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里的水果蔬菜—— 蔬菜的營養,水果的味道 《 農民日報 》( 2017年06月05日 06 版)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物口感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營養爽口、適宜生吃的蔬菜應運而生。通常,人們將這類蔬菜稱為水果蔬菜。比如水果黃瓜、水果蘿卜、水果辣椒等等。本期市場風向標為您介紹幾種市場上較常見的水果蔬菜,希望看過之后您能口舌生津,快去享受這些時尚健康的美味。 ——編者
“豫甜橙”:售價以一抵十的水果椒
本報記者莫志超
說起辣椒,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辣”,然而近日記者在河南省扶溝縣采訪時,卻發現了一種不僅不辣,反而還很甜的水果辣椒品種——“豫甜橙”。在位于扶溝縣羅溝村的河南農業大學扶溝蔬菜研究院的展示大棚里,記者看到,一串串“豫甜橙”整齊地排列開來,有的已經呈現出成熟時的橙色,大部分還都是青綠色,而每一個果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個頭小。
“‘豫甜橙’不同于普通的辣椒,它是專門為了園區種植選育的,跟普通辣椒的區別主要在個頭和口感上。”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馬長生向記者介紹。記者摘下一顆成熟的“豫甜橙”用尺子量了量,高度只有5厘米。據了解,“豫甜橙”的糖度可以達到7-8度,而維生素C的含量更是達到了163毫克/100克,可謂名副其實的精品果。
“別看這辣椒長得這么好,選育起來可麻煩著呢,它可是個‘混血兒’。”河南豫藝種業辣椒育種課題組組長董鐵成告訴記者。2010年,豫藝種業希望找到一種優質品種,能夠取代傳統的普通辣椒,提高農業園區的效益。依托與河南農業大學的合作關系,雙方的科研人員共同協作,從幾十份育種材料中尋找口感、糖度都達到要求的辣椒種質資源。
“P2006-31”是來自于“辣椒的老家”墨西哥的一種生食甜椒品種,在當地主要用來制作蔬菜沙拉。“這個品種本身就是鮮食品種,而且相對成熟,所以我們就用它來當母本。”董鐵成介紹。有了“外來的和尚”,豫藝種業又找出了自己的優質自交系,經過近三年的對比實驗,最終在2014年開始大面積推廣。據了解,“豫甜橙”的株高在60-85厘米,單果重量僅有15-18克,生育期在120天左右。
“可以說這個品種一面世就很受種植戶和消費者的歡迎,主要是老百姓沒見過,覺得比較新奇。”豫藝種業銷售經理謝春立表示。李要五是河北省新樂市田雨家庭農場的技術負責人,他的大棚就種植了“豫甜橙”。“游客們都很喜歡這個品種,現在每斤的采摘價格能夠達到20元,而普通辣椒的價格只有2元。”李要五得意地對記者說。可是,別看李要五現在這么高興,最開始種植這個品種的時候他心里也犯嘀咕。
“去年我想給農場換個精品辣椒,就試種了‘豫甜橙’,可是到了收獲的時候卻高興不起來了,辣椒不僅個頭小,產量還低。”李要五向記者回憶起剛開始種植的感受。本來想提高效益,可是看上去卻要虧本,李要五坐不住了。
“你這個品種能行嗎?”李要五馬上找到了謝春立。面對質疑,謝春立卻不慌不忙地對他說,“你嘗嘗就知道了”。這么一嘗,李要五就放心了,他開始精心呵護這些不起眼的辣椒。“種‘豫甜橙’的時候要比一般品種多施30%的基肥,種植過程中門椒長到2-3厘米長時再澆水。”說起種植技巧,李要五很是在行。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這里的高端消費市場不足,沒有大批‘豫甜橙’上市的空間。”李要五的農場并沒有盲目擴大生產規模。“‘豫甜橙’這個品種走的就是高端精品路線,既可以采摘,又可以和超市餐廳簽訂訂單,與傳統批量走市場的普通辣椒是不一樣的。”謝春立表示。
北京市場常見的生吃菜
本報記者蘆曉春
北京具有龐大的農產品需求市場,特別是近年來,在鮮食蔬菜領域,一些可以當水果吃的蔬菜頗受市場歡迎。那么,北京市場上常見的鮮食蔬菜都有哪些,在北京的引進種植情況如何?近日,記者采訪了北京市農業局的相關專家。
“好吃賽過梨 ”的花葉心里美蘿卜
