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使用“制服”這樣的字眼和心態,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真正的制服誰,即使下屬被嚇的茍且偷生,但,“心服口服“是另外一個境界,用制裁來獲得的順從,你不會得到真正想要的。我們要做的是“合作”,如何將你心中的——老油條、對手、敵人等等……都變成自己的合作伙伴,甚至忠誠的擁護者。
這樣,問題就顯得清晰了很多,所有那些奸詐的伎倆都可以不用了,我們只要真誠的尋求合作,并表明合作對公司,對他,對你帶來的好處,就可以了,沒人會拒絕真誠與善意,除非他的品行有問題,不想自己和企業的利益,只想把你干掉而后快……這樣的人,殺一儆百也可以。
企業的空降兵,無論是哪個層面上的,都會是一件很尷尬的事,就像是一場正在進行的激烈的足球賽中突然換上一名隊員,這名新隊員對他的隊友和球隊的打法并不了解,他要在比賽中融入到隊伍中去,很容易造成慌亂;空降兵又好像一位陌生人闖進了一場熱熱鬧鬧的家庭聚會,他不知道大家正在談什么,也不清楚這個家里的很多故事,這時候他開口講話,很容易唐突。
企業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它有大腦,有耳目,有骨骼,有肌肉,有心跳,有呼吸,具備了一個有機生命的所有特征。從這個角度來看,企業自然的、有機的成長是最健康,風險最小的。空降兵是外來的,外來人加入到企業組織中來,有點像器官移植,可能會帶來新的變化和動力,但也一定伴隨著額外的風險,這與企業通過并購來發展有相似的道理。前幾天見到可口可樂公司的董事長,問他為什么在退休了兩年多以后又回來公司工作,他雖然說了很多原因,但我相信,可口可樂不想請一個不是可口可樂公司的人來做董事長是主要原因。
如果他們不按照你說的做,那么,他們是在挑戰公司的制度,而不是挑戰你個人,這個罪名你要夸大,之后,他們背負不起,如果他們接受了,卻故意給你搞砸,想給你小鞋穿,那么,他們也就被你抓牢了,因為他是一個沒有能力做好事情的人,僅這一次失誤,無論是他故意和還是無意的,他都是你的手下敗將了。那么,企業又該如何使用“空降兵”呢?
第一,說清楚。也就是企業要對“空降兵”說清楚企業的要求。企業往往對引進的“空降兵”期望值過高,認為高薪聘請的“空降兵”是無所不能的“救世主”,期望他能給企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然而企業往往并沒有對“空降兵”說清楚具體的目標、要求和任務,也沒有說清楚企業的現狀、面臨的困難、限制性的資源,這樣的情況下,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空降兵”的工作就很難有效開展。因此,“說清楚”是企業用好“空降兵”的一個必要條件。
第二,給時間。空降兵進入企業后要有一個熟悉環境的過程,即使希望很快見效也要給“空降兵”留出合理的準備和實施時間。一般來說,空降初期是熟悉環境、定計劃和做出人員配置安排的時期,這個時期一般就需要幾個月。而工作的實施,特別是新項目的實施,往往要一段時間后才能顯示出效果。如果是大型的項目,很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給時間”并不是企業就放任“空降兵”工作,而只等最后的結果。企業老板還需要經常與“空降”來的職業經理人保持溝通,給予支持,對出現的問題也需要及時糾正。
第三,定戰略。保證“空降兵”的工作有目標、有步驟地進行。確定戰略目標,制定工作計劃,建立監督考核機制,促進“空降兵”盡快適應企業,是用好“空降兵”的必要保證。戰略包括目標和計劃兩個方面,企業領導人應該與“空降兵”共同完成目標和計劃的制定,特別是階段性目標和計劃的制定,并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調整。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民營企業老板自己就缺少計劃性,引進外部職業經理人的同時,老板自己也要適應現代企業的管理方法。
第四,明授權。就是企業要明確“空降兵”的管理權限。在目標和計劃確定之后,企業老板就不要擔心“空降兵”能力不足,不要擔心實施變革引起內亂。更不應該再習慣于事必躬親,向下越級指揮。授權,就是要責權利分明,完善績效考核機制。由于“空降兵”與其所“空降”到的企業一般會存在一定的文化差異,這樣的授權就要注意剛柔并濟,通過人員調整和員工培訓等方法來適應變革。
第五,配資源。包括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企業不能期望“空降兵”一個人包打天下,而必須配備相應的資源。對新項目,開始階段一定要有較大投入的,短期回報也不能只看單一財務指標而忽略了品牌、渠道等長期戰略指標。另一方面,人力資源的投入則更加關鍵。一般企業應該對“空降兵”配備熟悉企業情況的一名或多名助理來協調工作,也有必要安排有經驗的項目經理來配合新項目的實施。
說清楚、給時間、定戰略、明授權、配資源,就是要有一個良好的管理機制和運行平臺,用來充分利用“空降兵”的能力,支持“空降兵”的工作。雖然這樣,這幾年企業界空降兵的現象還是很多,成功的像是IBM的Louis Gerstner,不成功的也有離開公司的惠普的Carly Fiorina。雖然我們的公司與人家比起來差得很遠,有些不可比,但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
雖然空降兵因為缺少了平穩的延續性,會帶來更多的挑戰,但它在企業發展的某個特定階段上,作為企業管理和改革的一種方法,看來還會繼續存在。同時,這種方法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新加入到企業中的空降兵本人,都會帶來更多的考驗。
企業管理的理論雖然很多,可在空降兵這件事上沒有太多的指導,不像企業中的成本管理、市場營銷一樣,有些大家有相當共識的理論。空降兵的職務是任命而來,可以畫在組織結構圖上,但不是工作中形成的自然的領導力。因為這個起點的不同,過去的管理的規律在這里就可能不適用了。不過理論沒有描述過的事,實踐者有時也會有很好的認識。
企業大概會有三種情況導至空降人員出現,也就是公司重整,部門重整與組織進化。重整簡單說就是企業或部門喪失獲利能力,而組織進化則是為了導至新制度新方法而引進的人員,三者唯一相同的特點就是落地后要是不能打,很快就會陣亡。甚至你可能不知道子彈從那飛來。
當然也有另一種,就是原始單位主管因各種原因離開,而企業未內升反而引進外部人員予以"繼承",通常這種情況是唯一沒有尚方寶劍的空降。同時企業主也希望在不變動任何組織結構與人員下穩定運作,所以就問題而言,你可能是屬于這一種。因此我以這一種情況做為假設點回答。
要收服人很容易,但要收服人心,就很難了。如同企業僅需用錢與權,就能聚隴人馬了,而前三者的空降人員,在收攏人心上并不是第一要務。因為能活下來的空降,并不需要特地去收服人心,而是完成任務。而通常降落后才在收隴人心的空降,我所知道的,幾乎百分之百陣亡。所以我把條件假設為這個員工是你百分百不能拿掉僅能收服的人員。因為如果員工被稱為油條,顯然你已吃過他許多虧了。所以在收服之前,所有這些事與偏見,做為主管人員最好都忘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