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力爭用幾年時間打造高品質原棉1000~1500萬畝,年產高品質原棉150萬噸,在補短板方面發揮科技的能動力、創新力,引領棉花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家棉花產業聯盟理事長、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所長李付廣說道。
11月28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牽頭的國家棉花產業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聯盟圍繞“棉花紡紗企業需要什么、棉花生產單位就生產什么、科研機構就研制什么”的思路,通過聯合成員單位緊密合作,建立棉花“科研—生產—檢驗—軋花加工—流通—紡織—市場”的一體化運作機制和利益共同體。
目前,國產棉花面臨的瓶頸主要表現為異性纖維特別是“三絲”的污染嚴重;遺傳品質偏低,長度、細度和強度指標協調性差;高檔次或高品質優質商品棉少等問題。棉花產業聯盟的建立,將瞄準中高端品質原棉的市場需求,以訂單生產為抓手,集成聯盟優質品種、綠色生產技術包、訂單種植、訂單銷售,在棉花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全程質量控制和品牌創建等方面進行創新。
“聯盟將高品質作為目標,建立內部控制標準,全面提升遺傳品質指標、生產品質指標、加工品質指標、質量檢驗指標。并以紡織需求為導向實行訂單生產和訂單銷售,助推棉花產業與國際接軌。”李付廣說道。 見習記者韓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