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農董事長之妻竊種風云:去年已因竊種遭指控 |
||
|
來源: 在先玉335出現之前問世,鄭單958主要是更替了中國第一代廣泛播種的玉米種子農大108,是黃淮地區和東北、華北地區的主流玉米種(zhong)子。盡管鄭單958是中(zhong)國玉米種(zhong)子代(dai)表,而且(qie)是相對最為(wei)成(cheng)功的一款產品,但是在嚴建兵看來,它還是有自己的失敗之處。 種子迷局 “偷(tou)種子”,這一(yi)個看(kan)似天方(fang)夜譚(tan)的故事(shi)正在中(zhong)國種子圈中(zhong)頻繁(fan)上演(yan)。 無論是(shi)(shi)海(hai)外NGO組(zu)織“夜襲”海(hai)南島種子試驗田,還是(shi)(shi)中國(guo)行業人(ren)士萬里“奔襲”美(mei)國(guo)莊(zhuang)稼地,都將中國(guo)種子產(chan)業的迷局一次次從田間擺到桌面。 新金融記(ji)者彭俊(jun)勇(yong)孫瑞(rui)麗 整體實力(li)不強、產(chan)學(xue)研脫(tuo)鉤、知識產(chan)權(quan)保護(hu)落后、缺乏可以與國(guo)際巨頭(tou)抗衡的行(xing)業(ye)(ye)領(ling)軍企業(ye)(ye),種種問(wen)題之下,中國(guo)種子產(chan)業(ye)(ye),這(zhe)個(ge)規(gui)模800億元的市場(chang),正在迷(mi)局中摸(mo)索。 800億市場 拜爾、巴(ba)斯夫、孟山都、先正達、杜邦,在世界種子(zi)巨(ju)頭在中國(guo)市場步(bu)步(bu)為(wei)營之(zhi)時,中國(guo)種業的尷尬逐漸顯現。 “盜(dao)竊種(zhong)子的事(shi)件,給中國種(zhong)子行(xing)業(ye)敲(qiao)響(xiang)了警鐘。”中國社(she)科院農村研究(jiu)所李國祥教授告訴新金融記者,“中國種(zhong)子市場必須要形成自己的風格。” 2013年,中國(guo)糧食(shi)總產量60193.5萬(wan)噸(12038.7億斤),在世界糧食(shi)產量排行榜上(shang)繼續(xu)領先,但是在種業市場(chang)上(shang)則交不出同樣亮(liang)麗(li)的答卷。 根據袁隆平助理黃崎此前在第(di)十(shi)二屆中國國家(jia)安(an)全論壇的(de)學術報告中介紹,中國每年需要(yao)種子(zi)125億(yi)公斤(jin),市場規模達到550億(yi)元。現在隨(sui)著商品化率提高,知識產權保護(hu)的(de)加強,將達到900億(yi)元市場,而我們現在僅僅能滿足(zu)45億(yi)公斤(jin)。 有業內人士表示,2013年中國(guo)的種(zhong)子市場規模(mo)在750億元左右。 “我估算目前中國種子市場規模(包括玉米、水稻、小麥等(deng)品種在內)在800億左右。”華中(zhong)農業(ye)大(da)學(xue)生命科(ke)學(xue)技術學(xue)院(yuan)教授、作物(wu)遺傳改良國(guo)家重(zhong)點實(shi)驗室副主(zhu)任嚴建兵(bing)告訴新金融(rong)記者。 天津一位農業專家介紹,所謂種子市場,并不單單指玉米、小麥、水稻等農作物,還包括棉花、油料(liao)以(yi)及瓜(gua)果等品種(zhong)(zhong)。目前種(zhong)(zhong)子(zi)一般占到(dao)農業成本(ben)(ben)的(de)10%-20%,不同品種(zhong)(zhong)之間(jian)有一定(ding)差(cha)異,像玉米這(zhe)種(zhong)(zhong)作物一畝地需要4-5斤種(zhong)(zhong)子(zi),種(zhong)(zhong)子(zi)成本(ben)(ben)為四五十元。“小麥(mai)也差(cha)不多是這(zhe)個價(jia)格,種(zhong)(zhong)子(zi)成本(ben)(ben)占比(bi)相對更(geng)高些(xie)。” 在所有種子中間,玉米和大豆的關注度一直處在風口浪尖,這與外國種子企業在國內逐漸占領市場以及牽涉轉基因問題不無關系(xi)。“因為(wei)這兩種農作物種子(zi)的市(shi)場(chang)集中(zhong)程度高,利潤大(da),無論國際巨頭還是國內企(qi)業都將(jiang)其(qi)作為(wei)市(shi)場(chang)重點。” 資料顯示,就目(mu)前中(zhong)國(guo)玉米種子的庫存量(liang)來看(kan),2014年(nian)一粒種子不生產,也能夠滿(man)足市(shi)場(chang)需求(qiu)。 因(yin)為(wei)成本(ben)低,產量高,還適應(ying)大規(gui)模的(de)機(ji)械化生產,節省勞力,導致中(zhong)國農民(min)喜歡種(zhong)玉(yu)米。這幾年玉(yu)米的(de)價格一直很(hen)高,因(yin)此玉(yu)米種(zhong)子(zi)的(de)競爭在所有種(zhong)子(zi)中(zhong)競爭最激烈。 繁育推難題 相對于外資種子公司的(de)優勢,技術并不(bu)是最大障礙,國(guo)內種業在(zai)研發和推廣領域的(de)脫節被認為是病根(gen)。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育種行業研發技術不是問題(比如中國雜交水稻科技世界領(ling)先,很多農(nong)業品種單(dan)產并不低,說明中國是有科研能力的),主要(yao)問題在頂(ding)層設計(ji)。 “中國前些年有(you)幾(ji)千(qian)家種業公司,幾(ji)乎(hu)人(ren)人(ren)都能研發種子,對種子的審(shen)定政(zheng)策存在太多漏洞,監(jian)督管理(li)不夠,制度性的原因,嚴重阻礙了技術的進步(bu)。” 資料顯示,目前國內種子(zi)(zi)生產企(qi)業超過5000家,而(er)在幾(ji)年(nian)前這個(ge)數字是8000家。“中國種子(zi)(zi)公司數量(liang)多,但是缺乏(fa)真(zhen)正有(you)實力的(de)企(qi)業。”農業專(zhuan)家佟屏(ping)亞介紹,“種子(zi)(zi)公司只賣種子(zi)(zi)不(bu)搞(gao)科研(yan);科研(yan)單位(wei)只管育(yu)種,不(bu)問市場(chang)。” 這與之前(qian)(qian)中國(guo)的(de)農(nong)業(ye)推廣體系(xi)關系(xi)密切。在改革之前(qian)(qian),各地種(zhong)子(zi)公司(si)一般隸屬于農(nong)業(ye)管理系(xi)統和科研(yan)機構,其(qi)(qi)主要功能就是種(zhong)子(zi)的(de)銷售。“對避(bi)免假冒(mao)種(zhong)子(zi)坑農(nong)是起到很(hen)大(da)作用的(de)。”前(qian)(qian)述天津(jin)農(nong)業(ye)專家認(ren)為(wei),“有的(de)種(zhong)子(zi)公司(si)其(qi)(qi)實就是賣種(zhong)子(zi),很(hen)少開發,也沒有實力進行研(yan)發。” 種(zhong)(zhong)子(zi)(zi)公(gong)司(si)依賴科研(yan)單(dan)位(wei),科研(yan)單(dan)位(wei)依賴課題,被認(ren)為(wei)是(shi)種(zhong)(zhong)子(zi)(zi)產(chan)業尷尬(ga)的重要(yao)原因。李國(guo)祥介紹(shao),科研(yan)單(dan)位(wei)的項目,主要(yao)考核目標是(shi)發(fa)表論文(wen),形(xing)成科研(yan)成果而不(bu)(bu)是(shi)直接的市場(chang)競爭力,不(bu)(bu)是(shi)直接的增產(chan)增效。“在論文(wen)發(fa)表數量上,中(zhong)國(guo)做得(de)并不(bu)(bu)差,但(dan)是(shi)解決不(bu)(bu)了核心問(wen)題。中(zhong)國(guo)和外(wai)國(guo)的評價體系(xi)不(bu)(bu)一樣,國(guo)外(wai)種(zhong)(zhong)子(zi)(zi)品種(zhong)(zhong)研(yan)發(fa)出來之(zhi)后,不(bu)(bu)發(fa)表論文(wen),這樣別人(ren)就(jiu)無法知(zhi)道(dao)數據,很好地保護了知(zhi)識產(chan)權。” 長(chang)時(shi)間以來,中國(guo)種(zhong)業領域占據(ju)主流(liu)的模式是,高校有(you)(you)研(yan)究成果(guo),企業出錢(qian)買斷,二者之間缺乏實質性的交流(liu),現在正(zheng)有(you)(you)所改進,不少(shao)高校科研(yan)工作者會(hui)給(gei)高校提供咨(zi)詢、思路(lu)、建議。 事實(shi)上(shang),關于(yu)種(zhong)子領域的弊端,科研人員、企業、政(zheng)府機構都有著清晰的認識。 國務院2011年8號文件《關于(yu)加快(kuai)推進現代農作物(wu)種業(ye)發(fa)展的意見(jian)》中明確表(biao)示,目(mu)前我國農作物(wu)種業(ye)發(fa)展仍(reng)處于(yu)初級階(jie)段,商業(ye)化的農作物(wu)種業(ye)科研體(ti)制機(ji)制尚未建立,科研與生(sheng)產脫節,育種方法(fa)、技術和模式(shi)落后(hou),創新(xin)能力不強。 同時,種子市場準入門檻低,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研發能力弱,育種資源和人才不足,競爭力(li)不強;供種保障政策不健全,良(liang)種繁育基礎設施薄(bo)弱,抗災(zai)能力(li)較低(di);種子(zi)市場監(jian)管(guan)技(ji)術和手段落后,監(jian)管(guan)不到位等等都是中國種子(zi)產業的弊(bi)端。 此前,農業(ye)部科技發展中(zhong)心副(fu)主(zhu)任(ren)劉平表示,有些種子企(qi)業(ye)誠信不夠,所以導致侵權(quan)案件多發,特別是套牌侵權(quan)。現(xian)在都是故意(yi)(yi)、有意(yi)(yi)侵權(quan),研究規(gui)章的(de)人、很懂行的(de)人、很聰明的(de)人鉆法律空子。 種(zhong)子技術屬于高度機密,但是缺乏對(dui)知識產權保護的(de)(de)意(yi)識,重(zhong)視的(de)(de)力度也(ye)不(bu)夠,尤其(qi)是對(dui)侵(qin)犯知識產權行(xing)為(wei)打擊的(de)(de)力度也(ye)不(bu)夠,是種(zhong)子產業尷尬的(de)(de)另一個重(zhong)要原因。 2012年(nian)中央“一號文件”指(zhi)出,“重(zhong)大育(yu)(yu)種(zhong)科研項目(mu)要支持繁育(yu)(yu)推一體(ti)化(hua)種(zhong)子(zi)企(qi)業,加快建立以企(qi)業為主體(ti)的商業化(hua)育(yu)(yu)種(zhong)新機(ji)制。