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種業十大熱點丨回望2022
農財網種業寶典 2022-12-26 記者丨張植宏
歲月不居,2022年行將結束
2022年是種業振興行動
正式開展的第二年
回顧這一年,中央多次強調種業
新種子法已正式施行
最高法加強涉種子刑事審判
這一年,轉基因品種審定標準實施
新一批轉基因安全證書發出
生物育種的風口正勁
這一年,種業陣型企業名單公布
多家種企謀劃上市
行業整合變動仍在持續
這一年,國審品種質量繼續提升
糧食生產攻堅克難終獲豐收
制種基地的種子運輸受阻
……
困難與希冀并存
中國種業人依舊在路上
2022年中國種業有哪些重要經歷
一起回顧

01高層關注
中央多次強調種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要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問題。今年以來,中央多次強調種業。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第八條指出,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加快推進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收集,強化精準鑒定評價。推進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啟動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加快實施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實行“揭榜掛帥”、“部省聯動”等制度,開展長周期研發項目試點。強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開展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后補助試點。貫徹落實種子法,實行實質性派生品種制度,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
3月4日-11日,2022年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種業振興成為兩會熱詞。兩會上涌現出一大批關于推動種業振興發展的提案和建議,種業界代表建議制定種業促進法、搶占智慧育種制高點、健全種子基因庫,強化種子安全、培育海南自貿港種業龍頭企業、推動西南民族地區種企業加速上市、系統推進新疆棉花種業發展……

4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三亞市崖州灣科技城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要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抓緊制定實施方案。要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把種業振興行動切實抓出成效,把當家品種牢牢攥在自己手里。要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保障糧食安全,要在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持續深化食物節約各項行動。要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要嚴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糧食安全的責任扛起來。
02糧食豐收
全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
2022年我國糧食生產攻堅克難,終獲豐收。12月12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關于2022年糧食產量數據的公告。根據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調查,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730.6億斤,比上年增加73.6億斤,增長0.5%,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其中,谷物產量12665億斤,比上年增加10億斤。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75億畝,比上年增加1051.9萬畝,增長0.6%。受夏季長江流域高溫干旱、東北地區南部農田漬澇災害偏重、擴種大豆等因素影響,中國糧食單產有所下降。2022年,全國糧食作物單產每畝386.8公斤,每畝產量比上年減少0.2公斤,下降0.1%。

6月8日上午,習近平在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高標準水稻種植基地考察,了解水稻試驗育種和種植推廣情況。圖源 新華社
今年中國南方地區遭遇歷史罕見的旱災,農資價格上漲,同時新冠疫情散發多發,受封控影響,一些農資不能及時運到農村去,面對諸多困難,糧食能再獲豐收實屬不易。
2022年,中央繼續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政策,先后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400億元,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03法治保障
新種子法正式施行
要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就要全面保護知識產權。一年來,我國種業市場環境 不斷優化。
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修改決定。2022年3月1日,新種子法正式施行。本次修改聚焦我國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實際需要,是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建設的重大標志性事件。

3月30日,種子法實施座談會在京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出席會議并講話。
此外,為進一步加大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激勵種業原始創新,農業農村部牽頭對原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進行修訂,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修訂征求意見稿)》并于11月21日-12月22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種子制假售假和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嚴重擾亂種業市場秩序。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涉種子刑事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強涉種子刑事審判工作,充分發揮刑事審判在打擊涉種子犯罪、凈化種業市場中的作用,為加快種業振興提供全方位司法保障。
2022年是農業農村部部署開展“全國種業監管執法年”三年行動的第二年。為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套牌侵權等種業違法行為,全面凈化種業市場,持續推進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農業農村部開展了2022—2023年全國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

04生物育種
轉基因品種審定標準發布
今年我國生物育種產業化繼續提速,生物育種風口正勁。
6月8日,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發布重磅通知,《國家級轉基因大豆品種審定標準(試行)》《國家級轉基因玉米品種審定標準(試行)》印發,預示著我國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又邁出重要一步。
在此之前,我國已有多個轉基因玉米、大豆獲得安全證書,《轉基因耐除草劑作物用目標除草劑登記資料要求》已經印發實施。業內認為,當下轉基因品種進入市場最后也最關鍵一步在于品種審定。此次品種審定標準的印發,預示轉基因產業化“最后一公里”正被打通。

05企業扶優
種業陣型企業名單發布
種企是種業市場主體。推進種業科技自立自強,必須發揮優勢種業企業“主板”集成作用。實現種源自主可控,必須夯實優勢種業企業這個供種“基本盤”。提升種業國際競爭力,必須做強做優做大種業企業。
8月4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的通知。根據企業創新能力、資產實力、市場規模、發展潛力等情況,遴選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9家企業為國家農作物種業陣型企業,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86家企業為國家畜禽種業陣型企業,寧德市富發水產有限公司等121家企業為國家水產種業陣型企業。
8月8日,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就《關于扶持國家種業陣型企業發展的通知》答記者問,指出我國農業物種類型多,農作物、畜禽、水產種業差異大,不同種業企業的發展方向、規模、水平也不一樣,因此要突出重點品種、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分別遴選優勢企業,給予分類指導、精準支持。
06行業變動
種業競爭進一步加劇
2022年,種業市場競爭依舊激烈,有的種企成功扭虧為盈,也有的仍深陷虧損泥沼。行業整合變動持續推進。
3月19日,茅臺集團成立紅纓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正式全面進入種業市場,布局釀酒原料種子業務。
4月13日,種業兩大頭部企業荃銀高科、隆平高科因水稻品種“五山絲苗”產生糾紛,相互提起訴訟,堪稱“中國水稻品種權訴訟第一大案”。

