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關專家實地考察小麥品種表現
夏收時節,麥浪滾滾。近日,國家小麥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小麥新品種網上展示推介活動在安徽省皖墾集團龍亢農場舉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次活動采取了現場考察和在線視頻的方式進行。會議組織專家實地考察并通報條銹病、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接種及品種表現,中國工程院院士程順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東、安徽農業大學副校長馬傳喜對品種展示有關情況進行了點評,攻關首席專家許為鋼布置了2020年度的小麥聯合攻關重點任務。來自北京、安徽、江蘇攻關單位的20余名代表出席了現場會議,20余個省份的200名小麥良種攻關成員單位代表參加了視頻會。
經過鑒定評價,攻關組共向社會推介發布多抗品種23個。其中,兼抗條銹病、白粉病品種11個,包括黃淮麥區的“皖宿0628”“宛1204”“秦農578”“百農4199”“鄭麥1354”“百農5847R14”、長江中下游麥區的“揚14-214”,西南麥區的“川麥1690”“黔麥21”“綿麥902”和“川麥93”。此外,推介赤霉病抗性品種12個,包括黃淮麥區的“安科1801”“安農1589”“WK1602”“皖宿0891”“紫麥19”“康F”“徐農029”“秦農578”和“西農511”,長江中下游麥區的“揚16-157”“揚14-214”“安農1580”。
“本次活動共展示了51個品種,其中包括黃淮南片麥區品種31個,長江中下游麥區品種12個,西南麥區品種8個。所有參試材料均按當地的種植方式播種0.5畝大區,并劃分為條銹病接種區、白粉病接種區、赤霉病接種區和病害防治區。在小麥灌漿初期和中期,分別調查各品種白粉病、條銹病和赤霉病發病情況,并按照相應國家農業行業標準和鑒定評價方法對各品種白粉病、條銹病和赤霉病的抗性進行評價。”許為鋼表示,為深入推進“一控、兩減、三高效”的育種目標,攻關組在節水節肥、多抗、優質品種選育上進行了深入探索,建立了抗白粉病、抗赤霉病、抗倒春寒等8個小麥育種鑒定平臺,同時與產業技術體系密切結合,先后開展節水、優質強筋、抗赤霉病等品種展示觀摩會、品質鑒評會等活動。
自2016年4月農業農村部啟動國家小麥良種聯合攻關以來,突出產業需求導向,強化協同創新,攻關聯合體先后發布了一批節水、綠色、優質小麥品種,為我國小麥品種“一控、二減、三高效”的綠色優質發展方向發揮了引領作用,為促進我國小麥生產提質增效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品種支撐。











![[人民日報] 我國篩選出耐鹽堿種質資源1100多份](http://518pifa.cn/file/upload/202411/08/09230381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