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99视频精品全部 国产,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国产AV熟妇人震精品一品二区,欧美做爰片高潮视频大尺度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商務網 | |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布信息
發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中國鮮食玉米產業圖譜!“后浪”崛起


中國種業 2023-09-19


      以下文章來源于種業知識局 ,作者種業知識局

      20年間增長10多倍。在版圖擴張這件事上,中國的鮮食玉米幾乎沒讓人失望過。

      2003年,我國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僅約200萬畝,20年后的今天,全國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已超過2500萬畝,遠高于美國以及其他主要鮮食玉米生產國,成為全球最大。

      這個最大,體現在生產規模,也同樣體現在市場消費量上。我國鮮食玉米年市場消費量達750億穗。鮮食玉米,在中國人飯桌上南米北面之間殺出一方天地,成為黃金“后浪”。

      我國鮮食玉米產業呈現什么格局?育種走過了一條怎樣的路?哪些品種和品牌實現突圍?

      《目錄》

      ◎ 2500萬畝產業布局

      ◎ 各大主產區一覽

      ◎ 育種:更新換代與霸榜多年的品種

      ◎ 中國標簽與國際視野

      ◎ 破浪而來的區域品牌

2500萬畝產業布局

      我國鮮食玉米種植廣泛,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京津冀、甘肅、江浙滬、四川、重慶、貴州、云南、廣西和廣東等地;云南、廣東、廣西、四川等是南方鮮食玉米種植大省;浙江、江蘇、湖北等是中部主要種植省份,黑龍江、吉林是北方種植大省。根據自然條件、栽培習慣等,全國可劃分為七大種植主產區:

      1、東北鮮食玉米速凍加工種植區

      2、京津冀晉速凍加工、鮮食混種區

      3、江、浙、滬優質鮮食玉米種植區

      4、西南鮮食玉米種植區

      5、粵桂閩鮮食玉米多季種植區

      6、海南、云南反季節種植區

      7、湖北、安徽早春上市種植區

      從種植面積看,我國鮮食玉米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起步,當時全國種植面積不足10萬畝,到2003年面積達到200萬畝,如今已突破2500萬畝,產業迸發出強大韌性和活力。

      從產業格局看,我國鮮食玉米在早期形成了“南甜北糯”的種植和產業格局,隨著甜加糯玉米、高端甜玉米等出現,傳統格局逐漸被甜、糯、甜加糯三足鼎立的分布模式替代,北方越來越多產區開始種植甜玉米、甜加糯玉米。近年來,還形成了環繞大城市的生產消費中心,如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新生的生產和消費中心。

      從上市時間來看,南北錯峰上市,基本實現周年供應。南方如云南、廣東、廣西等鮮食玉米種植大省,可實現一年2-3熟,第一季上市時間(4、5月)早于大部分省份,秋冬季(11、12、1月)上市時間則是北方鮮食玉米市場空缺期。而北方地區如吉林、黑龍江等,以及中部地區如安徽、四川等的鮮食玉米上市集中在6月~10月期間。

      從品種類型看,糯玉米基本維穩。我國糯玉米常年種植面積達1500萬畝以上,糯玉米品種向多元化發展,從顏色看,白色糯玉米是主流,黃是經典,彩是顏值所在。

      甜玉米穩步上升。目前,我國甜玉米年種植面積600多萬畝,較前幾年有明顯提升,以生產、銷售鮮穗為主。種植地區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福建、浙江等地區,廣東以珠江三角洲為核心,向東向南兩翼發展形成甜玉米優勢產業帶;新興市場有安徽、河南、重慶、四川等地,北方多個省份也逐漸擴大甜玉米種植,生產空間不斷擴大。近年來,全國甜玉米種植區域逐漸呈現由南向北、由東向西、由低成本區向高成本區轉移3種趨勢。

      我國甜玉米按照生態類型以及種植的用途可以分為4個細分市場:溫帶鮮食、溫帶加工、熱帶鮮食和熱帶加工。據統計,面積最大的是熱帶鮮食,其次是溫帶加工和溫帶鮮食,面積最小的是熱帶加工。

      甜加糯玉米是后起之秀,絕對潛力股。經過10多年發展,年種植面積已達400多萬畝,上升迅速。甜加糯類型玉米主要以我國東南沿海種植為主,集中在浙江,海南等地。西南地區主要種植區域為四川,重慶。北方主要以天津,內蒙種植較為集中。我國中部區域形成了以長三角為中心的甜加糯玉米種植區。


各大主產區一覽

      根據近期各地權威媒體發布的數據,以及科研單位、種業協會、企業代表推算,整理出部分主要產區的種植情況,僅供參考,歡迎留言討論。

      云南:種植面積約300萬畝(含復種),全國最大鮮食玉米生產省份

      云南是全國乃至全球少有的低緯高原玉米種植區,也是我國四大優勢玉米產區之一。云南鮮食玉米產業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鮮食玉米生產省份。

