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毒種薯告訴你——
推廣告別“聲聲慢”
產業迎來“步步高”
《 》( 2016年06月20日 07 版)
資料圖 劉杰攝
編者按:我國是馬鈴薯、甘薯生產大國,種植面積均在8000萬畝以上,在很多地方,農民還延續著自留種薯的方式。實踐證明這種未經脫毒處理的種薯易染病、產量低、品質差,嚴重影響馬鈴薯、甘薯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意識到了脫毒種薯的好處,國家也加大投入扶持脫毒種薯生產、使用,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脫毒種薯的應用還不夠普及,推廣情況也不樂觀。今天的熱點聚焦,我們刊發一組本報記者對脫毒種薯市場的調查稿件,聽農民、企業、專家詳細介紹脫毒種薯的好處,生產、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希望脫毒種薯被廣泛使用,助力我國馬鈴薯、甘薯產業發展得更快更穩。
脫毒甘薯好推廣卻很難
問題
脫毒甘薯好推廣卻很難
本報記者呂兵兵
近日,在山東省莒南縣莊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理莊會樹告訴記者:“公司的主營業務之一是脫毒草莓種苗繁育,近年來開始進行脫毒甘薯研究。特別是一些種性退化嚴重的傳統優質品種,脫毒后增產效果明顯,多數增產幅度在50%以上。”
甘薯脫毒后效果這么好,目前推廣使用情況如何?山東省農科院研究員、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種薯繁育崗位專家王慶美介紹:“推廣甘薯脫毒技術在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來了,但直到現在,落地推廣情況都不樂觀。市場上賣種薯種苗的很多,但真正實現脫毒的沒幾家。”
前不久,來自山東省昌樂縣的薯農王者金曾告訴記者,現在種甘薯,品種還相對好選一些,但要想買到一些傳統優質品種的脫毒種苗就難了。由于甘薯品種很多,育苗門檻低,導致現階段甘薯育苗行業魚龍混雜,虛假廣告滿天飛,假脫毒,亂起名字,化肥催苗等情況經常出現,很多甘薯種植戶在選購種薯種苗時不知該何去何從。
王慶美介紹,甘薯是重要的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優質飼料作物,具有耐旱耐瘠、高產優質、用途廣泛、生產潛力大等特點。然而,甘薯良種隨著種植年頭的增加,往往種性退化,出現植株變小、生長勢衰退、塊莖變小、產量品質下降等情況,是目前普遍存在影響甘薯生產的重要問題之一。而且,近年來,蚜蟲等蟲害爆發嚴重,加上種薯種苗調運范圍越來越大,因此甘薯病毒病害呈加重趨勢,推廣脫毒甘薯成為必然選擇。
既然問題嚴重,推廣效果又好,那為什么推不開呢?
一是因為甘薯種植比較粗放,效益相對較低,市場化運作空間小。種甘薯的地塊,多數是丘陵薄地,農民投入較少,種植收入也多數在千元左右。現在,農戶購買一般甘薯苗的價格約為0.1元/棵,每畝種苗投入在300元左右。而如果推廣脫毒甘薯苗,農民要大幅增加投入,接受起來會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二是甘薯種薯如果大范圍調運,非常容易腐爛。而且,甘薯儲存也是問題。王慶美說,“售賣甘薯種薯種苗,集中在開春后一個月,一旦賣不出去,種薯就只能折價當商品薯賣,種苗就只能爛在手里。因此,風險太大。”
再就是甘薯種苗繁育的門檻較低。“農民有自己的土辦法,一般是買一次種薯,一用就是五六年甚至更長。土辦法是選擇一塊遠離甘薯主產區的麥田,在麥收后用作專門的種薯種植田,薯苗就從春薯的秧上截下來。這樣,雖然效果難以保證,但也有作用,關鍵是能降低成本。”昌樂縣雨羅山彩色地瓜合作社理事長呂來祥說,“正因如此,合作社想每年都引進脫毒種薯,卻很難說服社員接受。”
王慶美坦言:“綜合上述原因,要實現脫毒甘薯和種苗繁育的市場化,任重道遠。培育脫毒種薯一次性投入大,風險高,企業的積極性有限。而且,脫毒甘薯原原種培育出來后,如果繁種條件不能保證,在繁種過程中還有感染病毒的風險,推廣后反而是一發病一大片。”
