等要求。
規范要求(qiu),采(cai)用(yong)機械(xie)實割法;產量測定(ding)的水稻種植面積,攻關田應在1畝(mu)以上,示(shi)范方須同一品種在100畝(mu)以上并連片成方。測定(ding)專家人數5人及以上,具(ju)有高級技術職稱,從事(shi)專業(ye)技術工作(zuo)年限10年以上,具(ju)備良(liang)好的職業(ye)道德。
規范明確:“申請單(dan)位、品種權(quan)單(dan)位人員應回避”。規范對收割、稱重、面(mian)積測(ce)量、水(shui)分測(ce)定,取樣(yang)、實驗室測(ce)定等測(ce)定程(cheng)序都(dou)有具體的(de)規定。
操作規(gui)范、執行標準、測產方(fang)法是(shi)完善的(de),但(dan)失真的(de)數據仍然頻頻出現,這(zhe)或許是(shi)管理流于形式、監管不力(li)埋下的(de)根。據了解,各(ge)地市、企業會根據農(nong)(nong)業農(nong)(nong)村(cun)部(bu)的(de)測產標準,因(yin)地制宜進行調整。
“在(zai)實際生產應用(yong)的(de)測產中,有的(de)測產主體(ti)并不會嚴格按照標準執行。”知情人士透露,主要是圖省事,簡化(hua)了程序(xu),比如在(zai)測定雜(za)質、含水量(liang)和空(kong)癟率上,就會隨意很多。極(ji)簡的(de)程序(xu)往往會給(gei)測產數據帶來較(jiao)大浮動空(kong)間。
值得注意的(de)是,《全國糧食高產(chan)創建測(ce)(ce)產(chan)驗(yan)收(shou)辦法(試行)》中顯示,測(ce)(ce)產(chan)由縣、省、部三(san)級(ji)分時間、分層次進(jin)行測(ce)(ce)產(chan)。也就是,水(shui)稻測(ce)(ce)產(chan)程序(xu)應為縣級(ji)自測(ce)(ce)、省級(ji)復測(ce)(ce)、部級(ji)抽測(ce)(ce),統(tong)一(yi)標準,逐(zhu)級(ji)把(ba)關。
空中樓(lou)閣般的速(su)成(cheng)利益,經不起推敲和考(kao)驗,卻(que)讓大眾(zhong)(zhong)對(dui)真正高產(chan)的水稻(dao)也開始產(chan)生(sheng)懷(huai)疑。再看到(dao)動不動就破紀(ji)錄的產(chan)量時,還能得到(dao)大眾(zhong)(zhong)的幾分信(xin)任(ren)呢?
統籌丨麥倩明(ming) 李曉芬
記(ji)者丨南方農村(cun)報 鐘海芳(fang) 楊雪
編輯(ji)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cai)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nong)村報(bao)丨農(nong)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