“蘿卜賽梨”是老北京人對心里美蘿卜的褒獎,作為水果蘿卜的一種,心里美蘿卜是北京地區傳統特產,深受人們喜愛。自2011年開始,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開始逐漸恢復蔬菜老品種種植,其中就包括花葉心里美蘿卜,這讓過去老北京四九城臘月里吆喝著“蘿卜賽梨”的心里美蘿卜重新出現在市民的餐桌上。
據市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韋強介紹,心里美蘿卜營養豐富,其皮薄、肉脆、汁多,維生素C、核黃素、鐵的含量比梨還高,生食可代水果,切絲涼拌,味道鮮美。尤其吃過魚、肉后再吃蘿卜,可除腥去膩。目前,海淀區農科所的種植基地按照傳統方法恢復種植了血紅瓤心里美蘿卜,其肉為鮮艷的紫紅色,艷麗如花,惹人喜愛。
|
玲瓏可愛的櫻桃番茄
櫻桃番茄俗稱小西紅柿,近年來在市場上很是流行,其外形玲瓏可愛,具風味天然、高糖度品質,番茄紅素普遍比傳統大番茄高,是健康食品的代表。韋強告訴記者,北京市場上常見的有圣女、千禧和微星等幾個品種,其中微星是近幾年從韓國引進種植的新品種。
目前,北京地區種植較多的為千禧櫻桃番茄,特征為植株長勢極強,生長健壯,屬無限生長類型。在口感上甜度較高,糖度高達7-8度,風味獨特,其果汁含有甘汞,對肝臟病有特效。果皮絨毛等分泌路丁,與維生素P效果相同,可降低血壓、預防動脈硬化、腦溢血等,同時富含胡蘿卜素和維C,營養價值較高。
甜度高達30的美珍系列玉米
近兩年,北京市一些農業觀光采摘園出現了能直接采摘生吃的甜玉米,每年7月份,都會成為市民爭相嘗鮮的首選。據韋強介紹,目前水果玉米在北京種植較多的是美珍系列,如“美珍202”、“美珍204”和“美珍206”。其中,口感最好的當屬“美珍202”,它是海淀農科所2016年引進的品種,屬于高端水果玉米。玉米籽粒有珍珠般的光澤,植株155厘米,特別適合小朋友采摘。與其他玉米相比,屬于甜玉米里的“超甜”玉米,甜度最高可達30度,比西瓜還要甜一到兩倍,而且有一股奶香味,能直接生吃。
做禮品菜銷售的水果苤藍
水果型苤藍是從歐洲引進的特菜新品種,以膨大的肉質球莖和嫩葉為食用部位,球莖脆嫩清香爽口,營養豐富,適宜鮮食;嫩葉營養豐富,含鈣量很高,并具有消食積、去痰的保健功能,涼拌、炒食和做湯均可。作為裝箱禮品菜很受歡迎。
得益于小湯山特菜基地的輻射帶動,目前,水果苤藍在北京昌平區種植較多。據韋強介紹,水果型苤藍生育期短,病害少,種植容易。采收時連根拔除,用刀削去根部和大多數葉片,頂部留3-4個嫩葉,就可以包裝出售了。另外,儲存時應放入塑料袋及保鮮袋中,放入冰箱冷藏室,儲藏適宜溫度為3℃。若溫度過高則會影響品質。
與拇指一樣大的迷你黃瓜
近年來,市場上有一種黃瓜因個頭與拇指差不多大成了黃瓜界的新寵,這種迷你黃瓜長4厘米-5厘米,平均單重30克,一口一個,又稱“一口鮮”。
據韋強介紹,目前,北京市場上常見的有“金童”、“玉女”兩種超小水果型黃瓜,均為橢圓形,光滑無刺有光澤,脆甜、清爽。強雌性,極早熟,瓜膨大速度快,連續坐瓜能力強。較耐低溫、弱光,適合保護地秋冬或冬春栽培。其區別僅是“金童”瓜色亮綠,“玉女”瓜色淡白。
雪蓮4號:生食不澀,脆甜可口
石曉靜
靈根種入香泥軟,好待秋來聽雨聲。6月1日,山東高青縣木李鎮行立水產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扶貧基地里,50畝水果藕生機勃勃。該合作社負責人劉英江和六名工人身著膠質防水服,躬著腰在連片的藕塘中作業,他們精心播撒有機肥,不時俯下身子查看蓮藕長勢。他們的身前身后,是一行行蕩漾的波紋。
劉英江種植的雪蓮4號水果藕是從武漢引進的,這種藕藕身肥大,外表細嫩光滑,皮特別薄,肉質脆嫩多汁,淀粉、糖分含量都高,生食不澀,脆甜可口,可當水果食用,市場價格一直上漲。水果藕是適合淺水栽培的優良品種,主要有雪蓮早熟藕,雪蓮晚熟藕等。水果藕一般4月種植,10月至12月份收獲。一進入十月份,就會有很多的客商前來采購。
劉英江說,今年他的水果藕的產量較往年相比會有較大提高,按畝產2500余斤算,目前批發價3.4元一公斤,比一般蓮藕要高出一元左右,畝產7萬元不成問題。行立水產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蓮藕扶貧基地緊靠黃河,這里的水質、土壤、溫度等都很適合水果藕生長,今年水果藕還沒種植完畢,就有濟南、張店、鄒平等地的客商來協商訂單事宜。