7月份,大北農集團發布公告,收購廣東鮮美種苗50.99%的股權,創種科技將成為鮮美種苗的控股股東。大北農將向中國種業企業的頭把交椅發起沖擊。
多家種企上市有新進展。種企秋樂種業作為“河南種業第一股”、綠亨科技作為“中國蔬菜種業第一股”已成功上市。先正達、康農種業等種企加速謀劃IPO。
07品種培優
國審品種質量繼續提升
11月30日,農業農村部公告發布第四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1384個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新品種。此次國審品種顯現出我國育種水平正不斷提高,國審品種提質優化。
具體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一是水稻優質品種數量不斷增加。品種品質達到國標2級以上的281個,占比首次突破60%,其中達到國標1級的44個;高產、優質、綠色的“三好品種”22個。
二是玉米專用型品種不斷增加。15個宜機型品種適合直接機械化收獲籽粒,79個鮮食型品種適合直接蒸煮食用,4個爆裂型品種適合做爆米花。
三是大豆、棉花品種能夠適應擴種油料生產新需求。其中8個高油大豆品種粗脂肪平均含量超過21.5%,4個高蛋白大豆品種粗蛋白含量超過43%,11個短季棉花品種將有效解決長江流域棉區擴種油菜茬口銜接問題。
此外,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根據帶狀復合種植生產需求,篩選推薦了8個適于帶狀復合種植的大豆苗頭品種。
5月,第四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176個小麥新品種。和去年相比,這批品種的特點之一是,種業企業獨立選育或者作為第一育種單位的品種有90個,所占比重首次超過50%。

加快抗大豆除草劑玉米雜交種品種的培育和應用。
08種源保護
國家級種質資源庫名單發布
國家農業種質資源庫(圃)是我國種質資源安全保存與共享利用的重要設施,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和公益性特征,承擔著種質資源收集整理、安全保存、精準鑒定、共享交流等重要任務,有助于推動種質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創新優勢,筑牢種業振興的種質資源根基。
9月5日,農業農村部公告第一批72個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和19個國家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名單,旨在打造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國家隊”,加快健全我國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體系。
此次公告的國家農作物、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分布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體現了不同物種的地理分布及生境特征。其中,第一批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包括長期庫1個、復份庫1個、中期庫15個、種質圃55個,基本構建了以長期庫為核心,復份庫、中期庫、種質圃等為依托的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第一批國家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保護庫包括長期庫1個、專業性種質資源庫18個,涉及食用菌、肥料微生物、植保微生物、飼料微生物等多個類別,初步建立了我國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保護體系。
09基地提升
國家級制種大縣名單公布
每年,制種基地“國家隊”為全國提供70%以上農作物用種。它們是億萬農民豐收的保障,是國家糧食安全最堅實的根基。四川、甘肅、海南三大國家級育種制種基地,與遍布全國的制種大縣、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一起,共同構建起中國種業的核心生產格局。
4月7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公布國家級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認定結果的通知,認定黑龍江省慶安縣等96個縣(市、區、場)為國家級制種大縣,認定遼寧省興城市等20個縣(市、區)為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
8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種子基地監管嚴厲打擊“私繁濫制”等非法生產經營種子行為的通知,加強種子基地監管,規范“代繁代制”種子生產秩序,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嚴厲打擊“私繁濫制”等違法違規行為。

玉米種子加工。圖源:金張掖
在今年的秋冬季節,甘肅、新疆等主要制種基地的種子收獲、加工和發運受疫情防控影響出現阻滯,也引發了行業廣泛關注。如今隨著疫情防控全面放開,這一現象已一去不返。
10各地行動
各省種業振興持續推進
全國范圍內的種業振興行動持續推進。各省動作頻頻,按照中央要求先后制定了種業振興實施方案,出臺了有力的務實的政策。
在海南,“南繁硅谷”加速建設。眼下,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格外忙碌,22個院士創新團隊、76個“揭榜掛帥”項目團隊正圍繞育種科研前沿領域開展跨單位跨專業的聯合攻關。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實驗室正在探索農業領域國家新型科技創新模式。
在四川,天府之國牢記囑托,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3月,四川種業集團正式掛牌,推動技術、人才、資本向企業聚集和資源整合,劍指打好種業翻身仗、加速川種振興。安排財政資金18億元,開展種業育種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

北京大步邁向種業之都。國家種業企業陣型名單中北京獨占31家,入選的農作物、畜禽種企機構數量均居全國首位。以一大批“國字號”“京字頭”科研院所為起點,以通州、平谷、延慶、豐臺等種業創新基地為依托,北京帶領1900多家種企,走出一條豪邁的種業科技自立自強之路。

北京科研院所育出了眾多玉米大品種。
廣東則深入推進種業振興,今年底為廣東十大種業創新園、32個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27家省級種畜禽核心場授牌,廣東省畜禽種質資源庫開放實驗室揭牌。全省正大力實施“粵強種芯”工程,高質量推進種業振興各項工作。
又如吉林發行政府專用債8億元,用于創建現代種業產業園,江蘇安排財政資金5億元,支持種業創新攻關。這些政策含金量之高,支持力度之大,為全國上下做好種業振興工作堅定了信心,增強了底氣,贏得了主動。
此外,今年各地紛紛發力,整合資源,加速建設省級種業集團。廣東、四川、山東、浙江、河南、江蘇等省均有新動作。
記者丨張植宏
編輯丨農財君
聯系農財君丨18565265490
新時代 新種業
南方農村報丨農財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