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津冀首筆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貸款在天津落地,投放金額達到110萬元。此次貸款的成功投放,進一步拓寬了育種企業融資渠道,也為京津冀地區提供了新的質押貸款樣本。
據了解,植物新品種是指經過人工培育或者對發現的野生植物加以改良,具備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并有適當命名的植物品種。植物新品種權與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一樣,屬于知識產權的范疇。不過,一直以來,其商業價值未能得到充分發揮。不少企業手握植物新品種權卻依然難以融資,這也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一道難題。光大銀行天津分行普惠金融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得知天津一家育種企業有融資需求后,該行開始探索將植物新品種權作為抵質押品的可行性,歷時2個月,終于通過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和“雙質押登記”風控模式成功辦理了首筆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貸款。
根據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貸款流程,銀行收到企業的質押融資申請后,將資料交給評估機構,由評估機構出具植物新品種權資產評估報告。隨后,銀行根據企業資料和評估報告完成審批流程,并與企業簽訂借款合同與質押合同,在辦理完成質押登記后,即可放款。
在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貸款中,如何準確進行價值評估是難點。“在評估時,我們主要考察植物新品種的市場前景,根據品種權人的保護能力、品種權的期限、推廣區域、銷售收入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曾多次完成植物新品種權評估的東鵬資產評估(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宋銳對記者表示,與其他知識產權評估不同,植物新品種研發周期長,研究經費經常有政府支持,開發成本與預期收益不對稱;植物新品種權往往具有唯一性,缺少可借鑒案例,所以價值評估時需要特別謹慎。
企查查數據顯示,近年來,天津種子相關企業注冊量大幅增加。2017至2021年,每年新注冊企業從398家躍升至860家。截至今年12月初,天津種子相關企業總數已超過5000家。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貸款在天津的市場需求將逐漸擴大。
包括天津在內,近期國內多地大力推進植物新品種權質押貸款投放。然而,這一模式當前尚處發展初期,相關法律法規、辦理流程等仍有待完善。為此,《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近日迎來首次全面修訂。修訂草案提高了對侵害植物新品種權行為的罰款數額,同時,還鼓勵建立品種權申請、維權咨詢、技術鑒定、價值評估和轉化利用等專業隊伍。這將為植物新品種權的金融服務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