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川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和該所主要職工發起設立。自成立以來,川種種業緊緊依托股東單位強大的科研實力,在堅持自主研發的同時,積極開展合作選育工作,公司走上了一條不斷創新發展壯大之路。
川種種業的研發方向是:選育公司需要的水稻新材料、新組合;為公司大面積制種生產提供高質量的親本原原種;為公司大面積制種生產提供配套的制種技術。
雜交水稻新材料新組合的選育
川種種業的員工是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的在職職工和聘用員工構成。其中水稻所的在職職工來源于該所的水稻育種、栽培、植物保護、科技開發、行政管理等多部門,具有較強的水稻科研優勢。完全獨立的自主創新,需要長期的積累和豐富的基礎材料,在公司還不具備也沒有必要具備這種實力的情況下,為了快出、多出成果,川種種業確定了品種選育的路子,即走自主創新與合作選育相結合的途徑。
公司利用自身在水稻育種上的技術優勢,對現有生產用不育系或者恢復系進行改良選育,同時與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合作進行新材料的交換與配組。通過此種方式,到目前為止,川種種業已經有2個水稻三系不育系,同時選育了4個恢復系并配組而成了多個組合。自育的不育系或者恢復系所配的組合已經有5個通過了審定。
大面積生產用親本的提純保純
作為經營性企業的科研工作,除自主創新選育新品種外,川種種業的日常重要工作就是要為企業大面積制種生產提供高純度的親本材料。要保證產品質量,只有從源頭抓起。目前,川種種業的親本原原種的繁殖工作主要在三個方面:一是由公司獨家生產經營的雜交水稻三系不育系;二是公司制種大面積生產所需的三系不育系;三是公司制種大面積生產所需的恢復系。
由于川種種業是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參股設立的種業企業,作為水稻高粱研究所主要成果轉化中心和繁育中心,公司承擔了水稻高粱研究所的不育系產業化的任務。一般來說,親本材料在育種家手中的種子質量與公司進行規模化生產要求的質量有一定差距。為此,川種種業需要對該類不育系進行不斷地提純,使之符合大規模生產用親本種子的質量標準。對成熟的大面積使用的不育系,需要進行不斷地成對提純。川種種業利用自身的科技優勢,對公司的各不育系、保持系進行提純,并經常更換在生產中使用多年的不育系。同時,公司經常對已經成熟并在大面積使用的恢復系材料不斷提純復壯。
正是通過不斷地提純,川種種業的生產用不育系、恢復系還沒有出現過質量問題,同時在制種農戶和客戶中贏得了美譽。也正是川種種業運用自己的科技優勢,從源頭控制好了種子質量,才使公司有能力在產品中執行高于國家標準的質量標準。公司產品從2004年開始就在全國率先實行國標一級標準。
曾有記者問川種種業的經銷商,為什么要銷售川種種業的種子,經銷商說:“賣川種種業的種子,能睡好覺。”問農戶為什么要買川種種業的種子,農戶說:“買川種種業的種子,放心。”這就是川種種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發展的原因。
四川川種種業有限責任公司依靠科技不斷穩步發展。這既是川種種業走過的路,也將是川種種業今后必須堅持之路。通過幾代人積累起來的“四川種子”在我國南方稻區的良好信譽,必將在川種種業得到繼承,并發揚光大。
新聞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