      全省各地均有種植鮮食玉米。常年種植面積約300萬畝(含復種),其中甜玉米約200萬畝、糯玉米100萬畝。據報道,不完全統計,2022年,云南省鮮食玉米單季規模達123.01萬畝,產量153.76萬噸。其中,昆明鮮食玉米種植面積約13.59萬畝,占全省9.1%;產量19.97萬噸,占全省的12.99%;元謀縣鮮食玉米種植面積達6萬畝,產量約8.5萬噸,產值約3.1億元。

      目前,云南鮮食玉米已形成冬春以德宏州芒市為主、夏秋以玉溪市通海縣為主的供貨模式。收購季節,大批收購商到芒市收購鮮食玉米,冬季占全國黃白粒鮮食甜玉米市場的80%以上,產品銷往廣州、佛山、成都、北京、鄭州等地。今年,芒市鮮食玉米種植面積突破15萬畝,預計實現產值6億元以上。

      廣東:種植面積260萬畝

      廣東是全國鮮食玉米主產區之一,年種植面積達260萬畝,以甜玉米為主。湛江、惠州兩市的甜玉米種植面積約占全省總面積的50%。據報道,湛江從1998年就開始規模化種植甜玉米,目前全市鮮食玉米年種植面積為70萬畝次,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位列全省第一。鮮食玉米已經成為廣東最重要的冬種北運農產品之一,廣泛銷往北京、上海、湖北、四川、湖南、浙江等省市。

      吉林:種植面積238萬畝,規模化、工業化高

      吉林是全國鮮食玉米開發最早的省份,也是鮮食玉米規模化、工業化最高的省份,全國首家速凍糯玉米生產企業、首家甜玉米罐頭生產企業都來自吉林省。先后涌現出農嫂、嘉美、陸路雪等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品牌。

      據吉林新聞聯播,截至2021年底,吉林省鮮食玉米種植面積達238萬畝,全省入統鮮食玉米企業達到104戶,認證的綠色食品玉米企業已達到32家,產品51個。2021年,全省鮮食玉米總產值達到32億元,比2019年翻了一番。今年,公主嶺市鮮食玉米種植面積突破10萬畝,預計可生產鮮食玉米4億穗以上,產值14億元,較2021年增加2.7萬畝。

      黑龍江:種植面積230萬畝,加工企業110家

      2022年,黑龍江鮮食玉米種植面積達到230萬畝,加工企業110家。其中,綏化市種植面積101.4萬畝,占黑龍江鮮食玉米種植面積的近1/2。齊齊哈爾種植鮮食玉米32萬畝。近年來,黑龍江省鮮食玉米的種植面積提升較快,2021年全省鮮食玉米總種植面積206萬畝,種植規模占全國10%,較2016年增長近5倍。黑龍江昊偉農莊品牌價值達10億元。

      產業動作不斷。日前,第26屆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綏化)大會暨第二屆綏化鮮食玉米節在黑龍江綏化市舉行。2023年1月,中國鮮食玉米之都授牌儀式暨齊齊哈爾鮮食玉米產業協會成立大會舉行。

      江蘇:種植面積約150萬畝,糯玉米約100萬畝

      江蘇省鮮食玉米年種植面積約150萬畝,形成以蘇南和南通為中心的鮮食玉米產業帶,并呈蘇南、蘇中向蘇北拓展趨勢。其中,糯玉米有約100萬畝,是全國糯玉米種植面積最大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南通,鹽城,南京,蘇州,常州鎮江等地。江蘇是國內較早開展糯玉米育種研究的省份之一,育成的蘇玉糯1號是我國首個國家級審定的糯玉米品種。

      河北:種植面積超過120萬畝

      據估計,河北省鮮食玉米面積超過120萬畝(含復種),約在120萬畝~150萬畝之間,傳統以糯玉米為主,近年來甜玉米面積有所增加。主要分布在張家口、保定、唐山、邯鄲、廊坊、滄州等地。2022年,張家口萬全區鮮食玉米種植基地17.6萬畝,其中區內面積8.35萬畝,鮮食玉米生產加工企業20家。邯鄲市2020年鮮食玉米面積已達20萬畝,近幾年有所增長,其中成安縣有大面積種植。省內有唐山鼎晨食品有限公司、張家口禾久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河北德力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鮮食玉米加工企業。

      廣西:播種面積超100萬畝,提出打造“中國南方鮮食玉米之都”

      廣西是我國鮮食玉米主產區之一,常年種植超過100萬畝。其中:廣西橫州甜玉米種植面積超過20萬畝,被譽為“中國甜玉米之鄉”,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大的甜玉米生產加工基地;廣西興安、合浦、忻城、金秀等地鮮食玉米產業快速發展。廣西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把廣西打造成為“中國南方鮮食玉米之都”為目標,全力推進鮮食玉米產業發展。廣西糯玉米種質資源數量排名全國第一。

      四川:超過100萬畝,甜加糯玉米走向主流

      據調研,四川全省鮮食玉米種植面積超過100萬畝。傳統以糯玉米零星種植為主,逐漸走向以甜加糯主導的多元化規模種植。目前,甜加糯玉米已經占據市場主流,甜玉米也增加迅速,發展潛力較大。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攀西四大經濟區。

