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的種子安全觀
一粒小小的種子,緣何讓總書記牽掛在心?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早在2013年12月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的這句話就揭示其中真諦。
近一段時間,習近平總書記頻頻在重要場合提及“種子”,從中,可以觀察到一條布局種子“加速跑”的軌跡,在反復提及的背后,深蘊著習總書記全局層面的重大考量。
中國糧食 中國飯碗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在總書記心中,糧食的分量歷來很重。青年時7年農村生活,他親歷民生之艱。他說,“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安全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2022年4月10日
習近平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時強調:
“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

?2021年5月13日
習近平在赴河南渠首考察途中臨時下車,走進一處麥田查看小麥漲勢時指出:

?2018年4月12日
習近平在位于海南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考察時指出:
“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我國最大的國情。良種在促進糧食增產方面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農業“芯片”自主可控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從當年4億人吃不飽到今天14億多人吃得好,中國人已經有力地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但也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種業仍存在較明顯技術短板。
?2022年4月10日
習近平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強調:
“種源要做到自主可控,種業科技就要自立自強。這是一件具有戰略意義的大事。要弘揚袁隆平等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劍,久久為功,把這件大事抓好。”

?2021年7月9日
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時強調:
“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2020年12月28日
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
“要拿出攻破‘卡脖子’技術的干勁,明確方向和目標,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早日實現重要農產品的種源自主可控。”

黨政同責 重農抓糧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總書記多次講、反復講,在糧食安全這個問題上不能有絲毫麻痹大意,“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
?2022年3月6日
習近平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的講話:
“要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要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
“要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讓農民能獲利、多得利。”

?2020年12月28日
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
“要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大獎補力度,決不能讓重農抓糧吃虧!”
來源:新華社,中華糧網綜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