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強國,我們在路上
《 》( 2018年03月27日 05 版)
圖為近日河南省社旗縣農民正在對煙葉苗進行精細化管理。申鴻皓本報記者張培奇攝 編者按:日前,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現代種業發展推進會,明確提出我國現代種業發展進入新時代,為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現代種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新時代種業發展面臨哪些挑戰,又有哪些目標和舉措。本期我們為您進行解讀。
本報記者莫志超
問形勢:成就很大挑戰不小
假如給中國種業過去的五年賦予一個關鍵詞,“成就”可以算是最具概括性的。的確,自從2011年國務院8號文件印發,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種業圍繞著“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的奮斗目標,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喜人的成績。
國產品種牢牢占據市場話語權,種業為國家糧食安全打下了堅實基礎;科研和生產得到了有效融合,種業創新的基本機制被確立下來;種子企業不斷“刷著存在感”,民間力量成為了發展的主力軍;管理部門更加注重監管與保護,整體的市場環境大為改善。
這一系列成就,無疑為種業新時代的到來打下了扎實的現實基礎。而比形式上的成就更具有進步意義的,在于給未來進行的“蓄力”。
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權益改革,從制度層面理順了靠誰發展、為了什么而發展等關鍵問題;南繁核心區建設,給中國種業的“孵化器”又進行了一次升級;良種攻關的巨大突破,既探索了科企合作新模式,又為品種更新換代提供了基礎技術保障;數字種業建設取得的進展,則讓種業有底氣更好地擁抱未來。
因此,種業的新時代并不是憑空產生的概念定義,而是基于我國種業長期發展探索基礎上的必然升級。但是,就如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一樣,新時代種業同樣需要處理好“向往”與“現實”之間的協調問題。
在本次會議上,農業農村部將新時代種業面臨的挑戰概括為“六個并存、六個亟待加強”,針對種質資源創新利用、現代化育種體系建設、特色作物種業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建設、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種業安全與開放六個層面分析了目前我國種業與國際種業強國之間仍然存在的短板。
總的來看,這六個方面將成為新時代我國種業攻堅克難的重點所在。形象地來說,我國種業人的“美好向往”已經從過去的“求產量”轉變為如今的“求質量”,而種業發展水平能否跟上這種變化,將成為決定新時代我國種業走向的關鍵點。
定思路:綠色發展科技支撐
如果說,我國種業的發展階段決定了種業需要主動求變的話,那么,我國種業面臨的外部環境壓力則決定了這種轉變的緊迫性。
在國際上,以“生物技術+信息化”為特征的第四次種業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并不斷向全球擴張。在國內,特色作物逐步成為重點,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提高到與經濟效益并重的發展目標上來,種子企業更加突出多元化、區域化、專業化和差異化發展,種子管理的主抓方面將更多的延伸到改革、科技和機制轉變等方面。
正是基于多重環境變化,本次會議上,農業農村部多次強調了主動求變的緊迫性。其中,綠色和科技兩個方面更是提出“革命”的宏大目標,質量、企業和管理也以“變革”進行了重要的工作部署。
“自2014年8月以來,河北省累計推廣節水小麥220萬畝,少采地下水11億立方米以上,為破解既保糧食安全又遏制地下水超采兩難選題提供了寶貴經驗。”河北省農業廳副廳長段玲玲介紹。的確,綠色發展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要求,而品種的綠色又是農業發展方式綠色的根本前提。
而此次針對種業綠色革命,農業農村部也提出了具體目標:構建中國特色綠色種業創新體系、標準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推動種業由產量數量型向綠色效益型、由資源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加快新一輪綠色品種更新換代。
相比于綠色的前提性基礎性地位,科技的話語權則更成為了打贏“種業國際戰”的最直接武器。此次會議還明確提出,要想在新一輪全球種業科技革命浪潮中贏得戰略主動,就必須敢于自我革命,搶占種業科技創新制高點,實現種業創新體制機制的根本性轉變。
質量、企業和管理盡管還沒有達到改革的高度,但是這一系列改革與變革之間仍然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種業管理的變革意味者管理部門要更多地當好種業發展的奉獻著,通過對種質資源開發利用、企業商業化育種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服務與統籌,促進整個種業產業鏈條的健康發展。”參加了會議的湖南省農委種子管理處處長許靖波在談到感受時表示。
提任務:多方發力質量興種
種業進入新時代,對于整個種業界來說,最需要明確的一點便是發展的思路和目標究竟是什么。本次會議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明確,概括起來,建設成為現代化種業強國,將成為新時代種業的首要任務。
為此,農業農村部也明確了六項基本任務,即以綠色品種選育為重點,加快全國換種換代步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促進種業自主創新;以質量興種為重點,加快種業轉型升級;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為重點,培育壯大一批世界一流種子企業;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重點,加快提升種業管理服務能力;以加快特色作物種業發展為重點,推進種業強省強縣建設。
應該來講,這六項任務,與“六個并存、六個亟待加強”直接相對,同時也是種業改革與變革的重點實施內容。在這其中,品種創新與企業實力提升仍然是重點內容。
對于品種來說,新時代種業提出的要求更為直接,那就是推進全國“大換種、大換代”,而換的方向,則直接指向綠色。“對于玉米來說,相比過去,品種的質量更加成為選育的主導方向,結合到具體的應用上來,以飼料用玉米為例,綠色發展意味著玉米中的霉菌毒素含量必須得到控制。”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表示。
在過去五年種業取得的成就中,企業的貢獻十分突出。而在新時代,企業仍將成為建設種業強國的核心力量。與過去相比,現在的中國種企更加具備了沖擊世界一流企業集團的實力,而培育壯大世界一流種子企業,也成為了農業農村部明確提出的發展目標。“隆平高科將在加快兼并重組和推進國際化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以種業為核心的綜合農業服務發展,力爭在2025年進入全球種業企業5強行列。”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董事長伍躍時表示。
除了品種與企業,人才建設則提出了更加具體的戰略目標:開展“135”種業人才培育計劃,到2025年,培育100名育種領軍人才、300名企業領軍人才和500名種業管理人才,為建設種業強國儲備雄厚力量。
新時代種業面臨的挑戰
“六個并存、六個亟待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加快與創新利用效率不高并存,資源精準鑒定、挖掘利用亟待加強;科研育種人員多、投入大與產出轉化效率不高并存,工廠化、流水線式的現代育種體系建設亟待加強;我國生態多樣、物種豐富與特色作物種業發展滯后并存,特色作物品種研發、種子種苗生產、行業管理亟待加強;種業企業多、發展快與核心競爭力不強并存,企業科技創新、經營管理、品牌建設亟待加強;依法治種加快推進、市場秩序持續好轉與知識產權保護水平不高并存,產權保護意識和行業信用建設亟待加強;種業“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速融合與種業國際競爭力水平不高并存,種業安全保障與開放發展亟待加強。
新時代種業發展目標
到2025年,主要糧食作物品種更新換代格局基本形成,產業主導、企業主體、公益性科技支撐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種業創新體系基本建立,種子生產質量水平和推廣服務能力顯著提升,種子標準體系、檢測體系、認證體系和生產經營體系基本完善,種業管理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市場環境健康有序,政策保障有效有力,為建設現代化種業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5年,種植業品種更新換代任務基本完成,有效滿足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種業基礎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以企業為主體的種業科技創新體系已經形成,種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達到國際一流水平,一批原創性科技成果對世界種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成長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種業龍頭企業,2-3家企業進入全球10強,其中1-2家企業進入全球5強,我國種業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基本建成現代化種業強國。
來源:農業農村部種子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