      內蒙古:超100萬畝

      前幾年為80萬畝,近年有增。業內人士估計,內蒙古鮮食玉米目前已經超過100萬畝。僅在烏蘭察布三家加工廠,年用種量就有22萬斤,播種面積可達20萬畝。9月16日,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村企聯建甜糯玉米加工項目一期投產暨二期開工儀式舉行,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年產甜糯玉米1億穗。近日,一些村莊還舉辦了鮮食玉米豐收節,如呼和浩特市玉泉區前八里莊村。

      浙江:種植面積80萬畝

      浙江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常年在80萬畝,以春播為主,夏秋種植為輔,春玉米約占60%,夏秋玉米約占40%。先后育成了浙甜系列甜玉米、浙糯系列糯玉米等一批優良品種。甜玉米種植區主要集中在金華、麗水、溫州、杭州的蕭山和建德、寧波的余姚等地,糯玉米主要集中在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衢州等地。

      湖北:種植面積超過70萬畝

      據湖北日報,湖北鮮食玉米種植面積近年在70萬畝以上,并有繼續擴大趨勢。除武漢種植約17萬畝鮮食玉米外,黃岡、仙桃等市都在大力發展鮮食玉米產業。武漢經開區(漢南區)地處武漢西南郊,有著“中國甜玉米之鄉”的美譽,種植鮮食甜玉米有30年的歷史,連片設施種植面積達6萬余畝。

      重慶:種植面積近60萬畝

      據報道,重慶鮮食玉米種植面積接近60萬畝,產量達45萬噸,產值近10億元。海拔200米到1400米均有,形成了“糯玉米為主,甜玉米為輔”的格局,已在潼南、綦江、奉節、酉陽等地區發展了鮮食玉米生產基地。

      海南:突破50萬畝

      據海南省農業農村廳數據,海南省鮮食玉米實際種植面積突破50萬畝(含復種面積),已成為1至3月份月供應冬春季鮮食玉米的重要來源地,產業化發展潛力大。東方、樂東等地大力發展鮮食玉米產業,促進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2022年以來,海南省啟動農作物商業化育種試點項目,首批支持海南鮮食玉米重點企業海南綠川種苗公司,加強品種培育推廣,探索建立海南農作物商業化育種機制。

      福建:種植面積約50萬畝

      據福建日報,福建省鮮食玉米種植面積約50萬畝,并成為建甌、永安、屏南、漳浦等縣市的特色產業。其中,建甌是福建最大的鮮食玉米種植主產區。到目前,全省共有80個鮮食玉米品種通過省級以及國家級審定。涉及鮮食玉米種業的單位有20余家,每年為全國市場提供300多萬公斤鮮食玉米良種。

      安徽:超過40萬畝

      據安徽省農科院,安徽鮮食玉米年種植面積超過40萬畝,其中加工專用型品種約8~10萬畝。蕪湖無為市是安徽省鮮食玉米主產區之一,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鮮食玉米的規模化種植,并催生了多家從“放種”到“收購”的專業合作社。2017~2022年,安徽省玉米產業技術體系組織成員單位結合縣域特色開發地理標志產品(高葉酸、富花青素、低淀粉回生值等),在黃山市(黟縣)、池州市(貴池區)、亳州市(蒙城縣)和宿州市(埇橋區)建立了4家現代化鮮食玉米加工生產線,年產9000萬穗。

      新疆:種植約30萬畝左右

      新疆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大約30萬畝左右,北疆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烏魯木齊市周邊、昌吉市、博樂市、塔城市、額敏縣、沙灣市、烏蘇市、伊寧市、鞏留縣,尼勒克縣,特克斯縣,北屯市、福海縣周邊,以規模化種植、速凍加工銷售為主;南疆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圖木舒克市、巴楚縣、疏勒縣周邊,主要以鮮售批發為主。

      在新疆市場上應用的鮮食玉米品種均為外來品種,如京科糯2000、萬糯2000、博斯黃糯9號、脆王等,疆內鮮食玉米品種市場占有率較低。鮮食玉米品種類型主要以純糯玉米為主,搭配白色、黃色、黑色、彩色等類型,白糯玉米品種所占比例較高。甜玉米品種種植面積較小,主要以市場鮮售方式,以純黃和黃白雙色為主,純白色類型少。加工產品主要以糯玉米整穗速凍、真空包裝加工為主,速凍加工產品占到70%-80%,近兩年有向真空包裝加工傾斜的趨勢。

      遼寧:種植面積約20萬畝

      據多位業內人士綜合估計,種植面積約20萬畝,主要集中在沈陽、大連、阜新、遼陽等地。其中,大連市甜玉米種植品種以雙色系列為主。

      北京:京郊地區種植約5萬畝以上,是鮮食玉米研發高地

      北京鮮食玉米種植面積不大,2017年前后,北京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僅有不到3萬畝,近年來通過種質創新與新品種選育,截至2022年,京郊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已達到約5萬畝以上,并且面積還在持續上升,主要分布在房山、延慶、通州、順義等地。

