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透過2023,看中國種業十大趨勢


原創 農財君 農財網種業寶典 2023-12-21



      歲月如流

      2023年步入尾聲

      在種業振興行動第三年

      中國種業

      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一年的中國種業

      51個轉基因品種通過國審

      生物育種產業化落地

      對品種、資源、技術、人才

      的爭奪更加激烈

      多家種企沖刺上市

      多個種業集團成型

      “國家隊”入局、金融資本進場

      行業整合“強者愈強”

      這一年的中國種業

      從席卷全球的厄爾尼諾開啟

      玉米制種成本上漲和“去中心化”

      種業維權打假掀起熱議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成為共識

      送別“甘藍院士”方智遠等同仁

      大家走出國門尋求合作

      各地舉辦種業主題展會

      擘畫種業振興藍圖

      這一年的中國種業

      有哪些大事發生

      從中可以看出什么趨勢?

      01

      種業振興加快推進

      中國種業,從未像今天這樣受到關注和重視。12月20日的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

      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視察時指出,種業是現代農業、漁業發展的基礎,要把這項工作做精做好。7月在四川視察時指出,要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強良種和良田的配套,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9月在黑龍江視察時強調,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統籌推進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推進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配套推廣先進適用科技和高端農機裝備,發展農業循環經濟。

      種業振興行動實施以來,連續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對此專門部署,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專節提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

      農業農村部會同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要求,按照“一年開好頭、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十年實現重大突破”總體安排,全面推進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市場凈化五項行動落實落地,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和階段性進展。

      當前,種業市場需求潛力更加巨大。大面積提升糧油等主要作物單產水平,迫切需要選育推廣一批單產潛力大、高產抗逆強、穩產易種植的品種;落實穩糧擴油部署要求,迫切需要加快選育高油高產大豆、短生育期油菜、再生稻、耐鹽堿等優良品種;踐行大食物觀,迫切需要培育出優質菜果茶、肉蛋奶、魚蝦蟹等品種。新形勢下,種業市場預期穩、發展空間大,種業企業迎來了大顯身手的大好時機。

      02

      生物育種產業化落地

      2023年,我國以轉基因為代表的生物育種產業化終于落地。裕豐303D等37個轉基因玉米品種、脈育526等14個轉基因大豆品種,正式通過國家審定,意味著這些轉基因品種正式獲得商業化資格,能在市場上合法流通和應用。

      2023年4月28日,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農業用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批準清單》,我國首個大豆基因編輯安全證書獲批,為舜豐生物研發的高油酸大豆;同時,農業農村部發布《農業用基因編輯植物評審細則(試行)》,進一步明確基因編輯植物的分類標準和評審細則。

      2023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有序擴大試點范圍,規范種植管理。4月2日,中國種子協會生物育種產業化分會成立暨第一次會員大會召開。

      動作不斷,政策頻出。轉基因安全評價、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農業植物品種命名等規章制度以及相關的標準規范等不斷修改完善,轉基因作物產業化應用的制度體系已基本形成,為生物育種產業化加速夯實基礎。

      03

      維權打假手段“越來越狠”

      種業相關知識產權包括植物新品種權、專利權、商業秘密,其中,植物新品種權仍是最重要的維權方式,但使用專利權、商業秘密維權,也日益成為行業人的選項。

      今年,種業企業積極維護自身權益。新疆辣椒種業龍頭以“侵犯商業秘密”為由在全國大規模維權。河北沃土種業就其品種“沃玉3號”被侵權一事,在全國多地開展維權活動;恒基利馬格蘭種業狀告金苑種業索賠1.6億元,目前案件審理中;12月6日,隆平高科、荃銀高科雙雙發布公告,就水稻品種“五山絲苗”的3億元天價訴訟糾紛握手言和。

      過去一年,我國貫徹實施新修改種子法,加快建立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激勵保護創新氛圍持續向好。農業農村部聯合公檢法等有關方面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開展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和知識產權保護、“仿種子”清理、品種審定試驗專項整治,發布典型案例等,種業打假維權意識明顯增強。

      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海關總署等部門單位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和市場監管、優化營商環境。2023年4月1日,最高法發布第三批人民法院種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2023年4月初,最高法與農業農村部聯合舉辦全國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專題培訓班,與行政執法部門開展同堂培訓,確保相關立法精神在實踐中貫徹落實。2023年5月,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是大事。育種材料丟失、盜竊,種業侵權讓自主創新的育種家和企業頭疼不已。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行政等多種手段,推行全鏈條、全流程監管,對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突出問題要重拳出擊,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

      04

      行業兼并重組“強者愈強”

