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將至今年麥農種什么?
《 》( 2015年09月19日 07 版)
編者按 又到秋播時,又將種麥子,目前我國10萬畝以上冬小麥品種有340多個,如何選擇?怎樣走好秋播第一步?記者采訪了我國小麥主產區的麥農,全國產銷量最大的小麥種企,我國著名的小麥專家,從他們的表述中您可以了解到我國小麥育種的整體情勢,未來發展方向,眾多小麥品種的特性及麥農的實踐感受,這些或許能幫您做出決定。
|
李忠義的歡喜和高明華的失落 本報記者王蔚萍 李忠義是陜西蒲城縣東陳鄉劉家莊一組的村民,今年70歲了,老漢種了20年小麥。去年,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報道了周麥27單產破800公斤的新聞,李忠義和他的鄉親們也種了這個品種。據知情人介紹,劉家莊的地不屬于高水肥的,只是一般的地,以前種小麥畝產最多不超過1200斤,可是種了周麥27后,一樣的澆兩遍水,每畝施50斤復合底肥,不需要特別的管理,畝產就達到了1540斤。李忠義非常激動,他說自己種了這么多年的地,從沒有打過這么高的產量。李忠義老漢的陜西口音很重,他一字字一句句地描述周麥27的特點:“這個小麥品種個子低,穗子倒是大得很,熟得比別的品種早,還特別好賣,人在地里割,收麥的就在旁邊等,直接就拉走了。”李忠義所在的村只有十幾戶人家,十幾戶鄉親都種這個品種,這個品種2011年通過國家審定,一經推廣,其高產性就得到專家、農戶的一致好評。2014年,在河南修武縣高產攻關田中,單產達到821.7公斤,打破了全國畝產最高紀錄。李老漢對周麥27的產量特別滿意,他說:“莊稼人不知道別的,啥產量高啥好看好賣咱就種啥嘞。”今年,李老漢和鄉親們早早備下周麥27,只等到進了十月就把種子播下地。 種河南中種聯豐另一品種百農AK58的河南開封市祥符區曲興鎮五閆村的高明華卻有些失落。事情還要從頭說起。去年,高明華種了3000畝玉米,由于銷路不好賠了些錢,心情郁悶的他對接下來種什么品種的小麥也沒有主意。他在電腦上瀏覽時找到了河南中種聯豐種業有限公司,他了解到聯豐種業是中國種子集團有限公司旗下企業就找上門去,不想聯豐公司的領導熱情接待了他,還根據他的地力條件和種植習慣為他推薦了百農AK58為聯豐代繁種子。 在隨后的幾個月里,聯豐的技術人員定期到田間進行指導,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3000畝小麥喜獲豐收。由于去雜做得好,種子純度有保證,高明華的小麥比其他農戶小麥的銷售價格每斤多了一毛多錢,老高粗算了一下,每畝增收300元,3000畝就是九萬元,他賣玉米賠的錢也不算什么了。 高明華對記者說:“玉米賠錢時上火壓力大,體重掉了45斤,今年小麥賣得好,心里一放松,掉的肉又都長回來了,可是想繼續為聯豐代繁種子卻不能了。”他剛接到聯豐一位王姓負責人的電話,說由于公司調整制種計劃和規模,今年不能再與他合作了。說起這事高明華說他理解公司,雖然不能代繁百農AK58了,但是他可以在市場上買種子然后接著種。 蘇北麥農的打算 艾農 小麥以畝產量高、籽粒銷售價格高一直被廣大農民朋友所看好,在蘇北地區種植面積呈逐年擴大的趨勢。 農諺有“秋播一局定全年”之說,說明秋播在全年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搞好秋播?首先要在品種選擇上狠下功夫。品種選擇要考慮茬口、畝產量、成熟期、抗逆性、銷售價格等多方面因素。秋播小麥品種主要應選擇那些畝產量高且穩定、早熟能避開梅雨季節、穗發芽少、抗倒性強、銷售市場好的品種。 早茬口可種植耐早播的半冬性品種,晚茬口可種植可以晚播的春性品種。因為蘇北尤其是射陽縣等一些地方前茬早茬口較少、晚茬口較多,綜合以上因素,秋播小麥品種布局以適合遲播的春性小麥為主搭配種植半冬性品種。根據往年的產量經驗和種植效益,在春性品種中以鎮麥168為主,搭配種植鎮麥10號。半冬性品種以淮麥35為主。 鎮麥168在射陽種植分蘗成穗率高,穗層整齊、熟相好看,抗倒性強,紅粒,穗發芽少,籽粒飽滿,千粒重高。用它加工的面粉用途廣泛,因此市場需求量大,出售時價格相對較高,種植畝效益好。在射陽地區已經連續種植多年,畝產量一直表現不錯,沒有忽高忽低不穩現象,深受農民朋友喜愛,許多當地農民將它作為越冬作物的當家品種。“我已經連續種植了8年,鎮麥168產量一直表現不錯,每年畝產量都穩定在千斤以上。最大的優點是抗倒性強,適合在沿海多風地區種植。并且在市場上好賣,出售時單價要高出幾分錢。”談到幾年來種植鎮麥168為他帶來的收益,江蘇省射陽縣臨海鎮種植戶周海明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鎮麥10號系一些地區才引進種植的小麥品種,與鎮麥168搭配種植。