優化(hua)調(diao)整種(zhong)子(zi)企(qi)業布(bu)局,提(ti)高(gao)市場準入(ru)門(men)檻(jian),推動種(zhong)子(zi)企(qi)業兼并重(zhong)組,鼓勵大型企(qi)業通過(guo)并購、參(can)股等方式進(jin)入(ru)種(zhong)業。” 外資利弊 目前(qian)排名(ming)世(shi)界種業前(qian)十名(ming)的(de)(de)(de)公司均已進入(ru)中國(guo)市場。由于我國(guo)種子(zi)經營的(de)(de)(de)現行法規(gui)及政策的(de)(de)(de)限制,此前(qian)這些公司的(de)(de)(de)經營范(fan)圍主要是蔬菜、瓜果、花草種子(zi)等(deng),其經營量(liang)約占我國(guo)這類(lei)種子(zi)需求量(liang)的(de)(de)(de)50%。 “目(mu)前中國種(zhong)子市(shi)場對外(wai)資并不是完全開放的,外(wai)資種(zhong)業公司進入中國一般采(cai)取合資的方式。”李(li)國祥介紹。 自上世(shi)紀(ji)90年代,孟山都公司(si)率先(xian)與河北省種(zhong)子(zi)公司(si)成立合資公司(si)之(zhi)后,中外合資種(zhong)子(zi)公司(si)模式迅(xun)速推廣,并(bing)在此基(ji)礎(chu)變成相(xiang)對大型的種(zhong)子(zi)公司(si)。 2006年,市(shi)(shi)場排名靠(kao)前的敦(dun)煌種(zhong)業[-0.17% 資(zi)金 研報]公司與世界500強企(qi)業美國(guo)杜邦集團先鋒(feng)良種(zhong)公司合資(zi)合作,投資(zi)2000萬美元設(she)立了(le)敦(dun)煌種(zhong)業先鋒(feng)良種(zhong)有限公司,利用(yong)先鋒(feng)優勢品種(zhong),擴大(da)和提(ti)升(sheng)中(zhong)國(guo)玉米雜交種(zhong)子的市(shi)(shi)場份(fen)額,市(shi)(shi)場競爭(zheng)實力大(da)幅(fu)提(ti)升(sheng)。 由中種(zhong)集團(tuan)控股的(de)中種(zhong)國際種(zhong)子有限公司的(de)合作(zuo)伙(huo)伴同樣是(shi)來自美國的(de)孟(meng)山都(dou)。 “所有糧食品(pin)類中,玉米的商業化程(cheng)度最(zui)高,競爭(zheng)最(zui)激烈。目前國(guo)內(nei)水(shui)稻(dao)和小麥種子可(ke)以做到自給,但是(shi)玉米的99%不可(ke)以。”前述業內(nei)人士介(jie)紹。 科(ke)研經費的(de)投入(ru)和(he)集中使用(yong),同(tong)樣是(shi)(shi)(shi)中外(wai)種(zhong)子行(xing)業之間差距的(de)重(zhong)要原因。曾有中國(guo)種(zhong)子專家去孟山都(dou)參觀,孟山都(dou)每天的(de)科(ke)研耗費是(shi)(shi)(shi)400萬美元,這個數字超過(guo)中國(guo)所(suo)有育(yu)種(zhong)公司(si)的(de)總和(he)。他們是(shi)(shi)(shi)一(yi)個完整的(de)生產線,每一(yi)個科(ke)學家都(dou)是(shi)(shi)(shi)生產線上的(de)一(yi)顆螺絲釘。 “孟(meng)山(shan)都的科學(xue)(xue)家到了中國(guo)不一(yi)定能當上教授,但是(shi)他們能生產出來技術領先的種子。中國(guo)科學(xue)(xue)家每(mei)一(yi)個都是(shi)將軍(想法和實踐(jian)脫(tuo)節)。” 在世界范圍內,從(cong)1996年(nian)(nian)(nian)至2006年(nian)(nian)(nian),全球種業市(shi)場規模從(cong)300億美元(yuan)增長到340億美元(yuan),并逐年(nian)(nian)(nian)小幅(fu)度提(ti)升,而其中前四家(jia)占據了市(shi)場份額的近40%。 “很多人擔(dan)心(xin)孟(meng)山(shan)都、先鋒等國際大(da)公司進(jin)入中國是狼來了,我倒是希望種業更加提高開放度,引進(jin)孟(meng)山(shan)都等大(da)公司,美國是我們的(de)參(can)考系,中國現在還需要學習,尤其是中國缺乏系統集成的(de)能力,生產(chan)與科研不協調。而這些先進(jin)的(de)大(da)公司是我們很好的(de)參(can)照系。”有專(zhuan)家認為。 “國(guo)(guo)外種子市場(chang)的集(ji)中度非(fei)常(chang)高,一(yi)(yi)家(jia)就(jiu)(jiu)可(ke)能占據30%—40%的市場(chang),幾(ji)家(jia)大的公司就(jiu)(jiu)可(ke)以壟斷市場(chang),中國(guo)(guo)現在非(fei)常(chang)分散,多(duo)數是地域(yu)性(xing)(xing)企(qi)業(ye),全國(guo)(guo)性(xing)(xing)種子企(qi)業(ye)還是沒有出(chu)現。”李(li)國(guo)(guo)祥認為(wei),這一(yi)(yi)點(dian)必須(xu)加以改(gai)變。 |
||
|