      今年陸續發布了兩份重磅名單,2021年度、2022年度中國農作物種子企業銷售排名、主要糧油作物前10大品種等發布。中國種子集團超越隆平高科,成為2022年度商品種子銷售額第一的種子企業。

      種業集中度不斷提高,我國種企多、小、散的狀況已有改善,主體種子企業集中在總資產超1億元的近500家企業。隨著中化、中信等資本實力雄厚的央企進入種業,頭部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并確立了領軍地位。

      中國種子協會會長張延秋在今年的一次公開活動中指出,“從市場份額看,企業集中度基本形成,前20%的企業種子銷售額之和占作物總銷售額的80%以上。前5%的雜交水稻、雜交玉米種子企業,控制著種業市場創新。”

      今年的行業兼并重組更加頻繁。

      中信隆平整合國內外業務實現種業全球化布局,隆平高科2023年7月31日公告,籌劃現金收購隆平發展7.14%股份并對其實施控股。此前,2月27日,隆平高科公告擬收購福建科力種業51%股權。2023年6月15日,綠亨科技發布公告,擬5623萬元收購酒泉慶和70%股權,延伸其蔬菜種業產業鏈。

      11月6日,農發種業公告,為提升公司小麥、玉米和大豆種子業務的規模和市場競爭力,擬使用自有資金收購安徽基金所持有的華成種業18.39%股權。11月23日,敦煌種業公告,將迎來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變更。控股股東將從酒泉市政府國資委變更為酒鋼集團,而實際控制人由酒泉市政府國資委變更為甘肅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隨著種業振興行動向縱深推進,中國種業企業發展將呈現強者更強、優者更優、資源優配等三個特征。一批年種子銷售額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入場的企業追趕難度加大,成功幾率更低,競爭更加激烈。一批不同作物、不同特色、不同專業的“精專特新”企業和專業化平平臺將化身“隱形冠軍”脫穎而出。

      “目前科企合作主要是新品種選育合作,接下來將從搶品種、搶育種家,逐步轉向搶新技術、搶新種質資源的競爭。這一輪人才、科技、種質資源的瓜分后,我國種業格局將基本形成,再想進入種業行業難度很大。”張延秋表示。

第二十屆全國種子雙交會信息發布會現場。

      05

      金融資本、“國家隊”加速入局

      掛牌上市、沖刺主板、定向增發……2023年的種業資本市場更加活躍,中國種業正在尋找與資本市場對接的合適路徑。

      種業企業屢屢沖刺上市。2023年,康農種業在北交所上市,先正達沖刺主板上市,皖墾種業掛牌新三板,北京華農偉業新三板掛牌成功獲批,河南金博士種業進入上市輔導驗收階段,金苑種業等種企正在推進上市工作……種業行業新一輪資本化“回暖”初顯。

      各部門推出多項舉措幫助解決種業融資難題。2023年6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近日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指導意見》,文件提出,完善重點種業企業融資監測機制,精準滿足國家種業基地和重點企業融資需求。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種業陣型企業、農業科技創新企業上市、掛牌融資和再融資。

      近年來,財政部等部門聯合發文鼓勵保險機構開展制種保險試點。農發行加大對種業領域專精特色企業支持力度。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創新推出活體牲畜抵押、植物新品種權質押等擔保方式,解決融資擔保難題。國開行明確支持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及海外并購。據統計,截至目前涉種貸款余額已超千億;現代種業基金規模由10億元增加至25億元,累計投資33.4億元。

      生物育種領域的科技公司,得到各路資本的持續關注。2023年4月20日,蘇州齊禾生科宣布完成超億元Pre-A輪融資,由辰德資本領投,源碼資本、高榕資本、中新資本及新尚資本參與跟投;2023年8月,博瑞迪宣布完成數千萬元戰略加輪融資,本輪是2023年2月阿里巴巴領投超億元A2輪融資的戰略加輪,由道彤投資、辰德資本、昊辰資本、鈞樺投資共同投資。

      除了中化、中信,其他“國家隊”也在加速進場布局。2023年9月26日,央企國家開發投資集團40億元布局成立國投種業,布局生物育種產業。國投種業擬收購豐樂種業20%股份,成為控股股東。近年來國投集團通過國投創益戰略投資了大北農生物、杭州瑞豐、糧元生物、隆平生物等企業,完成對國內生物育種核心企業的投資全覆蓋。

      12月16日,中國中化在海南三亞舉辦種業現代產業鏈建設沙龍暨先正達集團中國“南繁硅谷”產業集群入駐儀式,先正達集團中國的9家種業產業主體集中入駐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各主體將圍繞科研創新、產業生態和行業賦能等方面發揮各自優勢,打造先正達集團中國“南繁硅谷”產業集群,融通帶動種業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發展。

