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張揚,那是該出手時就出手,別人做不到的我能做到,讓人感覺到驚詫:這小子真是塊材料!之所以張狂,是小人得志!不搖頭晃腦不說話,走路屁顛顛的樣子,不把帽子顛掉不罷休。不反對張揚,但張揚過度就是張狂。
尉遲敬德,原義軍宋金剛手下,后歸李世民,為唐朝開國大將,廣立戰功。為人魯莽驕悍,卻又忠正剛直。一次,唐太宗與吏部尚書唐儉下圍棋,唐儉占先,與太宗發生爭執。太宗一時動怒,就下令把唐儉調出中央,貶為潭州刺史,但仍余怒未消便對尉遲敬德說:“唐儉輕視我,你替我作證,就說他對我有怨氣,出口不遜。”
第二天,唐太宗便讓尉遲敬德和唐儉當面對證,敬德叩頭至地,說:“我確實沒聽說過。”唐太宗反復再問,還是這樣回答。于是唐太宗賞賜尉遲敬德千匹緞子,表彰他剛正不阿。
尉遲敬德依仗自己有功,便驕傲放縱自己,經常盛氣凌人。一次太宗大宴群臣,尉遲敬德和在座的較短長,爭論誰是長者,一時性起,竟然毆打了白城王李道宗。唐太宗便對敬德說:“我要和你們同享富貴,而你卻居功自傲,多次犯法。你可知古時韓信彭越如何被殺?那并不是漢高祖的罪過。”尉遲敬德這才懼怕,從此以后,行為才有所收斂。
企業中有些人分不清什么是張揚什么是張狂。張揚是能力、優美的一種展示,張狂是自大、愚昧的一種表現;張揚容易變成動力,張狂容易變成阻力。所以只有知道何時應該收斂,才是保護自己的一種智慧。
戰國時期秦國著名戰將王翦,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和他的兒子王賁一道效命于秦始皇,滅掉了除韓國外的五國,為秦始皇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秦始皇攻楚失利,登門請王翦出兵。王翦提了條件,他要良田屋宅園地!在始皇滿口答應后,他才率六十萬大軍征楚。王翦的“貪婪”是做給秦始皇看的。王翦曾說:“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傾盡全國兵力,交付給我,我只有以多請田宅作為子孫基業的方法來穩固自家,打消秦王對我的懷疑啊。”如果王翦自我感覺良好,耀武揚威,早已被多疑的秦王置之死地。
蕭何、張良、韓信被稱為漢初三杰,他們為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三杰之中,張良早早歸隱山林,韓信被滅三族。唯有蕭何,居相國之位數十年不倒,得了善終。蕭何這人,在錢財方面原本沒有聚斂的嗜好。起初,他力辭高祖的封邑,并拿出許多家財,撥入國庫,移作軍需。劉邦在前線征戰,每次蕭何派的送軍糧的使者來到前方時,劉邦都要問:“蕭相國在長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蕭相國愛民如子,除辦軍需以外,無非是做些安撫、體恤百姓的事。劉邦聞之,總是默不作聲。
蕭何是何等聰明的人,得知劉邦這么“關心”他,便馬上行動起來。從此以后,他大肆聚斂財富,時不時與民爭利,“貪婪”得像換了一個人。蕭何的“貪婪”,還招致了老百姓的投訴。劉邦接受百姓投訴,懲戒了蕭何,可內心里卻暗自高興,對蕭何的懷疑也逐漸消失。蕭相國通過自己“貪財重利”的形象的展示,成功地化解了他的老板劉邦對他的信任危機。王翦、蕭何自毀名節,不顯山露水,成功地保護了自己。
有些企業主管,開始氣勢凌人不可一世,可時間不長,他就老實了,高跟鞋換成了平底鞋,走路再也不“咯噔、咯噔”的了。為什么這樣?不是他的能力下降了,是阻力加大了,知道死不悔改,遠路會充滿荊棘。人就是這樣,誰都不能容忍囂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