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月18日(ri)報道西(xi)媒稱(cheng),新冠(guan)病毒疫情導致(zhi)了全球(qiu)糧(liang)油價格大幅上漲。
據《西班牙人報》網站1月16日報道,新冠病毒危機造成的后果不僅是公共衛生災難和巨大的經濟損失。現在,人們裝滿自家冰箱的花費比過去六年中的任何時候都要高。自2014年(nian)以來,基本(ben)食(shi)品的(de)(de)價(jia)格原(yuan)本(ben)已不再那么貴。但近幾個月來,大流行病的(de)(de)影(ying)響與其他重要因素結合在一起,導致糧(liang)食(shi)和食(shi)用油的(de)(de)價(jia)格顯著上漲。
報道稱,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導致物流方面出現(xian)困(kun)難,人們被迫居家隔離,以及(ji)一些農作物無法被及(ji)時收(shou)獲。這些是造(zao)成基(ji)本(ben)食(shi)品價(jia)格大幅上(shang)漲的(de)主要原因(yin)。
報道還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的食品價格指數收集的數據顯示,最近一年里,糧食和食用油的價格均上漲了約20%,到2020年底已經達到2014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項衡量全球食品原料價格變化的指數在新冠病毒肆虐的2020年結束之時達到108.7點,而2019年底時為101.5點。在(zai)世界各地許多家(jia)庭收入減(jian)少的(de)時候,這無(wu)疑是一種驚人的(de)增長。
報道指出,根據數據,過去一年中,像小麥這樣的主要糧食價格上漲了8%以上。小麥期貨價格創下六年來新高,達到每蒲式耳(1蒲式耳約合35.2升)6.44美元。
據報道,其他一些主要糧食(例如玉米,尤其是大豆)則成為去年價格大幅上漲的主角。由于受疫情防控措施影響的中國的需求在上半年強勁增長,玉米價格出現了自1959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上漲,這是導致全年漲幅達到29.2%的關鍵原因。
報道援引FAO收集的數據稱,去年糧食價格上漲了19.57%。谷物價格指數達到116.9點,為201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食用油價格的上漲幅度為26.29%,其價格指數達到128.9點,創出了近八年來的新高。與此同時,食糖和乳制品的價格也不斷上漲。根據該機構計算的數據,其價格的上漲幅度分別為5.35%和5.56%。
報道指出,FAO分析的五大類別中只有肉類的價格呈下降趨勢。肉類價格去年下降了11.13%。專家稱,主要原因是,在疫情導致消費需求下降的同時,由于牧場和養殖場中的牲畜存量上升,肉類產品的供應量不斷增加。
來源: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