大北農種業“歧途” 熟(shu)知大北農的(de)人強調,其(qi)董事(shi)長邵根伙一直想(xiang)在玉米育種方面有所建(jian)樹,邀請最好的(de)研(yan)發總監、投入(ru)新的(de)銷售人才。然而,似乎還是急了點。如今(jin),大北農“竊種”事(shi)件再度發生,讓(rang)其(qi)種業市(shi)場中本就喪失(shi)的(de)優勢更加單(dan)薄。 竊種風云 莫云在美被拘押第7天,事情逐(zhu)漸變得明(ming)朗(lang)。 7月(yue)8日,上市(shi)公司(si)大北(bei)農迫于外界壓力(li),發布一(yi)則只有兩個(ge)簡(jian)單信息的公告;第一(yi),莫云(yun)現在(zai)已經(jing)不是大北(bei)農集團工作人(ren)員;第二,玉(yu)米種業(ye)在(zai)大北(bei)農占比很小。公告撇清了莫云(yun)與(yu)現在(zai)的大北(bei)農之間(jian)的關系。但是對(dui)于其竊種行為(wei)與(yu)大北(bei)農之間(jian)的關系等相關問題,卻沒有任(ren)何披露。 雖(sui)然撇清了職務關(guan)系,但莫云大(da)北農董事長邵根(gen)伙妻子的身份無(wu)法切(qie)斷(duan)。 半年時間(jian)內(nei)(nei),大北(bei)(bei)農(nong)兩度陷入“竊種(zhong)”事件,讓包括董(dong)事長妻子莫云、大北(bei)(bei)農(nong)副總裁李紹明(ming)等在內(nei)(nei)的8名人員(yuan)在美受(shou)到起(qi)訴。 莫(mo)云曾于(yu)2001年(nian)至2008年(nian)在(zai)大北(bei)農(nong)任職,負(fu)責管理其(qi)研發(fa)團隊(dui)。2014年(nian)7月2日,莫(mo)云在(zai)洛杉磯被捕,理由是莫(mo)云涉嫌盜取美國(guo)轉基因玉米種子。 對于大北農來(lai)說,這(zhe)是一次不小(xiao)的(de)(de)(de)打擊。目(mu)前莫(mo)云在(zai)艾奧瓦州(zhou)(zhou)首(shou)府得梅因的(de)(de)(de)聯邦法庭(ting)被控“陰謀盜(dao)竊商(shang)業秘密罪”。其他幾個同(tong)案嫌疑人包括莫(mo)云的(de)(de)(de)哥哥莫(mo)海龍等,也被指控參(can)與了在(zai)艾奧瓦州(zhou)(zhou)的(de)(de)(de)玉米(mi)田(tian)中盜(dao)取轉基(ji)因種(zhong)子并寄(ji)送回(hui)中國用作分析的(de)(de)(de)活動。 與大北農(nong)(nong)關(guan)系(xi)密切人士告訴新金融記者,去年(nian)12月(yue),大北農(nong)(nong)就(jiu)曾陷(xian)入一次“竊種”風波,當時的主(zhu)角是與莫云有(you)姐弟關(guan)系(xi)的莫海(hai)龍。 此次(ci)美國聯邦(bang)調查局(FBI)的(de)指控稱,大約在2007年(nian)1月到2012年(nian)12月這段時(shi)間里,莫海龍、莫云以(yi)及其他人同謀從(cong)多(duo)家美國種子(zi)企業竊取商業機密,為大北農旗(qi)下的(de)一家種子(zi)公(gong)司謀取利益(yi)。相(xiang)關信息顯示,該指控中涉及的(de)種子(zi)公(gong)司為大北農旗(qi)下北京金(jin)色農華種業科(ke)技有限公(gong)司(以(yi)下簡(jian)稱“金(jin)色農華”)。 而“竊種”事件(jian)中(zhong)牽扯的主要人員除(chu)了莫云、莫海龍,還有(you)大北農(nong)副總裁、金色(se)農(nong)華董事長(chang)李(li)紹明(ming),此外還包括王(wang)雷、“王(wang)宏偉”、林勇、葉劍,其(qi)中(zhong)有(you)三人為(wei)金色(se)農(nong)華雇員。 事(shi)件中所涉及的金(jin)色農(nong)華成立于2001年,主要為大(da)北農(nong)旗下(xia)的種(zhong)(zhong)子(zi)(zi)業務子(zi)(zi)公(gong)司(si)。年報數據顯示,大(da)北農(nong)集團種(zhong)(zhong)業產品的總(zong)營業收入(ru)為4.37億元(yuan),而2013年金(jin)色農(nong)華營業收入(ru)3.95億元(yuan),占到(dao)種(zhong)(zhong)業產品總(zong)營業收入(ru)的90%。 “金(jin)色農華主要承擔大北農種子(zi)(zi)研發(fa)任(ren)務,曾經(jing)培育出來的農華101是一款很有前(qian)景的玉米種子(zi)(zi)。”業內人士告訴新(xin)金(jin)融記者。 2013年(nian)12月,美方媒體曾透(tou)露,莫(mo)海(hai)龍等人涉嫌偷盜(dao)的(de)美國玉(yu)米(mi)種(zhong)子專利成本(ben)預計達(da)4000萬美元。華中農業(ye)大學教授、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yan)室副主(zhu)任嚴建兵表示,美國擁有多數品種(zhong)優良的(de)玉(yu)米(mi)種(zhong)子,中國因為時(shi)間等原(yuan)因目前還(huan)難(nan)以達(da)到。這些種(zhong)子的(de)研發時(shi)間通常在5-8年(nian),主(zhu)要特性是(shi)高(gao)產、有助于抗擊病(bing)蟲害等。 在(zai)育種界,種子專利屬于高度(du)機(ji)(ji)(ji)密(mi)性(xing)信(xin)息(xi),甚(shen)至涉(she)及國(guo)家(jia)層面的問(wen)題。據FBI官方信(xin)息(xi),對莫云等人的逮捕是因為其涉(she)嫌(xian)盜竊商(shang)業(ye)機(ji)(ji)(ji)密(mi)。中國(guo)開源(yuan)軟件(jian)推進聯盟(meng)副秘書長(chang)袁萌分(fen)析,在(zai)美國(guo)盜竊商(shang)業(ye)機(ji)(ji)(ji)密(mi)者(zhe)就是商(shang)業(ye)間諜(Spy),FBI給莫云定(ding)下的這個“名頭(tou)”可不小。