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四川新豐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朱黎輝
今年是“種子執法年”,我省將對省內種子企業進行全面的檢查清理,淘汰一批不符合條件的種子生產經營企業,在3至5年內,通過兼并、改組、聯合,打造5-8家銷售收入上億的種子集團公司。這就意味著一批種子企業將逐漸被淘汰。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四川新豐種業有限公司逆勢上行,經過九年的發展,已擠身于四川最具競爭實力的種子企業。新豐的成長軌跡無異為我省種子行業注入了一支強心針:種子企業可為,而且大有可為。
8月1日,四川新豐種業有限公司在綿陽召開了四川區域玉米新品種現場觀摩會。與會的市、縣級經銷商共270余人對公司加工、貯藏中心及綜合辦場所進行了考察,在田間對通過川審的玉米新品種鼎玉818、金玉308,以及公司選育的后續新品種、新組合進行了觀摩。期間,記者采訪了新豐種業董事長朱黎輝,以期感悟新豐種業發展壯大的歷程,為我省種業發展予以更深刻的啟示。
記者:新豐種業自2001年8月組建,到今天剛好走過9個年頭。能談談這9年來的風雨歷程嗎?
朱 黎輝:新豐種業九年的發展歷程,是從“做家業”到“作企業”,再到 “干事業”的轉變過程。2001年 8月到2004年 5月的創業期,2004年6 月 到2007年12月的成長期,2008年1月到今天的發展期。在創業初期,公司成員皆為親屬,雖然當時也有發展目標和盈利指標,但主要考慮的是公司成員養家糊口的問題,打拼的是 “家業”。2004年6月,在原綿陽新豐的基礎上,增資擴股,成立四川新豐,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管理思想、發展理念。公司人員結構和員工思想經過一次較大的調整和蛻變,逐步由“做家業”轉變到“作企業”,明確了以品種創建品牌的營銷模式,確立了信守承諾、責任經營的經營理念。2004年到2007年,種子行業進入低迷期,新豐種業依托專控品種,依靠“重質守信”的務實精神,逆勢上行,成長為在四川具有競爭實力的良好影響力企業。2007年底,公司在綿陽農科區購置國有出讓土地28畝。2008年1月,啟動新區固定資產修建和科研育種機構建設。截止目前,共自籌資金1200萬元,完成一期工程種子加工、貯藏中心、綜合辦公樓及其附屬設施的建設并投入使用。二期種子科研大樓工程計劃于明年初動工。新豐種業全憑自身積累和股東投資,修建辦公、倉儲、科研設施,目的在于新豐不僅在“作企業”,更重要的是立志長期從事種子“事業”,將新豐打造成種子行業的先鋒。
記者:從進入公司大門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新豐員工激情、活力、勤奮、向上的氛圍,這一定跟企業的文化分不開,請問支撐新豐事業發展的動力源是什么?
朱黎輝:這一感受來自于新豐獨特的企業文化。我們充分認識到:厚德、明理,方能承載事物,才能擔當大任。小勝憑智,大勝在“德”。《易經》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奶粉行業“三聚氰胺”事件表明,“德”對一個企業的影響力和重要性。“厚德”成為新豐文化的靈魂,她奠定了新豐的價值取向: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還是以“發展壯大,作種業品牌”為目標?
在發展過程中我們逐漸認識到:種子產業的最終消費者是農民,對農民來講,考慮的是增產、增收,所以只有農民獲益,企業才能逐步發展。種子企業重點在“求穩”,從業人員重點在“務實”。“誠信 ”、“責任”是種子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新豐不需要利潤最大化,而是要將利潤保持在一個較合理的尺度上。新豐追求的是利潤合理化,通過與商業伙伴的通力合作,勤奮拼搏,依靠鍥而不舍的艱苦努力,鑄就“鼎盛”著名品牌。
綜合管理水平和復合型的專業人才,是新豐種業持續發展的關鍵。新豐種業在2004年就實施人才戰略計劃,通過外部招聘、內部培訓、整合匯集等多種方式,全面實施人才儲備、競爭和激勵機制,“敬業、務實、創新”的復合型專業人才,以及由此鑄就的新豐團隊,是新豐種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科研與產品,是新豐種業核心競爭力得以延續的源泉。種業的生命力源于科研,核心競爭力在于品種。新豐種業在2003年就成立了聯合育種機構,到2007年底,該模式已不能滿足新豐發展的需要,決定以公司化運作模式管理科研。2008年1月,公司拆資160萬元,組建巨祥玉米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目的在于立足新豐種業自身的發展特點,著重打造適合自身的玉米品種系列和主攻方向。比如今天在田間看到的平丘大穗型、小穗密植型、中穗品質型都是巨祥玉米育種公司的成果。
今年,新豐再次拆資130萬元,依托原有油菜科研合作院所,組建藍海油菜研究開發有限公司,目的在于立足新豐在油菜產業領域的發展優勢,根據國家食用油安全政策調整方向,整合油菜科研育種資源和優秀育種人員,極力打造具有影響力的集選育、生產、經營于一體的大型油菜專業公司。新豐現有推廣區域涵蓋四川及長江上、中、下游的油菜獨占開發權品種共6個,45?以上的高含油品種兩個,德新油27更是達到了46.53?的超高含油,居目前全國審定推廣品種首位。藍海油菜研發公司選育的主攻方向是集合貴州油研優質、高含油特點和德油、綿油緊湊型、粗莢、大粒的特點,選育出適應油菜發展方向的新品系。同時,公司計劃在2011年組建水稻專業育種公司,發揮四川水稻產業的優勢。新豐種業成立專業育種公司,是公司多品種、多熟期、多生態的產品體系路線的源泉和保證,也是公司產品能長期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總之,新豐獨特的企業文化、綜合管理水平、復合型專業人才,成就了現在的新豐。
記者:近年來,國外種業巨頭強勢進入,種子行業面臨新一輪調整。面對種業形勢及四川種業現狀,新豐種業有什么打算?
