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6+1”國家水稻商業化分子育種技術創新聯盟2020 年成果展示會暨上海中科荃銀首屆 “田間開放日”活動在中科荃銀奉賢海灣科研基地舉行。該基地集中展示了“6+1國家聯盟”及中科荃銀最新育成的132個水稻新品種,在全基因組測序解析指導下配組選育的特優質水稻新品種滬科優泰香、科兩優58香和科兩優29香等受到重點關注。
種業是現代農業的“芯片”,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的源頭。2016年8月,聚合了國際頂尖水稻科學家團隊的“6+1”國家水稻商業化分子育種技術創新聯盟成立,并于2019年獲得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首批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認定。該聯盟由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等6家科研院所領銜,陸續有新科學家團隊加入其中,已成長為發揮企業為主導,資本為紐帶,通過產學研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載體。
在上海市農業農村委的積極推動下,去年12月,作為“6+1”國家聯盟實體化運營機構,上海中科荃銀分子育種技術有限公司正式落滬。企業以“立足分子技術、著眼設計育種、創新合作機制、實現共贏發展”為宗旨,致力于整合科學家資源系統建設中國特色設計育種體系,打造民族種業“中國芯”。成立一年多來,立足上海,積極為全國創制綜合性狀優良和有特色的農作物新材料和品種,促進“種業+”成果轉化。去年,以中科荃銀為主持單位的“基于全基因組學水稻新品種創制及應用”課題受到上海市科技興農創新項目支持予以立項。
此次“田間開放日”活動中所展示的百余個水稻新品種,正是在其設計育種體系下,所開展的以“好種、好吃”為目標的新品種選育成果。現場重點展示的滬科優泰香、科兩優58香、科兩優29香等新品種已參加國家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試驗和廣東省香稻組區試等各級試驗。
其中,滬科優泰香入選為2020年農業農村部水稻良種聯合攻關品種展示示范,也是唯一入選的上海秈稻品種;經農業農村部雜交水稻新品種創制重點實驗室檢測米質指標達部頒一等優質米標準,被業界人士評價可比肩著名的“泰國茉莉香米”。通過全基因組學測序解析指導配組,滬科優泰香聚合了香味、抗稻瘟病、理想株型等基因優勢,試驗顯示,適宜在長江上游、中下游作一季稻種植,華南作早、晚稻種植,可實現南方稻區全覆蓋。目前,很受推廣市場歡迎。
在成果展示會啟動儀式上,市農業農村委一級巡視員王國忠表示,上海高度重視現代種業發展,鼓勵支持種業企業做大做強,強化企業技術創業的主體地位,推動育種人才技術資源依法向企業流動,促進產學研結合,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希望中科荃銀進一步發揮“6+1”國家聯盟優勢,結合上海及各地市場需求,選育出更具突破性的優良品種,加大成果轉化力度,更好地服務上海、長三角以及全國。
“6+1國家聯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主任韓斌院士宣布活動啟動。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馬淑萍,來自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辦公室,上海市農業農村委種業處、科技教育處、執法總隊、市農業科技服務中心等相關負責人,以及全國多家科研院所專家,種業、米業等行業投資者、企業家近百人參加活動。與會者還參觀了中科荃銀的育種材料田、小制種田、機插秧展示田和承擔的南方稻區科企聯合體生產試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