      不過,北京是全國鮮食玉米科研育種創新高地,集聚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等國內一流的鮮食玉米育種團隊,以及北京華奧農科玉育種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中農斯達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北京四海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鮮食玉米頭部企業。可以說全國每賣出10根玉米,就有3根是由北京選育的。


育種:更新換代與霸榜多年的品種

      我國鮮食玉米育種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甜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陸,20世紀50年代引入我國進行甜玉米育種研究;糯玉米盡管起源于我國西南地區,但直至20世紀70年代我國才開始糯玉米育種;甜糯玉米是20世紀90年代我國自主創新選育的一種新型鮮食玉米類型。

      在2000年之前,我國并沒有“鮮食玉米”這一明確概念,一直將甜玉米、糯玉米等與高油、高淀粉、高賴氨酸等類型混稱為特用玉米。直至2002年,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專家制定國家玉米品種區域試驗及審定辦法,提出應根據玉米的收獲物和用途,將玉米品種分為籽粒玉米、鮮食玉米和青貯玉米3種類型分別進行試驗,此時“鮮食玉米”才被國家區試正式確定和發展起來。同時,我國鮮食玉米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在育種領域,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積累,尤其是近20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形成以糯玉米為主,甜玉米為輔,甜加糯為新增長點的態勢。

  

       1、甜玉米:從普甜到超甜、加強甜

      甜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陸。1779年歐洲一支遠征考察隊從美洲印第安人耕作地里發現被稱作Papoon的甜玉米果穗并帶回歐洲,之后逐漸在歐美、亞洲等地發展利用起來。

      美國是世界上甜玉米育種研究開展最早的國家,1836年諾埃斯·達林育成第一個甜玉米品種“達林早熟(Darlingearly)”。1900-1907年,美國開始對甜玉米育種正式立項。

      我國甜玉米育種起步較晚,始于20世紀50年代,經歷了普通甜玉米、超甜玉米、加強型甜玉米等不同階段。

      普通甜玉米在乳熟期胚乳中含有10%~15%的糖分,為普通玉米的2~3倍,因此吃起來較甜;

      超甜玉米在采收時期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可達到20%~25%,是普通甜玉米的2倍,是普通玉米的10倍,主要是還原糖和蔗糖;

      加強型甜玉米的特點是兼具了超甜玉米的甜味和普通甜玉米的糯性。在乳熟期其籽粒含糖量可達到30%~40%。

      ——60年代:第一個普甜玉米品種育成

      1963年,李競雄、鄭長庚兩位教授從美國引進一批甜玉米材料,開始進行甜玉米育種的系統研究。1968年,當時的北京農業大學在國內首次培育出普甜玉米品種“北京白砂糖”,后因種種原因該項研究中斷。70年代后期開始,甜玉米育種研究又重新開展,并列入“七五”和“八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

      ——80年代起:育種走上正軌,從普甜玉米到超甜玉米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甜玉米育種逐漸走上正軌。我國育種家相繼從臺灣、日本、泰國等地引進一些種質資源,同時積極進行種質改良與創新,極大地豐富了我國的甜玉米種質資源。

      一系列普通甜玉米品種育成,超甜玉米品種也有了突破進展。1984年,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作物所選育出“農梅1號”,這是我國第一個通過省市級審定的甜玉米品種。1984年,中國農業科學院石德權研究員育出第1個超甜品種“甜玉2號”。1988年,中國農業大學宋同明教授培育出全加強甜玉米甜單5號,屬于當時最新一代甜玉米類型。

      這一時期的主要甜玉米品種:普甜品種主要有,上海農科院的農梅1號,東北農學院的東甜2號,廣東省農科院的金穗1號等;超甜玉米品種主要有,中國農科院的甜玉2號和甜玉6號,東北農學院的東農超甜等。

      ——90年代起:研究重點轉向超甜玉米和加強甜玉米

      這一階段,各省份開展了甜玉米育種,廣東、上海、湖北和河北等省份相繼進行甜玉米育種立項,研究的重點轉為超甜玉米和加強甜玉米的育種研究。天津市農業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邵景坡研究員等利用硬質型和甜質型玉米分離選育成津鮮1號,在選育技術上取得了創新,1990年通過天津市品種審定。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育出國內第一個半加強甜玉米品種甜玉4號,1992年通過北京市品種審定。

      這一時期育成的主要甜玉米品種:普通甜玉米,包括蘇甜8號、冬甜3號和普甜8701等;超甜玉米包括超甜20、超甜43、甜玉4號、粵甜1號、農大超甜1號、穗甜1號、農甜1號、金銀99等;加強甜玉米包括中甜2號、甜單8號、加強甜16和京科甜115等。

