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李立秋 基業長青的企業,掌門人都有一種被叫做“企業家精神”的素養。中國傳統商業文化里,稱這些人為“儒商”。 |
兩位企業家都沒有太高的學歷,但是有企業家精神,有儒商風范。 |
一定是儒商,歷練不好會成為土豪;低學歷的老板不一定是土豪,注意學習也會成為儒商。做強做大企業,發展現代種業,需要多一些儒商,少一點土豪。 |
發展大任不負責,怎么能基業長青? |
|
種業創新需金融支持 本報記者于險峰張仁軍 日前,在遼寧省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期間,很多委員對“三農”工作提出很好建議與提案。省政協常委、盤錦北方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雷認為,遼寧省是我國粳稻主產地之一,擁有一千萬畝水田面積,是全國粳型水稻生產大省,也是全國用種大省之一,又是我國優質粳米出口、內銷的主要基地。應扶持壯大育、繁、推、銷一體化水稻種業龍頭企業,扶優扶強,推動兼并重組,培育出實力強的種子企業,走出“散、亂、小”的種業發展現狀。 許雷向記者介紹說,現在的水稻種業已由原來的國有科研院所、國有種子公司獨攬天下,走向民營種子公司、國有科研院所、個體研究所共同發展。水稻種業正在從單一的制種、經營開始走向以集科研育種、繁育、生產、加工、推廣、銷售一體化的發展之路。隨著發展現代農業的推進,由于農村家庭農場、合作社、種田大戶等經營模式的誕生與發展,促使水稻種業的供求關系發生矛盾。生產種子的單位以及銷售種子的部門同需求種子的市場產生了裂變。全省水稻種業除少數單位能進行新品種自主研發外,大多種子企業均以經銷為主,真正能參與大市場、國際競爭的少。 “創新能力是種企的核心競爭力,應把具有創新能力的種企放在種業資源主體地位。”許雷說。以“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為主體整合農作物種業資源,取消沒有創新能力的種企生產資格。建立健全現代種企制度,通過政策引導帶動種企和社會資金投入,充分發揮企業在商業化育種、成果轉化與應用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對那些沒有育種創新能力的或沒有自己品種的“種子生產企業”應取消其生產資格。 金融對種業的支持漸入佳境,許雷認為,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扶持水稻種業做大做強。建議金融部門應對種企提供新品種研發貸款,這主要是因為農業新品種的研發周期較長,需投入大量經費,應開發相應的貸款支持,周期最好能在三年左右。種子生產環節也需要貸款,具有繁種基地的種子企業在生產中需投入農業生產費用,主要為短期流動貸款。繁種基地貸款,對于建立繁種基地的種子龍頭企業,對其一次性交納土地承包費時提供貸款支持,也包括建設庫房、加工廠房等固定資產投資。另外要增加擔保方式,除不動產抵押外,建議增加由種子企業開發的新品種權作為無形資產抵押,以及庫存種子作為動產抵押。 |
中國種子集團副總經理田冰川—— “綠色戰略”引領綜合服務
中國種子集團副總經理田冰川 本報記者王澎 在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的趨勢下,結合種植業發展需求,實現種、肥、藥、農技服務等有效整合是大型種子企業由專到綜合服務的發展。中種集團作為我國唯一一家以農作物種子為主營業務的育繁推一體化中央企業,該如何適應這一趨勢的發展?中國種子集團副總經理田冰川說:“中種集團制定以‘綠色戰略’為核心的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開發推廣綠色品種,以品種引領種植模式升級,以品種引領種植結構改善。” “綠色品種”對緩解我國資源壓力,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綠色戰略’引領的是企業的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田冰川說,“培育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品種,培育農機農藝融合、適宜輕簡化栽培的綠色品種,培育品質優良、市場青睞的專用品種,才能做到增產理念、效益理念和綠色理念的落地生根。” 該公司近三年來每年都拿出銷售收入占比超過10%的當期利潤投入到長周期的育種研發中。2014年,新申請7項科研成果專利和24項新品種權,實現自主育種的新突破;育種研發能力得到國家進一步肯定,中種集團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 在湖北、河南種糧戶口中流行一句順口溜,"種稻像種麥,不育秧不栽秧,就這么簡單"。這得益于優質品種的開發,以及沿淮四省推廣的麥茬稻節水輕簡化栽培技術。 麥茬稻節水輕簡化栽培技術有助于增加復種指數,讓“種田從不賺錢變得可以賺錢”,因而廣受種植戶歡迎,去年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0多萬畝。今年將進一步擴大示范規模,在河南信陽、湖北隨州、棗陽、宜城等地舉辦農民會350多場,組織農戶現場播種、現場看苗、現場演示,推廣種植模式,使更多的農民獲益。 “優秀品種在引領種植模式升級的同時,還在激發著種植結構的改善。”田冰川說。我國南方丘陵區域丟荒仍然持續,糧食主產區土地流轉加快,種植方式由精耕細作向輕簡化轉變的趨勢仍在不斷變化,中種集團在適宜區域探索種植結構改善。 |
吉林德豐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繼坤—— 信息化平臺建設促品種推廣 德豐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繼坤 郭劍飛 本報見習記者 李國龍 2014年,互聯網創業、O2O等新事物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種業,機收脫粒成為種業最熱詞之一,在這一趨勢的發展下吉林德豐種業也在進行著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變革,主推機收脫粒品種,為玉米全程機械化和降低農民勞動投入做出自己的努力。 “這一年是德豐種業開始向全國型種業公司進軍發展的元年。”李繼坤評價2014年。去年初德豐就將推廣機收脫粒品種“德育919”作為年度核心工作,以測試先行、多網立體運作的方式,希望用最短的時間將品種推廣到種植戶的家門口。 “探索中的諸多‘第一次’帶來的經驗彌足珍貴”,李繼坤說。德豐大規模單品種布點,獲取到“德育919”在各地適應性的第一手資料;品種階梯密度試驗田,在收獲期的現場會上,讓經銷商和農民朋友們近距離觀察品種的田間表現;通過視頻直播脫粒現場會,在機器脫粒現場會全程視頻直播,不是所有的密植品種都能直接脫粒收獲;品種審定年便獲得高產狀元,2014年審定年,“德育919”一舉獲得吉林省農委組織的玉米新品種高產競賽冠軍。品牌保護行動,信息化建設,防偽防竄貨體系,讓假貨無處可逃,讓竄貨管理有據可依。 德豐把加快信息化平臺建設作為育繁推一體化建設的軸心工作。2014年,德豐種業率先完成供應鏈管理及產銷管理全程信息化,育繁推一體化中的“繁”和“推”已經實現企業內部管理平臺并軌。2015年,德豐計劃將新品種科研管理納入公司信息化管理之中,進而形成育、繁、推三大環節的內部平臺閉環管理,通過企業內部平臺實現各環節間的協同管理與核心信息流轉。 2015年,德豐還將借鑒“德育919”推廣過程中的經驗加速國審品種“德育977”新品種的市場推廣。將營銷網絡走出東北三省加一區,走向陜西、山西、河北等華北地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