朱黎輝:面對種業發展態勢,公司在近期對發展戰略進行了調整。準備引入投資2000萬元增資擴股,計劃在2011年初完成。引入資本,首先是強化科研。新豐成立的巨祥玉米研究開發公司就明確提出大穗、中穗、小穗三個品系,平丘、山區兩個方向。引入資本后,將在現有水稻科研合作院所的基礎上,整合水稻科研育種人才及資源,組建水稻專業育種公司。對水稻、油菜、玉米專業育種公司的設施、設備進行大幅提升,不僅從事常規育種,分子育種,還將從事轉基因育種。二是走集團化道路。引入資本后,公司將并購或整合一至二家具有優質制種基地的水稻生產型公司,力爭到2012年初,取得全國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形成集團化公司,達到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成為四川乃至西南的一大著名品牌。
在此基礎上,新豐將通過兼并重組,力爭上市。取得全國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形成集團化公司后,將立足西南,走兼并重組之路。一是資源的橫向兼并重組。立足集團自身的發展特點和科研合作情況,下大力氣整合水稻、油菜和玉米資源,把具有水稻、油菜、玉米科研、產品、資源、人才、基地等不同優勢類型的企業通過股權方式融入集團中來。二是鏈條的縱向兼并重組。根據目前農村土地流轉和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建立產業信息服務平臺。延長水稻、油料、玉米支柱種子產業鏈條,將種子產業產前的農資配套服務,產中的技術配套服務和產后的農產品深加工或銷售服務有機整合,將相關企業通過合作或股權方式并入集團。通過一系列的兼并、重組,力爭到2014年,完成集團公司股份改造,實現集團公司跨越式發展,進而向全國和海外延伸,引入風險投資,力爭上市,最終打造出一個響當當的種業科技股份公司,更好地返哺科研、生產和經營,為百姓造福。 本報記者
后 記
觀摩會期間,記者與新豐種業生產部經理母志仙、四川營銷中心經理蒲鵬飛進行了交流,深刻地感受到新豐種業近年通過人才戰略的調整,復合型專業人才支撐著公司綜合管理水平躍上了新高度。
“我們在全國優勢制種區建生產基地,以新豐內控質量標準體系組織生產,依靠具有高度執行力的團隊管理生產,使公司連續五年基地生產的種子質量優于國家標準。”---母志仙
新豐種業在甘肅河西走廊、新疆、海南、云南、四川等地,建有穩定的玉米生產基地8300畝,在綿陽地區建有水稻基地2000畝,在綿陽、貴州建有油菜基地5000畝,海南南繁基地有500畝,青海建有油菜夏繁基地50畝,在綿陽建有科研育種及新品種展示科技園120畝。新豐建立了高于國家標準的質量體系,嚴格執行過程監控,注重室內檢驗和田間檢驗。比如玉米種子質量,國家標準為純度96%以上,發芽率85%以上,而新豐的內控標準為純度98%以上,發芽率90%以上。對雜交油菜種子質量要求更高,國家標準為純度85%以上,發芽率80%以上,而新豐的內控標準為純度90%以上,發芽率90%以上。
“賣種子就是賣服務、賣品質,誰的品質好,產量高,誰的服務好就買誰的種子。所以我們必須要轉變營銷觀念,實施服務營銷和精品化營銷。”---蒲鵬飛
四川營銷中心通過推行服務營銷和精品化營銷使四川區域的市場占有率和網絡體系建設大幅提高,取得驕人的成績。從2001至今,新豐種業實現了種子銷量大幅度的提升,總銷量從2001年的16萬公斤到2010年的328萬公斤,目前部分合作客戶利潤的80%來至于新豐種業。四川營銷網絡建設已達到95%左右,只有個別當地氣候與品種不適應的地方 (如涼山州、甘孜州、阿壩州等)沒有進入。玉米品種網絡達到每個縣1-2個客戶,其中單一品種銷量達1萬公斤以上的客戶達22個,占全省客戶比例的35%;5000-10000公斤的客戶達20個,占全省客戶比例的32%;2000-5000公斤的客戶達21個,占全省客戶比例33%。油菜客戶達到每個縣2-3個客戶,今年力爭在四川實現油菜總銷量10萬公斤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