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棉農走千戶 播下良種惠萬家
---湖北惠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紀實

公司公益活動
從創立之初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近100人,自有品種從零起步,發展到現在擁有5個品種,多個品系在國家和多省區試;制種面積從100多畝增加到1.5萬畝,生產雜交棉種從1萬多斤增長到近300萬斤;品種面積從幾千畝發展到近300萬畝;從上門推銷到轉變為網絡營銷;市場的份額從一個縣拓展到現在七個省的近200個縣市;產值從第一年的幾十萬元,增長到現在的近億元……湖北惠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走過了一條曲折漫長但銳意進取、歷盡坎坷卻不斷創新的發展之路。
2003年,祁先超、劉立清等幾個生于漢川農村、學于農大、工作在農業戰線和投資領域的志同道合者,注冊成立了“湖北惠民種業有限公司”。六年后,令這些創業者沒有想到的是,這顆小小的“棉種”不僅破土發芽,而且依靠極為頑強的生命力,將更多的種子播撒在祖國的大江南北乃至于海內外,服務于祖國和世界的百萬戶農家。
把握創業契機 持續科技創新
二十一世紀之初,舊的種子生產經營格局正在被全面打破,而新的秩序才剛剛開始建立;當時,棉鈴蟲是農民植棉的首要問題,廣大棉農急需適應長江流域的抗蟲雜交棉品種;當時,擁有眾多優良棉花育種材料和在區試中表現突出的待審品種的太湖農場農科所,迫切需要改制,這些有志青年抓住了這個最佳的切入時機和切入點,開始編織起他們心中蘊藏已久的“農業藍圖”。
惠民公司的決策者們堅信:“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好的體制和機制勝過億萬資產,育種材料就是新品種的源泉。于是,“惠民”的董事們憑著激情、智慧和勇氣,做出了惠民公司的第一個重大決策:傾其所有,整體收購太湖農科所,成立惠民農科院。當時的太湖農科所,只有2畝地皮且遠在荊州農村。一幢小樓,幾個科技人員,育成的新品系連參加區試、進行小面積示范的經費都沒有,只有在常人眼里一錢不值的幾千份棉花育種材料。當時業內有人帶著嘲諷地口吻說他們買的“不是品種,不是資產,而是沉重的包袱和負擔”。但“惠民人”不為所動,他們用事實做出了響亮的回答。
持續的科技創新是惠民發展的動力,“湖北惠民”的發展,首先得益于科研實力的強大和豐碩的科技成果。在起步之初,公司就一直堅持在人力、財力上向科技創新重點傾斜,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合作,提升科研實力,拓寬審定渠道,使得這些科研機構的優秀人才、優勢技術、優良育種材料和精良設備等為其所用。從而保證了科研育種成果的不斷推陳出新,促進了生產經營的蒸蒸日上。
近幾年,惠民公司每年投入科研經費100多萬元,相繼承擔完成了國家863計劃和成果轉化資金、湖北省科技攻關和農業板塊建設、武漢市新品種試驗示范項目等8個項目。現在又承擔著國家轉基因生物育種重大專項、科技部支撐計劃和科技人員服務企業、湖北省科技攻關、湖北省發改委生物產業專項、湖北省農業廳板塊建設專項、武漢市新品種試驗示范、洪山區產業化項目等8個項目,涉及中央、省、市3級政府7個部門,并獲得了國家頂級科技計劃轉基因生物育種重大專項600萬元的支持。
創業初期,惠民公司只有七、八個人。發展到現在,已經是擁有近百人的優秀團隊。這些人員,分布在研究、生產、加工、質檢、營銷、服務、管理等領域,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占一半以上,研究生學歷8人,高級職稱15人,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而在科技成果和產品上,從創業初期沒有一個品種,沒有一粒種子,發展到現在擁有鄂雜棉10號(太D5)、鄂雜棉8號(太D6)、鄂雜棉11號、川雜12和華惠103(太D7)等5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水平科技成果以及鄂棉23、荊雜棉142(太D9)、華雜棉4號和惠玉379、創玉38、緯玉5號等6個品種的獨家經營權。其中太D5品種作為在湖北棉花育種史上有突破性創新的成果,2007年至2009年種植面積在長江流域棉區100多個品種中連續3年排第1位,在全國的雜交棉中排第2位,是唯一連續3年進入全國十大優勢品種的南方棉區品種。以太D5(鄂雜棉10號)為代表的“鄂雜棉”的崛起,使湖北棉花生產走出了“湘雜棉”時代,并使長江流域棉區進入“鄂雜棉”時代,以鄂雜棉10號為代表的太D系列轉基因雜交棉就占領了長江流域棉區六分之一的市場。2008年,太D5(鄂雜棉10號)更是成為湖北、安徽、河南、江蘇四省良種補貼的中標品種,單品種市場占有率達到10%。
