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種攻關為甘蔗產業插上翅膀
《 農民日報 》( 2018年05月22日 08 版)
蔡文偉攝 編者按我國是甘蔗生產和食糖消費大國,全國甘蔗種植面積2000萬畝,商業化種苗覆蓋率、機收率均不足10%,蔗農生產成本高,種植收益低。解決這些問題的突破口在品種改良。近日,國家甘蔗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啟動,對我國甘蔗產業無疑是巨大利好。相信隨著良種攻關的深入開展,一批高產高糖宜機收品種會源源不斷涌現出來,我國甘蔗產業振興,蔗區經濟騰飛,蔗農脫貧致富指日可待。
培育優良品種滿足生產需要
讓生活更“甜蜜”
本報記者王蔚萍
日前,記者從各省區糖協的最新通報了解到:4月26日廣西最后一家糖廠收榨,2017/18榨季結束,相較之前幾年,我國甘蔗種植面積,產糖量均屬恢復性增長。食糖產量1021.14萬噸,雖然符合1020噸的預期產量,但是食糖消費規模1500萬噸,兩者相比尚有近500萬噸缺口。
同樣是4月26日,國家甘蔗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啟動會在廣西南寧召開,甘蔗成為第一個開啟良種攻關的特色作物。在啟動儀式上,農業農村部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要求甘蔗良種攻關要參照四大作物良種攻關經驗,盡快選育出一批高產高糖、適宜機收品種,提高商業化種苗使用率,從根本上提高蔗農種植效益。
食糖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甘蔗是食糖的主要原料,其戰略地位不言而喻。以往,我們的甘蔗品種主要靠引進,現下品種單一、退化現象嚴重,抗性、宿根性不強。許多產區新臺糖依然是主栽品種。種苗生產使用還沒有進入商業化軌道,蔗農自留種現象普遍,新植種苗80%以上來自自留種,種苗企業數量、生產能力有限。廣西是我國甘蔗第一大省,注冊種苗企業64家,年產種苗20多萬噸,只能供40萬畝新植蔗種植,僅占廣西新植蔗需求的10%。經過多年的努力,甘蔗產量有所增加,但含糖量始終沒有突破性提高。種種嚴峻現實表明甘蔗品種改良,實現更新換代迫在眉睫。
長期以來,我國甘蔗育種投入不足,人員短缺,育種家一直在艱苦的條件下支撐產業的基礎。但是他們挖掘新種質,培育新品種的腳步從未停止。改革開放以來,廣西、云南、廣東、福建、海南多地農科院甘蔗研究所分別研發了桂糖、云蔗、粵糖等系列甘蔗新品種,這些品種或是單項指標十分突出或是各項性能均衡優良,已經完成了取代新臺糖、在部分領域實現突破的目標。比如云蔗08-1609三月份平均糖分17.16,而新臺糖22是16.53;在黑穗病抗病鑒定實驗中中糖2號發病率為零,新臺糖22號發病率為36%。
在育種方法上,我們也有了長足進步。在通過擴大利用野生種,采用新高貴化雜交和輪回選擇等方法改良品種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含斑茅血緣品系就是利用了野生斑茅條數多、分蘗強、直立、生勢強、抗病基因,培育了高產、高生物量、直立抗倒、抗病性強的崖城系列品種和13份優異親本。目前世界上甘蔗基因工程主要包括甘蔗基因組計劃、比較染色體組基因定位、基因克隆等,我國均有研究和進展。
良種攻關是集結一切優勢資源振興產業之舉。應吸收各方力量同心協力。蔗農、繁種基地、制糖企業都是品種應用獲益主體,是品種的推廣者和評判者,理應參與品種的選育及品系的選擇。此次甘蔗良種攻關邀請廣西糖辦共同參加實為一個新的亮點。一些合作社與企業組成聯合體也在明確育種目標、驗證品種優劣、提供配套良法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記者到廣西扶綏縣渠黎鎮富安片區現代農場雙高基地觀摩,理事長丁磊介紹他們的現代化種、管、收設備就是東亞糖業公司引進的。基地主要種植桂糖42號、43號和柳城05—136,這幾個品種發芽率高、宿根性好、抗倒伏、適宜全程機械化操作,一個人可以管理1000畝地。廣西鳳糖集團也是深受蔗農歡迎的企業,副總裁黃鳳英說他們給蔗農推薦出糖率高的品種,再把種植技術編成兒歌,蔗農很容易接受。隨著優良品種的不斷研發推廣,配套技術設備的跟進改善,雙高基地的帶動,越來越多的蔗農開始選擇更健康的商業化種苗生產優質甘蔗,糖廠再采用良好設備、工藝加工出高品質食糖。而這一切,用廣西大學教授、甘蔗育種家張木清的話說,就是為了“讓人們生活更甜蜜一些。”
聲 音
甘蔗產業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以前品種主要靠引進,現在要靠我們自己。產業良性循環要從良種、種苗抓起,行政主管部門、企業、科研單位要以生產需要為導向聯合攻關,重點選育宜機收、高產、高糖品種,突破商業化供種率低瓶頸,提高甘蔗種植效益,實現甘蔗產業提質增效。
——農業農村部種子管理局局長張延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甘蔗種植量、總產量、產糖量都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但是還存在品種單一化,機械化程度低,種植成本高等問題,攻關專家組將盡快創制出一批滿足生產需要的種質資源,研發一批性狀優良,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品種,為我國蔗糖產業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甘蔗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首席專家李楊瑞
甘蔗良種繁育采取以脫毒種苗為核心的繁育技術,提倡兩級兩代繁育制度(兩級指一級、二級良種繁育基地,兩代指一代種莖和生產種莖),在此基礎上,田間繁育采取兩級繁育法,即一級基地生產一代種莖,二級基地生產生產用莖,良種基地按每畝生產50噸,供給15畝地種植和就近供應、縮短運距原則安排規模和布局。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中心研究員楊本鵬
廣西扶綏縣大姑豆甘蔗良種繁育基地采用單芽技術繁育良種,相較以往的雙芽種植,單芽具有很多優勢,其一由于去掉了高矮芽,去除了頂端優勢,種莖分蘗力強,植株粗壯。其二,用芽量少,損失小,一畝地有一千芽就足夠。工廠化生產的單芽包衣健康種莖種植效率高,成本低,受到蔗農普遍歡迎。
——廣西綠泰公司總經理黃世忠
品種檔案
中糖1號
親本:粵糖99-66×內江03-218
特性:宿根性極強品種。產量高,耐旱性強,中熟。植株高大、直立、整齊、均勻,中大莖至大莖,實心;莖間圓筒形,蠟粉多,芽圓形,突起不明顯,芽溝深度淺。
云蔗08-1609親本:云蔗94-343×粵糖00-236
特性:高糖品種。經多年多點試驗:平均蔗糖分(11-3月)15.82%,2月份可達19.12%。全國甘蔗品種區試綜合評價:每個點的產量和糖分均處最高水平。被譽為全國最甜的甘蔗。
粵糖09-13
親本:粵糖93-159×ROC22
特性:適合機械化收獲品種。2017年7月通過廣東省品種委員會審定。中大莖,宿根分蘗多、抗逆性強(抗旱、抗寒、抗病)、耐儲存、易脫葉、纖維分含量10.45%、抗倒伏。
桂糖46號
親本:粵糖85-177×ROC25
特性:高產穩產品種。2013-2014廣西區試結果:新宿平均產蔗量7632公斤/畝,比ROC22的6300公斤/畝增產1332公斤,增幅21.14%,在12個參試品種中排名第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