      除此之外,綠色超人、鄭甜2號、農甜3號、京科甜126、中農大甜413、粵甜11號、粵甜13等系列甜玉米新品種成功選育,水平不斷提高。

      ——21世紀后:品質有了大提升

      各地相繼培育并審定了金菲、夏王、申科甜1號、金中玉、金冠218、粵甜16、京科甜608等優質甜玉米品種,推廣面積迅速擴大。

      甜玉米品質越來越好,并具有較高營養價值,消費者對甜玉米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促進種植面積不斷上升。目前,我國甜玉米年種植面積600多萬畝,主要集中在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等地。

      不過,長久以來,種質資源匱乏一直是限制我國甜玉米育種的最大因素。我國甜玉米育種資源主要來自美國、少部分來自泰國和我國臺灣等地。由于資源之間血緣關系較狹窄,生態類型較單一,相對缺乏耐熱、耐寒、耐瘠薄的甜玉米育種資源。

      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我國內地逐漸引進臺灣省華珍系列的甜玉米品種。該系列甜玉米品種具有耐熱性好、品質優和抗性強等特點,在我國廣東地區推廣面積很大。但隨著消費者對大穗品種的青睞,華珍這類型的小穗品種逐步失去市場。

      泰系品種,是指近年來從泰國引進的熱帶、亞熱帶品種的總稱,因為品種數量多,在南方占據的市場份額也高,形成了明顯特色,業內把這些品種統稱為泰系品種。泰系品種穗型偏大,產量高,耐熱性好,近年來,泰系甜玉米品種在南方鮮食玉米種植區域占到絕對優勢,但在低溫下抗性不足。

      目前,北方加工市場仍以先正達品種占主導優勢,主要包括早熟高品質品種脆王,高產品種米哥和適應性強的品種奧弗蘭等。溫帶鮮食玉米市場以雙色甜玉米品種為主,包括庫普拉、雙色先蜜、萬甜2015、雙色年華等。

      南方鮮食地區品種更新速度快,迭代時間縮短至2~3年,在過去10年里,先后不斷更新的品種有夏珍,金中玉、先甜5號、泰王、泰甜88、金百甜10號、金百甜15號、廣良甜27號、億綠16號等。

      2、糯玉米:起源于我國西南地區,資源豐富

      糯玉米起源于中國,是玉米在16世紀傳入中國種植后發生變異而形成的一種類型,胚乳全部為支鏈淀粉。中國西南地區是糯玉米公認的起源中心。

      1492~1496年,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將玉米從美洲帶回歐洲,陸續傳遍世界各地。糯玉米是玉米在16世紀傳入中國種植后發生變異而形成的一種新玉米類型。中國西南地區(云南、廣西一帶)是糯玉米的遺傳多樣性中心,也是公認的糯玉米起源中心。南方地區人們素有喜食粘食的習俗,在西南地區種植的硬質玉米發生突變,經人工長期選擇粘性突變體而逐漸出現了糯質類型。1760年之前的我國史籍就有了糯玉米的記載。

      雖起源于我國、種植歷史悠久,但早期種植的多為農家種,產量低,農藝性狀差,我國糯玉米育種及產業起步較晚。

      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糯玉米育種,1975年,山東省煙臺地區農科所從非糯品種衡白多穗中得到糯質突變體衡白522,并育成了煙單5號,這是我國第1個糯玉米單交種。1989年,山東農科院成功選育出了魯糯玉1號。

      80-90年代,我國糯玉米育種處于初級起步階段,陸續選育出一些品種,如蘇玉糯1號、中糯1號、墾粘1號等。蘇玉糯1號是我國第一個通過國家審定的優質高產鮮食糯玉米單交種,由江蘇沿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謝孝頤研究員于1986年育成,引領我國鮮食糯玉米產業發展。2002年以前我國僅有2個國審(認定)鮮食玉米品種:蘇玉糯1號,滬玉糯1號。

      20世紀末開始,我國育種家接連育成了京科糯2000、滬玉糯2號、申糯2號、彩糯1號、渝糯7號、萬糯2000、蘇玉糯13、川玉糯系列等有區域影響力的品種,至今仍是許多地方的主栽品種。

      此階段我國創制積累了大批優異種質資源,一批優良鮮食玉米品種也得以大面積推廣應用。特別是21世紀初,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趙久然團隊育成京科糯2000,連續10余年成為我國鮮食玉米主導品種、種植面積最大和范圍最廣的品種,顯著促進了我國鮮食玉米產業的進步和發展。河北省萬全縣華穗特用玉米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育成的萬糯2000成為我國糯玉米鮮食和速凍加工兼用的主導品種。

      據統計,2001-2019年,我國鮮食玉米國審品種達226個,其中糯玉米(含甜加糯)141個,占國審鮮食玉米總數的62.4%,包括不同類型、顏色、熟期等。近年來,我國糯玉米種植面積穩定在1500萬畝以上,是種植面積最大的一種類型。京科糯2000,萬糯2000,墾粘1號,蘇玉糯系列,中糯2號,川玉糯系列,渝糯7號,吉農糯7號等仍是生產上的主要糯玉米品種。