      06

      制種成本上漲與“去中心化”

      2023年玉米制種成本持續上漲。甘肅河西走廊某地區畝保產值合計超過5500元。企業還需繳納前期預付款2000元/畝。畝保連年上漲,除了受玉米商品期貨和農資成本上漲影響,也與優勢制種基地所在市縣對于市場的管理和引導有關。

      業內稱為制種基地“去中心化”的趨勢,正在成為現實。

      高成本迫使企業尋找新的出路,往新疆、東華北等傳統制種區及全國96個制種大縣轉移,逐漸形成新的基地競爭格局。以新疆為例,2021年制種面積70萬畝,2022年增長到100萬畝以上,2023年增至168.9萬畝,新疆超越甘肅成為全國最大玉米制種基地。

      今年全國雜交玉米制種面積、總產量創近十年最高紀錄,雜交稻制種面積、總產均達歷史高位。

      據全國種子雙交會上發布《2023-2024年度全國重要農作物種子產供需形勢》報告,2023年全國雜交玉米制種面積達462萬畝,其中新疆168.9萬畝,甘肅165.5萬畝,兩者合計占全國72.4%。在雜交玉米種子供求上,供需比達167%,屬于供大于求偏重。

      高成本倒逼下,還要推進大規模制種機械化、嘗試本土化制種及開辟新基地。重點突破機械去雄、機械收獲等全程機械化制種技術等節本增效技術。重點突破不育系制種技術、父母本分離制種技術、無人機授粉技術、母本增密技術、高產優質品種定制化生產技術等新技術應用與創新。

今年夏天,河西走廊某基地進行制種玉米人工去雄。

      07

      地方政府成為左右行業的“勝負手”

      種業是一產中的“高精尖”,入場門檻高、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地方政府能夠發揮巨大作用。

      當下,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日益成為左右行業“勝負手”。北京、海南、四川等地拿出真金白銀支持種業發展。湖南、河南、湖北等地探索建設岳麓山、中原農谷、洪山實驗室等企業化運作的研發平臺。

      各地積極謀劃支持政策,建立與國家陣型企業“一對一”聯系機制,解決企業實際問題。江蘇安排3.78億元支持種業企業承擔“揭榜掛帥”項目,湖北每年安排1億元支持培育壯大種業龍頭企業。

      種業企業集團化發展是2023年的熱點之一。四川、河南等14個省(市)通過戰略新建、重組、投資并購等方式組建種業集團,“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成為運行方式,探索培育本地乃至全國種業領軍企業。

      2023年6月7日,秋樂種業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名稱由“河南農業高新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河南種業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由1.5億元增加至5億元,投資人變更為河南省政府國資委。2023年4月28日,寧夏首家“億元級”種業集團——寧夏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在銀川市賀蘭縣揭牌成立。2023年9月9日,成都種業集團揭牌成立。12月8日,新仲衍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成立,四川現代種業集團收購仲衍種業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權,成為仲衍種業控股股東。

四川省邛崍市天府現代種業園加速打造中國種業高地。

      08

      品種創新研發、管理不斷增強

      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今年11月底,1304個水稻、玉米、大豆和棉花新品種正式通過國審,新推出一批優質綠色水稻、耐密宜機收玉米、高油高產大豆、優質短季棉品種。

      目前,國家品審委正按種業振興市場凈化行動的安排部署,組織持續推進品種審定綠色通道和聯合體試驗整治,不斷規范品種審定試驗,同時加快修訂小麥和棉花品種審定標準,多措并舉為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有力的品種支撐。

      為加快優新品種推廣和更新換代。2023年農業農村部首次發布《國家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目錄》,重點推介10種農作物、241個優良品種。目錄聚焦“米袋子”(水稻、小麥、玉米)、“油瓶子”(大豆、油菜、花生)、“菜籃子”(馬鈴薯、大白菜、結球甘藍)及重要戰略農產品(棉花),將推廣品種劃分為骨干型、成長型、苗頭型和特專型等類型,引導推動品種更新換代。

      2023年6月5日,農業農村部發布2023年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過去一年,各地農業農村部門對主導品種進行發布推介,引導選種用種。今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在全國組織開展重大品種推廣補助試點工作。各地遴選重大品種進行推廣補助,以加快良種的推廣應用和更新換代,調優品種結構,促進農民增收。

      種業科技創新是種業發展的關鍵。2023年4月,國家育種聯合攻關小麥、玉米、大豆攻關組啟動實施實質性派生品種(EDV)制度試點。今年,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攻關組均開展試點工作,優勢單位率先施行EDV制度,有利于激勵四大作物育種原始創新,引領國內種業創新發展。