精良生產加工 規范內部管理
生產是整個經營鏈中最重要的一環,受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最大,其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對此,惠民公司從四個方面進行了強化:
一是合理布局,規避風險。為了避免異常頻繁的自然災害,企業的制種基地實行“大分散、小集中”,避免了生產上的大起大落。二是嚴格對制種商的選擇和管理,防止人為摻雜作假,保證種子質量。在管理上企業嚴格按合同辦事,建立制種農戶檔案,嚴格核查面積,每道工序實行達標驗收,嚴格測產,嚴格實行運前檢測。三是按計劃落實面積,保證生產任務的完成。企業對制種商收取一定金額的親本費,防止計劃落空;對制種農戶不斷培訓,保證制種技術不斷提高,進而保證產品產量。四是企業適時的收購改造加工廠,保證了產品的及時供應。
對于質量的控制和檢驗,惠民公司從零起步,逐步建立起了完善的、科學的、有效的雜交棉人工制種質量控制體系;建立了人工目測和科學檢測相結合、常規檢測和分子檢測相結合、海南異季鑒定和本地田間鑒定相結合的多級、多層次質量檢測體系。通過數字編碼技術、網絡技術、現代通訊技術的整合,公司的每件產品都能追蹤查詢,實現防偽查詢和缺陷產品召回。為了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市場競爭力,公司專門成立了品管質檢部,負責親本的提純繁殖、示范用種的生產、大面積制種的過程監督和商品種子入庫加工的全程質量檢測,使產品質量有了更大提高。從創業之初自身沒有種子加工能力,只有幾十畝棉花制種基地,現在已發展到擁有規模達2萬畝的制種基地和500萬斤棉種的加工能力。目前惠民公司基地穩定、設備先進、工藝一流,而且,加工廠的主要加工設備從美國、丹麥引進。前兩年,公司又整體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使企業的全面發展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加強市場拓展 完善技術服務
銷售的快速、持續增長是企業發展的標志之一。從最初的幾十萬元增長到現在的億元以上,惠民公司緊緊圍繞市場拓展與技術服務兩個環節,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一是示范先行,典型引路。公司讓廣大的經銷商和棉農親眼見證品種的優良特性,用事實說話,從而不推自廣,促進銷售。二是加強宣傳,樹立品牌。企業利用各種傳媒,采用多種形式,打造“湖北惠民”的“華惠”和“太D”品牌形象。三是網絡營銷,合作共贏。企業充分發揮代理商的優勢,走出了戰線過長、精力分散的困境。四是在不同的時期,確定有不同的重點,集中力量,以點帶面,分塊突破。五是加強了公司產品的市場管理和市場維護,防止串貨剎價,有效地維護了市場秩序的穩定。
市場的拓展促進了公司的發展,但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光有好的產品是不夠的,必須要不斷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才能促進經營的快速發展。惠民公司為此強化了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強技術培訓,良種良法配套,確保用種農戶增產增收。二是專家現場指導,及時釋疑解惑,及時解決客戶的問題。三是保持熱線暢通,使用戶買的放心,用的安心。四是及時有效處理糾紛,增強用戶信任。“商道即人道”,由于企業始終堅持以誠待人,誠實守信,因此,市場的份額不斷擴大,經濟效益也得到了明顯增加。
為了適應企業發展過程中,對管理者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的需求,惠民公司相繼委派管理層,進武大、華科大等名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學習深造,并為其他員工也提供學習機會,有力的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著力打造高效績優的市場拓展與技術服務的經營團隊。
