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種子龍頭出海補齊國際化短板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郭志強 | 湖南報道 2023年8月18日

“我國玉米育種仍有短板,比如可供選擇的優質玉米種質資源少,沒有高效的商業化育種體系,突破性大的品種持續供給不足。”8月4日,長期從事玉米研究工作的貴州省農科院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澤輝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
種子是農業的 “芯片”,只有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玉米是我國生產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約占糧食種植總面積的35%,其產量接近全年糧食總產量的40%,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雖然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全球第一,但并不是玉米起源地,種質資源匱乏,玉米育種很大程度上依賴外來種質的引進與利用,破解我國玉米種業發展 “卡脖子”問題,補齊玉米育種短板一直是行業發展共識。
自2018年底全球種子產業三大并購事件落下帷幕后,種子行業跨國并購重組并不活躍,但今年8月初,市值超200億的國內種業龍頭隆平高科一起海外并購重組引起了行業關注,玉米補短板再次引發育種人員的熱議。
引入玉米種質資源,
補齊玉米育種技術體系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明確提出 “打好種業翻身仗。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
從轉變育種觀念到保障糧食安全,從推進平臺建設到生物育種產業化……這些種子創新工作背后,蘊藏著糧食安全層面的重大考量。
7月31日早間,隆平高科發布公告稱,公司正籌劃以8億元現金方式購買新余農銀隆發投資合伙企業持有的隆平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 “隆平發展”)7.14%股份。此舉引發種業人士關注。
隆平發展在巴西等南美國家開展轉基因玉米種子業務,系巴西第三大玉米種業公司,2022年營業收入38.43億元,歸母凈利潤5.20億元。
回溯歷史,2017年,隆平高科、中信農業基金宣布完成對陶氏益農巴西特定玉米種子業務的收購,并更名隆平巴西。此后,隆平發展成立并100%控股隆平巴西。
本次交易前,隆平高科持有隆平發展35.75%的股份。如此次交易順利完成,隆平高科將持有隆平發展42.89%股份并擬改組其董事會,隆平發展將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
“國內種業龍頭隆平高科并表隆平發展,意味著國際優質玉米種質將加速進入國內,為補齊玉米育種短板奠定種質基礎。”陳澤輝認為,我國現有玉米種質資源以溫帶資源為主,缺少優質的熱帶、亞熱帶資源。隆平巴西豐富的種質資源主要來自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與中國溫帶玉米種質資源之間遠緣雜交優勢突出。
玉米是種業板塊中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品種之一,是國際種業巨頭必爭之地。目前中國玉米種植面積全球第一,玉米約占我國糧食產量的40%,但同時,玉米種業發展也面臨著許多挑戰。
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榮譽所長榮廷昭表示,目前我國玉米種業發展仍面臨如種質資源及相關基礎研究薄弱,原創性種質缺乏;關鍵育種技術的研發應用不足,提升育種整體水平有限;產業研發組織模式效率不高,種業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國內優質玉米種質資源太缺乏了,多一些國外高產、抗性好的種質資源進入國內,有利于推動玉米育種產業發展。”多位玉米育種行業研究人員告訴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國內玉米產需缺口背后折射出一個深層次問題:如何通過利用優良品種選育,來提高用作家禽家畜等飼料的玉米單產,以滿足人們對肉蛋奶的現實需求。
陳澤輝說:“隆平巴西引入的玉米種質資源是獨家資源,可為解決玉米 ‘卡脖子’問題積累種質資源。具體說來,如果能夠和歐美優質玉米種質資源做育種創新,并培育出適合中國土壤、氣候的高產玉米品種,可夯實中國糧食安全基礎,這是引入巴西玉米種質資源的最大戰略意義。”
玉米種業發展的 “卡脖子”問題不僅體現在優質種質資源少,缺乏完整的育種體系也是短板之一。一位育種專家告訴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不管是玉米還是水稻品種培育的現代先進育種技術,我們都必須掌握,不然一旦遭遇 “卡脖子”問題,就會影響糧食安全。
其實,為補齊玉米發展短板,2022年10月,農業農村部就印發了 《關于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的通知》,提出加快打造種業振興骨干力量。隆平高科、北大荒、先正達、登海種業等入選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名單中的玉米補短板陣型,為玉米種業發展積蓄企業和研發力量。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 攝
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種業航母”如何出海?
