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織單5號(區試名稱:織試08-2)
審定編號:黔審玉2011015號
品種來源:織金縣農牧局于2005年用外引自交系SF5612作母本,外引自交系7031作父本組配選育而成。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51天,比對照長2天。株型半緊湊,株高295厘米,穗粒高135厘米。葉鞘紫色,葉色深綠,葉緣紫色,雄穗平均分枝12個左右,穎殼淺紫色,花藥黃色。雌穗花絲粉紅色,果穗錐型,穗長22厘米,穗行數18行,行粒數38粒。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穗軸紅色,百粒重31.5克。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容重754g/L,粗蛋白8.78%,粗脂肪4.8%,粗淀粉74.28%,賴氨酸0.29%。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鑒定:抗大斑病和紋枯病,中抗小斑病和莖腐病,感絲黑穗病,高感玉米螟。
產量表現:2009年省區域試驗高山組平均畝產670.88公斤,比對照增產21.87%,增產極顯著;2010年省區域試驗高山組續試平均畝產643.52公斤,比對照增產27.84%,增產極顯著。省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658公斤,比對照增產24.55%,17個點次全部增產。2010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7.2公斤,比對照增產24.57%,5個試點全部增產。
栽培技術要點:清明前后播種,每畝種植密度3200~3500株。播前用甲基托布津或粉銹靈拌種,防止絲黑穗病。有條件的地區,建議采取育苗移栽或綠肥聚壟栽培,提高栽培質量和種植水平。播種前要犁耙好地,使土壤酥松、平整。施足底肥,底肥要求每畝施農家肥1000~1500公斤,玉米專用復合肥30公斤,5~6葉時,每畝施苗肥尿素8~10公斤,排扇子頭時,每畝施穗肥尿素15~20公斤,缺鉀的地塊應配以適量鉀肥施用。注意防治小斑病、莖腐病和絲黑穗病,苗期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防治玉米螟。成熟后及時收獲,脫粒,晾干貯藏。
適宜種植區域:貴州省的畢節地區、六盤水市海拔1400~2200米區域的中上等肥力土壤種植。