現在的問題是,真正做脫毒甘薯的市場主體很少,但是做甘薯種薯和種苗生意的,都喊自己是“脫毒”之后的,農民一家一戶購買,又不能檢測,難免上當受騙。
甘薯脫毒是大勢所趨。王慶美說,“現階段,鑒于推廣上的實際困難,我們更多地提健康種薯和健康種苗的概念。對于一些種性退化的傳統優質品種,必須大力推廣脫毒技術。對于一些新推出的品種,則可通過提純復壯等健康的繁育手段,保障種薯和種苗的健康。”
脫毒種薯生產需破成本偏高制約
繪圖:吳狄
劉杰
2015年,“馬鈴薯主食化”變成了最受關注的熱點詞匯之一。從糧食安全和豐富百姓膳食結構角度考慮,國家提出了馬鈴薯主食化戰略,馬鈴薯變為新主糧,脫毒種薯更大面積的應用推廣和低成本生產成為一種必然的產業需求。和其他三種主糧作物相比,馬鈴薯的單產增產潛力巨大,發達國家馬鈴薯平均單產可達3噸以上,而我國平均單產只有1.1噸左右。攜帶病毒的種薯會造成馬鈴薯減產30%甚至100%。脫毒種薯應用率低是制約單產增加的一個主要因素。多年來,為了提高脫毒種薯應用比例,國家做了很多努力,農業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投入了大量資金建設組培脫毒中心,農業部及眾多主產區各級政府都實施了脫毒種薯良種補貼政策。
為了解脫毒種薯應用情況及生產情況,最近筆者走訪了內蒙古和黑龍江多個主產區,發現農民種植脫毒種薯的意識提高了,生產脫毒種薯的技術也有所改進。據產業內部網上信息,目前山東、廣東、福建等省份脫毒種薯應用率非常高,領先國內其他產區,每年很多經銷商將北方的脫毒種薯運往這些省份,口碑好的種薯企業生產的脫毒種薯提前一年就會被預定完,而且價格很高。
馬鈴薯主食化,就是提供大量馬鈴薯給大眾消費,這就要求種植者生產出高質量低成本的土豆。要提高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第一件事就是推廣應用脫毒種薯,產量提高了,單位生產成本自然降低。2016年5月30日,內蒙古農業廳發布了《內蒙古自治區馬鈴薯產業發展指導意見》鼓勵扶持加工馬鈴薯專用品種的選育、引進和示范推廣。
筆者走訪期間還重點關注了脫毒原原種的生產現狀。按照國家標準,脫毒種薯分為原原種、原種和一級種薯。目前在華北和西北地區,多數企業在網棚內用蛭石與地面隔離的方式來生產原原種;而在東北地區,多數企業在網棚內用天然土壤生產原原種。企業雖說都有自己所謂的“絕招”,但是所有地區人工成本都在不同程度地增加。原種和一級種生產,西北、華北地區多數依靠地下水灌溉確保產量,所以生產成本相對較高;而東北地區天然降水比較好,基本都是靠天降水,所以整體成本比較低。要降低脫毒種薯的生產成本,規劃好種薯生產基地,提高各級別種薯生產管理水平,增加一代是比較理想的選擇。相信有國家的大力支持,大眾積極消費的帶動,加上產業人員的不懈努力,脫毒種薯應用面積必將快速增加,馬鈴薯產業會更加蓬勃興旺。
(作者簡介:劉杰,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博士,曾任國家馬鈴薯區試主持人,現為華頌種業(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效果
種薯脫毒產量增加一倍多
常虎濤本報記者郝凌峰
“今年,俺帶著大家種植500多畝土豆,畝產6000斤,地頭價格平均0.7元/斤,一畝地就收入4000多元!”河北成安縣道東堡鄉西南莊村54歲的趙志樂呵呵地說。
十幾年前,趙志開始在自家的棉花田里套種土豆,當時大家眼中的土豆是在山區生長的,在平原地區種植土豆前所未有。但樸實、憨厚而又有點倔強的趙志堅持要搞棉花土豆套作,當年趙志套作的土豆就收獲了2000斤/畝,一畝地多賣了460元,這在當時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了。也是這一次的收獲,讓趙志看到了土豆在平原地區的前景。第二年就有兩戶村民跟著趙志種土豆。但由于技術和種源問題,趙志的土豆種植蒙受了三次重大失敗,村民都處于觀望狀態,所以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癡心不改的趙志積極尋找問題的根源,并到山東、內蒙、甘肅、河北張家口等地考察學習,直到2001年,脫毒種薯全面推廣,加上幾年在技術上的積累,趙志的土豆種植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畝產由原來的2000斤增加到5000斤,管理也比原來輕松了很多。沒脫毒的土豆葉皺、個小、生長緩慢、還容易畸形。脫毒之后的土豆葉厚、個大、生長迅速。趙志第二年就翻蓋了新房,村里的群眾看到了希望,也紛紛加入到種植土豆的行列中來。