      3、甜加糯玉米:我國首創的一種鮮食玉米新類型

      甜加糯玉米是我國自主創新選育的一種新型鮮食玉米類型。

      這種類型品種是通過雙隱性或多隱性甜質基因與糯質基因雜合,自交后代產生顯隱性基因分離,從而實現同一個果穗上同時出現糯質和甜質籽粒。最常見的類型是甜玉米粒與糯玉米粒的比例為1:3。

      江蘇沿江地區農科所謝孝頤研究員在1990年提出利用糯質玉米×甜質玉米,在F2中分離糯甜基因型,然后再與糯質基因型回交,在后代果穗上可選擇出糯、糯甜2種籽粒的新型甜糯雙隱玉米。廣西大學農學院吳子愷先生提出異隱純合體雜交法,利用不同隱性純合體進行雜交,從而培育甜糯玉米新品種。

      2003年,吳子愷育成的白甜糯玉米品種甜糯13-2號,是我國第一個通過審定的白甜糯玉米品種。2005年,育成我國第一個通過審定的彩甜糯玉米品種的彩甜糯13-1號。

      2004年,海南綠川種苗有限公司的甜糯玉米品種美玉3號、都市麗人等白甜糯玉米品種被選育并審定推廣。都市麗人是我國第一個通過審定并大面積商業化的甜糯玉米品種。

      2006年之后,海南綠川的美玉5號、美玉8號、美玉16,荊州恒豐種業發展中心的彩甜糯6號,北京華奧農科玉育種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農科玉368,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的京科糯928、農科糯336,北京金農科種子科技有限公司的金糯628,南寧市桂福園農業有限公司的天貴糯932等甜加糯玉米品種接連審定,并大面積推廣,至今仍是各地主栽品種。其中,彩甜糯6號憑借優良的品種特性,一度成為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彩甜糯玉米品種。天貴糯932憑借口感和適應性優勢,成為極具競爭潛力的新品種。

      甜加糯玉米以其獨特口感深受消費者喜歡,自問世以來發展勢態良好。較短時間里,甜加糯玉米在全國范圍內快速發展,年種植面積超過400萬畝。大部分省區的甜加糯玉米從無到有,占比逐年增多。


中國標簽與國際視野

      1、規模與市場全球第一

      放眼全球,鮮食玉米產量前三的國家分別是中國、美國、泰國。

      中國的鮮食玉米產業,經過20多年快速發展,種植面積已居世界第一位,超過2500萬畝。在中國,有300多個科研院校、種子企業投入到鮮食玉米新品種選育中,選育和審定的品種數量顯著增加,品質提高,種類增多。我國鮮食玉米品種在過去主要是從國外進口,隨著自主選育能力的提高,國外鮮食玉米品種的市場份額已經從最高時的90%降到了現在的20%。

      在國外,特別是歐美等國僅以甜玉米作為其鮮食玉米。甜玉米在國外市場被歸為果蔬類農產品,是一種大眾化蔬菜,市場需求量很大。

      全球甜玉米種植面積約2520萬畝,主要產地為中國、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泰國等。其中,亞太地區約1500萬畝,北美地區約600萬畝,歐洲約300萬畝,拉美地區約120萬畝。中國超過600萬畝。

      全球各產區特點:中國花色多,市場大;歐美甜玉米發展早,以大農場和工廠為主,效率導向,美國是世界上甜玉米研究和利用最早的國家,美國種植的甜玉米60%用于罐頭加工、40%用于速凍加工和鮮穗銷售;法國是歐洲最主要的甜玉米生產國;亞太地區產業最為豐富;日本品質導向突出;東南亞有成本優勢,泰國是主要甜玉米生產國和供應國,因勞動力低廉,常年可以生產,其60%產品供應國際市場,泰國近年來甜玉米育種研究發展很快。

      糯玉米領域,中國種植面積1500萬畝,穩居世界第一。國外以美國發展較快,美國有多家種子公司從事糯玉米種子銷售推廣工作,種植面積400萬畝左右。

      1908年,由美國的傳教士Farmham牧師在中國收集糯玉米種子引入美國,后傳入歐美國家及世界各地。美國糯玉米主要用于淀粉生產,利用糯玉米的支鏈淀粉制作的食品已有400多種,糯玉米淀粉產量占整個濕磨淀粉產量的8-10%,年生產能力約160-203萬噸。隨著糯玉米用途的不斷擴大,加拿大、歐洲等地目前也有較穩定的糯玉米種植面積。國際上比較大的糯玉米淀粉生產商有嘉吉,宜瑞安,羅蓋特,泰萊等。

      2、糯玉米、甜加糯玉米品種領先國際

      我國具有豐富的糯玉米種質資源,創新選育出一大批優良糯玉米品種,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豐富體現在,顏色上有黃色、白色、花色、紫色、黑色、紅色等,熟期上有早、中、晚熟,用途上有鮮食專用型、果穗速凍專用型、籽粒加工專用型等資源。

      據統計我國育種家選育糯玉米骨干自交系已經超過200個,其中白糯6、BN2、京糯6、W67、W48、天紫1、HE916、WH818、D2-301等自交系是目前主要使用的種質資源,豐富的種質資源滿足了我國市場對鮮食糯玉米品種的不同需求,世界范圍具有明顯優勢。