近年來,全球種子產業資本力推種業并購重組,以提升其全球布局和國際競爭力,如拜耳收購孟山都、中國化工兼并先正達、杜邦和陶氏化學合并形成科迪華等。
而我國種業市場化發展時間相對較短,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國內經營種業的公司超過 7000家;大部分種業企業規模較小、研發投入不足、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并購是實現種業做大做強的必然之路。
隆平高科玉米科學院育種技術總監劉志增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種子企業除了隆平高科、荃銀高科少數幾家企業在海外有業務銷售,大部分種子企業都沒有走出去。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種業龍頭出海就是在補齊國際化短板,為國內其他種企出海做示范。”
一位熟悉隆平高科的業內人士透露:“此次并購是中國種業龍頭主動對標世界種業巨頭的嘗試。”
隆平高科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近年一直在推進 “通過內生外延發展并舉,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力爭2025年進入世界種業前五強,成為世界優秀的種業公司”這一戰略目標,并購是公司做大做強主業的重要選擇。
據公開數據,隆平高科、中信農業基金一起收購的陶氏益農巴西特定玉米種子業務在2016年的收入規模大約2.96億美元,凈利潤虧損。之后,為方便管理,這筆收購資產更名為隆平巴西,其為隆平發展控股子公司。至2020年,隆平發展開始盈利。2022年,隆平巴西通過精細化管理和品種創新等實現營收38.43億元,同比增長60.84%,占巴西玉米種子市場份額20%以上。
放眼國際市場,玉米產業將成為隆平高科的主要營收板塊。據隆平高科披露,其參股公司隆平巴西2022年實現營收38.43億元,高于隆平高科2022年36.89億元的營收。
業內分析人士稱,以目前隆平發展略高于隆平高科的營收,以及較好的盈利水平和發展趨勢,隆平高科控股隆平發展,就是為沖刺 “世界種業前五強”這一目標做準備。
隆平高科公告稱,如合并報表后2022年隆平高科營業收入達到75.32億元,本次交易將有助于隆平高科提升種子業務特別是玉米種子業務的全球市場份額,年推廣玉米種植面積超1億畝,同時將成功打通境內境外兩個種業平臺,大力提升研發能力、國際化水平、行業地位。
“作為國內種業航母,像隆平高科這類并表海外資產,為開拓種業海外市場,做優做強種子主業,進而與國際種業巨頭展開競爭具有現實意義。”劉志增告訴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多位玉米育種行業研究人員透露,玉米種質資源大部分集中在美洲地區,只有通過國際化走出去,才能為玉米育種創新蹚出一條路。目前,我國玉米種子企業存在商業化育種體系不健全、創新能力總體落后等問題,只有通過與國外大型種業企業充分競爭,才能提升自身競爭力。
陳澤輝坦言:“國內玉米種子企業短板之一還在于缺乏健全育種體系,只有依托國際化,引進國外優良種質,改良創新育出高產、優質、多抗、廣適的玉米雜交種,才能提升國內玉米生產力。”
除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技術也是世界種子產業競爭的焦點之一。
2023年2月發布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 (簡稱 《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種產業化步伐。
以優良種質為基礎,廣泛應用以轉基因和分子標記為主體的現代生物技術手段,是增加特殊性狀、提高選育效率和縮短育種周期的主要途徑。
巴西是全球第二大轉基因作物種植國家,目前,隆平發展主要以隆平巴西為經營主體,其在轉基因玉米種質資源和相關技術研發儲備方面有自己的優勢。公司在巴西開展轉基因玉米種子的研發、繁育、生產、加工和銷售,并持續擴展美洲及非洲市場。
“隆平發展擁有在巴西20多年轉基因玉米育種、繁育和推廣服務經驗,對國內即將開放的轉基因育種創新具有很好的借鑒價值。”陳澤輝表示,其實,拉長周期看,整合海外轉基因育種經驗也利好國內種子企業。
“加快轉基因技術產業化應用,是縮小與世界先進育種水平差距的重要途徑。”劉志增告訴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我們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先進育種流程、轉基因材料管理辦法等,為我們轉基因育種沉淀經驗方法。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23年第1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