經過將近20年的摸索實踐,趙志不僅堅持自己種,還影響帶動周圍群眾一起種。種薯從原來的普通薯改成現在的脫毒薯,畝產已增至6000斤,原來趙志獨自種土豆,現在200戶農民種土豆,土豆成了金疙瘩,趙志也成了當地的土豆王。60歲的趙英跟著趙志種土豆四五年了,趙英的親戚也都種上了土豆,談起今年的收成,趙英很激動:“俺今年種了5畝土豆,除去每畝900元的投入,僅種植土豆就能收入1800多元,土豆收后還能種大蔥、玉米、花生等,我這5畝地一年最少也能收入3萬多元。”
南莊村主任趙沖介紹說:“由于俺村的土豆是黃皮黃瓤、條形、個頭大、口感好,不僅供應本地市場,還有很大一部分被外商從地頭收走了,我們準備擴大脫毒種薯使用面積,預計明年全村的土豆種植面積能達到1000畝。”
企業給農民好種薯農民讓企業有錢圖
本報記者金慧英
日前,記者來到天津市天興佳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其組培室看到,有的工作人員在制作馬鈴薯脫毒微型薯的培養基,有的在往組培瓶里分苗,大家正忙碌地為秋季生產做準備。這個公司擁有種薯生產設施8萬多平方米。在國內高緯度、高海拔地區建有良種繁育基地1萬余畝。公司負責技術的副總胡小蘭指著墻上的照片告訴記者:“2012年我們研發的馬鈴薯—費烏瑞它(早熟)種薯在全國馬鈴薯高產競賽中獲得了金獎。”據了解,該公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天津市農科院、天津農學院等國內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具備完善的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技術體系和質量檢測體系,能夠實現馬鈴薯脫毒微型種薯、原種和一級種薯生產流程的規范化、標準化,在行業內處于領先地位。
談到為什么搞脫毒馬鈴薯種薯?該公司總經理劉剛說,馬鈴薯是無性繁殖作物,由于病毒在體內積累引起種薯退化。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有效途徑是利用馬鈴薯脫毒快繁技術生產馬鈴薯脫毒微型薯,并進一步繁殖原種和合格種薯。劉剛說:“我國馬鈴薯年種植面積約8000萬畝,年需優質種薯約1000萬噸,全國每年對微型薯的需求量40億粒,潛在的市場銷售額約8億元,國內市場前景十分可觀。目前,微型薯產品在國內市場上供不應求,亟待擴大規模、提高層次,形成具有自身技術特色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
立足于對發展脫毒種薯深遠意義和廣闊前景的認識,天興佳業成立六年來在全國多個地方示范推廣脫毒種薯。在山東蒼山縣莊塢鎮示范種植馬鈴薯脫毒種薯1000畝,農戶每畝增收三四千元。在廣東惠東縣平海鎮,推廣種植脫毒種薯2000畝,增加就業200人,這些案例都是公司閃光的足跡。
公司還多次舉辦馬鈴薯種植技術管理培訓講座以及收獲觀摩會和新品種推廣會,通過示范點的輻射作用向周邊省、市、縣推廣脫毒種薯。目前年產馬鈴薯脫毒試管苗1000萬株、脫毒微型種薯8000萬粒、脫毒馬鈴薯原種2萬余噸,產品銷往山東、新疆、東三省及云南等地。去年,天興佳業在新疆策勒縣示范推廣種植脫毒種薯500畝實行精準扶貧,當地農民種植后畝產量提高一倍,大薯達到1公斤左右,不僅個大,而且口感好、品質高。今年該公司繼續開展科技援疆計劃,在新疆于田縣示范種植脫毒種薯500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