在(zai)美國(guo)當局(ju)看來,轉基因玉米(mi)的核心技術是國(guo)家(jia)的機(ji)(ji)(ji)密(mi),絕對不允許外國(guo)間諜插手其中。 在袁萌看(kan)來,此(ci)次被捕,從性質上來講(jiang)等(deng)待莫云等(deng)人的判處不會從輕。 正道與歧途 在(zai)艾格農業(ye)分析(xi)師馬(ma)文峰看來(lai),陷入“竊種(zhong)”事(shi)件(jian)的(de)大北農在(zai)研發方(fang)面(mian)的(de)投入企(qi)圖投機(ji)取巧。 馬文峰告訴新金融記者,“事實上國內諸(zhu)如(ru)此(ci)類的事情也時有(you)發生,但是都沒有(you)進入公眾視野。” 與(yu)大(da)(da)(da)北(bei)農(nong)(nong)有(you)過(guo)接(jie)觸的(de)嚴建兵(bing)對此則(ze)有(you)不同的(de)看法。“其(qi)實(shi)大(da)(da)(da)北(bei)農(nong)(nong)對科(ke)研的(de)投入并不少,從(cong)我接(jie)觸到的(de)大(da)(da)(da)北(bei)農(nong)(nong)來看,其(qi)對科(ke)研的(de)投入態度(du)還不錯。”他說。他還透露,在(zai)此前的(de)接(jie)觸中,大(da)(da)(da)北(bei)農(nong)(nong)曾有(you)意邀請華中農(nong)(nong)業大(da)(da)(da)學頂尖科(ke)研人才擔任其(qi)研發總監。 華中農業大(da)學在玉米(mi)等育種(zhong)領(ling)域的(de)科研(yan)技術(shu)一直處于全國最前端,所以(yi)大(da)北農的(de)誠意邀請讓嚴(yan)建兵看到了這家公(gong)司對(dui)研(yan)發的(de)投入和決(jue)心。 事實上(shang),大(da)(da)北(bei)農(nong)(nong)創始(shi)人邵根(gen)伙本人也為(wei)農(nong)(nong)學(xue)院(yuan)出(chu)身,他在1993年(nian)創立大(da)(da)北(bei)農(nong)(nong),最初從(cong)飼(si)(si)料行業(ye)起(qi)步,2000年(nian)進入種子領域,3年(nian)后(hou)開始(shi)動物保(bao)(bao)(bao)健和(he)植物保(bao)(bao)(bao)健業(ye)務。一直以來(lai),飼(si)(si)料是大(da)(da)北(bei)農(nong)(nong)的主(zhu)要業(ye)務,種子則是大(da)(da)北(bei)農(nong)(nong)一直想要發展(zhan)成為(wei)主(zhu)要業(ye)務的板塊(kuai),動保(bao)(bao)(bao)和(he)植保(bao)(bao)(bao)是輔助業(ye)務。 大北農年(nian)報(bao)數據顯示,其(qi)2013年(nian)研(yan)發總投(tou)入為4.93億(yi)元,占(zhan)營收的(de)2.96%。業內人士告訴(su)新(xin)金融記者,大北農在水稻研(yan)發方(fang)面有比較突出的(de)業績,國(guo)內僅(jin)次于隆平(ping)高科(ke)。玉米育種領域(yu)的(de)研(yan)究成(cheng)果主(zhu)要有洛單248、農華101等。 “其中農華101抗倒伏、耐受性等(deng)都不差,有希望賣得很(hen)好。”嚴建兵說(shuo):“他們在研(yan)發上還(huan)是很(hen)愿意投(tou)錢的(de),并且(qie)他們的(de)田間測試做得也(ye)很(hen)到位。” 2010年,大北農上市前夕,其自主研發的農華101剛剛通過國審,恰逢(feng)洋種(zhong)子先玉335陷入“轉(zhuan)基因”質疑,農(nong)華101一(yi)度被業(ye)內奉為(wei)“民(min)族(zu)品牌”,這個民(min)族(zu)品牌在后來(lai)的推廣過程(cheng)中,受到過來(lai)自地方政府等多方保護。 “但是他們最終(zhong)還是走了彎路。”他所說的(de)彎路是指大北農相關人員到美國(guo)偷盜(dao)玉米種(zhong)子(zi)一事。這事他分得清楚(chu),偷盜(dao)行為確實不對。 數據顯(xian)示,大北農的(de)研發(fa)投入呈現越來越少的(de)趨勢(shi)。除此之外,大北農的(de)失利,還表現在市場方面(mian)。年(nian)報中,其2013年(nian)種子銷(xiao)售下滑(hua)25.47%。 “這主要是因為大北農營銷等方面(mian)沒(mei)有(you)跟上,加(jia)(jia)上去(qu)年,整(zheng)個育種行業因為泛濫(lan)導致的惡性(xing)競爭(zheng)加(jia)(jia)重了多數(shu)企業的庫存壓(ya)力,大(da)(da)北農的壓(ya)力更大(da)(da)。” |
![]() |
|
