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原大地飄起蒙蒙細雨,田地里處在拔節抽穗期的小麥長勢正旺。在河南省延津縣司寨鄉平陵村,種糧大戶張文明正緊張地組織村民領取由縣農業局發放的小麥葉面噴施肥。“這幾天天氣不太好,趁閑時趕緊把噴施肥發給農戶,等天晴了就開始往麥田里噴灑。”他一邊忙著一邊說。
如今,在河南,隨著測土配方、葉面噴施等技術的推廣,越來越多的施肥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作用。由于產量和種植效益不斷提升,農民學習科學施肥技術的熱情高漲起來。
一變:由盲目施肥變為測土配方施肥
在虞城縣站集鄉,記者見到了興龍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盧合軍,今年老盧種了3000多畝地,除去700畝中藥材,其余全部是小麥。為了實現小麥增產,盧合軍不斷嘗試土地深耕深松、病蟲草害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小麥長得好不好,施肥很重要。”他告訴記者,以前種地有些盲目,不懂得在施肥上節省,現在測土配方后都是批量買回氮磷鉀等肥料,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根據大田需要配制成配方肥,這樣每畝不僅能節約20多元,還增產10%左右。
種了半輩子地的黃國興對土地很有感情,每天守著自己的80多畝地研究如何能讓莊稼高產。在滑縣,當記者問起啥是測土配方施肥時,他順口說出,測定土壤養分含量,按照專家診斷,開出麥田肥方、按方需求配肥,總之就是合理施肥。“今年小麥種植有點密了,為讓麥稈長得壯一些、防止倒伏,前段時間剛施過一次高氮復合肥。”他感慨道,現在種地一方面靠種植經驗,另一方面要聽農技專家的指導,施肥要講究科學精準。
俗語說,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張文明真正體會到了科學施肥對作物增產的重要性。“以前干生產隊的時候,小麥產量真是不高,后來慢慢地通過種子改良、肥料施用,產量才穩步增加。”今年66歲的老張回憶著,“后來又發現肥料并不是用得越多,產量就越高,通過幾十年種植經驗得出,只有科學施肥才能當了莊稼的家。”
在息縣白店鎮時樓村,創新家庭農場負責人、種糧大戶張德正忙著培育水稻秧苗。“我一直在教村民科學種田,施肥要測土配方,扭轉他們‘種田多施肥,多高產’的認識誤區,讓他們知道科學施肥不僅高產還能省錢。”張德認為,農民掙錢了、增產增效了,才能解決有地沒人種的現象。在息縣,由于近年來糧食價格下跌,種糧有的賠了錢,一些地方也出現了農田擱荒的現象。
新聞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