該品種穗層整齊,熟相較好,籽粒紅、粒質硬、飽滿,穗發芽少,千粒重高。“2013年秋播,我們這里引進了鎮麥10號新品種。據介紹,該品種適宜在那些騰茬遲、茬口晚的地塊種植。我家前茬水稻種植的都是晚熟品種,兩年試種下來,產量和效益都不錯。今年,我種植的水稻騰茬仍然較晚,我將繼續種植鎮麥10號。”射陽縣臨海鎮農戶李兵對鎮麥10號新品種充滿信心。 淮麥35屬半冬性品種,它早播不會出現冬前拔節和凍害現象,適宜在騰茬早的地塊種植,可作茬口調劑使用。該品種分蘗力和抗寒性都較強,抗倒伏較好,籽粒白、粒飽滿,千粒重高,賣相好。“我種植的水稻都是早熟品種,每年騰茬很早。對這些騰茬早的地塊,你也不能讓它白白地閑著、浪費冬前溫光資源。去年秋播,我聽說淮麥35可以早播。于是,我帶頭引進。通過一年的種植,這個品種還真的不錯,產量高不說,今年夏收前遇到了兩次大風它都沒有倒伏,說明它的抗倒性的確強,在我們這個多風強風地區完全可以種植。”江蘇省濱海縣濱海港鎮種植戶陳紅兵對種植淮麥35已經積累了一些經驗,今年他打算將承包地上的早茬口全部種上淮麥35。 眾多品種總有一種適合你 曹弘毅本報記者王蔚萍 10月中下旬是黃淮海播種小麥的時節。離此時還有兩個多月的時候,全國麥種產銷量最大的種子企業江蘇省大華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就召開了秋播作物種子銷售工作會議,一年一度的麥種銷售工作在充分準備后正式啟動。 典型品種各有所長 大華種業擁有眾多的自有品種,比如鎮麥168、華麥6號、鎮麥10號等等。鎮麥168屬春性小麥,是我國首個通過國審的優質紅皮強筋小麥品種,在江蘇及周邊市場深受歡迎。在安徽省天長市,鎮麥168占到當地小麥播種總面積的一半。目前市場上小麥價格偏低,最低的每公斤還不到兩元,鎮麥168商品糧銷售價比其他品種要高出15%左右。它也是我國目前出口量最大的紅皮強筋面粉原料。 華麥6號是大華種業自主研發品種,該品種紅皮小麥白皮長勢,群體量大,每畝有效穗數達40萬,產量潛力巨大,株高小于80厘米,抗倒性強,是具有較強發展潛力的新品種。在2014和2015年“江蘇好品種”評選中,經專家實地考察,嚴格測試,華麥6號連續兩年奪得紅皮小麥測產第一名。現場觀摩會上,經銷商對華麥6號的長勢長相贊不絕口,有的經銷商當場就要求和公司簽訂代銷合同。 鎮麥10號是大華種業自有最新省審紅皮強筋小麥品種,具有高產、優質、多抗、早熟等特性,尤其抗白粉病表現突出,是公司紅皮強筋小麥強勁的后續品種。此外,華麥2號、華麥5號、淮麥35在黃淮海麥區、河南、安徽都有較好的種植表現,受到廣大麥農歡迎。今年新推出的華麥7號大有后來居上之勢。 讓農民自己感受好品種的魅力 時下,市場上作物品種眾多,好品種常有,好服務不常有。大華種業為讓更多的農民認識并了解他們經營的品種,堅持靠優質服務打造品牌美譽度、培養客戶忠實度。 今年5月,麥種豐收大局已定,大華種業在多家分公司召開大規模品種觀摩會,廣泛邀請專家、經銷商和種植戶參加。公司工作人員帶著客人走進田間找問題、挑毛病。參會者有的捧著麥穗數粒數;有的拉著卷尺實地測密度;有的摟起幾株麥子,東壓壓,西壓壓,看看抗倒性如何。觀摩會后,公司組織經銷商開座談會,會上,育種者詳細介紹品種的特性、當年的種植情況、賣相賣點及推廣潛力,公司負責人也適時公布相關優惠政策,座談會氣氛熱烈,經銷商對經過深入了解的品種的銷售前景非常期待,抱有信心。 |
何中虎 近十年來我國小麥連年豐收,除有利的政策措施、氣候因素和改進栽培技術外,新品種在增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主產麥區普遍實現了1~2次品種更換。小麥育種的主要進展可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育成并推廣了一批高產穩產廣適性品種,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山東的濟麥22和河南的矮抗58,前者不僅實現了高產潛力的突破,更為重要的是將高產與抗倒伏、抗逆、抗病性及水肥高效有機結合起來,適應性特別廣,連續6年為黃淮北片第一大品種;矮抗58的最大特點是矮稈抗倒伏,抗病性好,在播量普遍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幾乎沒有過出現倒伏,特別適應目前的簡易機械栽培,近幾年一直是黃淮南片的第一大品種。除此之外,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還有周麥22、西農979、鄭麥9023、鄭麥366和山農20等,中麥175則是水旱兼用型高產廣適新品種,已成為北部冬麥區水地和黃淮旱地的主栽品種。