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70家國家種業企業陣型
種業商務網 2023-12-10
中國人多地少,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種業更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核心因素,種源安全提升至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2021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多項政策法規,體現出國家對于糧食安全的高度重視以及做大做強國內種業的決心,龍頭企業的研發優勢將逐步在市占率上得到體現。
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更是農業的“芯片”。此前,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并提出加快推進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收集,推進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啟動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加快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等。隨著種業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上市公司紛紛加碼布局。
華西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從周期的角度來看,玉米、小麥、水稻等主要農產品價格普漲帶動種植產業鏈景氣度上升,種業正式步入景氣上行通道;從成長的角度來看,政策監管趨嚴利好種業競爭環境優化,周期與成長共振,優質種業龍頭前景可期。
太平洋證券在研報中表示,2021年下半年以來,種業各項利好政策密集發布,隨著政策的落地實施,種業將迎來新的快速發展期;種業有望進入全新階段,龍頭企業在研發和產品布局方面具有領先優勢,市場份額有望擴大。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種業振興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種業企業扶優行動,2022年8月4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企業規模、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等關鍵指標,從全國3萬余家種業企業中遴選了69家農作物、86家畜禽、121家水產種業企業機構,集中力量構建“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國家種業企業陣型,加快打造種業振興骨干力量。
《通知》強調,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必須把企業扶優作為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關鍵一招,擺上全面推進種業振興的突出位置,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資源、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向重點優勢企業集聚,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發能力、產業帶動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航母型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專業化平臺企業,加快形成優勢種業企業集群。
《通知》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把陣型企業作為企業扶優的重點對象,跟蹤了解發展情況,及時幫助解決困難問題;把支持陣型企業與科研單位、金融機構、種業基地對接作為重要抓手,發揮企業整合聚集資源的主導作用,持續提升創新能力水平;把創設扶持政策作為企業扶優的重要手段,支持陣型企業牽頭承擔種業項目任務,加快研究出臺惠企扶持政策;把凈化發展環境作為企業扶優的重要保障,加大違法案件懲處和曝光力度,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作為企業扶優的重要要求,建立與重點企業的聯系機制,一企一策、精準支持。
一、把種業企業扶優工作擺上重要位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時強調,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優化營商環境,引導資源、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向重點優勢企業集聚。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必須把扶優企業作為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關鍵一招,擺上種業振興行動的突出位置,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研發能力、產業帶動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航母型領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專業化平臺企業,加快形成優勢種業企業集群。
二、把陣型企業作為企業扶優的重點對象。各地要樹立扶企業就是扶種業的理念,把陣型企業納入重點支持范圍,作為重點扶持對象,跟蹤了解企業發展情況,及時幫助解決企業困難問題,同時加強對本地有特色、有優勢、能擔當的企業的支持,但注意不能另搞一套陣型、分散資源。陣型企業要切實增強榮譽感和責任感,對標產業需求,找準發展定位,優化發展布局,加大研發投入,強化企業管理,做到企業發展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破難題”陣型企業要聚焦少數主要依靠進口的種源,加快引進創制優異種質資源,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新品種。“補短板”陣型企業要聚焦有差距的種源,充分挖掘優異種質資源,在品種產量、性能、品質等方面盡快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強優勢”陣型企業要聚焦優勢種源,加快現代育種新技術應用,鞏固強化育種創新優勢,完善商業化育種體系。專業化平臺陣型企業(機構)要在科技創新、金融支持、行業自律、人才培訓等方面發揮優勢,持續為育種創新提供支撐服務。
三、把推進“三對接”作為企業扶優的重要平臺。發揮企業整合聚集各方資源的主導作用,持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水平。支持科研單位與陣型企業對接,開展科技、資源、技術、人才長期戰略合作,共享國家科研設施平臺,共建研發平臺或產學研創新聯合體。鼓勵金融機構與陣型企業對接,推出更多適合種業特點的金融保險產品,創新融資擔保方式,形成長期穩定支持。推動種業基地與陣型企業對接,優先保障企業用地需求,推動與制種大縣結合共建;支持陣型企業申報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良種擴繁推廣基地、核心種公畜站和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不斷提升育種能力和良種性能水平。
四、把創設扶持政策作為企業扶優的重要手段。支持陣型企業參與種質資源保護、鑒定和開發利用,加快優異種質資源交流共享。支持陣型企業牽頭承擔國家育種創新攻關等任務,強化新品種展示示范推廣。支持陣型企業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項目,提升基礎能力條件水平。積極爭取發改、財政、科技等相關部門支持,加快研究推進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后補助、企業貸款貼息、企業研發加計扣除稅收優惠等相關扶持政策出臺實施。
五、把凈化發展環境作為企業扶優的重要保障。深入開展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緊盯春耕備耕、秋冬種等供種關鍵農時,聚焦制種基地、種子市場等重點區域,針對套牌侵權、假冒偽劣等突出問題,加大違法案件懲處和曝光力度,對違法行為重拳出擊、整治到底、震懾到位,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加強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管理和質量檢測,強化凍精等畜禽遺傳物質監管。各地要宣貫落實新修改的種子法,同時跟進研究修訂地方性法規,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六、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作為企業扶優工作的重要要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著力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積極主動為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建立與重點企業的“一對一”聯系機制,全面了解企業發展需求,聽取企業意見和建議,列出問題清單,一企一策、精準幫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行業協調、服務、維權和自律等方面作用。

