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南繁轉型升級 推進產業融合發展
——2023中國(陵水)南繁產業論壇觀察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衛哲 2023年04月22日

國家南繁科研育種核心區安馬洋基地。 余指云 攝

南繁育種基地內工作人員正在育苗。 余指云 攝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怎樣加快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以下簡稱“南繁”)轉型升級,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在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關鍵之年,作為我國育種創新的“加速器”,南繁成果轉化如何與科研育種模式創新有機結合?4月17日,2023中國(陵水)南繁產業論壇在海南省陵水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種業領域“政產學研”多方代表400余人齊聚,聚焦南繁前沿技術、南繁多元化發展、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等問題,為推動南繁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出謀劃策。
本屆論壇以“加快南繁轉型升級,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為主題,自2015年起,中國(陵水)南繁產業論壇已成功舉辦四屆,為促進南繁學術交流、企業間的聯通合作搭建共享平臺,發揮積極作用。
推進南繁產業轉型升級,加大科研成果就地轉化
南繁種業作為海南省“陸海空”三大未來產業之一,南繁“一體兩翼”協同發展是海南省落實南繁硅谷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近年來,陵水縣以打造“育種陵水”品牌為目標,高質量建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的南繁基地。全國15個省(區、市)149家南繁單位每年齊聚陵水開展南繁育制種面積達2.4萬畝,經陵水南繁基地培育的2000多個農作物品種在全國推廣應用,并生產供應全國85%以上的“早繁”水產苗種。
如今,陵水的南繁產業不僅“墻內開花墻外香”,越來越多的科研成果開始探索就地轉化。在論壇舉辦期間,20多位農業專家學者就南繁“一體兩翼”協同發展要求,結合陵水“2+7+3+N”發展格局,深挖陵水南繁資源優勢,從多個角度進行深入交流。
南繁成果就地轉化是此次論壇中與會嘉賓關注的焦點。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直言:“希望有更多品種就地轉化,服務海南。”
“對于成果能不能在陵水轉化,今后陵水能不能再向東南亞進軍,我看很有潛力。”談及如何創新南繁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的路徑和方法、提升轉化效率時,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認為,南繁事業一定要為當地、當時農業生產服務。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游艾青坦言:“過去南繁育種單位只專注自己在海南育種,現在應該轉型升級到南繁育種單位為海南產業發展做些什么的時候了。”
“利用好海南自貿港政策優勢和南繁科技要素集聚資源,陵水南繁將成為中國農業科技重要轉移轉化中心,更好地服務世界農業。”海南大學副校長、海南省南繁協會會長曹兵認為,南繁科技成果轉化是地方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南繁帶來很多新技術,水稻、蔬菜、西甜瓜等優良品種都是南繁轉化的成果。
“稻米是大產業、大體系,大有可為。”國家稻米精深加工產業技術創新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良玉建議,推進南繁產業轉型升級和科研成果就地轉化,需一二三產融合,生產、生態、生活齊發展,使產品多樣化、功能多樣化,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
多方參與深度合作,在服務中把握機遇
今年,是種業振興“三年打基礎”的關鍵一年,建設好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和南繁硅谷既是國家戰略需要,也是海南的發展機遇。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三級調研員王磊表示,要全面加快種業基地標準化、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良種供應體系,從源頭上保障農業生產用種安全。深入實施種子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以高水平知識產權保護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
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孫法軍表示,陵水縣從實際出發,要高質量推進好南繁科研服務平臺建設,搭建好南繁科研學術交流平臺,發展好南繁社會化服務產業,把南繁產業化發展落到實處。
論壇期間,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牽頭組建的南繁產業發展研究院正式揭牌,該院由陵水縣政府、科研院校、合作企業以及研究院成員單位共建。