近幾年,富裕起來的劉英江不忘鄉親,為帶領貧困戶盡快脫貧,他成立了行立水產專業種植扶貧基地。為留守貧困戶提供了固定的生活保障,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今年60多歲的村民周義生,年事已高,無法外出務工,自從成為水果藕種植基地的員工后,就有了一份可觀的收入,家庭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劉奎美是北小劉村的計生干部,工作之余也成了專業種藕隊的鐘點工。“現在村里的男勞力都外出打工,剩下好多留守婦女和老人,種藕是技術活,他們干不了,所以就催生了我們這些專業種藕隊,我們干這一行也是吃‘青春飯’,歲數大了,長時間泡在水里就不行了。”劉奎美說。因為農村新型專業市場的良好運行,像她這樣的專業種藕人也多了起來。正在蓮塘中忙碌的周義生對筆者說:“原來我指望家里的農田收入,但3畝農田根本不能解決家庭生活的支出,現在我成了水果藕基地的員工,我把家務活干完后,在這里打工賺的錢,完全能擔負我的生活開銷。
目前,劉英江的水果藕基地已經初具規模,引得多方客商和種植戶到這里參觀學習。最讓他得意的是,目前有多家水產品種植基地有了與他合作的意向。春種秋收,水果藕產業的不斷升級進一步帶動了經濟發展,脆嫩的水果藕成了開啟脫貧致富大門的金鑰匙,農戶奔小康的堅實動力和堅挺支撐。
白玉春蘿卜:一畝能收 12000元
祖文韜
近日,走進貴州省威寧自治縣草海鎮中海村白蘿卜種植基地,到處一派繁忙的景象。草海蔬菜專業合作社正組織一群在家門口務工的村民們拔蘿卜,看著一丘丘的白蘿卜裝車外運,合作社社員們個個喜上眉梢。
近年來,草海鎮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依托現有的土地資源,勞動力資源,以白蘿卜種植為一大主攻方向,從種植形成規模、產品形成系列入手,逐步推進了白蘿卜種植、管理、收購、加工、銷售等環節的規模化、標準化經營,精心打造蔬菜種植項目基地,成功闖出了一條產品暢銷的市場之路。通過當地農戶普遍種植白蘿卜,全縣白蘿卜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快速發展起來。
“我們常年種植的蘿卜品種叫白玉春,種植期在每年3月份到9月份之間。3月上旬開始至5月底進行覆膜栽培,6月份至8月份進行露地栽培,9月份又采用覆膜栽培的種植技術,一年可實現3季種植,每季生育期70天左右,一畝地一季可產白蘿卜6至7噸,按650元/噸的保底價計算,畝產值可達12000元以上,除去成本每畝純利可達7000元以上。”草海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卯昌舉向筆者算了一筆種植白蘿卜的經濟賬。
“最近幾年我們村的合作社發展十分迅速,種植白蘿卜不僅讓許多合作社不斷壯大,還解決了周邊老百姓的就業問題,帶動大家一起富裕。”卯昌舉說。
據了解,近年草海鎮引進優質高產新品種,推廣高產栽培技術,統一種植、統一施肥、統一銷售,引導農民抱團發展,全鎮建立起蘿卜種植基地6000多畝,由5家合作社負責蘿卜生產與銷售。種植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周邊的同心村、民族村、卯關村等多個村1000多戶農戶種植白蘿卜,解決了4000余人的就業問題。
“都是莊稼人,在地里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什么樣的苦沒吃過,這里的活不苦,就是幫忙蓋蓋土、除除草,等蘿卜長成了就拔蘿卜、洗蘿卜,沒什么難的。”59歲的陳小乖把自己家里的6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后就和老伴到基地里當起了工人,兩人每天有140元工資,一個月下來也有幾千元的收入,加上每年每畝800元的土地流轉費用,每年也能賺個兩三萬,吃穿不用愁,還能存點錢。
目前,威寧自治縣全縣常年種植白蘿卜10萬畝左右。受自然條件及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限制,威寧蘿卜產業進一步做強做大還有一個過程。“如果有機耕道和滴灌設施,種植成本就低得多,希望政府繼續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未來我們的基地還可以擴大規模,帶動更多百姓致富。”卯昌舉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