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一支團隊中,總會有一兩個部門或個人在市場業績中拖后腿,這就像多年前的人天在許多同行業上市公司光鮮的報表下抬不起頭來。我們對這種落后就要被恥笑的眼光,曾經痛入心扉。所以,每次參加內部會議,但凡聽到副總、總監們對落后分支機構的批評,我都愿意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來感同身受。
兒時的一個情景一直深深地影響著我。南方多雨水,家家戶戶都養鴨子,經常可見成群的鴨仔一窩蜂地奔向池塘,但稍留意一下就會發現,總會有一兩只個頭瘦小的鴨子落在鴨群后面,它們一邊拼命追趕同伴,一邊在用“嘎嘎”鴨語呼喊同伴:等等我。這樣的鴨子在我的老家常被叫做“佬巴鴨子”。可是幾個月后,當你再看到這群已經成年的鴨子時,你卻無法在鴨群中找出曾經的“佬巴鴨子”,因為它無論在個頭還是在水面上撲騰的力氣,已經與其它鴨子無異。
小小鴨子的成長,一直在提醒我:每個人都不會是永遠長不大的“小鴨子”,人們常說昔日的丑小鴨,今日的白天鵝,其實變的只是落差。因此,對落后團隊成員的成長,我們可以給出時間,但我們一大群人卻不能停下來等,因為成長是需要被追趕的。
人的群居特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就是抱團成長、抱團生存。所以說每一良性成長的過程都離不開一個優秀的環境,越是高速成長的團隊,對團隊成員的影響越大。一位旅美幾十年的老教授說過一段話讓我記憶猶深:身在鷹群能飛翔,身在鴨群直晃蕩,身在狼群性命憂,何處何從細思量。
成長取決于基因,這又讓我不得不提到農地里的經濟學: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民間諺語雖然這么說,但“種稻子卻結不了稻子”卻是南方近期爆出來的新聞,查其根因,農民說種子出了問題,專家說土壤出了問題。到底是種子錯了,還是土壤錯了,這都已不重要,但有一點卻是事實:那就是目標和希望都夭折了。
成長需要順勢而為,這句話可以用春華秋實來印證。但凡沒有經過改良的果木,一定多是春天開花,秋天結果。一旦花勢喜人,則喻意著秋天會結下累累碩果。這個勢是什么?是自然環境形成的勢,是天性使然,也是人們對未知因素的一種判斷,是時間累積而成的趨勢。
團隊成長離不開趨勢,個人成長更離不開趨勢。活在一個創變時代,所定下的目標與規劃方向顯得尤其重要。目標對了,則步步為營;方向對了,則順勢而起。
對個人而言,成長重在做實,對企業而言,成長重在做勢。一個懂得做實的人,一定是一個會做事的人;一家懂得做勢的企業,一定是一家超常規發展的企業。
剛剛去世的著名詩人汪國真寫下詩句: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對于落伍者,無論是在情緒、技能還是成長耐心方面不失為最恰當的激勵。
無論是否愿意,我們每天都要面臨不斷地成長,除非愿意停留在原地,在等待中老去。只是到底去逆風飛揚,還是風正帆懸般順勢而為,需要每一人去做出個性化的決擇。
十年前,曾是一名營銷作者和創業者;十年后,是一家數億規模集團型企業董事長。這就是作者的人生際遇。從一名普通的創業者,成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從一名小企業的老板,成為2016年9月8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專訪對象,肖飛用親歷的創業人生來告訴我們:夢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電子郵件>>: 47255425@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