      我國糯玉米品種和加工產品均實現了向國外輸出和出口,從品種到產品都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種子已經遠銷多個一帶一路國家,在泰國、老撾、越南、韓國都有較大面積種植。尤其是越南每年進口京科糯2000,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以上,占該國糯玉米栽培面積67%。鮮食玉米加工產品出口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各地消費者的喜愛和歡迎。

      我國糯玉米產品也已成為韓國主要消費的鮮食玉米。京科糯2000于2005年通過韓國審定,成為我國第一個在國外審定的玉米品種。我國年向韓國輸出鮮果穗5000萬穗。

      而甜加糯玉米作為我國自主科技創新培育的一種鮮食玉米新類型,具有中國特色,在國際上也屬于領先水平。

      3、顏值口感兼備,掀起早餐革命

      鮮食玉米堪稱我國產業發展最快的農作物。

      驅動產業擴張的無疑是消費市場的巨大推力。數據顯示,我國每年鮮食玉米消費量達750億穗,人均年消費超50穗。一根玉米鮮穗,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上班族的早餐首選,成為消費的新貴。

      鮮食玉米本身具備豐富營養,它被譽為“黃金谷物”,屬于全谷物范疇,并兼具糧、果、蔬三類食物特性,營養價值已獲得國際廣泛認可。在越來越重視美味、營養和健康的當下,我國鮮食玉米育種由高產向優質和營養型轉變,特色與水果型品種比例增加,專用加工型品種涌現,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

      以鮮穗鮮食為主要消費方式的高端玉米逐漸進入各地市場。數據顯示,在中部區域,由于種植成本相對較高,消費群體大,鮮穗鮮食約占90%以上。在京津冀地區,90%為鮮食型品種。

      近年來,我國育種家已培育出多種營養強化的鮮食玉米,如高維生素E鮮食玉米、高維生素A原鮮食玉米、高玉米黃素鮮食玉米、高葉酸鮮食玉米、高花青素鮮食玉米、高賴氨酸鮮食玉米等,顏值口感營養兼備,消費者有了更多選擇。

      4、加工量仍在不斷擴大

      鮮食玉米產品類型多樣化,鮮售、加工各具優勢,是重要出口創匯產品和工業原料。通過果穗鮮售、多種加工品并存,我國鮮食玉米已銷售至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我國鮮食玉米加工以糯玉米為主,產品主要為速凍糯玉米穗、真空糯玉米穗、速凍甜玉米籽粒和甜玉米籽粒罐頭等。全國約有500萬畝糯玉米用于加工,以每畝3000穗計即150億穗。北方地區分布了大量糯玉米整穗加工工廠。

      甜玉米加工量較小,但也在增長。大部分是用于速凍籽粒、真空包裝等加工產品,以做粒和走市場為主。隨著市場擴大和前景看好,許多省市都進行了甜玉米生產和加工,甜玉米罐頭和速凍鮮穗的生產和出口成為創匯主要渠道。

      甜糯玉米基本上全部用于流通。

      鮮食玉米加工企業主要分布在北方,河北省唐山、秦皇島、張家口,黑龍江省綏化,山西省忻州等地是鮮食玉米加工企業集中區。僅黑龍江就有加工企業110家。西北、東北、華北多地均在大力投資鮮食玉米加工業。

      不過,冷鏈物流、精深加工仍是鮮食玉米產業的兩大痛點,值得進一步關注。


破浪而來的區域品牌

      近來,鮮食玉米在各大直播間的熱度居高不下,品牌建設成為許多主產地的頭等大事。政府推動,企業帶動,政策聯動,各地鮮食玉米品牌建設初見成效。

      黑龍江:綏化鮮食玉米、青崗玉米、北緯47 ?鮮食玉米

      綏化鮮食玉米、青崗玉米坐標黑龍江省綏化市,“綏化鮮食玉米”是全國首例以鮮食玉米命名的地理標志產品;綏化市青岡縣擁有一塊國字號招牌——“國家級鮮食玉米種植與加工標準化示范區”,以“青岡玉米糯又甜”為品牌口號,“青岡玉米”率先打造成為我國鮮食玉米區域公用品牌。

      北緯47 ?鮮食玉米坐標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2022年底,北緯47°鮮食玉米出場俞敏洪農業直播間,10分鐘賣出120000根,成為當晚銷量冠軍。地理優勢加之在技術及產業鏈建設等方面的努力,換來高銷“戰績”。

      吉林:吉林鮮食玉米、四平玉米

      吉林的鮮食玉米品牌打造也不甘示弱。2020年7月,“吉林鮮食玉米”品牌創建計劃發布。繼“吉林大米”之后,2022年3月,“吉林鮮食玉米”成功入選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

      四平玉米坐標吉林省四平市,四平是“中國優質玉米之都”。“四平玉米”的品牌名聲,一是得益于區位優勢,二是積極申報“中國優質玉米之都”、“四平玉米”國家地理標志性產品品牌及區域公用品牌,做強“國字號”信用背書,三是倡導玉米主食化戰略,四是建立四平玉米地方標準,五是打造“四平玉米”基地載體。

