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那么作為育種基礎的種質資源,就是芯片中的芯片。這幾天,為了搶救所內的珍貴“芯片”,這兩個研究所的全體師生付出了不懈努力。
泡在水中的研究所
7月16日以來,連續強降雨讓河南多地變成一片汪洋。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以下簡稱“鄭果所”)、棉花研究所(以下簡稱“棉花所”)的本部和基地也被泡在了水中。

鄭果所的果樹種質資源圃被泡在水中。
7月21日下午3點,“鄭果所內的葡萄、桃資源圃積水嚴重。單位斷電斷水,沒有信號,偶爾能聯系上。”在外出差的鄭果所副研究員樊秀彩表示。
7月22日早上8點,“昨晚又下了一夜。”樊秀彩說。
據悉,鄭果所的桃和葡萄兩個種質資源圃在北院區、地勢相對較低。在7月21日時已是“一片汪洋”,圍墻也被沖垮了。
鄭果所的種質資源庫也同樣面臨危險。
馬雙武是鄭果所國家西瓜甜瓜中期庫主任,據他介紹,鄭果所地勢不高,由于市內洪水倒灌,中期庫四周水深高達1.2米,比庫內地面要高很多。
“當時我們看到水倒灌進去了,心里都很著急,因為種子是最重要的。水面最高的時候離窗口只有不到10公分,就快要從窗口漫進去了。”馬雙武介紹。

圍欄倒塌撞壞窗戶,水面接近窗口。
7月21日-22日,安陽也下了一夜暴雨,棉花所本部正位于安陽,該所的種子中期庫也面臨不小威脅。
7月22日上午,“今天凌晨3點左右開始下雨,之后雨勢越來越大,我們就趕快去看種子庫的情況,發現種子庫的門口已經有積水的趨勢了。”棉花所的一位老師表示。
據了解,該中期庫保存有1萬多份棉花種子,采用0℃低溫保存的方式,還建有一個條件較好的臨時庫,保存其他種子。另外還在海南三亞建有野生棉資源圃。

7月22日早上,泡在水中的棉花所大門。

7月22日凌晨5點30分,位于棉花所內的種子中期庫。

棉花所的種子中期庫面臨水浸危險。
趟水邁向資源圃、溫室的科研工作者
持續的強降雨,讓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圃面臨巨大威脅。鄭果所、棉花所的師生全力備戰。鄭果所多位領導帶頭搶險救災,所內幾個職能部門負責人也自發在一線搶險。
7月20日,眼見種質資源圃水浸危險加劇,鄭果所副所長劉崇懷執意去到現場查看情況。在1.3米深的水中邁向種質資源圃,他完全沒有注意到自己的手機被淹,目前他的手機已徹底不能用,所內工作人員聯系劉崇懷只能通過別人。
去了以后,劉崇懷發現水齊腰深,一點辦法也沒有,堵也堵不住,只好退回來組織大家自救,以轉移、保護人員和儀器設備安全為主。
“當時看到果樹被淹,難受也沒辦法,心疼也沒辦法。”鄭果所果樹種質改良研究中心副主任閻振立表示。

7月20日下午,鄭果所副所長劉崇懷在資源圃查看汛情。
7月22日,搶險救災繼續。早上九點,在鄭果所內的桃、葡萄種質資源圃內,工作人員同時開動9臺水泵,向外抽水。截至早上10點,桃圃積水基本排空,葡萄圃也將排空,但雨水還是不時來襲。
“植株能夠挺住還很難說。我們計劃將全部資源的枝條進行采穗異地嫁接,確保資源不丟失。”有老師表示。
7月22日上午11點,“目前還是斷水斷電,網絡一般。”鄭果所一位在讀學生表示。

7月22日上午,已排完水的鄭果所桃圃,但又下起了雨。
在暴雨來臨之前,棉花所已備好充足的沙袋,同時持續安排人值夜班,做好應急措施,以保證水不會通過窗戶或其他入口進入種質資源庫。
7月22日凌晨,暴雨持續。“所里開始組織大家搬運沙袋,把種子庫的門堵住。現在水位已經退下很多了,因此庫內種子基本沒有受到影響。”棉花所的一位老師表示。
“所長他們一夜未眠,我的導師葉武威研究員趟著齊腰的大水去溫室查看。”所內抗逆鑒定課題組的博士生芮存表示,溫室內有課題組的室內實驗,7月21日中午,溫室已經做了斷電。
說到種質資源,芮存表示,“老所部和白壁東場基地都種有所里的實驗材料,希望一切安好。”

棉花所內,師生用沙包抵御洪澇。
徒手轉運貴重儀器、材料的師生
7月22日上午,在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馬麗華的帶領下,芮存和其他學生參與了公共實驗室儀器設備的轉運工作。
據她介紹,昨天下午,棉花所繼續安排領導輪流執勤。“昨晚所領導都在值班,我們是今天早上5點鐘左右,看到群里通知,陸續趕到科研樓參與搶救。”
“從領導、老師、碩士博士以及實習生都在積極參與搶救轉運,把底層實驗設備,轉移至高層安全區域。大家齊心協力,我這邊沒來得及拍照片。”芮存說。
由于斷電,價值幾十萬上百萬的貴重儀器,都要靠大家徒手搬運轉移到高處。“這很累,但很有必要,也很有價值。”有同學表示。


7月22日上午,參加完儀器轉運工作后,有同學拍了照片,在微信群中報平安。
棉花所科研大樓的負一樓由于進水,損失嚴重,超低溫冰箱全部受災,冰箱中存放著科研試劑、樣品和菌種。
芮存今年讀博士四年級,她的研究材料80%都在負一樓。“那都是我的畢業材料,現在負一樓水還沒排完,不知道里面的情況。”芮存表示。
據了解,棉花所的國家種質資源庫始建于2000年,已經使用了20多年,按照當前的災害發生形勢和20年前的建設標準,可能已無法抵御一些百年一見的災害。
有棉花所老師希望今后能爭取更多改擴建項目,提升種質資源庫的硬件條件,提升防災救災能力,使之能夠防治幾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保護棉花種質資源的安全。
7月22日下午4點,安陽雨停,鄭州雨勢減小。
據悉,鄭州、安陽等地的水電供應已陸續恢復。大家戰勝這次洪澇災害的信心和希望也在不斷加強。
來源:農財網種業寶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