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性繁殖栽培法
用天麻的塊莖來作繁殖材料的種植方法稱為無性栽培法。
1、活動菌材加新材伴裁法 根據栽種場地具體情況挖窯,窯寬比菌材長度寬6-8厘米,窯長不定,以能放菌材5-20根為宜;窯深因地制宜,窯底挖松6-10厘米,整成斜形,然后可鋪放菌材及栽種天麻。
2、無性繁殖
(1)“固定菌床法”:每年5-7月份伐木用優質蜜環菌種培育菌材,11月到2年后的2月份加入天麻籽播種,經過管理,次年10月份收獲。該法穩產、高產、周期短、獲利快。
(2)“三下窩法”:今年11月到2年后的2月份用蜜環菌種、隨伐的菌材、天麻籽一起下窖栽培,收獲期同上。
二、有性繁殖法
1、用種子來作繁殖材料的種植方法稱為有性繁殖栽培法。用種子繁殖生成的白頭麻和米麻作種麻,生命力強,不易退化,而且繁殖系數大,是栽培天麻的一重要途徑。
三、栽培技術:
適種的:
天麻無根無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營造養分,僅領先蜜環菌供應營養生長繁衍。由于天麻與蜜環菌共生的特殊關系,因而種植天麻的第一步是培育出一定數量的優質蜜環菌標兵。
第二步才是引購天麻種。
因天麻種不宜久置,引種后必須及時與蜜環菌材伴栽。如果沒有蜜環菌而盲目引種,將會得不償失。
四、適種范圍:
我們鐘氏天麻繁育的“紅X烏”和“紅X烏”雜交天麻較傳統無性繁殖的繼代天麻適應性強,全國各地凡是能栽種馬鈴薯(土豆)的均適宜種植。種植方法同栽種馬鈴薯一樣粗放簡單,且不與農作物爭地,爭肥,爭勞力。
五、適種環境:
天麻生長的適宜溫度10-30℃,最適溫度20-25℃,空氣相對濕度80%左右,土壤含水量50%-55%,PH值5-6,即偏酸性的生態環境。
六、適種時間:
室外種植分冬栽(11月至次年1月)或春栽(3月至5月)。室內,窯洞。
七、菌材培育:
蜜環菌生產可常年進行。一般在天麻播種前90天引購優質蜜環菌,經擴繁移植培養成蜜環菌材,再引種天麻種伴栽種植,無技術難度。
八、天麻的生長周期到底有多長?
人工栽培條件下,天麻完成一個生長周期約需2年時間。其生長過程基本是這樣的:
1月至翌年2月播下箭麻,恒溫情況下,4月上旬天麻果子成熟,一周內應予播種。
請注意,在生產上,天麻果子與麻種是兩個概念,前者是指箭麻長出地上莖稈后,其上生有穗狀花序,人工授粉后形成蒴果中的極微小的種子;后者是指米麻或麻米,即小天麻。
天麻果子播種后15天左右萌動,當年10月份即可長成麻種。10月到次年2月可取出播種后至9月即可成為箭麻(商品麻)。
實際生產中,大多數麻農只是購買麻種進行播種,這樣做的結果,即成為一年一個生長周期。但是,近來社會上流傳的“100天一個生長周期”的說法,是不可信的,廣大生產者應根據天麻的生物學特性加以辨別。
九、天麻栽培期病蟲害防治
天麻是一種常用中藥材。它是一種特殊的種子植物,沒有根,也沒有綠色葉片,不能自養,必須依靠蜜環菌與其共生才能獲得營養而繁殖生長。所以,栽培天麻不同于種植綠色植物,必須按它的生育規律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密環菌材的培養;
二是天麻種麻的選擇或培育;
三是天麻與密環菌的共生栽培。
在這三個生產環節中都有雜菌污染的機會,每一步搞不好,特別是條件不良時都會造成天麻栽培的失敗。
天麻栽培中常見病害有兩種,一是霉菌危害,一是腐爛病危害。臭味對密環菌和天麻有很大危害。當天麻連作及透水不良時,塊莖會出現紫褐色病斑。
防治措施是:1栽培地應選擇透水、透氣性好的沙壤土,不要選熟地、粘土或澇渣積水地;
2培育菌材或栽天麻時發現是雜菌感染的菌材,應去掉不用,保持菌材純凈;
3栽種天麻與培養密環苗時,菌材間的間隙要用沙土填實(填不滿的地方,留出空隙,下雨會積水,易生雜菌);
4栽種時加大菌各(菌材)用量,促使密環菌旺盛生長,從而抑制雜菌生長。
十、腐爛病及其防治:種麻受到蟲害、機械損傷或在不良高溫高濕環境,易被雜菌感染而引起腐爛。
防治措施是:1、選擇完整、無破傷、色鮮的白頭麻或水麻作種源,采挖和運輸時不要碰傷和日曬;
2、注意調節溫、濕度,提供密環菌生長的最佳條件,以抑制雜菌的生長;
3、栽種天麻的培養料最好進行堆積、消毒、晾曬,把內部的蟲、蛹及菌殺死,減少危害。天麻栽培是一個多環節的綜合生產過程,每一個環節要求不同的環境條件,適宜的環境,容易栽培成功,反之則多以失敗告終。