二是育種技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開始用于品質和抗病性品種培育,其中中麥996等已通過審定并大面積示范推廣;用小麥與玉米雜交誘導單倍體育成的高產廣適品種中麥155已大面積推廣;小麥品質評價體系建立和分子技術研究取得較大進展,把不育和矮稈兩個基因緊密連鎖在一起的“矮敗小麥”正在育種中應用。 近幾年小麥生產也出現了一些突出問題,對新品種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一是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明顯,如2013年安徽北部和河南南部在4月中旬出現極端低溫,導致至少3000萬畝小麥嚴重減產;2014年5月底至6月初,黃淮麥區連續出現35℃~38℃高溫,導致河北、山東及北京周邊地區嚴重減產,高溫逼熟使北京地區小麥熟期提前7~10天。為了適應這一變化,要求新品種在前期發育略慢一些,而在后期具備更快的灌漿速度。二是病害問題日益嚴重,赤霉病已成為黃淮麥區最重要的病害,2012年嚴重發病面積約1.5億畝,最近三年黃淮局部地區也相當嚴重;2014年紋枯病在河南普遍發生;出現了致病性強、發展速度很快的條銹病新小種V26,使我國主產麥區廣泛應用的抗條銹病基因Yr26和被寄予厚望的Yr10普遍喪失抗性,人工合成小麥、簇毛麥易位系和貴農號品系已喪失對條銹病的抗性;2015年葉銹病在主產麥區相當嚴重,白粉病和葉銹病在很少發病的新疆也大面積發生。三是優質和高產節水品種不能滿足生產需求。由于普遍重視產量,忽視了品質改良,品質育種有下滑的趨勢,導致優質麥面積下降;對高產節水品種的選育投資不夠,旱地育種力量有所下降。 我國小麥生產面臨嚴峻挑戰,在氣候變化和紋枯病及赤霉病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既要保證較高產量和可接受的品質,還要降低水肥等投入,以提高產業竟爭力并保護環境,這在缺水十分突出的黃淮北片顯得更為重要。另外,主產區所用親本趨于單一,導致新品種的遺傳相似性增加,今后育成突破性品種的難度加大。因此,除部分地區繼續加強高產更高產甚至超高產品種培育之外,大部分地區應把培育高產、水肥高效、抗病、抗逆、廣適性品種作為主要任務,當然優質面條和饅頭及專用面包品質等還要繼續重視。就育種技術而言,考慮到產量、水肥利用效率及抗熱性等的復雜性及表型鑒定的巨大工作量,在近期內發掘出效應較大、育種家可用的基因標記難度相當大,因此,高產高效廣適性品種的培育仍需主要依靠常規育種技術。具體來講,目前應重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抗赤霉病品種的選育。鑒于赤霉病已由過去的偶發性和區域性病害發展成為全國性的常發病害,同時培育抗病品種和防病難度較大,因此必需高度重視赤霉病的研究工作,通過分子標記和常規選擇相結合,盡快將國內外已有的抗病基因快速轉育到現有主栽品種和苗頭品系中,普遍提高黃淮麥區品種的抗性水平。需要說明的是,黃淮麥區應適度擴大小麥與豆類輪作面積,只有同時改進品種抗性與現有耕作制度才能有效減輕赤霉病的危害。二是盡快培育兼抗條銹病、葉銹病和白粉病的成株抗性新品種,為防止抗性頻繁喪失提供技術支撐。國內外的研究和育種實踐皆以證實,Yr18等基因對上述三種病害均表現成株抗性,且抗性已保持了60年以上,通過這些基因的合理累加已培育出兼抗主要病害的持久抗性品種。三是加強高產節水及優質品種選育,加強親本和育成品系品種的系統鑒定至關重要。首先根據大面積生產表現和系統可靠鑒定,明確高產、水肥高效、抗熱及優質等親本,在此基礎上合理配置組合;其次,要盡量擴大產量鑒定和品種比較試驗的規模和點次;第三,在高世代材料鑒定中,應及時大膽采用一些可用的分子標記,以便為表型鑒定補充有益信息。經過長期不懈努力,我國定能培育出一批高產高效廣適性新品種,為小麥產業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中國辦事處主任) |
對選擇了大華品種的種植戶,公司更是多加關照。他們會為農民朋友舉辦各種種植技術培訓,聘請專家講授種植技術要點,讓良種與良法配套,把品種的優越性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公司還在所有產品包裝袋上印上了種植技術咨詢服務電話,一旦田間種植發生任何問題,只要一個電話,公司立即部署相關區域分公司派技術人員登門服務,直到問題解決。對這一點,農民非常放心認可,即使非大華客戶,不少在遇到問題時也點名請大華的技術人員幫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