堅持正確理念 打造惠農企業
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和理解。多年來惠民公司不僅積極、及時的向各級管理部門匯報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尋求更多的理解與支持,還積極參與各級各管理部門組織的活動,協調好同各方面的關系,用實實在在的工作,為公司的生產經營營造了一個良好、寬松的發展環境。
公司從成立初期就科學的設置了股權結構,努力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制度。作為公司的主要股東,公司管理層較好地建立了利益共享和股東相互制衡的機制。董事會、監事會與經營管理層之間有明確的角色定位和職責分工,三方建立了透明的工作制度、暢通的溝通機制、有效的激勵機制與科學的監督機制,從結構和制度上保證了公司的股東、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始終都能從公司根本利益出發,為公司的發展和壯大科學決策,保證了惠民的健康發展。
惠民公司始終堅持企業成立時的宗旨:為民、惠民,忠誠地服務于農民。幾年來,企業始終為農民提供優良、安全、經濟實惠的種子,為農民的經濟創造最大價值。企業始終堅持客戶至上的原則,把農民利益、經銷商的利益和公司利益緊密相聯,三者之間建立互信、互利、唇齒相依、共同發展和繁榮的共同體,努力實現“為民惠民”的宗旨。
如今的惠民公司,已經具備年產銷300萬斤優質棉花雜交棉種子的能力,其種子每年的覆蓋面積達300萬畝,超過全國棉花面積的3%,還擁有“華惠”、“太D”和“鑫惠民”三個注冊商標。“惠民”作為公司品牌,“華惠”作為產品品牌,“太D”作為品種品牌在業內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公司每年上繳稅收超過300萬元,人均貢獻稅收4萬元上。目前,總投資達5000萬元,正在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內建設中的“湖北惠民種子工業園”,已經全面展開。
從最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到現在的治理結構規范、規章制度完善、發展思路明確、運行機制高效;惠民公司用“以人為本、科技創新、質量第一、顧客至上、注重實效、基業長青”的核心價值觀,書寫了一個農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傳奇”;從名不見經的小企業,到今天在行業內赫赫有名,擁有知名品牌并名列湖北省種子行業、全國棉花種子行業前茅的種子公司,“惠民人”付出了許多,同時也得到了更多。
幾年來,作為長江流域最大的雜交棉生產經營企業,惠民公司先后獲得了荊州區文明單位、武漢市高新技術企業、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湖北省重承諾守信譽品牌、誠信農資單位、湖北省十佳種子企業、湖北省種子行業十強企業、湖北省農業科技創新五十強企業、湖北省質量管理先進企業、湖北名牌產品、湖北省優秀民營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武漢國家農業科技園十強企業、湖北省科技創新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無疑,這些簡單的排列已充分的表明,湖北惠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所有的努力與實踐、成長與發展,一定會幫助這個優秀的涉農企業,完成自己打造“成為中國農民最信賴的種業先鋒”的美好愿景!(陳進 袁衛東)

公司育種基地

公司總經理劉立清和副總經理鄒勇向中國棉花學會副理事長華中農業大學副校長張獻龍介紹公司科研情況。

公司總經理劉立清向原湖北省副省長劉友凡和省農業廳廳長陳柏槐匯報公司品種情況。

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棉花專家周明炎處長考察太D系列棉大田生長情況。

良種加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