陵水南繁產業發展研究院將根據《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劃(2015-2025年)》和“一城兩地三園”南繁硅谷建設布局,結合陵水南繁科技產業發展需求,以提升南繁產業發展水平為主攻方向,推動陵水南繁產業和高新技術加快形成核心競爭力,加快陵水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張啟發介紹,通過這種新型研發機構,協同南繁育種單位聯合發力,“反哺”陵水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為全國人民的餐桌增添更多高品質、多樣化、營養健康、綠色安全的農產品。
據了解,陵水南繁產業發展研究院將致力于推進南繁單位與陵水農業企業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科技管理、學術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促進建立產學研深度融合工作機制,實現產業鏈水平提升,助力推動區域產學研合作,開展南繁主要作物核心種質創制與特色育種、南繁主要作物相關病蟲害監測檢測、信息服務及綠色防控技術研究、南繁繁種制種關鍵服務技術體系構建、南繁種業科技成果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南繁科技成果中試示范基地建設等工作。
在論壇上,陵水縣委常委、副縣長范賢才和中水集團遠洋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葉少華、海南廣陵高科實業有限公司代表戴揚、海南年百順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代表孟祥森、陵水南海藍色糧倉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代表陳昌勝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實現“縣企合作、協作共贏”為目標,在南繁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水產產業發展、物流產業發展、平臺載體建設、美麗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打造“育種陵水”品牌,在家門口吃上“南繁飯”
近年來,陵水縣以打造“育種陵水”品牌為目標,高質量打造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的南繁基地。記者了解到,在南繁科研用地供給方面,陵水8萬畝國家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完成劃定,高標準農田建設進度完成90%,并納入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用途管制。
同時,陵水加強南繁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經完成80家南繁基地建筑設施分類處置,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安馬洋配套服務區一期建成“拎包入住”,讓南繁單位既保障了“老家”,又入駐了“新房”。南繁水利設施一期建成,灌溉惠及7個鄉鎮,灌溉面積達4萬畝,有效保障了南繁科研、生產、生活設施穩定。
此外,陵水還提供高效的管理服務,建立了縣、鎮、村三級管理服務體系。強化南繁基地聯巡聯檢,常態化開展南繁檢疫等,確保南繁基地生物安全。創新開展“菜單式、訂單式、保姆式”一站式南繁服務。掛牌成立“南繁服務站”“南繁基地候鳥人才工作站”,探索創新“代繁代育”等商業模式,著力打造CRO(合同服務外包)公共服務標桿。建立南繁用工服務機制,發動當地群眾積極參與南繁建設,每年增加南繁就業約1350人,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吃上“南繁飯”。推進“5G+南繁科研育種”智慧化云服務,覆蓋惠及南繁基地約9100多畝,利用數字化農田、遠程育種,全方位多角度服務好建設好南繁科研育種基地。
目前,陵水正通過強化支撐,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更多南繁產業鏈企業前來入駐、投資。并按照“一村一中心、一院一平臺”的功能布局重點發展南繁產業,加強科技投入和資本引進,促進陵水縣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把陵水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熱帶特色南繁產業體系,為陵水南繁產業提檔加速,打響“育種陵水”品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陵水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肖峰表示,陵水承諾將以最優惠的政策和最優質的環境,為廣大南繁單位和南繁工作者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的服務保障,為實現南繁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陵水貢獻。
同期舉辦的2023中國(陵水)南繁科研成果展示交易會,展出面積約6000平方米,參展產品涵蓋南繁科研成果轉化交易、種質資源交易、熱帶高效農產品交易、智慧農業技術成果交易、冷鏈物流保鮮技術成果交易、設施農業及機械設備成果交易等類型。項目簽約數量9個,簽約及現場交易金額3.3億元。交易有利于加快建設中國陵水南繁科研成果展示共享交易平臺,促進南繁成果交易,推動南繁產業融合發展。
本次論壇由國家南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海南省農業農村廳、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海南省南繁協會聯合主辦,陵水黎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海南廣陵高科實業有限公司承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