中外玉米種子田間斗法 自從1993年(nian)孟山都敲開中國(guo)種(zhong)(zhong)業市場(chang)的大門(men),外國(guo)種(zhong)(zhong)子在中國(guo)田間的增長勢如破竹。盡管這20年(nian)間,中國(guo)也曾研(yan)發(fa)過與之技術匹敵、甚至技術有所超越的玉(yu)米種(zhong)(zhong)子,但是(shi)最終還是(shi)無法挽回(hui)失去(qu)的“領地”。 洋種子應景擴張 艾(ai)格農(nong)業分析師馬文(wen)峰這樣看(kan)中國從事種業育種的(de)企業,研發投入不足,他們更多依靠跨國種業公司的(de)銷售而生存。 這(zhe)其中,最(zui)有代表性的是敦煌種業和登海(hai)種業[-0.50% 資(zi)金 研(yan)報],而他們銷售(shou)的主要是美國杜邦先(xian)鋒的先(xian)玉335。在(zai)玉米(mi)種子銷售(shou)行業工作(zuo)十多年的何(he)磊(lei)告訴新金融記者,先(xian)玉335在(zai)它所在(zai)的區域市場(chang)份額占到了30%~40%。 何磊介紹,這款(kuan)種子的主要特點是單粒播(bo)、籽兒(er)長、脫水快(kuai),作為豬飼料適宜消化。 “即便是(shi)現在,先(xian)玉(yu)335在中(zhong)(zhong)(zhong)國的銷售(shou)還很強(qiang)(qiang)勁(jing)。”他說。先(xian)玉(yu)335一進入(ru)中(zhong)(zhong)(zhong)國種(zhong)子市場,便成為了寵(chong)兒(er),而其中(zhong)(zhong)(zhong)的必要條(tiao)件便是(shi)其強(qiang)(qiang)大的市場推(tui)廣能力。 2001年(nian),中(zhong)(zhong)(zhong)國(guo)種(zhong)(zhong)業市場剛剛正式(shi)開放,杜邦先(xian)鋒(feng)在(zai)孟山(shan)都(dou)之后進(jin)入,帶(dai)來的一款專利(li)性產品(pin)便(bian)是先(xian)玉335。在(zai)此前,孟山(shan)都(dou)的種(zhong)(zhong)子在(zai)中(zhong)(zhong)(zhong)國(guo)進(jin)展(zhan)迅猛(meng)。杜邦先(xian)鋒(feng)成立(li)了(le)一個先(xian)鋒(feng)良種(zhong)(zhong)國(guo)際有限公(gong)司。按照中(zhong)(zhong)(zhong)國(guo)種(zhong)(zhong)業相關(guan)法(fa)律,外國(guo)種(zhong)(zhong)業公(gong)司不能在(zai)中(zhong)(zhong)(zhong)國(guo)直接成立(li)分(fen)公(gong)司,所以先(xian)鋒(feng)以合資方式(shi)進(jin)入中(zhong)(zhong)(zhong)國(guo)市場,而其合作方是中(zhong)(zhong)(zhong)國(guo)種(zhong)(zhong)業市場兩大巨(ju)頭(tou),登海種(zhong)(zhong)業和敦煌種(zhong)(zhong)業。 知情人士(shi)透露,登海種業(ye)在跟先鋒(feng)合作之(zhi)前,經營狀(zhuang)況并不好,已(yi)經有了庫存危機。與先鋒(feng)合作之(zhi)后,登海種業(ye)年復(fu)合增長率(lv)達到(dao)了100%,毛利率(lv)達到(dao)了70%,凈利潤率(lv)超過50%。 華(hua)中農業大學(xue)教授嚴建兵告訴新金融記者,先玉335單粒播的(de)特(te)點十分應景(jing)。因為進入21世紀,中國(guo)(guo)農村勞(lao)動力(li)流失嚴重,單粒播的(de)推(tui)廣,可以解放部分勞(lao)動力(li)。尤其(qi)是在玉米主(zhu)產(chan)區中國(guo)(guo)東(dong)北(bei)地(di)區,特(te)別受歡迎。 先(xian)玉(yu)335在中國土(tu)地上一(yi)炮而紅,不(bu)過業內人士認為,單粒播是一(yi)個(ge)新的(de)優勢,但(dan)是先(xian)玉(yu)335并(bing)不(bu)是一(yi)個(ge)革命性的(de)產品。“跟(gen)蘋(pin)果手機一(yi)樣(yang),貼上了外來的(de)標簽,但(dan)它(ta)并(bing)不(bu)是一(yi)款(kuan)完美的(de)產品。” 先(xian)玉335之(zhi)所以(yi)在中國(guo)迅速擴張,跟其美國(guo)公司雄厚的資(zi)本有(you)關。在中國(guo),種(zhong)(zhong)子行業(ye)(ye)大(da)規模(mo)傳播新(xin)技術,推廣新(xin)品牌,都需要大(da)筆的資(zi)金投入。杜邦先(xian)鋒有(you)這(zhe)個資(zi)金實力幫助他們完成(cheng)。除了先(xian)玉335品牌上的勝利,其合(he)作商登海種(zhong)(zhong)業(ye)(ye)和敦煌種(zhong)(zhong)業(ye)(ye)也因此獲得(de)巨大(da)利潤。 國產為何失敗 在種子行業,并不是只(zhi)有先玉335所(suo)向無敵(di)。國產品牌中,能(neng)與之(zhi)抗衡的也有。鄭單958和農華101都曾(ceng)經是它(ta)的主要對手。 鄭(zheng)單(dan)958是(shi)由河南農科院堵純信先生培(pei)育,在2001年之后(hou),成(cheng)為第二(er)代玉(yu)米(mi)種子的代表。它的主(zhu)要特點是(shi)耐受(shou)性好、抗病性高、抗倒伏。事實上,鄭(zheng)單(dan)958的播(bo)種區域比先玉(yu)335要廣(guang)。 在先玉335出現之前問(wen)世(shi),鄭單(dan)958主要(yao)是(shi)更替了(le)中國第(di)一代(dai)廣泛播(bo)種的玉米種子農大108,是(shi)黃淮地區和東北、華(hua)北地區的主流(liu)玉米種子。 盡管(guan)鄭(zheng)單958是(shi)中國玉米種子(zi)代表,而且(qie)是(shi)相對最(zui)為(wei)成(cheng)功的一款產品,但是(shi)在(zai)嚴建兵看來,它(ta)還(huan)是(shi)有自(zi)己的失(shi)敗之(zhi)處。 “知識(shi)產(chan)(chan)權保(bao)護太差,任何一個公司都可以根(gen)據它的技術改良(liang),現在遍地都是鄭(zheng)單(dan)958。”嚴(yan)建(jian)兵說。鄭(zheng)單(dan)958最(zui)終確實沒有(you)形成像先玉335那樣具有(you)品(pin)牌性(xing)質的產(chan)(chan)品(pin),嚴(yan)建(jian)兵把這一點歸(gui)結(jie)為中國(guo)種(zhong)業市(shi)場普遍存在的知識(shi)產(chan)(chan)權保(bao)護不力。 馬文峰也指出,在中國,研究出一款(kuan)新的玉(yu)米(mi)品(pin)種并不(bu)是一件(jian)難事。“過去很(hen)多企業都可以根據(ju)別(bie)的產(chan)品(pin)制種,導(dao)致玉(yu)米(mi)種子(zi)嚴重泛濫,假種事件(jian)頻發。現在有個后遺(yi)癥,就是大(da)多數企業庫存量很(hen)大(da)。”他說。 鄭單985研發者堵純信先(xian)生本身(shen)為農科(ke)院研究員,他所培育出(chu)來的(de)鄭單958幾(ji)乎不(bu)帶(dai)有企業基因(yin),這個(ge)“出(chu)身(shen)”是與先(xian)玉(yu)335最大的(de)不(bu)同。 與嚴(yan)建兵(bing)教授之前的觀點一(yi)致,何磊(lei)認為,中國種(zhong)子失敗的地方還有一(yi)處(chu),那就是太缺乏(fa)品牌推廣力度。 田間的爭斗 圍繞著國產種子和洋(yang)品牌種子,盡管(guan)有一(yi)些實力相當,但是對于中國農民來講,選哪一(yi)個,深藏(zang)商業(ye)運作的(de)秘(mi)密。 一粒種子直(zhi)接(jie)影(ying)響著農(nong)民(min)一年的收入(ru),所以(yi)農(nong)民(min)為(wei)自己的耕地選(xuan)種子跟(gen)為(wei)自己的孩(hai)子選(xuan)奶粉有著同(tong)樣的心(xin)態。 何磊(lei)向新金融記者表示,并不是哪款便宜選(xuan)哪款,他(ta)們最認牌(pai)子。不過,他(ta)所說的牌(pai)子并不是指國產品(pin)牌(pai)和洋(yang)品(pin)牌(pai),而是指口口相傳而來的口碑。 “我(wo)(wo)可(ke)能(neng)(neng)連先玉(yu)(yu)335是洋品牌(pai)都不(bu)知道,我(wo)(wo)知道它(ta)的一(yi)些特點,很多人種(zhong)過(guo)之后都說(shuo)好,并且它(ta)的一(yi)些特性(xing)正應對(dui)我(wo)(wo)們當地所常見的問題,能(neng)(neng)滿足我(wo)(wo)的需求,我(wo)(wo)就(jiu)會(hui)選。”一(yi)位玉(yu)(yu)米(mi)種(zhong)植者告訴新金融記者。 “在(zai)種(zhong)業(ye)(ye),品(pin)種(zhong)是王道,是制勝的關鍵。”一位行業(ye)(ye)觀察者總結。除了口碑效應(ying),各個企業(ye)(ye)在(zai)田間地頭(tou)展開的競爭(zheng)策略也(ye)直(zhi)接影響著農(nong)民的選擇。 上述玉米種植(zhi)者(zhe)告訴新金融記者(zhe),2009年之前(qian),因為先玉335在當地(di)的(de)推廣以及它本身的(de)口碑不錯,他(ta)也(ye)一(yi)直種先玉335。但(dan)是2009年,登海(hai)種業(ye)業(ye)務員為了推廣自己的(de)種子,直接來到該農戶(hu)家(jia)中(zhong)做實驗。 “他直(zhi)(zhi)接到我們(men)的農田(tian)指(zhi)導該如何(he)種植,并(bing)且每隔(ge)一(yi)段時間就會記錄,等于(yu)直(zhi)(zhi)接在我們(men)的農田(tian)做(zuo)實驗(yan)性推廣。”他說。 結果是,實(shi)驗還(huan)算成功,他和參(can)與實(shi)驗的(de)幾家農戶的(de)玉米都獲得(de)豐(feng)收。 那(nei)之后,登海種(zhong)業的(de)玉(yu)米種(zhong)子在(zai)當地的(de)擴張(zhang)非常快。現在(zai)已經5年時間,當地農(nong)戶們還(huan)繼續選(xuan)擇這(zhe)款(kuan)產品。 何磊表示,這些企業(ye)對于(yu)他這樣(yang)的(de)銷售商不(bu)會有太多讓利(li),“價格都(dou)定死了。”但是對于(yu)農民(min),他們的(de)策略反而更多。 失竊種子背后的身影 半年時間(jian)以來,輿(yu)論圍繞偷竊種子事件的風波一浪高過一浪,從企業到(dao)(dao)NGO組織,從國內到(dao)(dao)國外,雖(sui)然法律最(zui)終都給出了(le)各(ge)自的判決,但這(zhe)一切(qie)遠未(wei)結束。 綠色不“和平” 大北(bei)(bei)農(nong)(nong)董事長之妻莫云以及(ji)大北(bei)(bei)農(nong)(nong)其他員工在美國因為“竊種”而被捕。對于涉事企(qi)業(ye)來(lai)說,因為偷(tou)竊事件發生在美國,他們得到的(de)結(jie)果是嚴(yan)厲的(de)。因為涉事的(de)大北(bei)(bei)農(nong)(nong)為上市企(qi)業(ye),消(xiao)息(xi)發布(bu)出來(lai)的(de)時候,大北(bei)(bei)農(nong)(nong)一度停牌,股票(piao)至今還在下跌。 