      近年來隨著基因編輯、單倍體育種、全基因組選擇、高通量分子測序等技術不斷釋放,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使用門檻逐步降低,加上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有力有序推進,為種業創新發展帶來新賽道和新空間。抓住技術利好和政策利好,就能在未來種業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

      與此同時,為打擊“仿種子”,農業農村部持續進行向日葵、黃瓜、甜瓜等登記作物品種“仿種子”清理工作,目前已發布5批撤銷登記公告,基本完成向日葵“仿種子”清理任務。

      接下來農業農村部將堅決清理撤銷問題登記品種。加快制修訂蔬菜、油料等重點登記作物分子檢測技術標準,建立共享一批登記作物品種DNA指紋數據庫,為規范品種登記、加強市場監管和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提供技術支撐。2024年將繼續開展黃瓜、甜瓜品種清理,適時啟動辣椒、西瓜、番茄等重點作物品種清理。同時從嚴規范品種登記管理,強化登記事后監管服務,探索開展登記品種符合性驗證,提升品種登記質量。在市場監管中加強登記作物種子檢查和抽樣力度,持續開展種子監督抽查和質量監測,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為優化市場秩序和保護品種創新保駕護航。

海南三亞崖州灣畔,溝壟縱橫,良田萬畝。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上孕育出萬千良種。

      09

      極端氣候與“厄爾尼諾”

      今年以來,極端天氣給種業與農業帶來了不小影響。甘肅制種基地在4-5月遇到了近10年少有的低溫和降雨天氣,7至9月遭遇高溫,對玉米制種造成不利影響。新疆地區受前期低溫、冷害、大風等極端天氣影響,播種、收獲時間普遍較去年晚半個月,在7月份抽雄期遭遇持續高溫,部分玉米出現禿尖、花粒現象,對產量造成一定損失。

      在糧食生產方面,去年冬今年初受多股強冷空氣影響,小麥主產區大部氣溫低于常年同期1℃左右,部分地區出現極端低溫,個別麥田發生凍害,被凍枯、凍黃甚至直接死苗;華北、黃淮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2~5成,淮北、西北、西南部分丘陵山區麥田旱情較重。

      5月底河南等地開始出現大范圍持續降雨,與小麥成熟收獲期疊加重合,豐收在田的小麥遭遇嚴重“爛場雨”。7至8月間,強臺風頻繁登陸,華北、東北、黃淮、東南沿海局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西北地區局地發生嚴重干旱,河北涿州市洪災……驚心動魄的受災場面還歷歷在目。

      但在優良品種與技術支撐下,今年我國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國家統計局12月11日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全國糧食總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增長1.3%,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2023年,中央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繼續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100億元,多措并舉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極端氣候多發成為常態,更需因地制宜培育更具抗性、穩產的優良品種。

今年五月初,新疆焉耆盆地遭遇罕見暴雪,當地辣椒種植戶正在對辣椒進行“搶救”。

      10

      加強交流合作是大勢所趨

      種業的本質是全球資源共享,通力合作,解決人類的吃飯問題和需求。全球合作是必然的,也是廣闊的。

      種業發展要積極“走出去”“引進來”。目前,越來越多的種子企業走出去,深耕海外市場,實現本土化,在當地開展種子國際貿易。我國種企的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先正達、隆平高科穩居全球前十強,北京峪口禽業位居世界蛋雞育種前三強、成長為世界最大的蛋雞制種企業。

      據統計,目前共有12家中國企業累計在海外設立種子企業39家、科研機構16家。2022年農作物種子出口額2.6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10%。雜交水稻種子出口數量、推廣面積持續穩定增長,花椰菜種子在南亞地區已形成品牌。自主培育的高產蛋雞和白羽肉雞父母代種雞首次走出國門。大北農控股子公司的轉基因大豆產品正式獲批巴西種植許可,在獲得主要大豆消費國的進口許可后可在巴西進行商業推廣。

      在國際合作上,隨著海南、楊凌等自貿港(區)種業支持政策完善落地,企業國際交流平臺進一步拓展。中國種子協會、中國種子貿易協會積極組織會員單位參加國際種子大會、亞太種子大會等活動,企業國際種業交流進一步加強。

      與此同時,各地積極舉辦種業展會,廣泛邀請權威院士、行業專家、企業家就推進中國種業發展建言獻策,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助力中國種業振興。

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于4月1日在海南三亞開幕。

      天府國際種業博覽會(頂圖)、中國北京種業大會(中圖)、廣東種業大會(底圖)等種業盛會輪番舉行。

      記者丨張植宏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分享到: 微信 復制網址 QQ好友 QQ空間
 
 
0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