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野生大豆資源極其豐富,目前已收集6 000余份。近年來,大豆育種工作者對野生大豆資源的利用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劉興媛探討了3 663份野生大豆種子蛋白質、脂肪含量與農藝性狀的關系,發現蛋白質含量主要與粒色、臍色、茸毛色、花色等顯著相關,而脂肪含量則主要與粒重、粒色,臍色、茸毛色、花色、泥膜、主莖明顯程度顯著相關,而葉形與脂肪、蛋白質含量的相關性不明顯。劉順湖等研究發現,自然狀態下,野生大豆的蛋白質含量和脂肪含量沒有相關性,而經馴化、選育成栽培品種后它們之間形成了較強的負相關性。蛋白質和脂肪是野生大豆的2種主要營養成份,眾多研究結果表明,野生大豆種子的蛋白質含量往往比栽培大豆高。本研究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荊州野生大豆的蛋白含量比栽培品種金大豆626高出約6.41%。野生大豆的高蛋白含量是一個可遺傳的性狀,在生產上可用于培育高蛋白大豆品種。楊光宇等利用野生大豆培育出了蛋白含量在50%以上的株系。荊州野生大豆的發現將進一步豐富大豆育種的遺傳基礎,緩解大豆育種遺傳基礎狹窄的狀況。本研究還對野生大豆豆芽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其含量要高于栽培品種金大豆626,說明野生大豆豆芽可像黃豆苗一樣供食用。本研究將進一步對豆芽中的氨基酸成份和含量進行測定和分析,為荊州野生大豆豆苗的食用和推廣提供依據。
//www.grainyq.com/product/281.html
中國食用油信息網 //www.grainyq.com/
供應降落數值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