      廣西:橫縣甜玉米、忻城糯玉米

      橫縣甜玉米坐標廣西壯族自治區橫州市。2023年“橫縣甜玉米”成功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近年來,橫州市大力推動甜玉米線上營銷,建成電子商務產業園、雙創孵化中心,近千人從事甜玉米電商產業,推出即食甜玉米、甜玉米汁、甜玉米水晶粽和罐頭等各類產品。

      忻城糯玉米坐標廣西來賓忻城縣。忻城糯玉米歷史悠久,是忻城縣的特有資源。忻城縣積極打造“忻城糯玉米”區域公用品牌,“忻城玉米糯香甜,原種原耕500年”傳達地域和消費價值,IP形象為“忻猴王”。

      河北:萬全鮮食玉米

      坐標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鮮食玉米”是河北省“十佳區域公用品牌”,2020年6月“萬全糯玉米”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成功注冊,并入選2022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萬全處于“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和“晉冀蒙外長城經濟圈”交匯處,鮮食玉米發展潛力仍然很大。

      湖北:漢南甜玉米

      坐標湖北省武漢市。漢南是全國鮮食甜玉米綜合生產標準示范區,被譽為“中國甜玉米之鄉”。2012年,漢南甜玉米獲批“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近日,“武漢經開漢南甜玉米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正式成立,是全區首個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推動漢南甜玉米產業步入規范化運行、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天津:小熊掰掰

      坐標天津市武清區。有著“京津鮮菜園”之稱的天津市武清區,打造了“武清果蔬”區域公用品牌,并打造了“小熊掰掰”鮮食玉米子品牌。選擇小熊作為水果玉米的IP形象:小熊不停地掰,只為更好的一棒。

      云南:西雙版納小糯玉米

      西雙版納小糯玉米Q萌十足,近年來在各大電商平臺、網紅直播間爆火。憑其特點還曾上過央視。目前,西雙版納州正聚焦品牌打造,加快申請西雙版納小糯玉米地理標志進程,以品牌保護有效保障小糯玉米的地域性、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西雙版納小糯玉米將成為新的地標產業。

      福建:東游玉米

      坐標福建省建甌市東游鎮。2023年5月28日,“東游玉米”公用品牌發布。建甌舉辦玉米節,做活“好吃”與“好玩”結合文章,計劃建設多個網紅打卡點,謀劃多條觀光路線,把東游萬畝玉米示范基地打造成為休閑觀光旅游的現代農業示范基地,促進產業融合。

      北京:舊縣鮮食玉米

      坐標北京延慶區舊縣鎮。2023年8月12日,“舊縣鮮玉米”特色品牌發布,舊縣鎮鮮食玉米展示中心揭牌。近年來,舊縣鎮努力打造“華北地區鮮食玉米產業高地”,深入挖掘商超專柜訂單銷售、社區團購、線下商超、電商、直播帶貨等銷售方式,同時與新發地鮮食玉米大王等達成初步兜底協議,致力于打造環京鮮食玉米產業基地。

      上海:嘉定嘉品

      坐標上海嘉定區。嘉定地產鮮食玉米從2021年起全部使用嘉定區優質地產農產品統一品牌“嘉定嘉品”。由市鮮食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嘉定綜合試驗站帶領建立6個核心示范基地,精選國內外優質玉米品種,從種子種苗、生態栽培、植株管理實行二維碼追溯體系。成立嘉定區鮮食玉米產銷聯盟,對采收標準、產品標準和包裝標準實行統一管理。

      此外,浙江省建德市航頭鎮于2022年10月成立了水果玉米共富聯盟,發布了“航頭水果玉米”區域公共品牌。

      來源:種業知識局

      主要參考資料:

      [1]徐麗,趙久然,盧柏山,史亞興,樊艷麗.我國鮮食玉米種業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種業,2020(10):14-18.

      [2]胡建廣.國內外甜玉米產業現狀與趨勢分析.2023

      [3]薛萬新,趙秋菊,錢海忠.中國甜玉米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蔬菜,2023(08):14-22.

      [4]史亞興.中國鮮食玉米產業優勢在國際競爭中的機遇

      [5]胡建廣,王子明,李余良,劉建華.我國甜玉米育種研究概況與發展方向[J].玉米科學,2004(01):12-15.

      [6]鄭洪建.我國鮮食玉米產業發展態勢.南北學苑

      [7]陳樹賓.選育鮮食甜糯玉米品種的一點體會及想法.南北學苑

      [8]姚文華,韓學莉,汪燕芬譚靜,徐春霞,陳洪梅,番興明.我國甜玉米育種研究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1,13(02):1-8.

      [9]三尺.中國鮮鮮鮮鮮鮮……鮮食玉米品牌地圖.品牌農業與市場

 
分享到: 微信 復制網址 QQ好友 QQ空間
 
 
0相關評論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