所以,栽培天麻,應認真研究其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創造最佳條件,促其良好生長發育。另外,在生產中,注意加大密環菌的優勢種群,即多放菌材,同時要保證菌材良好(即在夜間,25℃左右,氧氣充足時菌絲和菌索能發出熒光)。天麻密環菌是一種藥食兼用真菌,培養密環菌時為防止雜菌感染,常用的消毒藥品有多菌靈和高錳酸鉀。密環菌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是:1土壤酸堿度:PH5-6最好;2濕度:6-30℃能生長,但18-25℃繁殖最快,超過30℃會停止生長,70℃即死亡;3濕度:空氣相對濕度70%-80%,土壤含水率50%-70%生長最好;
4空氣:通氣良好(密環菌是一種好氣性真菌,菌絲生長需空氣不太多,但菌索生長需良好通氣條件);
十一、種植天麻成功率低的原因剖析 1、盲目引種
種植天麻要求相當嚴格的技術規程和環境條件。不少引種者不管自己地處緯度和海拔高度,自然環境條件如何,是否掌握了全套技術,就大批盲目引種是造成大批失敗的原因之一。
2、播種季節不當
天麻性喜涼爽自然環境,適宜的育種時間為3??4月份。但由于目前多數繁殖設備簡陋,缺少加溫催劍設施,致使細小的天麻種子根本得不到萌發菌的及時充實而萌發,形不成原球莖。
3、選擇密環菌種不嚴 天麻是一種和密環菌結合的特殊產物,沒有優良旺盛的密環菌,種植天麻只是句空話。密環菌品種較多,有密環菌、黃綠密環菌、假密環菌、細線菌、粗絲密環菌和扁狀寬帶密環菌等。大多數引種者對菌種認識不足,死菌活菌難以辯認,菌種品種真假優劣更弄不清楚,不論菌種生命力強弱死活,只管多施一些,力求增產,結果第二年采收時顆粒不見損失慘重。
4、急于求成,一步到位
天麻一生必須靠密環菌供給營養方可生長發育,麻種與密環菌必須及時結合,產生良性循環,是天麻成功關鍵所在,密環菌雖不是天麻的糧食,但它是天麻運送糧草的一支精銳部隊。大多引種者忽視了先培菌材后種麻,天麻結成大圪塔的這個關鍵環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步到位,麻種、密環菌種、新材一次性種植法,導致種子萌發形成原球莖后,而密環菌由于時間短還不能接入新材,原球莖因得不到及時的營養供應而全部餓死,造成采挖時只見密環菌索纏滿桿,不見長有天麻娃的空窩現象。
5、播種時干濕度把握不準
天麻種子十分細小,生命力極弱,壽命也很短,對播種時沙和樹葉干濕度要求十分嚴格,過干或過濕均可在短時間內使麻種致死,不少種植者對這一點不夠重視,干濕度把握不好,造成失敗。
6、精種植粗管理
天麻種植要求十分嚴格,粗放管理是很難成功高產的,一部分人在小面積的林緣、果園也種植成功,自認為沒啥學問,很簡單,就大田規模種植,不搭遮陰棚,創造適宜小環境,夏季強光直射,地溫升高,超出天麻適溫界限,致使已長大的天麻變成大空皮,所謂菌絲吃大麻現象。
十二、栽培天麻 把好“三關”
天麻是名貴保健滋補中藥材,目前市場容量大,價格高,不少農民朋友想從事天麻生產。但天麻生產技術要求嚴格,最重要的是把好以下“三關”:
1、溫度關:
溫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天麻的生長、產量和質量。天麻的最佳生長溫度為15~25℃,超過30℃時,蜜環菌和天麻的生長就會受到嚴重抑制;而當溫度低于15℃時,天麻的塊莖生長速度又會減慢并停止;低于5℃時,天麻的塊莖將受凍害而腐爛。因此溫度控制是天麻栽培成功的關鍵。
2、濕度關:
種植天麻要求平均相對濕度在80%左右,在生長旺季時濕度少于60%不利于天麻生長,大于80%又容易引起塊莖腐爛。因此要格外注意。
3、光照關:
人工栽培天麻大多在室內、防空洞、地下室、溫室內進行。天麻從栽種到收獲都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當陽光照射時應搭棚降溫,以確保天麻塊莖能正常生長。由此可見,人工栽培天麻一定要分析當地有無適合天麻生長的條件,切勿盲目引種。
因地制宜,科學種植,掌握天麻的生長習性,加強管理,才能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