不少(shao)行(xing)業分析師認為,中(zhong)國(guo)上市(shi)企業到(dao)外國(guo)偷盜種子,反(fan)映出中(zhong)國(guo)在研(yan)發水平(ping)上面的落后。然而(er),這(zhe)件事情所(suo)觸碰的法律層(ceng)面,卻(que)很少(shao)有人關注。 “中(zhong)國(guo)在這方面的(de)意(yi)識不夠。”華中(zhong)農業大學(xue)教授嚴(yan)建(jian)兵說。 3個月前,他也經歷了(le)(le)一場“竊種”事(shi)件,不過,因為涉事(shi)一方(fang)為國際(ji)NGO組織,雖然(ran)他們也報了(le)(le)案(an),但是至(zhi)今他們也沒(mei)有看到(dao)“竊種”者(zhe)受到(dao)任(ren)何制(zhi)裁。 上述國際(ji)NGO組(zu)織是(shi)指(zhi)總部位于荷蘭(lan)阿姆斯特丹(dan)的綠色和(he)平。2014年4月(yue)初,3名來(lai)自國際(ji)NGO綠色和(he)平組(zu)織的人員進入華中農業大學海(hai)南陵水(shui)水(shui)稻基地試(shi)驗田,在試(shi)圖盜竊種(zhong)子(zi)時(shi)被(bei)該(gai)基地師生當場(chang)抓獲。 嚴建兵在描述該(gai)事(shi)情經過時,曾強調基地工作(zuo)人員從涉事(shi)一方身上發(fa)現了三包B5紙張大小的(de)自封袋(dai),里面(mian)裝有種子(zi)和葉片(pian)。并介紹(shao),這件事(shi)情發(fa)生之后也有公安(an)介入(ru),但是(shi)最終還(huan)是(shi)有可能不了了之。 據(ju)稱,事(shi)件(jian)發生后,當地公安部門以(yi)市場上的種子(zi)價格計算被盜種子(zi)的價值,認為只有幾(ji)塊錢,達不到盜竊罪(zui)的立(li)案標準。 “我(wo)們(men)的材料已(yi)經被(bei)定(ding)為機(ji)密級了(le)(le),這樣的結果(guo)反映了(le)(le)我(wo)們(men)國(guo)(guo)家(jia)對知識產(chan)權重視不夠,從(cong)來我(wo)們(men)一直以(yi)為自己‘技不如(ru)人’。而恰恰在(zai)這個農業生物技術領(ling)域,尤其在(zai)水稻(dao)遺傳育種和(he)生物技術方面,我(wo)們(men)毫不謙虛地說是國(guo)(guo)際領(ling)先(xian)的,而華(hua)中(zhong)農業大學的水稻(dao)研究在(zai)國(guo)(guo)內是一流的。”嚴建兵(bing)在(zai)事后表示(shi)。 早有“前科” 事實上(shang),這并(bing)不是(shi)綠色和平第(di)一次在中國科研基(ji)(ji)地(di)偷(tou)盜種(zhong)子。嚴(yan)建兵告訴新(xin)金融記者(zhe),2004年,華中農(nong)業大學在農(nong)業部批準下,在武漢擁(yong)有1000畝(mu)試(shi)驗基(ji)(ji)地(di),用來做(zuo)生(sheng)產性試(shi)驗。隨后,綠色和平在該試(shi)驗基(ji)(ji)地(di)收集了27個(ge)材料,并(bing)送往(wang)德國基(ji)(ji)因時(shi)代公司進行檢測,發現其(qi)中25個(ge)存在轉基(ji)(ji)因陽性樣(yang)品。 當時并未有相關機構(gou)阻(zu)止綠(lv)(lv)色和(he)平(ping)的行動,2005年,綠(lv)(lv)色和(he)平(ping)在北京、廣州等地開新(xin)聞發布會(hui),向外(wai)界發布了(le)這一檢測結果。 嚴建兵(bing)隨(sui)后給(gei)出(chu)證明綠(lv)色和(he)平非法獲取材料的(de)(de)證據之一(yi)是(shi),2006年“歐(ou)洲食(shi)品(pin)研究(jiu)技(ji)(ji)術(shu)(shu)”(Eur Food Res Technol, 2006 224:271–278)刊登德國M?de等人(ren)關于(yu)(yu)轉基因抗蟲水(shui)稻檢(jian)測技(ji)(ji)術(shu)(shu)的(de)(de)文章,在材料和(he)方法中文章作者(zhe)明確(que)表明其(qi)Bt水(shui)稻樣品(pin)來(lai)自(zi)于(yu)(yu)綠(lv)色和(he)平組織2005年春天在湖北松滋所獲得的(de)(de)種子。該檢(jian)測技(ji)(ji)術(shu)(shu)也被(bei)推薦給(gei)歐(ou)盟用于(yu)(yu)歐(ou)洲食(shi)品(pin)進(jin)口的(de)(de)檢(jian)測。 嚴(yan)建兵表示,這次(ci)綠色和平的行(xing)動可能是隨后(hou)中歐貿易摩擦的直(zhi)接原因(yin)。因(yin)為2006年之(zhi)后(hou),歐盟就熟知(zhi)我們今(jin)天(tian)仍處(chu)于(yu)保密(mi)狀態的轉基因(yin)BT水(shui)稻(dao)的核(he)心機(ji)密(mi),并(bing)根(gen)據這些機(ji)密(mi)開發(fa)了檢測(ce)技術。 “這就(jiu)不難(nan)理解為什(shen)么在過(guo)去10年對歐貿易中,我們(men)國家為何屢(lv)屢(lv)受挫。”他(ta)說。 不過,也有國內環保界人士相信綠色和平動機的單純性。“綠色和平一向的風格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他們的使命是保護地球、環境及其各種生物的安全及持續性發展,所以我覺得他們跟記者暗訪取證的行為沒有本質區別。”該環保界人士表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