備注: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共69家,其中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同時入選水稻強優勢陣型和玉米、大豆補短板陣型,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時入選水稻強優勢陣型和玉米補短板陣型,中農發種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時入選小麥強優勢陣型和玉米補短板陣型,黑龍江省龍科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同時入選水稻強優勢陣型和大豆補短板陣型,先正達集團中國同時入選玉米補短板陣型和糖料破難題陣型。

備注:國家畜禽種業陣型企業共86家,其中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時入選黃羽肉雞強優勢陣型和生豬補短板陣型,佛山市高明區新廣農牧有限公司同時入選黃羽肉雞強優勢陣型和白羽肉雞破難題陣型。

備注:水產種業陣型企業共121家,其中廣東梁氏水產種業有限公司同時入選大口黑鱸強優勢陣型和鱧補短板陣型;佛山市南海百容水產良種有限公司同時入選大口黑鱸強優勢陣型和黃顙魚、鱧補短板陣型及四大家魚破難題陣型;威海長青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時入選鮑魚、海帶和裙帶菜強優勢陣型;海南晨海水產有限公司同時入選石斑魚補短板陣型和卵形鯧鲹破難題陣型;象山港灣水產苗種有限公司同時入選大黃魚補短板陣型和銀鯧破難題陣型。
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219個品種通過國家審定,種子銷售占全國比重超過五分之一;畜禽種業陣型企業自主研發資金超23億元,重要畜禽國產品種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圣澤901等3個白羽肉雞成功研發,徹底打破國外對白羽肉雞的種源壟斷。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謝焱表示,中央種業振興行動實施兩年多以來,種業企業發展格局不斷優化,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供種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持續擴大,為高質量推進種業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1年,種業振興行動對種業企業扶優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扶持優勢種業企業發展,著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產業帶動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重點龍頭企業,發展一批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專業化服務能力強的特色企業和平臺型企業。
“目前‘陣型企業’這個詞已被業內和社會廣泛認同,并作為重點對象予以支持。隆平高科、寧波微萌、華智生物等領軍企業、特色企業、專業化平臺企業加速發展,集群效應初步顯現。”謝焱介紹,國家種業陣型企業是振興種業的骨干力量,根據科研能力、資產實力、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農業農村部從全國3萬余家種業企業中遴選出270家陣型企業,已初步構建起國家種業企業陣型。
在中國農業科學院成果轉化局局長趙玉林看來,強化種業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是提升種業發展效能的關鍵一招,要通過與企業開展聯合研究、技術攻關、品種和產品創制以及成果集成轉化等,支持重點優勢企業做優做強。
近年來,種業企業在育種創新上不斷取得新進展。一方面,科研投入持續增長,去年農作物種業企業研發總投入達65億元,比2020年提高17%。另一方面,基因編輯、單倍體育種、全基因組選擇等高新技術在企業中加速應用,商業化育種體系得到完善。此外,創新成果不斷涌現,2022年,農作物種業企業國家審定品種占比達73%,申請新品種權占比達56%。
“搭建自主及聯合創新平臺是種業企業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發動機’。”先正達集團中國創新與戰略部部長劉長峰告訴記者,科研團隊以自主創新、聯合創新以及科企合作為三大抓手,突破優異資源創制和關鍵技術開發“卡點”,貫通科企融合創新及產業化“斷點”,激發良種良法增產提效“亮點”,加速技術研發與育種創新。
趙玉林分析,進一步深化科企融合要堅持問題導向、市場導向,以是否解決生產實際問題、是否實現大面積推廣應用、是否提升企業研發能力、是否提高成果轉化水平為評判標準,面向種業企業開放種質資源、育種平臺、數據信息、知識產權、科技人才和創新空間等,優化種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為企業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創新環境與營商環境,有賴于各地區各部門圍繞種業全產業鏈,從資源普查鑒定、育種攻關、基地建設、市場監管、金融服務等全方位、全鏈條、系統性謀劃扶持工作。
一系列助企措施正在各地推行。如江蘇安排3.78億元支持種業企業承擔“揭榜掛帥”項目;四川、河南等14個省(市)組建種業集團,探索培育本地乃至全國的種業領軍企業;安徽省組建“省中小微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組織818家種企入駐。“種業高質量發展應遵循育種創新規律和產業發展特征,要集聚長期性和全局性,探索推行長期穩定的支持政策,深度激發種企創新活力。”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廖紀坤說。
眼下,種業振興行動即將步入由“三年打基礎”轉入“五年見成效”的新階段。謝焱表示,要從加強跟蹤評價、加強指導培育、適時調整優化、深化部省協同四方面入手,以陣型企業培育為重點,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培育種業振興的骨干力量。
來源:綜合整理農業農村部 中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